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魏则西事件的看法,对于魏则西事件的看法和感受
从宪法学的角度分析魏则西事件
五一”小长假期间,魏则西同学因滑膜肉瘤死亡的事件瞬间刷遍网络。滑膜肉瘤、细胞免疫疗法这两个在医学界也不常见的名词,以及武警医院、百度搜索、莆田系医疗这三个看起来互不相关、实则紧密相连的主体,瞬间成为大街小巷的焦点。作为专注医疗损害赔偿、且具相当医学背景的的专业律师,自不能置身事外。谈两个问题:
1、当穷尽现有常规的医学手段仍不能改善绝症患者的病情时,也就是俗话说的“死马当活马医”时,如患者基于本能继续寻求治疗,此时将遵循何等医学伦理?
2、本案患者最后因滑膜肉瘤死亡,如有相关责任方,如何追究法律责任?
一、“死马当活马医”时的医学伦理
从“滑膜肉瘤”帖子最早曝出的事实来看,患者在到武警二院的肿瘤中心行细胞免疫治疗之前,业已在各大医院寻求了迄今为止治疗肿瘤的三大常规疗法:手术、化疗与放疗,各大医院几乎一致的结论:现有常规疗法对患者已无治疗价值。所以需要讨论的是,作为一种刚刚面世的新的肿瘤治疗方法,细胞免疫疗法已经成为与手术、放疗、化疗相并列的一种、其疗效得到肯定的第四类肿瘤治疗常规方法么?或者说,细胞免疫疗法对患者而言是”死马当活马医”的疗法么?
经检索国内外有关细胞免疫治疗的医学文献和各国有关监管部门颁发的许可尤其是美国FDA的法律文件,能够得到的答案是,细胞免疫疗法作为一种在实验室诞生不久的肿瘤治疗技术,其疗效尚未形成医学界的共识,其未知事项甚多,在医疗界其基本处于临床研究阶段;而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监管范畴内,除FDA批准了极个别肿瘤的细胞免疫疗法外,尚无一个国家将其作为与手术、放疗、化疗相并列的第四种常规肿瘤治疗方法。因此,无论是医学界、还是法律界,细胞免疫疗法都远未成为能够与手术、放疗、化疗相并列的第四类肿瘤治疗方法。
为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简要回顾一下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关于细胞免疫技术的监管规定。2009年3月2日,卫生部发布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同年5月1日实行),将医疗技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技术如常见的血常规、尿常规等,该类技术有效性、安全性均确切,由各医疗机构自行使用,无需报卫生监管部门备案或许可;第二类技术包括大部分手术项目,如肺癌切除术、宫颈癌根治术等等,此类技术有效性、安全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由省级卫生部门审核;第三类技术包括克隆治疗、干细胞治疗、细胞免疫治疗、中枢神经手术戒毒治疗、同种器官移植等等,此类技术不多,但存在重大伦理问题或风险较高等,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年5月22日,卫生部发布了《首批允许临床应用的第三类技术目录》,共19种技术,其中第四种技术涉及细胞免疫技术,为“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但检索卫生部或卫计委关于第三类技术的审核目录,自2009年5月1日至今,目前尚无一家医疗机构被许可可临床应用“自体免疫细胞(T细胞、NK细胞)治疗技术”。也就是说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涉及T细胞、NK细胞的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均处在临床应用前阶段,或者临床研究阶段,更不用说魏则西同学涉及的DC细胞(树突细胞)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了。
当然,到了2015年6月29日,针对第三类医疗技术,国家卫计委又颁布了新的规定,即《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根据这个规定,国家对第三类技术采用了国际通用的负面清单管理办法或事后监管办法,即将第三类技术划分为三类:禁止类、限制类、普通类。划入禁止类的第三类技术包括脑下垂体酒精毁损术治疗顽固性疼痛、克隆治疗技术、代孕技术、除医疗目的以外的肢体延长术,以及临床淘汰的医疗技术如角膜放射状切开术等,除非有新的法律变化,各医疗机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临床应用。除此之外的第三类技术,各医疗机构可以不经卫计委审批而自行决定临床应用,但列入限制类的第三类技术如造血干细胞(包括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技术,质子、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等,各医疗机构应当限制临床应用,并应当报卫计委备案。对于禁止类、限制类之外的第三类普通技术如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等,各医疗机构自行决定临床应用,既不用报卫计委许可,也不用报卫计委备案,但各医疗机构为责任主体。
可见,根据2015年6月29日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细胞免疫治疗方法作为禁止类、限制之外类的第三类临床技术,各医疗机构在决定临床应用时,确实无需报卫计委许可或备案。
但是,读者诸君,请注意,任何医疗技术在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临床研究,也就是在通过动物实验确证有效后,还需要在志愿人群中进行临床研究,只有临床研究通过审核后,方可临床应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在附件《限制类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2015版)》也明确指出,对列入限制类之外的第三类医疗技术比如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应当按照临床研究有关规定执行。第三类医疗技术必须先进行临床研究,既是2009年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明文规定的法定义务,也是医疗常规、规范,医疗伦理的必然要求。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应当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并进行论证和伦理审查,也就是说第三类技术的临床研究,必须报卫计委审核同意,并由卫计委组织,各医疗机构自行组织的临床研究不产生临床应用的法律效力。
所以,我认为魏则西在武警二院实施的细胞免疫疗法其实就是“死马当活马医”的疗法,在法律性质上应当定性为临床研究,属于涉及人的医学生物研究。涉及人的医学生物研究,应当遵循何等伦理规范呢?四个伦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行善原则、对人有益原则、不伤害原则。这几个原则的具体内涵,从字面上就容易理解。知情同意原则,是指患者应当对受试内容包括治疗方法、可能的疗效完全知情,并应当履行同意手续;行善原则是指临床研究对患者健康、安全、权益的考虑应当高于科学和社会利益的考量;有益原则, 是指临床研究应当力求使患者最大限度的受益;不伤害原则, 是指临床研究应当最大限度地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此伤害包括经济伤害和身体伤害,所以一切临床研究都应当免费。其实这四个伦理原则也早已被我们国家所规定。2007年1月11日,国家卫生部颁布了《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该办法第第十四条规定: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原则是:
(一)尊重和保障受试者自主决定同意或者不同意受试的权利,严格履行知情同意程序,不得使用欺骗、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使受试者同意受试,允许受试者在任何阶段退出受试;
(二)对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的考虑必须高于对科学和社会利益的考虑,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
第十四条(一)款实际规定了临床研究的知情同意原则。第(二)款规定了行善原则、有益原则、不伤害原则。
“滑膜肉瘤”一案中,根据现已披露和检索到的事实,对患者实施细胞免疫治疗的单位和个人,首先,违反了伦理规范,至少违反了知情同意原则,也无证据证明符合行善原则和有益原则,至于是否符合不伤害原则,则需结合病历进一步分析。其次,未经临床研究审核而直接进行收费的临床应用,涉嫌违法;第三,如果其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患者夸大其根本无法证实的疗效,则符合虚构事实,涉嫌欺诈。
二、法律责任分析。
1、关于责任范围和因果关系
本案患者最终在细胞免疫治疗过程或结束后死亡,法律上的损失包括生命丧失及在治疗过程中花费的医疗费及交通费等相关经济损失,因此法律责任讨论的内容包括谁应当对患者的死亡及相关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本文只讨论民事上的赔偿责任,不讨论行政处罚责任。
关于患者的生命丧失,正如前文所述,本案符合“死马当活马医”,也就是患者在就医时已经处于现代医学的无医可救状态,所以考察相关行为人是否应当对患者的生命丧失承担法律责任,核心在于考察医疗行为与患者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细胞免疫疗法是否增加了患者在特定时间死亡的概率或减少了患者的生存机会。根据现有医学知识,患方恐怕无法证明细胞免疫治疗增加了患者的死亡概率或减少了患者的生存机会,故证明二者存在因果关系的机会相当渺茫,获得死亡赔偿金的概率渺茫。
但是对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花费的超过20万元的包括医疗费在内的经济损失,则另当别论了。因为显而易见,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患者实施的细胞免疫疗法既违反伦理规范,也违反法律、规章规定,更涉嫌欺诈,存在过失也符合违约,故经济损失应当赔偿。至于是否还应当给予惩罚性赔偿,就我个人意见,法律应当支持。鉴于医疗领域在多数省份尚难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建议国家应当统一立法,支持对医疗欺诈实施惩罚性赔偿。不予惩罚性赔偿,不足以遏制医疗乱象,不足以保护患者利益。
2、关于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讨论三个问题,1、承包武警北京二院,肿瘤治疗中心的某公司是否能够成为被告,并承担实体法上的责任?2、百度公司能够成为被告,并承担实体法上的责任?3、行政机关的监管责任
第一个问题,承包单位能否成为被告,并承担实体法上的责任?
对公立医院的科室承包,卫生部自2004年起多次发文,严禁公立医院将科室单独承包给个人或单位,但对于军队和武警医院,我没有看到公开的、完整的禁止性文件,但是即便有此类文件,其法律效力的层次也是极低的。因为涉及到一项民事行为的有效性,应当由法律作出规定,法院也很难凭借部门的一纸通知而判定一项民事行为是否有效。再说,我认为,科室承包是否违法,不影响本案相关责任人的追究。从根本上说,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医疗机构只是医生、医生集团的执业平台,医生、医生集团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本来就是合同关系,医疗机构的义务在于判断与其合作的医生、医疗机构以及开展的诊疗项目是否具备相应法律资质。因此,根据民法”法无禁止则自由”的原则,从法律上姑且承认医疗公司承包军队或武警医院的行为是合法的。在此基础上,继续讨论承包公司能否成为被告?我认为应当区分两种情形。
1)如果武警北京二院,对外明示该科室已被承包,且医疗费的收入及支出系独立核算,则该承包单位实际上对外是独立的民事主体,应当直接成为民事被告,独立承担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不过此种这种情形,我至今没有遇到过。
2)如果武警北京二院,对外并未明示该科室已被承包,且该科室的运营收入系医院统一核算,然后与承包公司按比例分享利益、承担风险,因患者在诉前无法知道该科室已被承包的事实,只能以武警北京二院,为被告。如果诉讼过程中,医院亦不披露科室被承包的事实,则实体法的上责任也只能由医院承担,医院承担赔偿责任后,再根据承担合同向承包公司追偿。假如诉讼过程中医院披露承包事实,则可追加承包公司为共同被告,然而根据庭审查明的过失大小与关系,在实体法上或承担连带责任或承担按份责任。
第二个问题,百度公司能否成为被告,并承担实体法上的责任?
百度公司能够成为被告,关键看它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告法》第38条的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竞价排名属于广告吗?
关于这个问题,百度法律顾问、律师、法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已从多个角度进行了论证,争论10数年却没有结论。讨论这个问题,离不开《广告法》第二条对”广告”的定义:
“本法所称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或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自己所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竞价排名有两个过程,第一步在百度系统内部通过关键词进行竞价,这一步对外不公开,不涉及介绍商品或服务;第二步是将竞价获得的带有关键词的文字或图片内容在百度首页上进行排名。如果说竞价过程不涉及不是广告,那么排名的结果显然是在百度这一公众平台向用户展示自己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且这个排名不是搜索引擎的自然算法排名,而是经收费后的按出价高低的、有目的的排名。这个排名结果不是广告么?说不是广告,显然理由不充分。
百度明知或应知广告虚假仍发布么?
这涉及到对显示在百度首页的竞价内容的判断了,通常这部分内容不到20字,用户在注意到这个搜索界面的20余字后再进入相关网站。百度作为搜索引擎,无法对显示在广告主网站上的所有广告内容进行审核,比如医疗公司在武警医院网站上展示的所有关于细胞免疫疗法的广告内容,百度显然无法知晓,也无法明知或应知。但是对于显示在搜索界面的20字介绍,百度是否明知或应知呢?
我认为,百度作为专业引擎公司,对医疗网站的搜索展示采用了竞价排名的收费模式,且这个收费是百度的重要收入来源,理应对搜索结果的20字余字左右的内容尽到审核义务。这个审核义务主要来自广告法第38条的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既然广告发布者对明知、应知广告虚假而发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那么法律前提是广告发布者对广告是否虚假承担审核义务。此处虚假,包括应当提供广告的证明文件而未提供,应当提供真实文件而提供了虚假文件等。
从本文第一部分“一、死马当活马医的医学伦理”的论述中,我们已经知道莆田系医疗公司在关于细胞免疫治疗滑膜肉瘤的广告中已经涉嫌虚假。另外广告法第14条亦规定:药品或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或的断言或保证,说明了治愈率或有效率”等,现在我无法知道的患者搜索到百度首页20余字介绍中是否包括了上述虚假内容,如果包括,则百度涉嫌《广告法》第38条的规定的“明知或就应知广告虚假而发布”,应当与医院或承包公司承担连带责任。当然对广告法第16条的审核义务主要在卫生行政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而不在百度公司。
最后,我建议,对于药品、医疗器械,疾病的诊疗方法等医疗广告,国家应当立法禁止竞价排名。因为药品、医疗器械、诊疗方法等涉及生命健康,需要广泛的临床研究,需要专业团体的判断,需要国家卫生部门的审核,不应当经由竞价排名这种商业模式予以介绍或推广。
第三个问题,行政机关的监管责任
关于第三类医疗技术的监管。自2015年6月29日卫计委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起,除列入负面清单的禁止类医疗技术外,国家对第三类医疗技术主要采事后监管制度。按照这一监管制度,卫计委的职责包括主要包括两项,一是临床研究阶段的监管;二是临床应用后即上市后的监管。监管方法包括主动监管和举报后的监管。举报后的及时监管应当是主要监管方法。由于是事后监管,其处罚和赔偿应当严于事前监管,包括巨额的民事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的行政罚款和刑事罚金。只有严厉的赔偿和处罚措施,行为人才惮于法律,事后监管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对通常可带来巨额利润的第三类医疗技术,事后监管带来的必定是更加猖獗的滥用。然而,目前卫计生空制定了事后监管,国家法律层面却未建立相应的民事惩罚性赔偿制度。
可是纵观“滑膜肉瘤”细胞免疫疗法的全部事实经过,卫计委的监管几乎完全是空白的。导致失监管的原因之一是,部队医院不在卫计委的监管范围。由于失监管,本应由国家卫计委组织实施的细胞免疫疗法临床研究,竟然被医疗公司和医疗机构直接拿来作临床应用。
关于广告发布的监管。根据《广告法》第46条和第48条的规定,医疗广告的监管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发布前由卫生行政机关进行广告审查,审查内容即《广告法》第15-17条的规定,如第16条:“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二)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
(三)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比较;
(四)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二是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对医疗广告发布后的监管,法律依据是广告法是第49条。可是本案对于竞价排名是否属于广告,国家有关机关都未有结论,也就谈不上任何监管了。
魏则西事件你怎么看呢?
首先要考虑的是在魏则西事件之前为什么没有去管理这些医疗机构,是不是有更多的受害人,这些受害人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再次就是是否有政府高管参与其中为其充当保护伞,最后就是百度推广的审核制度是否存在问题。
魏则西事件的议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魏则西事件的'议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魏则西事件”持续发酵,工作组已进驻相关医院。有关领导表示,将全力配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调查,对发现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昨天上午,深陷“魏则西事件”漩涡的医院贴出停诊通知,宣布暂时停止一切对外服务。
一位正值青春华年的青年病逝,令人悲伤;他生前在网络揭示的“恶”,让人愤慨。魏则西在《你认为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的回答中,不满集中在“百度竞价排名”与“生物免疫治疗”上,其实,更多问题他并没有触及,更值得我们反思。
思考一,作为提供搜索服务的商业网站,商业推广收费是其经营模式之一,无可厚非。只是,“有奶便是娘”,谁出的钱多,就将谁排在搜索结果的前面,结果被“无良商人”钻了空子,坑了消费者,这种行为就值得追问。网站经营方式有问题,外部规范管理哪去了?如果制度缺位,理当及时补上短板。
思考二,诱导魏则西上当的“DC—CIK细胞免疫疗法”。魏则西表示,一位留学生帮他查明,这是一种因有效率太低而被国外淘汰的疗法。一种在国外被淘汰的疗法,在国内却被吹成“新技术”,把患者宰得“鲜血淋漓”。这方面,医院固然有责任,但管理者呢?医疗技术事关重大,管理岂能放任?
思考三,“魏则西事件”令人震惊的内幕还在于,靠电线杆贴小广告起家的莆田系居然堂而皇之进入公立医院,承包相关科室,利用公立医院品牌、资源大发其财。公立医院科室外包,扰乱医疗市场秩序,危害医院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对患者更是不利,已是共识。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3日表示,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早已明确要求,公立医院科室不能对外承包经营。既然“早已明确要求”,为何肇事医院不把规定当回事?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行政管理不能满足于“欢迎举报”的被动状态,要有主动意识。
思考四,近年来,一系列的负面新闻几乎让“莆田系”成为一个贬义词,其唯利是图、忽略道德的经营理念与手法,与医院的公益性相背悖,难以让人认同。过度逐利是“莆田系”遭人诟病的主观原因,客观上,恐怕亦与民营医疗发展不顺有关。我国于20xx年就开放医疗市场,鼓励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然而直到今天,营利性民营医院仍然无法与公立医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些民营医疗机构于是走旁门左道,甚至歪门邪道。民营医疗事业发展,一方面要强化管理,规范民营医疗机构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大开放力度,让不同资本主体公平竞争。
有关部门迅速介入“魏则西事件”,表示“决不姑息迁就”,态度很坚决,希望尽快弄个水落石出,给魏则西家人以及公众一个交代。同时,必须看到,魏则西的不幸,不完全是一个医疗集团、一家医院和一个网站造成的,深层问题牵涉宽广,需要更多反思、更深追问,尤其在外部管理环节,该松要松、该紧要紧,一切围绕患者利益,围绕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怎么看待魏则西事件?百度背负几层责任?
魏则西事件中,实话实说,百度的责任不大。我认为各方责任如下:
责任最大的为武警医院,因为它把相关科室承包给没有行医资格的莆田系。
其次为卫生部,计划生育和卫生部门监管不力,对非法行医把关不严。以上这两方面,占了责任的80%以上。
百度也有责任,但是责任不大。举个例子:某某生病了,他的同事推荐病人去某医院治疗,结果把人治死了,你不能把同事告上法庭,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了,百度给莆田系医院上推荐榜,本身也有不对之处。
魏则西事件后,民营医疗该有哪些冷思考
就目前沸沸扬扬的魏则西事件来说,人云亦云或各自说法与看法,都应基于遵循某些底线的原则。狭义说,社会资本办医、医疗市场化不该成为一些人批评的目标。这样不仅不利于民营医院有序发展,更大角度去看,更不利于医改的顺利推进。
透过魏则西事件,民营医院更应该反思医院运营管理困境和医疗市场为何畸形?避免纠结在“欲加其罪,何患无辞”的二元对立、一元绝对、单边片面、党同伐异的舆论怪圈里。这是我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愿意接受任何商榷。
中国民营医疗机构数以万家,基本与公立医院总数相当,但始终多而不强,且常常被污名化,这是为什么?事实上,民营医院在可持续发展上,有一个最大障碍就是人力资源短缺,缺乏优秀人才,技术水平有限。进而在公立医院的强势之下,蜷缩于一些低技术水平的男科、妇科、牙科、美容等狭窄领域,进行低水平重复投入和建设,恶性竞争不断;更有部分逐渐走向劣质化。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把期望服务消费者的赌注放在了百度医疗服务关键词搜索引擎竟价排名方式上,而不是放在医院内功修炼上。
鉴于百度医疗服务关键词搜索引擎竟价排名方式,其本质就是一种散布虚假医疗信息最露骨的手法,正因为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会误导真正的就医消费者,也不能真正培养国人的就医习惯。应该禁止!
基于目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民营医疗的行业监管没有统一标准,缺失民营医院管理规范的指导性文本,监管部门都是凭着公立医院的标准抑或自身的经验做事。而如何监管?这真是一门学问,舆论又如何监督?这都是有待业界研究的难点。也是一项急需行业主管部门囊括人力与智力去研究的事情。
事实上,魏则西事件对民营医疗的心理上的打击,是巨大的。民营医院最担心的也是舆论曝光,哪怕它是合法的,只要舆论给与威胁,也会造成挤兑现象,一旦被挤兑,风险不言而喻。所以,在此事件上,很多民营医院,基本现都处于观望和不惹事的心态。
民营医疗目前的困境,是这个圈子里的都能看得到。第一个,人才是医院运营方式创新瓶颈,在这一点上,对于民营医院而言,医疗运营方式背后,实质性症结在于忽视了专业人才医疗服务实力缺失的软肋。目前各民营医院人才状态,不得不正视人才流失的问题。仅出走或“伪出走”的案例就能列出长长的名单。除了直接走掉的,还有不少“一心多用”在其他平台寻找机会的骨干们,时不时接到其他医院平台抛来的橄榄枝。人才出走与其他平台合作,这也反映了民营医疗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在下降。不但面临着人才出走的困境,其后续人才跟不上同样也成为民营医疗的一大危机。问题是投资人老板怎么聘用比自己更出色的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
实际上,不少医院的决策管理者短视,傲慢与偏见的素质,对目前这种运营管理更为有害,会把运营业绩的发展比喻成一只树上的动物,误以为只要爬到树梢就能够着月亮,而不明白树梢就是终点。始终沉浸在一种乳液般的自信之中,而一旦这种自信普遍存在,医院运营管理就必然会堕落成一门事后追责的形式,就不会思考其中节点的问题、去解决潜在的危机。
在我曾服务成都一家莆系医疗集团旗下妇产医院期间,投资人老板多有太多杂念,带着很多不纯粹的东西。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不说实话,玩人和严重浪费资源,以及人际关系和不良职位巴结等等恶习上!让医院规范经营管理流于形式,或盲从于形式而顾及所谓的流程,浪费了职业管理人的时间和经历,焕散了员工的人心和人气,失去了优势和本质的努力奋斗。
关键节点还是如何用好两种职业化人才:一个是能够给医院运营不断描绘蓝图的引领者,心态秉性注重实打实,傲骨铮铮不玩虚的职业化形象,晓得医院的实力能够补其短板,不容易被公立医院等更注重技术实力的品牌打的憋屈,积淀有一种圆润与灵动性的管理风格。 一个是强有力的执行班子。前者不断变革,寻找商机;后者不断把商机变成现实。问题是民营医院转型升级中,很有必要关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痛点,尤其职业化管理者勇于尝试,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调整管理风格,这对于职业化管理者来说是有风险的,也很不容易。
第二个,缺策略。鉴于医院发展到一定阶段,很有必要对医院现有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和变革,也就是说,医院内部多个部门和科室存在有不少影响运营业绩问题,自然需要重新梳理调整。为了更长期的运营业绩,该花点时间打理一下自己医院的品牌,走出营销的陷阱,突破思维惯性的瓶颈。
医院应该定期审视内部的组织和流程,尤其是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很多组织机构和管理规则都是多年积累沉淀下来的,问题不容易及时被察觉;他们的存在占用了医院的资源,却对医院缺乏正向积极的贡献,具体表现可能包括低效、推诿、抢功等等。如果医院内部风气不正,积极做事的部门只会因为多做而多错多挨批评。员工也愿意死守边界,宁肯多花时间扯皮,也不愿意多做越界的事情。这样的部门多了,医院的资源就不断消耗在内部扯皮推诿方面,最终效率低下。
第三个,缺眼光。传统医院管理者向职业化素养方面提升,是要具有超越性的,既要超越普通管理者的想象力,又要超越他们的认识和思想。这并不容易。光是呈现恶还是不够的,必须更深层地思考恶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可惜这一点,许多管理者没有做到。 然而,也正是因为民营医院传统管理者见得多,说的话题比较宽泛,能够切入的又总是非常复杂而难以解决的运营业绩问题,就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某种局限性。在这里有必要澄清一点,投资人老板价值观的转型升级和现实医疗问题的伦理,并不是完全等同的。这并不是说对民营医疗有所同情,就一定表示着投资人老板的三观不正。
综上所述,民营医疗如何实打实做医疗服务创新?首先是需要投资人老板价值观的转型升级来引领医院运营管理的转型升级!其次,以专业化角度提升医院的运营能力和技术力量,这种技术力量是防御性强的优势,这种技术壁垒可以减少医院运营面对的竞争,把品牌力量推向更高的境界,保护医院业绩的利润。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没有技术优势,那么就只能打价格战,医院运营发展很难良性进行。显然,运营管理最终目标是在此基础上,以医疗服务实力传播医院品牌,更好地预测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以便在最合适的时机促成消费行为的出现,确保业绩活力就是及时抓取、分析实时“对的消费者”在“对的医院”接受医疗需求的服务。来源:健康界
魏则西事件中体现的哲学观点
《左传》中曾记载了鲁庄公死后,庆父篡位作乱的事件。庆父作为先君弟弟,通奸嫂嫂,拉帮结派,杀害了两名国君,后来在齐桓公亲自参与下,拨乱反正,庆父出逃。在齐桓公派人考察大乱中的鲁国时,公孙湫回来报告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最终,庆父自杀谢罪。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有着深刻的哲学含义,一方面,任何事件都有最主要的责任人,“罪当其行”是理所当然。另一方面,在复杂的事件中,大都事出有因,扩大化批判和牵连过多不利于稳定大局,反倒会乱上加乱。
魏则西事件,牵扯太多,既包括百度和一些权威媒体,也包括莆田系、武警二院等,看似复杂,特别是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各类自媒体集中轰炸,更将焦点都集中到了百度身上,似乎百度就是“庆父”,很有“百度不死,纠纷未已”的思路。
魏则西事件,要分清庆父到底是谁,就需要各方冷静下来,依据法律作出理性判断,而非用口水去淹死谁。
首先,魏则西事件是一个医疗过错问题。我国侵权责任法将医疗侵权作为一个专门的章节,从医疗责任、伦理责任和产品责任三大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医疗侵权责任的构成,是以医疗单位有过错作为核心要件,医疗单位只有存在过错才承担责任。这样立法的初衷,就在于强调医疗风险的公平性,若将医疗责任规定成无过错或推定责任的话,那么,医疗单位也就不敢从事风险较大的工作了,对患者和整个医疗发展不利。医疗伦理责任,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告知义务、替代医疗方案、保密医疗档案等,这块主要是过错推定责任,即医疗单位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就要承担侵权责任。产品责任是无过错责任,即以医疗产品出现问题,则医疗单位不管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赔偿责任。
从现有资料看,魏则西事件属于医疗责任和伦理责任范畴:治疗方案是否有全面告知?可替代方案是否有告知让患者选择?新疗法是否有国家批文或风险告知书?医疗过程中是否尽到了与“三甲医院”相适应的救助义务?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后续严格和法定的医疗鉴定,在鉴定和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责任划分还是应该谨慎些。
不过,有一项事实看来是真实的,那就是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作为三甲医院,却将一些科室外包给他人经营。三甲医院的科室能外包么?从政策法律层面讲,早在2006年卫生部就曾下文禁止公立医院私自承包经营。不过,这几年一些地方的医疗体制改革中,公立医院的“特许经营”制度也出现了,特许经营与外包科室不是一回事,简单来说,前者说的是资本的合作,后者则是简单的承包;前者是事先审批的,后者则是偷偷摸摸的。毫无疑问,在魏则西事件中的这个科室,要么是有事先审批的合作项目,要么就是偷偷摸摸搞得外包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