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解密张君,档案张君案

麦兜
麦兜 2023-11-29 17:33:01

家访感悟

 家访心得1

今年暑假,我又一次对所教班级的个别学生进行了家访。在这次的家访中我的收获如下:

第一:家访给我本人上了一课。

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五十五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深入到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学习环境、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及教育方法;也了解了学生家庭的困境等,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加强了师生感情,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这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二:家长老师互相信任。

由于我们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家校通、教学设施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在获得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的基础上,给学生以鼓励和力量。

第三:多棱角认识孩子。

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有些学生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个性的学生,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发现孩子的特长,在下学期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家访心得2

在此次家访中,我校各班选取了典型的代表,即学业成绩优秀、学业成绩中等、以及学业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家访。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老师的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是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学生家庭,就似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孩子的心田,必然激起孩子心里的浪花。在孩子的心里,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话是圣旨。

透过家访,我们也感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体会到:首先,要给孩子一点时间。据了解,各班多数学生家长在经营生意或忙于生计,比较忙,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了,有空时也只是随口问一声作业是否有做好了。给孩子一点时间,和孩子多作交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学习的重视,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这对孩子而言,无疑是极好的鞭策。其次,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头。此刻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家访中发现一学生,几乎天天花钱,真是不赚钱不知赚钱苦。家长应有让孩子吃点苦的意识,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应,有时也得让他们尝尝被拒绝的滋味儿。另外,和睦温馨的家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务必要为孩子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访中透过与很多家长交流,绝大部分家长十分重视教育,而且也有很多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在家访中我们一一记下,作为我们今后工作中加以借鉴吸取的宝贵财富。但当我们听到家长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情绪急躁在家里经常训斥孩子,或者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再给孩子布置过重学习任务时,我们委婉地指出其不良影响,适时纠正不好的教育方法,教给家长一些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时,帮忙家长树立孩子教育的信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老师就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精神折磨。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给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要关注班级里的优等生,更要关注那些调皮捣蛋,看似顽劣不化或是心理有问题的孩子。

深入到学生的家中,聆听着家长的话语,感受着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作为老师,明显感到肩上的担子重多了,孩子的教育,不仅仅仅是我们的工作,也寄托着多少家庭的期望,也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透过家访,我们认为作为老师,务必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增强工作职责心,增强工作的使命感。以真诚去探望家长,倾心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这条路很远很长,家访让这一路的风景更美。

家访心得3

我们常常抱怨此刻的学生不好管,如果我们另找一条途径,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学生的家长我基本都透过电话,但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到达的效果。

12月21日利用休息时间,我和同事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其中的感触颇深。我深切地感受到家访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距离,只有家长们少了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寒冷的风呼呼地刮着,老师的家访却给学生和家长带去了温暖。尤其是山区的孩子,他们离家较远,平时午后在校吃饭,所以能够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很少。虽然我很多次试图与这些孩子交流,但是效果依然不佳。每次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心中总是感觉很无奈。我们首先走访了其中的一位张君。这个孩子平时顽皮好动,上课精力很个性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考试试卷从来没及格过,而且平时颇爱管闲事。到达学生张君家时,他的家长颇感意外。或许是因为孩子的调皮,或许是因为许多次老师电话邀请,都没能把张君的家长请到校园,张君的妈妈很是不好意思。我和张君妈妈稍稍交流了一下孩子的在校表现。张君妈妈满脸歉意地说:老师,我对孩子管理太松了,您前几次打电话,我因为上班抽不开身,所以没能去校园

工作再忙,也不能不管孩子呀!毕竟孩子才上二年级,没有家长的管理,孩子怎样能约束住自己呢?我开始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

对,对,对,老师,是我们做的不对!张君妈妈点头答应着。停了一会儿,我又说:您工作忙,为什么不让孩子的爸爸去校园和老师交流呢?

张君的妈妈低下了头,沉默了一会儿,我感觉其中必有隐情。果然,她抬起头时,眼圈已经发红了。老师,您没听说过前两年硫酸厂发生的那件事吗?孩子他爸与人打架,我们家赔付给人家很多钱,欠下了许多债。我一个月就2000多块钱,还要供张君姐弟俩上学,所以对孩子的管理放松了张君妈妈哽咽着说。

听到那里,我的眼睛湿润了,自以为很关心孩子,自以为很会讲道理,却从来不明白去找找孩子落后的根源在哪里。我开始与他们心贴心的交流,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补习计划孩子笑了,家长笑了,我也笑了。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职责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取家长,我们只能选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同时让我们更深的认识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不同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明白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多数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管教子女严厉的家长,会教子女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品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自己的子女过于溺爱的家庭,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针对这些状况,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有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有的共同商讨,有的用好的教育事例给家长作分析,委婉地指出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在这段时间的家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家访对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家长能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校园对学生的要求,老师能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状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透过家访,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构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源着手,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到达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1940年杨靖宇抗日牺牲,妻子至死不知,子女11年后才知父亲是英雄-

1928年3月,一位叫郭莲的农妇流浪到古城东北大郭庄,在村外的一个秫杆棚里生下了一个女孩。5天后的一个深夜,她的丈夫回到家里。

郭莲让丈夫给女儿取名字,他思考一会儿后说:

第二天天还没亮,丈夫就翻身下床,亲了一下妻子和熟睡中的一双儿女,匆匆离开。他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过,不仅杳无音讯,而且生死不知。

此后16年时间,郭莲独自抚养一双儿女,艰难度日。丈夫仅留下一张照片,每当夜深人静时,她看着照片思念丈夫,想象着一家幸福团聚的场景。

直到1944年10月,郭莲因遭到到鬼子汉奸的毒打,伤势过重又无钱医治,很快就去世了,年仅37岁。

去世前,郭莲把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叫到床前,拿出丈夫唯一留下的照片叮嘱他们说: “好好藏着你爹的照片,等红军打回来了,拿着这张照片找你爹去。记住,你爹叫马尚德……”

临终之际,郭莲还不知道,她日夜思念的丈夫早已在4年前先她而去,牺牲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她至死也不知道: 丈夫马尚德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铁血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

从1932年开始,马尚德就化名“杨靖宇”在白山黑水、冰天雪地中,组织抗日游击队打击日伪军。游击队神出鬼没,战斗力强悍,让日伪军吃了不少苦头,闻之色变。

1936年,杨靖宇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部队6000多人,是当时东北南满最大的抗日武装。为了对付抗联,日军悬重赏要杨靖宇的人头: 谁打死杨靖宇,一两肉就赏给一两金子,一两骨头就赏给一斤金子。

到了1938年,日军在东北增兵达70多万,伪军有100多万,东北抗联处境艰难,缺衣少食,渴了抓把雪,饿了就吃树皮、野菜和草根,以顽强的意志和日军搏斗。

长白山地区气温寒冷,环境恶劣,打鬼子太艰苦了,少部分抗联战士意志动摇。日军威逼利诱,暗中招降那些意志不坚的抗联官兵,妄图分化瓦解抗联。

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叛变投敌,给抗联带来灭顶之灾。 程斌十分熟悉联军的行踪和战术,被日本人用来专门对付杨靖宇。

程斌带领叛徒和伪军组成挺进队,捣毁了抗联存储粮食、弹药的70多个营地,一时间抗联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

日军围追堵截,叛徒肆意破坏,东北抗联岌岌可危。杨靖宇将部队化整为零,以机动灵活的方式与日军周旋。

1940年1月,日伪军出动2.5万人“围剿”抗联,派出飞机侦察轰炸。面对日军的围堵,杨靖宇让主力部队北上撤退,自己带领一支数百人的游击队在山林中继续抗日。

由于叛徒告密,杨靖宇等人行踪暴露,在日军的追击下损失惨重。

2月15日,他的身边只剩下7名战士,其中3人还是伤员。留下一名战士和伤员,杨靖宇带着两名战士往南走,准备与抗联二路军会合。

次日凌晨,两个战士下山买粮食和衣服时被敌人发现,在激战中牺牲。日军在牺牲战士身上发现一枚杨靖宇的印章,于是加紧封锁山头,派出600多人的讨伐队进山“围剿”。

杨靖宇孤身一人,还发着高烧,顽强地在密林中和敌人周旋。

2月22日,连日粒米未进的杨靖宇,走到了蒙江县的三道崴子,在一个四周漏风的小窝棚里躺下休息,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一晚。

2月23日上午,蒙江县保安村的赵延喜等四名村民上山砍柴,遇到了衣衫褴褛的杨靖宇。杨靖宇给他们一些钱,希望他们能帮着买回些食物和一双棉鞋。

没想到赵延喜回去后,当即向伪军告密。日伪头子根据报告中描述的体貌,判定此人就是杨靖宇。当即下令赵延喜带路,领着日伪军讨伐队赶到三道崴子。

日伪军发现了杨靖宇,还对他进行了劝降。杨靖宇怒目圆睁,持枪便射,讨伐队见无法生擒他,于是用机枪对他猛烈开火。 杨靖宇胸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35岁。

杨靖宇牺牲后,他的抗日事迹很快就传遍了全国。

然而,家在河南确山的一双儿女却不知道,东北这个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就是他们日思夜想、苦苦寻找的父亲——马尚德。

杨靖宇5岁时,父亲离开人世,母亲张君独自将他抚养成人。

和许多农村妇女一样,张君心地善良,虽然没读过几天书,却能讲很多 历史 故事,诸如花木兰替父从军、岳飞精忠报国,杨靖宇小时候经常听。

受到母亲的言传身教和良好熏陶,杨靖宇从小忠厚善良、聪明好学。尽管家境贫穷,8岁时,母亲节衣缩食将他送进私塾,读书认字。

1922年,杨靖宇17岁,还在确山县高小上学,按照当时的习俗应该结婚了。经媒人介绍,他和汝南县水屯小郭庄的郭莲结婚。

杨靖宇还在上学,婚后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家里所有农活都落到了母亲和妻子的身上。虽然日子苦,但一想到杨靖宇将来定有大出息,婆媳二人心中幸福。

1926年,杨靖宇从开封学校毕业,回到李湾村参加革命。母亲听说儿子在外面闹革命,打土豪劣绅,很是担心。

有一天他回到家,母亲就问: “尚德,你总是在外面跑,到底在干些什么呀?可别叫娘提心吊胆的担心你呀!”

杨靖宇给母亲解释:要投身革命,努力建立一个没有财主、也没有穷人的 社会 。母亲虽然听不懂,但是她相信儿子不会做坏事,只是叮嘱他要小心。

1927年,杨靖宇的大儿子马从云出生。同年12月,王楼战斗失利,杨靖宇受伤,敌人到处搜捕他和家属。

敌人抓不到杨靖宇,就对他的家人横加迫害。他的家多次被抄,东西被抢,房屋被烧,老娘妻儿东躲西藏,到处流浪。

1928年3月,女儿马躲出生,杨靖宇回家看望老娘和妻儿,随后被组织派往信阳工作,再也没回来。 由于长期思念儿子,母亲张君哭瞎了眼睛。

1938 年,母亲一病不起,不久离开人世。婆婆去世,妻子郭莲独自挑生活的重担,拾过破烂、还讨过饭,带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

杨靖宇当年在开封读书时的照片,成了他留给家人唯一的念想。

妻子将照片藏在墙缝里,在逃难途中,则把照片缝在女儿的棉袄里,苦苦等候着丈夫归来。她这一等就是16年,两个儿女长大成人,结婚成家,丈夫却始终音讯全无,更别说全家团聚了。

1944年,郭莲因遭到敌人的毒打迫害而病逝。临终之际,她拿着丈夫的照片叮嘱儿女: “等红军打回来了,拿着这张照片找你爹去。”

然而她哪里知道:4年前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牺牲的抗日英雄杨靖宇,就是自己的丈夫马尚德呢?他们夫妻,只能九泉之下再团聚了。

1949年,淮海战役打响,炮声响彻黄河两岸。杨靖宇的家乡河南省确山县,不时有从东北过来的解放军大部队经过。

马躲此时已改名为马锦云,兄妹俩听说解放军大部队到来,于是带着父亲的照片,每天站在确山县城大街上,挨个问路过的解放军战士:

“同志,你们认识我爹吗?我爹也是红军,他的名字叫马尚德。”

不知道站了多少天,问了多少部队,解放军战士对马尚德这个名字都是直摇头。兄妹俩很失落,自从父亲在1928年离开之后,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21年。

21年来,母亲带着他们兄妹一直在寻找父亲;母亲去世了,兄妹俩也从未放弃寻找父亲,可是结果却让人失望。

父亲离开之时,哥哥只有1岁,妹妹刚出生5天,他们对父亲一点印象都没有。仅有一张照片,证明父亲是真实的;然而那个叫“马尚德”的父亲,似乎只存在于母亲留下的遗言里。

兄妹俩继续苦苦寻找,心头闪现出一个不祥的念头:或许父亲凶多吉少,已经不在人世。

1950年,黑龙江省委决定在松花江边建一座东北烈士纪念馆,纪念抗日英雄杨靖宇。在纪念馆筹备期间,他们遇到一个重大难题: 杨靖宇的身世之谜。

由于战争年代许多机密档案无法保存,他们只找到一张发黄的履历表,上面依稀可辨地记录着: “马尚德,到东北后曾用名杨靖宇……”

虽然有些老同志曾和杨靖宇有过接触,但是战争年代,出于保密的需要,很少有人知道杨靖宇的真名叫“马尚德”。

从这张保存下来的档案上,发现杨靖宇早年参加革命,曾经领导过刘店暴动。因此可以推测,他的家乡可能在安徽境内的大别山一带。

负责调查杨靖宇身世的陈雷带着调查组前往安徽。他们很快查明,刘店暴动的领导者中有马尚德其人,然而马尚德原籍是否属于安徽,无法认定。

就在这时,一篇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回忆性文章,揭开了杨靖宇的身世之谜。 文章的作者是杨易辰,他曾是杨靖宇在东北抗战时最亲密的战友之一。

杨易辰的文章里提到,杨靖宇早年出生在河南省,在1927年春天曾领导过确山暴动。陈雷很快找到杨易辰,经过详细了解,确认杨靖宇的老家在河南省确山县农村。

调查组来到确山县,终于找到了杨靖宇将军的一双儿女——马从云、马锦云兄妹。根据马家兄妹保存的父亲唯一的照片,确认了杨靖宇就是马尚德。

直到此刻,兄妹俩才知道那个鼎鼎大名的东北抗日英雄杨靖宇,就是自己日思夜想、苦苦寻找多年的父亲。兄妹俩听来人讲述,父亲在1940年的长白山抗战中英雄牺牲的事迹时,忍不住痛哭失声。

长期以来,关于杨靖宇牺牲的真相一直众说纷纭。除了日伪军讨伐队外,无人亲眼目睹他和敌人激战的经过,也没人能说清楚他是怎么牺牲的。

杨靖宇一度被认为是“用仅剩的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杀身成仁、宁死不屈,这很符合英雄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伪资料《阵中日志》的面世,杨靖宇牺牲的细节才大白于天下: 杨靖宇是被机枪扫射身亡,而且射杀他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可恨的伪军汉奸。

杨靖宇牺牲后,日伪讨伐队找来了一个门板,把他的遗体放到门板上立起来,拍了一张照片。 他五六天没吃一粒粮食,靠什么力量支持了这么久?

日伪通化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下令剖开将军遗体,在场的日伪军震惊了: 杨靖宇的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尚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从棉衣里扯出的棉絮!

岸谷隆一郎震撼地感叹:“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日伪军用铡刀砍下将军的头颅,放进一个装有透明玻璃的木箱里。用一辆 汽车 运到当时的通化省城,游街示众,妄图震慑还在顽强抗日的抗联战士。

此后,将军头颅被送到关东军司令部,被日本人用药水浸泡在一个玻璃瓶中。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日伪政权,将军头颅被转移到长春医科大学医疗器械室。

1948年,刘亚光打入国民党内部卫生队,以搬取医疗器械为名,伺机将玻璃瓶偷偷运出。长春解放后,将军的头颅被送至哈尔滨市,存放在东北烈士纪念馆。

1953年冬天,将军长子马从云带着妻儿应邀参加东北烈士纪念馆开馆仪式。马从云夫妇见到玻璃瓶中父亲的头颅,当即跪倒在地,失声痛哭!

1957 年8月下旬,将军遗骨由靖宇县移至通化市。9月25日,将军头颅也由东北纪念馆移送到通化市,和遗骨合到一起。

杨靖宇将军抗日牺牲17年后,才得以入土为安。

为了纪念杨靖宇将军,将蒙江县改为靖宇县,杨靖宇牺牲地附近的村子改名为靖宇村,蒙江镇改为靖宇镇。

将军的长子马从云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材料厂任职;女儿马锦云在郑州铁路局托儿所工作。兄妹俩谢绝组织照顾,从不要求特殊待遇,自食其力,在河南故土生活。

1964年8月,马从云因公牺牲,年仅37岁,被安葬在郑州市烈士陵园。1986年,马锦云也因病去世。

马从云去世后,妻子方秀云独自抚养5个孩子艰难生活,她经常告诫子女:

杨靖宇曾经生死与共的一位老战友,给5个孙辈分别取名为: 继光、继先、继传、继志、继民,意思是让他们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做无愧于杨靖宇将军后代的人 兄妹5人,后来皆长大成才,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说起杨靖宇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知道他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但是却少有人知,他的真实名字叫马尚德,杨靖宇只是他从事革命工作的一个化名。

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英雄的背后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杨靖宇的母亲张君、妻子郭莲,还有儿子马从云、女儿马锦云,都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牺牲;杨靖宇的后人从未以此居功,而是默默地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他们无愧于“英雄的一家”、“英雄的后人”!

END.

中国十大悍匪,哪些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1、《末路1997》白宝山:这部剧以白宝山为原型,讲述了他在被判刑后仍然不知悔改,出狱后对关押他的警察产生了报复心理,于是接连到各地犯案,并对警察痛下毒手,最终被抓获,处以死刑。

2、《西安大追铺》魏振海:这部剧以魏振海为原型,讲述了其公然作恶、抢劫并杀人的黑社会行为,最终被处以死刑的故事。

3、《追捕二王》东北二王:这部剧直接以二王为主线,没有进行改编,还原了其特大杀人案并被当场击毙的情景。

4、《第二面》雷国民:这部剧以雷国民为原型,讲述了其在上世纪末流亡多省、不断抢劫犯罪,最总被判处死刑的故事。

5、《罪域》赖昌星:这部剧以赖昌星为原型,讲述了其在边境走私后移民至加拿大避难,后背引渡回国,判处无期徒刑的故事,并对社会的法制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求香港TVB破案片

我也是和楼主一样的问题 但tvb近几年很少出这样的好片了 经典好像都集中在那几年

陀枪师姐系列 洗冤录系列 状王宋世杰 900重案追凶 扫黄先锋一类 还有楼主提到的几部

迷情家族 不是传统破一例例案子的那种警匪片 但是情节很紧凑 看看也不错

新一些的 施公奇案 我觉得和之前的洗冤录相比差了些 盛世仁杰 幕后大老爷 原来爱上贼 ID精英 学警系列 都是感情戏 应该不是你要的那种 通天干探 是破案的 不过个人而言 不是很喜欢

隔世追凶 情节也很紧凑 不过有时空变换的成分 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栋笃神探 挺搞笑的 也是楼主想要的那种破案片 就是tvb流行的两个结局的处理方法 让人有点烦

除了张子强,新中国成立后还出现过哪些悍匪?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各地不断出现的“土匪”和“悍匪”,他们这些人全都是一些对社会极其不稳定的犯罪分子,大都想趁着新的政权不稳定的时候分一杯羹,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无论那些悍匪们有多厉害,最后都难逃一死。今天我们就来列举一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最牛的五位悍匪。

第五位悍匪——张子强

张子强,1955年—1998年,他是广西玉林人,在他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两手空空跟随当时的“逃港潮”逃到香港,凭借着自己对中药一点点的知识开了个凉茶铺养活家人,张子强从小就在这种三教九流的环境下长大,他每天接触的人不是混黑社会的就是街头的小混混。张子强第一次进监狱是12岁,第一次坐牢是16岁,他在警察局的档案非常厚,但“没有死刑”的香港警方最多就是将他抓起来关几年罢了。

成年后的张子强越来越渴望财富,为了早日完成自己的梦想,他开始不断作案,1991年,张子强抢了7间金浦,获得750万元;同年7月12日,张子强又抢劫了启德机场运钞车1亿6000多万港元,虽然警察将其逮捕,但因为证据不足将他无罪释放甚至还赔了他一大笔钱。

当然,要仅仅以此来把他评为“悍匪”,说真的他还不够格,但之所以将他评为悍匪,主要是因为他绑架了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成功勒索了十亿三千八百万,而后他又绑架了香港第二富豪郭炳湘,成功勒索6亿元,而后他又准备用800公斤的炸药和2000多枚雷管制造更大的恐怖事件,张子强一生所获得的赃款录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至今无人超越。

第四位悍匪——张君

张君,1966年—2001年,他是湖南常德安乡县人,在他小的时候,张君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他的母亲生病后,时常念叨想吃一碗牛肉汤,张君得知后母亲想喝肉汤后,攒了一个学期的钱才凑够钱,然后学着大人的样子给母亲做了一晚肉汤。

但造化弄人,由于张君家穷,他高中就辍学了,每天就是到处打架,1983年张君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仅仅6年时间,他就杀死、杀伤50多人,抢劫现金和金银首饰约600多万元(此时才1989年),2000年9月1日的时候,一场震惊全国的特大持枪抢劫杀人案在张君导演下正式上演。这场血案发生时间仅仅两分钟,共死亡三名民警、两名出纳员、一名出租车司机、三名路人。

在被警察抓捕后,张君还叫嚣,自己是全国个人素质最高的悍匪,如果不是自己团队着急扩张,有了很多废物的话,警察压根抓不住自己。

第三位悍匪——白宝山

白宝山,1958年—1998年,白宝山出生于北京市石景山,祖籍是河北徐水人,很难想象的是,白宝山其实是一个智商极低、胸无大志的损贼,早年间白宝山犯罪的主要事迹就是偷盗别人晾晒的衣服和高跟鞋、门口停放的自行车等物品,1983年9月,白宝山被判有期徒刑4年,结果在监狱里被狱友所揭发他还犯有很多罪行,经过法院调查属实后,白宝山又给加了7年有期徒刑,在监狱里,白宝山还杀了两个狱友,也不知道是不是出卖他的人。

等他刑满出狱后,本想去本地补办户口,奈何当地工作人员勒索其,不拿出1000元,我们就不给你上户口,一气之下白宝山决定“变身”,1996年3月31日打伤警察抢走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把,随后以此枪多次作案,杀死五名警察、打伤八名警察,抢劫人民币140万元,随后白宝山从北京转到新疆继续作案,警察为了抓捕他,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就出动了数万名警察,其中新疆警方功不可没。1997年9月5日白宝山被捕,1998年4月被处以枪决。

之所以他比张君排名高,完全是因为白宝山此人多次单枪匹马去部队、去警察局,杀死士兵和警察。

第二位悍匪——呼兰大侠

呼兰大侠,个人资料不详,之所以称之为“呼兰大侠”是因为在1986年3月28日的时候,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公检法家属楼里,有52人惨死,均为一刀毙命,而凶手在墙上留下四个大字——呼兰大侠。

此事件在这个小县城无异于重磅炸弹,虽然出动672名精英(包括本地、省市和北京等各地精英),耗时两年六个月,无论是调查、取证、研究、分析、排查还是走访,根本没有任何突破口,就跟杀害这些人的人压根就和他们没有一毛钱关系一样。让人更加震惊的是,1986年4月6日,从北京派来的鉴别痕迹专家在呼兰县也被杀,县公安局和刑警队多名警察被杀,墙壁上仍留有四个大字——呼兰大侠.

4月7日到9月15日,又有37名民警、12名刑警和56他们的家属被杀害,一时间,当地民警等一改常态,没人敢穿着警服单独外出,据说呼兰大侠杀的人,大都是一些民愤非常大的败类,此事因为查不出来,所以档案被永久封存。

第一位悍匪——田明健

田明健,1964年9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淮滨县张庄的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对于这些人而言,想要出人头地,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兵,在田明健17岁的时候,他如愿以偿入伍参军,第一次摸枪的时候,据说他没有其他新兵的兴奋,仿佛这把枪就是他的朋友一般。1981年,田明健参加新兵实弹演习,以十枪同进一孔的战绩荣获新兵第一名,就连教官就愣愣的称其为“天才”。1988年6月,田明健从西安陆军学院毕业,因其射击天分非常高,被人保送到“地上最强”的精锐部队就职,担任北京卫戍区第三师中尉副连长,按理说,此人前途是不可限量的,为何会成为号称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牛悍匪呢?这一切还得从田明健的心愿说起。

田明健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媳妇给自己生个儿子,而后将父母接到北京,共享天伦之乐,但在1994年9月19日的时候发生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田明健的妻子怀孕期间被当地计生办强制人流,据说还是个男婴,虽然计生办说这是国家政策,但田明健媳妇第一胎流产了,这第二胎之所以被强制流产,完全是因为当地计生办主任和田明健的父亲有过节。第二件是田明健所在部队的政委参谋长等人利用职权之便作梗,给田明健穿小鞋,并且打算把属于田明健的职位做人情给别人。

于是,田明健借机找看管枪械库的库管喝酒,偷偷拿了他的钥匙去库里拿出几把枪藏在检阅台附近,第二天士兵出操的时候,只听一声“卧倒”,除了田明健的仇人,所有士兵全部习惯性卧倒,之只见田明健拿出检阅台下的武器,砰砰就枪杀了那几位仇人,然后田明健抢了一辆吉普车,直奔天安门,至此,军营五个最高军官,四个被击毙,还有一个叛逃,一时间,军营混乱不堪。

随后田明健自暴自弃,拿着武器弹药在建国门附近四处开枪,造成了重大伤亡,由于当时建国门附近有很多大使馆,所以武警、警察和特警等等迅速赶至,和田明健开始了枪战,因敌众我寡,田明健利用地势,和我军开始交战,其中一名外国记者记录了这一幕,像什么双枪齐射、单手换弹夹、凌空飞枪等绝技在田明健这里不断上演,所有人都在目瞪口呆,直到两个小时后,特警们遭到重创,甚至一些支队全军覆没,为了快速平息这次事件,当局只能不断往此地调兵,据说当时我军共出动6000多人。

至于最后田明健怎么死的,据说是因为他没有了子弹,所以被高处狙击手一枪毙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