滥竽充数的主要人物,滥竽充数的主要人物有什么
跟“滥竽充数”有关的主要历史人物名字是
1、滥竽充数:齐宣王、南郭处士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意思: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2、生花妙笔:唐代李白
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这句成语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生花妙笔和妙笔生花意思相同
3、望梅止渴:三国曹操
3、出自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4、四面楚歌:项羽、刘邦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5、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形容一个人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苦尽甘来。
6、负荆请罪:赵国邯郸廉颇、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7、凿壁偷光:西汉大文学家匡衡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8、单刀赴会:关羽
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扩展资料:
“滥竽充数”历史人物人物点评
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
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
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
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
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优点:能够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齐宣王:南郭先生之所以能留在乐队中正是因为齐宣王的识人不清。
一国之君识人不清?这与他 的虚荣、好讲排场分不开。
三百人的乐团,在现代也是很少的,著名乐团更是少有满足300人,即使在现代人很多。
无怪乎南郭先生敢“欺君”。
齐湣王:他也同齐宣王一样,但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的时间在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
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好一个滥竽治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滥竽充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单刀赴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花妙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凿壁偷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负荆请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卧薪尝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面楚歌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便召集了三百名擅长吹竽的乐师,每次都是这三百名乐师一起合奏。南郭先生希望能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给他的待遇和另外三百名乐师一样优厚。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登基,齐湣王虽然也喜好听竽,但是他喜欢听人一个一个单独演奏,南郭先生知道后,赶忙收拾行李逃跑了。
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南郭先生。《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竽充数的意思是:不会吹奏乐器的人混在人群当中,现在用来比喻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混在队伍里。那么,历史上滥竽充数的主人公是谁?
详细内容
01
成语出处
《晋书·刘寔传》:“推贤之风不立,滥举之法不改,则南郭先生之徒盈于朝矣。”
02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示例
《韩非子·内储说上》:“。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03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的宣王喜欢听竽的大合奏,就命乐正组织一支三百人的大型吹竽乐队。
齐国有位南郭先生,既无学问又无专长,靠斗鸡赌博骗取钱财。是日,闻得齐宣王招聘吹竽乐师三百名,南郭眼珠一转就去应聘,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混进了乐队。
04
但他根本不会吹竽,为了不让自己的竽发出声音,偷偷用豆子塞住竽口,这样,他就装模作样地在乐队里“吹奏”起来。三百名乐师齐奏,气势宏伟,宣王甚为满意。南郭先生又善于阿谀奉承,更得宣王嘉奖。
05
可是好景不长,齐宣王驾崩,齐王继位。新王却喜欢听独奏,于是,乐正便推举南郭先生表演。南郭听后吓得浑身发抖,竽中塞的一粒豆子也滚落出来,原形毕露,丑态百出,众乐师暗暗好笑。渭王大怒:“简直是滥竽充数!”欲 惩办南郭。当天,南郭先生就逃之夭夭。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