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春极刑,玉堂春极刑在线
苏三是谁?洪桐县又在哪里?那是怎么一回事?
山西洪桐地处山西南部黄河以东,汾河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为晋南最大的县著名景点:关帝楼、大士庵、千佛寺、永凝堡西周遗址、候家堡候家宅院苏三起解》是京剧《玉堂春》中的一折,又名《女起解》、《洪洞县》。《玉堂春》全剧包括《嫖院》、《庙会》、《起解》、《会审》、《探监》、《团聚》等折。梅、尚、程、荀及张君秋等饰演均有特性玉堂春京剧选段京剧“苏三起解”的重要剧情:明朝,名妓苏三(玉堂春)与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隆结识,誓偕白首。王景隆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倡寮。苏三私赠银两……鸨儿把苏三骗卖给山西商人沈燕林作妾。沈妻妒,订计害之,不料却让沈燕林误食毒面而死,苏三被诬。定为极刑。起解途中,解差崇正当怜悯苏三,认为义女……王景隆得官,巡按山西,调审此案,知犯妇即为苏三……后得潘司潘必正、臬司刘秉义之助,与苏三团聚。玉堂春京剧选段此中《起解》重要演起解途中苏三自诉苦情,崇正当怜悯劝解,认为义女
有没有关于苏三的电影?京剧就不用了。
yu pu tuan 3 zhi guan ren wo yao
剧情介绍:
妓院女主人高老大(植敬雯)训练三个新妓女(杨嘉玲、冬怡和钟真),引出艳遇、淫行和奇案。
高老大拍卖苏三(杨嘉玲)初夜权,雷大官人(徐锦江)与书生朱志昂(邵传勇)志在必得,苏三与多情书生朱志昂相恋,雷大官人退而求其次卖下凤翔(冬怡)。
朱志昂上京考试,高老大逼迫苏三接客,雷大官人是豪爽富翁同情苏三的遭遇,就纳其为妾,免遭身 心的蹂躏。雷大官人的正房大婆与奸夫设下奸计谋害富翁致死,然后他们买通官府,祸嫁苏三,使她遭受酷刑,屈打成招,面临极刑。这时书生朱志昂高中状元,作 为钦差大臣回归故里,通过查访知道冤屈,为苏三平反昭雪,惩办了真正的凶手,有情人也喜成良缘。
苏三起解是哪段?
《苏三起解》是传统戏《玉堂春》的一折,叙述苏三自王顺卿走后,矢志不接客。鸨儿用计将其卖与山西富商沈燕林为妾,沈妻与赵监生私通,毒死沈,反诬告苏三,县官受贿,将苏三问成死罪。老解差崇公道提解苏三自洪洞赴太原复审,途中苏三诉说遭遇,崇公道加以劝慰。
《玉堂春全传》
明嘉靖时,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三山街有锦衣卫带上殿指挥王炳,因得罪严嵩,告假在家。他的妻子余氏,生有三子一女。长子仲卿,已娶苏布政女;次子子卿,已娶陆翰林女;三子名鼎,字顺卿,女锦云,都没有婚嫁。顺卿奉父之命前往北京,索要父亲故交屠隆所欠银三千两。临行,所恋妓女唐一仙托顺卿代为问候她的盟妹玉堂春与雪里梅。顺卿在京索及欠银后,往访玉堂春,居住在玉堂春之处,并与一山西豪客方争结交。此时有一人名叫严世凡想娶玉堂春。被方争痛打了一顿,后方争逃回山西。不久,顺卿将索来的银子花完了,被鸨母一秤金逐出院,流落为丐。玉堂春知道了此事,让顺卿把十二个皮箱装满砖石来蒙骗鸨母。
王顺卿依玉堂春计,来到集市之上,买了一身衲帛衣服,把砖头瓦片,用布包裹。假充银两,放在皮箱里面,径直向春院而去。春院守门人看见顺卿气象一新,吓了一跳,赶快报与老鸨。老鸨听说,半晌不言:“这是怎么回事!曾听玉堂春说他是宦家公子,金银无数,我却不信,逐他出门去了。今日倒带有金银,好不叫人恐慌!”老鸨左思右想,老着脸走出来见了顺卿。顺卿说:“以前那几两银子值甚的?我岂肯放在心上!我今皮箱内,现有五万银子,还有几船货物。伙计也有数十人。”鸨母忙赔笑把顺卿接进春院,吩咐摆酒席接风。鸨儿说她自顺卿走后,寻了他一个多月,才回家,一边说着,一边叫丫头报玉堂春。
丫头一路笑上楼来,玉堂春已知公子到了,故意说:“奴才笑什么?”丫头说顺卿又来了,玉堂春故意吓了一跳,不肯下楼,这时老鸨慌忙自来,玉堂春故意回脸往里睡。鸨子说:“我的亲儿!王姐夫来了,你不知道么?”玉堂春也不语,连问了四五声,只不答应,鸨儿拿一把椅子坐下,长吁了一声气。玉堂春见她这模样,故意回过头来,双膝跪在楼上,说自己已发下誓愿了,不去接他。老鸨说发愿只当取笑。于是一手挽着玉堂春走下楼来。顺卿见了玉堂春,冷冷地作了一揖,也不温存。老鸨便叫丫头摆桌取酒,老鸨殷勤劝酒,公子吃了不几杯,叫声多扰,抽身就走。丫环一把扯住,老鸨也急忙劝阻,忙叫丫头把行李抬到百花楼去,就在楼下重设酒席,笙琴细乐,也来奉承。吃到天色已晚,老鸨说:“我先去了,让你夫妻二人叙话。”顺卿、玉堂春正中其意,携手登楼。二人一晚叙话,正是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过了几日,玉堂春把自己所积攒的金银珠宝装入六箱,让顺卿带回家中告诉父亲,再来赎返。鸨母见顺卿留下六个皮箱没有拿走,也就没有生疑,顺卿回到家中,把此事告诉父亲。王炳不相信有如此义妓,认为金银是顺卿入了奸党抢劫偷盗所得,痛加殴打责骂之后,把他锁在房中。再说鸨母等了一段时间,见顺卿还是不回来,就暗地里打开剩下的那六只皮箱,一看都是一些砖石瓦片,才知道自己中计,怨责玉堂春,逼她接客,玉堂春不肯,被罚为使女。鸨母又命雪里梅冒玉堂春之名接客。这时方争又返回京都。赎出玉堂春,送往南京。王炳怀疑方争是强盗,与顺卿是一伙,就托言说顺卿没有回来,方争不得已,携玉堂春回归山西洪洞县老家。
方争妻蒋氏,与监生杨宏图通奸,见方争回来,并带了一女子,说:“你莫不是娶了小老婆,”方争说是,蒋氏大怒,说:“为妻的整年月在家守活孤霜,你却花柳快活,又带这泼淫妇回来,全无夫妻之情。”说完,啼哭起来。方争忙劝解,但不知蒋氏并非吃醋,只是怕自己与杨宏图的奸情被他看出。
晚上,蒋氏翻来复去,一夜不曾合眼。天明早起,赶下一轴面,悄悄把砒霜洒在面上,送给方争,把方争毒死。假罪于玉堂春,扯了玉堂春往知县处叫喊,知县升堂,唤进问其缘故。蒋氏说:“小妇人蒋氏,丈夫叫方争,去北京为商,用千金娶这娼妇叫做玉堂春为妾。这娼妇嫌丈夫丑陋,因吃辣面,暗将毒药放入,丈夫吃了,登时身死。望爷爷断她偿命。”知县听罢问玉堂春怎么说,玉堂春大喊冤枉。县令因得到蒋氏贿赂,将玉堂春问罪收狱。
太原刑厅乔季方拟重审此案,恰遇丁忧未果。乔季方在回京途中,救了一女子,乃雪里梅。原来严世凡被方争痛打之后,心中怀恨,等方争走后,又去强娶玉堂春,结果误得雪里梅。雪里梅因为也与顺卿有约,所以不肯相从。严世凡让第六妾相劝,第六妾帮助雪里梅逃走,雪里梅逃出后,途中正遇到乔季方,即留居于其老母处。严世凡不见雪里梅,大闹妓院,鸨母一秤金逃往山西旧居。这时临近考试,王炳不允许顺卿应考,其妹锦云设法将顺卿救出。顺卿一举得中。王炳才不归罪于他。后顺卿赴京应试中状元,乔季方见榜来喝,告诉他方争被害一案。顺卿正为玉堂春不安,忽奉朝命为山西巡按使。公子听说,两手加额:“超我平生之愿矣。”
次日,领了敕印,辞朝,连夜起身,往山西省城上任。王顺卿来到山西,一日换了素巾青衣,随跟书吏,暗暗出了察院。雇了两个骡子,往洪同县路上来。赶脚的人在路上闲问他们去洪同县去做什么,公子说来洪同县娶个妾,不知谁会说媒。小伙说洪同县有一个财主,因娶了个小妾害了性命。这财主叫方争,妇人叫玉堂春,是京里娶来的,他那大老婆蒋氏与邻家杨宏图相通,怕方争回来知道,一服毒药把方争药死。这蒋氏与杨宏图反把玉堂春送到本县,用银子买通官府衙门,将玉堂春屈打成招,问了死罪,送在监里。顺卿问玉堂春是否已死,小伙说不曾。又问要娶个小,要谁做媒,小伙说送顺卿到王婆家去,她极会说媒。蒋氏与杨宏图就是她做的牵头。
于是顺卿在小伙引导下来到王婆家中。公子夜间与王婆说话,见她能言快语。天明又到杨宏图前后门看了一通,与方争家紧壁相通,可知做事方便。回来吃了早饭,还了王婆店钱,雇了骡子,星夜回到省城,到晚进了察院。次早,星火发牌,按临洪同县,各官参见过。吩咐就要审案,原来审查玉堂春一案的知县叫刑房吏书,即将文卷审册,连夜开写停当,第二日送审。
第二天开堂重审,玉堂春披枷带锁,眼泪纷纷,口称冤枉。顺卿见玉堂春这般模样,心中凄惨,听事官接下状来。公子看了一遍,问她情况,玉堂春说:“爷爷!我从小接着一个公子,他是南京礼部尚书三舍人。”顺卿怕她说出丑处,喝她住声。又问她案情一事,玉堂春说案情一事,只问蒋氏便知。经过审查,终于查清蒋氏与杨监生通奸害夫一事。蒋、杨被处极刑,提笔写道:蒋氏凌迟处死,杨监生斩罪非轻。王婆赎药是通情,杖责示警。知县贪酷罢职,返赃不恕衙门。一秤金逃回山西,又设典当营生,因所为刻薄,引起民怨。值顺卿往方家致祭方争,归途中恰遇到她。乃处一秤金以重罚。不久,乔季方送雪里梅至山西,顺卿亦以妹许季方。及任满回京,请假完婚,除娶正妻外,即娶玉堂春、雪里梅、唐一仙等三姊妹为偏房,后严世凡失败,其第六妾亦归顺卿。
苏三起解
苏三起解
解
jiè
发送。
押送财物或犯人:押解。起解。解差(ch乮 )。解回北京。
“苏三”是个人名
这个“起解”正是传统政治文明中的一部分
,如果要简单的翻译成现代汉语,那就是:“提审”。
提审程序如果按照目前的诉讼法理论,是上级法院根据自己的意志做出的、对下级法院生效判决重新审理的司法程序,五百年前的明清时期的规则也与之惊人的类似:蒙冤的囚犯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审衙门的上级——主要是监察机构“御史台”,申诉自己的冤屈,御史们如果觉得确实冤屈,就可以将案卷连同人犯和证人一同提到自己的衙门审理,称为“审录”而审录中人犯的上路,就是“起解”。
“苏三起解” 就是提审苏三(在路上)
苏三起解
因话本和戏剧闻名的苏三,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
苏三,原名周玉洁,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其时妓院已有两妓女,她排行第三,遂改名为苏三,“玉堂春”是她的花名, 苏三天生丽质,聪慧好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官宦子弟王景隆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往甚密,并立下山盟海誓。在那里不到一年, 王景隆床头金尽, 被老鸨赶了出门。
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发奋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士。老鸨偷偷以1,200两银子为身价把苏三卖给山西马贩子沈洪为妾。沈洪就准备带苏三回故里。 沈洪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与赵昂合谋毒死沈洪,诬陷苏三。并以一千两银子行贿,知县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屈忍画押,被判死刑,禁于死牢之中,适值王景隆出任山西巡按,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全部人员到太原。
王景隆为避嫌疑,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知县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终成眷属。
苏三有幸,传奇般地同王景隆团聚。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写了《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
京剧《苏三起解》经典唱段: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福命短,破镜只怕难重圆。
倘公子得见面,来生变犬马我就当报还。
顾名思义的故事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A. 生当作人杰中的人杰指的是什么
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B. 摆渡人是什么意思
关于”摆渡人”的解释,顾名思义就是在渡口码头用船为人家提供交通服务的人。但在电影中,摆渡人是城市里的超级英雄,摆渡就是把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用快乐和温暖,抵抗这个世界的悲伤。
电影中酒吧老板陈末和合伙人管春就是这座城市的“金牌摆渡人”,他们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却从不对每位需要帮助的人说拒绝,只要你“预约摆渡”,刀山火海都会“使命必达”。
邻居女孩小玉为了偶像马力,预约了他们的服务,但在帮助小玉挑战整个城市的过程中,陈末和管春也逐渐发现了自己躲不过的问题。从欢天喜地的生活,到惊天动地的疯狂,摆渡人最辉煌的篇章,从这里开启 。
《摆渡人》电影前世今生的特辑中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摆渡人就是做一艘船,从河岸的一边,把人送到这一边。”
(2)顾名思义的故事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扩展阅读:
摆渡人是希腊神话中的冥府渡船人的故事。希腊神话中,卡戎(Charon)是冥王哈得斯的船夫,他不仅是在冥河上摆渡,还肩负着分辨来到冥河岸边的是死者的亡灵还是不应进入地府的活人的任务。
摆渡人就题材本身来说,灵异鬼神题材一直是国产电视剧中的禁忌题材,但本剧却能准确的把握好尺度,摆脱该类型影视剧单纯的追求感官 *** 的局限,惊惧却不惊悚,透过一系列神鬼的故事描写人性。
在这个本身灵异题材就很少的时代,将一群上古时代的神魔和21世纪的人联系在一起,编剧脑洞之大本身就让人充满好奇感,而且在每一个单元小故事中又暗含了三季整个故事框架的线索,紧紧抓住每一个剧迷探求故事走向的心。
C. 什么的巫婆
女巫,在古代又叫作师婆。
名词解释编辑
在中国,以替人祈福禳灾、占卜等为职业的女人。随着现代科学对大自然、医学的研究,巫婆从业者所声称其具有的能力受到严重怀疑,巫婆被视为装神弄鬼的封建迷信从业者。
其他意思及用法
北投,台湾的地名之一,以温泉胜地闻名。在平埔族语里的意思就是女巫。 老巫婆是一种讽刺用语,用来嘲讽未出嫁的年长女性,或是寡居的老太婆,带有严重歧视的意味。
女巫分类编辑
女巫是能与神和鬼沟通、使用巫毒、占星术的女性,还有声称能鬼神附身并以此谋生的女性。
巫婆
在原始社会的村落共同体中,借助大自然的神力或神灵附体的力量,替人祈祷驱邪治病的专业人员,通常以年长女性居多,类似日本巫女。 运用西洋占星术或神秘学,为人占卜吉凶、祈福、施咒的妇女。 巫婆,在古代又叫作师婆。在中国,以替人祈福禳灾、占卜等为职业的女人。随着现代科学对大自然、医学的研究,巫婆从业者所声称的能力受到怀疑,巫婆被当做假装鬼神附体,装神弄鬼的封建迷信从业者。 广义来说,指使用魔术、念咒、妖术的女性。在西方童话故事里较为常见,大多以鹰钩鼻的老太婆的形象出现,身上披着一件黑色斗篷,相貌奇丑无比,喜欢喃喃自语,在大锅煮著蜥蜴、蝙蝠、蜘蛛、毒蛇等食材,熬制成浓稠的汤药。这个印象,一般认为在狩猎女巫的历史中就已经定型了。 中国东北的萨满教中负责跳大神的女祭司。 女巫医。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具有治病能力的女巫医,例如壮族的雅禁,俗称禁婆。 魔女。
6巫术历史编辑
在上古时期因对自然力量的不知性以及崇拜,因此发展出对灵魂以及神灵进行各种仪式的文化。
常见手段有
占卜施咒下毒 在中华文化里的五行和八卦论来说,男属阳而女属阴,而只有阴性的人才能与灵魂沟通,因此不论是巫还是灵媒都是女性(阴性)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论及楚国女巫:“至于浴兰沐芳,华衣若芙,缓节安歌,歌舞之盛也。乘风载云之词,生别新知之语,荒淫之意也。是则灵之为职,或偃蹇以像神,或婆娑以乐神...”
7女巫审判编辑
中世纪以前,女人在日耳曼传统文化区里一直很受尊重,尤其是制药、行医、会读写的女人。中世纪之初基督教在日耳曼地区的发展,教会认为按照基督教教义,女人应绝对服从于男人。教会贬低并丑化女人,捏造女巫形象,迫害女人,甚至活活烧死所谓的“女巫”。
1484年,两位教士亨利希和耶科布,撰写了《女巫之槌》,详细列举了很多种识别女巫的方法,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欧洲女巫大审判”。
中世纪的女巫审判有着非常黑暗的一面,绝大多数被处死的“女巫”都是无辜的女性。一名教士在审问过几百名女巫之后所得出来的结论,他在公元一六三一年写道“如果被告过着不道德的生活,那么这当然证明她同魔鬼有来往;而如果她虔诚而举止端庄,那么她显然是在伪装,以便用自己的虔诚来转移人们对她魔鬼来往和晚上参加巫魔会的怀疑。如果她在审问时显得害怕,那么她显然是有罪的,良心使她露出马脚。如果她相信自己无罪,保持镇静,那么她无疑是有罪的:因为女巫们惯于恬不知耻地撒谎。如果她对向她提出的控告辩白,这证明她有罪;如果她由于对她提出的诬告极端可怕而恐惧绝望、垂头丧气,缄默不语,这已经是她有罪的直接证据。如果一个不幸的妇女在受刑使因痛苦不堪而骨碌碌地转眼睛,这意味着她正用眼睛来寻找她的魔鬼;而如果她眼神呆滞、木然不动,这意味着她看见了自己的魔鬼,并正看着他。如果她发现有力量挺得住酷刑,这意味着魔鬼使她支撑得住,因此必须更严厉地折磨她;如果她忍受不住,在刑罚下断了气,则意味着魔鬼让她死去,以示使她不招认,不泄露秘密。”换言之,无论受审者有任何表现或反应,都会被判定为女巫而遭极刑。
借由猎杀女巫之名,三个世纪内约有十万人被处死,其中绝大多数是女性,尤其集中在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地区。
8刑罚编辑
在中世纪有专门的“搜巫人”,顾名思义他们以找出巫婆并交给法院来得到赏钱为生,下面就是那些烂刑法是怎么操作的。
被迫绝食
在公元670年左右坎特伯雷大主教给巫婆的惩就是让她挨饿,他会对巫婆说:"你在7年内只能吃面包和喝水。"
驱逐出境
公元860年左右,埃塞尔雷德国王决定把国内所有的巫婆都驱逐出境——巫婆让他太恼火。但还没过一百年,埃塞斯坦国王又决定杀死所有的巫婆。看来这人真受不了巫婆的半点……
绞死
1563年,一个新的法律说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巫婆都必须死。英格兰的巫婆被绞死,苏格兰的巫婆被烧死。
例如1566年,阿格尼丝·沃特豪斯背叛有罪,在切尔姆斯特福德被绞死。他的罪行呢?法官说:“因为你用你那只叫撒旦的猫杀了一个惹恼你的人。所以你有罪。撒旦还摧毁了当地的牲畜,弄脏了邻居的黄油,杀死了邻居的鹅,还杀害了你的丈夫。我宣布用绳子把你吊起来,直到你死。“
淹死
公元990年左右,挪威国王欧拉夫·特里格瓦森下令把男巫绑起来丢到只有石头的小岛。涨潮的时候,他们就淹死了。
颈手枷
约翰·伯金是一个伦敦的算命先生,他在1390年被捕。他的罪行就是给别人算命。伯金被上了一个小时的颈手枷,又蹲了两周的监狱,然后是老法律——驱逐。
头戴高帽
1467年,南约克郡的威廉·柏格因为从水晶球里寻求解答而被捕。他说水晶球能告诉他小偷的名字。柏格因此被逼戴高帽游街,高帽上就写着他是个算命先生。
砍头
1540年,人们互相询问:”大胖子国王亨利八世能活多久?“
勋爵亨格福德试图用巫术来预测。他被抓住了,他的惩罚就是被砍头。由于他是勋爵所以没被绞死。
乱石砸死
最早提到惩罚巫婆的是《圣经》。在《利末记》第20章27节里写道:”巫师和巫婆都该死,人们必须用石头砸死他们,然后将罪恶的血泼在他们身上。“
老百姓都可以加入其中,但必须用小石子,因为这样犯人死的又慢又痛苦。
烧死
在苏格兰等一些国家,巫婆都会被烧死。通常她们会先被勒晕,这样在火里慢慢烧死时不会太痛苦。
特别残忍的施刑管会用湿木头来绑犯人,因为火会烧的特别慢。
在1590—1680年间,至少有4次或以上大规模的猎巫行动让苏格兰全国人心恐慌。1597年在阿伯丁,有23个女人和1个男人被勒晕后烧死,剩下的由于太畏惧这种死法,都在监狱里自杀了。
凿死
在公元415年,亚历山大城的有智慧的女人希帕蒂亚就被指控为巫婆。一群基督徒攻击了她,他们用碎瓷片凿死她。这个刑罚是罗马君主君士坦丁发明的。
D. 白毛女讲的是什么故事啊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旋律曾经家喻户晓,人们一听就会想起“白毛女”的故事。
故事里的喜儿为了逃掉,被迫逃到山里,过着孤苦临丁的日子,现在的我们想象不了喜儿受到的苦难,想象不了那一头的白发背后所遭遇的,在我看来,这是封建社会的压迫造成的,这是旧社会的压迫染成的,这是黑暗的恶势力造成的。那个年代人们没有自由和土地,所有的一切都在霸主的手上。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每一个人强大起来,所以我们更需要刻苦要求自身努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E. 折子戏是什么意思
折子戏——顾名思义,它是针对本戏而言的,它是本戏里的一折,或是一出。流传至今的以折子戏多,不少久演而不衰。究其原因:从内容上看,好的折子戏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其思想观点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在结构安排上,往往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紧紧抓住观众。从形式上看,京剧折子戏集中而突出地体现了京剧的艺术特征,即生、旦、净、丑的不同行当,唱、念、做、打的基本四功。
(5)顾名思义的故事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扩展阅读:
大多折子戏不是全面对其艺术特征的体现,而更多的则是侧重于京剧行当或四功的某一方面,从而成为这一方面的代表作。第三,与形式上体现京剧的艺术特征相联系的,有些折子戏经过京剧艺术大师的精心创造,赋予个人在表演艺术方面鲜明特色,逐渐成为京剧艺术流派的代表剧目。这应当说是京剧折子戏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它久演不衰、得以流传的最重要的原因。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京剧的历史,就是一部各个流派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京剧大师各自在代表性剧目上,匠心独运,精益求精,才使整个京剧舞台百花齐放,绚烂多姿。而京剧折子戏作为其中艺术精品,也得以一代一代继承和发展,久演而不衰。
折子戏虽然是整本传奇的一个部分,但它大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断,是那部戏曲全剧的中心或灵魂,有很强的独立性,情节浓缩,人物个性鲜明,如《牡丹亭》中的《惊梦》《西厢记》中的《拷红》《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白蛇传》中的《断桥》等。
F. 做英语阅读理解有哪些技巧
做英语阅读理解的技巧有:
1、若针对举例子、人物言论出题,需要查找例子以及人物所说的句子前后的内容,然后与各选项逐一核对。
2、在出现一些关键词,如however,but,moreover, therefore,thus时,要特别注意句子前后意义的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3、细节理解题的答案一般是同义替换项或者同义转换。
4、选项中有绝对语气词的一般不是答案。如: must,never, the most, all, merely, only, have to, any, no,pletely,none, 等。但不是绝对,也有例外。
5、注意选项中的副词、形容词和介词短语等与原文是否一致。如:must, may, often,should, usually,might, most,more or less,likely,all, never, few等存在程度不同,经常被偷换,往往被忽视。
6、注意干扰项特点:与原文内容相反;与原文内容一半相符,一半不同;叙述过于绝对化;原文没有提及。
(6)顾名思义的故事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扩展阅读:
阅读积累要提高阅读水平,词汇量与短语量非常重要。所以要提高阅读水平,我们就得学会积累词语。我们不妨这么做:在通读全文后看第二遍,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查词典,然后将这些词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每当有空时,就拿出这个小本子来背诵记忆。这样做不但不费时,而且效果也很好。因为不时地接触、反复地记忆,词汇量会增加得很快。
另外,句子都能看懂,但读完文章印象却不深,这就牵涉到对文章框架结构的整体理解。首先,要重视文章的标题和文章的首句,因为文章的标题或首句就是文章的主题,文章的内容就是围绕主题展开的;
其次,文章的结尾句往往是这篇文章的结论或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再次,善于标注文章关键句,可以帮助你掌握文章的全貌,理解文章的主题。很多题目就是围绕它们而设计的。
G. 聊斋志异及蒲松龄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61岁时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中国短篇小说之王。出身没落地主家庭,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同乡好友王士祯十分推重蒲松龄,以为奇才,聘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至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著作。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另有相关同名电视剧和电影等。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
图书(14张)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 *** ,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
《聊斋志异》,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其中“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
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
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
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
版本信息
《聊斋志异》版本很多,现存的主要有: 山东淄川蒲松龄聊斋半部手稿本(解放初发行,曾影印出版),乃作者修订本,从中可以看到一些原作面貌,可惜仅存203篇(《猪婆龙》重出文不计),约当原稿之半。稿本中有作者手录的王士祯评语。手抄本现保存于辽宁省图书馆。
乾隆十六年(1752),历城张希杰(别号练塘)根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抄本过录了一个本子,是为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此本共12卷,有目488篇,但有目无文者凡14篇,实有文474篇。此本也附有王士□评语。
与铸雪斋抄本同时,另有一种《二十四卷抄本聊斋志异》(1963年发现,已影印出版)。其底本当是作者的另一稿本,并参照其他抄本作了校对、复核。此本共有文474篇(《王桂□》、《寄生附》合为一篇)。这是现在所见到的最完整的两个早期抄本,对研究《聊斋志异》有重要价值。
现存最早的《聊斋志异》刻本,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赵起杲刻的青柯亭本。其“弁言”和“例言”,记述了底本的来源和刻者所作的工作。书共16卷,凡431篇。篇目虽不完全,但重要的篇章都已包括在内。其文字的更定,亦有可取者。
青柯亭本出后,一般通行本都据此翻印。此本也有几种内容互有歧异的本子,一种是文目不全本,即比一般赵本少文10余篇,少目40余条;一种是刊有鲍迁博《刻书纪事》和“杭油局桥陈氏”书牌的本子;还有一种本子则无“纪事”和书牌。此本亦附有王士□评语,并在某些篇后附有有关的附录。次年,即乾隆三十二年(1767),又有王金范刻本刊行。这是一个“册繁就简,分门别类”的选辑本,共18卷,分26门,收文270余篇。此外,尚有同文书局绘图本,其特点是在赵本附录之外,又加了一些有关附录。至于别种版本,如乾隆三十二年福建李时宪刻本、光绪七年(1881)邵州经畲书屋刻本以及小艺山樵精选本等,其文字大同小异。
《聊斋志异》的注解本,通行的有吕湛恩、何垠两家。吕注原为 《聊斋志异》单刻,有道光五年(1825)刻本。道光二十三年(1843)广东五云楼刻本始将吕注与《志异》原文合刻,后又有广百宋斋和同文书局绘图本。何注有道光十九年(1839)花木长荣之馆刻本,又有光绪七年(1881)邵州经畲书屋评注合刊本。两种注本,指明典故,诠释字义,都给读者阅读《聊斋志异》以很大便利。但吕注较为详赡谨严,错误较少;何注则嫌芜杂,错误较多。
《聊斋志异》的评语,最早者为王士□评。王评虽颇简略,但时有精当之处。后刊刻成书,又有冯镇峦、何守奇、但明伦诸人评语。诸家评语,或阐明作者旨意,或品评为文之法,或考据传闻异同,都富有参考价值。但其迂腐附会之处,亦所难免。
《聊斋志异》尚有多种拾遗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编定为12卷,合共491篇(其中“又”篇和附则,均属正文,不作一篇计),连同附录9篇,较通行本增补近70篇,采录宏富,是目前较为完备的一个本子。清代刻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
肖水娟的资料
姚水娟 (1916—1976) 女,演员。浙江省嵊县后山村人,原名姚文贤。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先工生,后工旦。开笔师父为男班演员竺焕泉,教得细、教得深。武功师傅为绍班的竺基焕,教得严、教得狠,使姚初入梨园就学得扎实的基本功。在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亲授,学会了几出“新衣戏”(小衣戏),如《倪凤扇茶》等。教学中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表现,致使姚的表演以细腻传神取胜。学演期间,饰《蜜蜂计·狱中缘》一折中薛小英一角,演得情深意切,众口赞绝,为姚崭露头角的出名戏。由此,未出师门便于1932年春被“越新舞台”聘为客师,流动演出于嵊县、宁波、绍兴城乡。6年中对〔四工调〕的唱腔有所创新,并尝试将路头戏改为详细幕表制。[2]
1935年8月,在宁波大光明戏院上演新编戏《仙宫艳史》,使用了机关布景,姚的演功出色,《时事公报》上称她是继施银花前辈之后的新秀,冠以花容月貌、文武兼备、青衣悲旦,并赞为“越剧主席”。至抗战前,她率班在杭州大世界演出,把《碧玉簪》中的李秀英演活了,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兼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的张载阳,在看戏时被她的表演深深激动,高呼“妙,三花不如一娟!”(三花指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一娟指姚水娟)从此,誉传历史。1938年初,随“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于通商、老闸等戏院,搭档小生是李艳芳。是年7月,与竺素娥组班“越吟舞台”,演出于天香戏院。她锐意革新,聘请樊篱(迪民)为专职编剧,上演了含有抗战意识、伸张民族正气的《花木兰》,并打破越剧只演老戏的保守路子,引起舆论界重视。接着,又出演《西施》、《冯小青》、《燕子笺》、《貂蝉》、《天雨花》、《孔雀东南飞》等新编剧目,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被有关报刊冠以“越剧皇后”称号。1939年春节,出版了越剧史上第一本演员个人专集——《姚水娟专集》。
1939年“歇夏”后,与魏素云组成水云剧团,取消班长制,实行经理制。1940年秋,又与李艳芳合作组建越华剧团,在皇后、卡德、龙门等戏院轮番演出。新编剧目之多,在各戏班中占首位。尤其是《蒋老五殉情记》、《啼笑因缘》、《泪洒相思地》等上座率极高。《泪》剧连演80多场,创造剧界连演场数之记录。在当时她的声名之盛达到顶峰,成为改良越剧的代表人物。嗣后,先后与王水花、张桂莲、竺素娥合作,直至1946年7月6日结婚辍演。在沪演出8年多,总计演出5 000余场。她善唱[四工调],喜紧弦响唱。勤于向兄弟剧种学习,曾从绍剧、京剧、杭滩、湖滩、北方大鼓中汲取营养。中气充沛,能运用“海底翻”技巧,一口气连唱十几句而字字清晰。表演功底全面,能饰各类旦角,亦能反串小生,曾串演韩世忠、许仙、梁山伯等。擅演剧目甚多,传统老戏中即有《倪凤煽茶》、《盘夫索夫》、《琵琶记》等。
1954年在《盘夫》中饰严兰贞,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1962年,上海越剧院由海燕电影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拍戏曲电影《碧玉簪》,由袁雪芬提议特邀其饰演李夫人一角。30年代末、40年代初,丽歌和胜利唱片公司为她灌录了《碧玉簪》、《泪洒相思地》、《西施浣纱》、《范蠡与西施》等剧唱片5面。与竺素娥合灌的唱片有《借红灯》、《索夫》、《书房会》、《化缘认妻》等8面,与李艳芳合灌的唱片有《十八相送》共6面。1951年7月加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主演了《王秀鸾》、《千夫所指》、《新梁祝哀史》等剧。1952年编入浙江越剧团,与来自文工团的青年男女演员实验男女合演改革,在《罗汉钱》中饰媒婆、《一篮草子》中饰农村妇女充满生活气息。还主演了《秦香莲》、《庵堂认母》等。1953年被选为浙江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后又选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6年,由她口述、何贤芬笔记整理成《姚水娟表演艺术》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较早摘帽,并予平反。1961年进浙江艺术学校教学,培育了首届越剧班一批花旦学员。“文化大革命”中倍受折磨。1976年患癌病逝于杭州。
2生平经历编辑
学艺初始
姚水娟,1930年进群英舞台科班学艺,先工生,后工旦。开笔师父为男班演员竺焕泉,教得细、教得深。武功师傅为绍班的竺基焕,教得严、教得狠,使姚初入梨园就学得扎实的基本功。在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的亲授,学会了几出“新衣戏”(小衣戏),如《倪凤扇茶》等。教学中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表现,致使姚的表演以细腻传神取胜。学演期间,饰《蜜蜂计·狱中缘》一折中薛小英一角,演得情深意切,众口赞绝,为姚崭露头角的出名戏。由此,未出师门便于1932年春被“越新舞台”聘为客师,流动演出于嵊县、宁波、绍兴城乡。6年中对〔四工调〕的唱腔有所创新,并尝试将路头戏改为详细幕表制。
事业走红
至抗战前,她率班在杭州大世界演出,把《碧玉簪》中的李秀英演活了,当时的浙江省省长兼杭州“大世界”游艺场经理的张载阳,在看戏时被她的表演深深激动,高呼“妙,三花不如一娟!”(三花指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一娟指姚水娟)从此,誉传历史。1938年初,随“越升舞台”到上海,演出于通商、老闸等戏院,搭档小生是李艳芳。是年7月,与竺素娥组班“越吟舞台”,演出于天香戏院。她锐意革新,聘请樊篱(迪民)为专职编剧,上演了含有抗战意识、伸张民族正气的《花木兰》,并打破越剧只演老戏的保守路子,引起舆论界重视。接着,又出演《西施》、《冯小青》、《燕子笺》、《貂蝉》、《天雨花》、《孔雀东南飞》等新编剧目,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被有关报刊冠以“越剧皇后”称号。1939年春节,出版了越剧史上第一本演员个人专集——《姚水娟专集》。1939年“歇夏”后,与魏素云组成水云剧团,取消班长制,实行经理制。
组建剧团
1940年秋,又与李艳芳合作组建越华剧团,在皇后、卡德、龙门等戏院轮番演出。新编剧目之多,在各戏班中占首位。尤其是《蒋老五殉情记》、《啼笑因缘》、《泪洒相思地》等上座率极高。《泪》剧连演80多场,创造剧界连演场数之记录。在当时她的声名之盛达到顶峰,成为改良越剧的代表人物。嗣后,先后与王水花、张桂莲、竺素娥合作,直至1946年7月6日结婚辍演。在沪演出8年多,总计演出5 000余场。她善唱[四工调],喜紧弦响唱。勤于向兄弟剧种学习,曾从绍剧、京剧、杭滩、湖滩、北方大鼓中汲取营养。中气充沛,能运用“海底翻”技巧,一口气连唱十几
姚水娟演《花木兰》[3]
句而字字清晰。表演功底全面,能饰各类旦角,亦能反串小生,曾串演韩世忠、许仙、梁山伯等。擅演剧目甚多,传统老戏中即有《倪凤煽茶》、《盘夫索夫》、《琵琶记》等。1954年在《盘夫》中饰严兰贞,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戏曲会演一等奖。1962年,上海越剧院由海燕电影厂、香港大鹏影业公司合拍戏曲电影《碧玉簪》,由袁雪芬提议特邀其饰演李夫人一角。
灌录唱片
30年代末、40年代初,丽歌和胜利唱片公司为她灌录了《碧玉簪》、《泪洒相思地》、《西施浣纱》、《范蠡与西施》等剧唱片5面。与竺素娥合灌的唱片有《借红灯》、《索夫》、《书房会》、《化缘认妻》等8面,与李艳芳合灌的唱片有《十八相送》共6面。1951年7月加入浙江省越剧实验剧团,主演了《王秀鸾》、《千夫所指》、《新梁祝哀史》等剧。1952年编入浙江越剧团,与来自文工团的青年男女演员实验男女合演改革,在《罗汉钱》中饰媒婆、《一篮草子》中饰农村妇女充满生活气息。还主演了《秦香莲》、《庵堂认母》等。1953年被选为浙江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后又选任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6年,由她口述、何贤芬笔记整理成《姚水娟表演艺术》一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较早摘帽,并予平反。1961年进浙江艺术学校教学,培育了首届越剧班一批花旦学员。“文化大革命”中倍受折磨。1976年患癌病逝于杭州。
3越剧皇后编辑
一九三八年,姚水娟率女子越剧团进入上海的孤岛时。对梅兰芳崇拜已久,苦于没有机会和他见面,姚水娟听说京剧舞台上用绣花大幕,各名家利用图案不同,梅兰芳则采用梅花作为装饰,她也模仿梅兰芳以梅花为图案,作为自己演越剧“玉堂春”的堂幔,打破了原越剧
姚水娟[4]
舞台“一桌二椅”的传统格式。
在一次盛大的会演上,梅兰芳与姚水娟偶然相遇了。那时越剧与京剧相比,当然越剧逊色多了。但梅兰芳博士早就听到过绍兴有个赛西施姚水娟很会演戏, 有“三花不如一娟”之誉,所以他特别注意 。看到台上演戏的姚水娟,果然很有光彩,给他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博得了梅兰芳的赞扬。未几,正值岁暮封箱的时候,有中汇银行行长魏晋三鉴于姚水娟剧艺高超,魏系越人,谊在同乡,邀约《罗宾汉报》(专谈戏剧的小报)主编朱瘦竹,代邀梅兰芳到上海知味观杭菜馆赴宴,当时我正在《罗宾汉报》任编辑,也忝末座,同时姚水娟也应邀而来。其时我遂向魏晋三建议,请梅兰芳为姚水娟提字,魏晋三表示同意。我征得梅先生的允诺, 当即由知味观司帐蔡萸英取来笔砚,梅兰芳即兴挥毫书就“水娟艺家越剧皇后”几个秀劲大字,下署梅兰芳题字样,水娟见了,乐得如获珍璧。事后还是由我去梅寓补盖印章,最后由樊篱制版刊在他编辑的“姚水娟专集”中, 一直被艺坛传为佳话。此后姚水娟获得皇后桂冠,声誉益噪。
“姚水娟专集”中除刊登梅兰芳所题的“越剧皇后”外,还有封面的“红豆馆主”题签。这红豆馆主不是别人,即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溥侗,他是位享有盛名的京昆艺术家,还有言菊朋、李万春、冯子和、王熙春、黄桂秋、林树森、章遏云,金素琴等百余人,其中推梅博士所题的“越剧皇后”最为名贵。
4著名戏作编辑
《狱中缘》
姚水娟自幼机智聪颖,肯动脑筋,能苦学苦练。天微明,就起来练功:三九寒天,在白佛堂冰凉的石板地上拿顶,双手冻得红肿,全身冷得鼻涕倒流,她不喊一声苦;在门口桑树地里压腿,脚搁在桑树椿上,被扣出血,也不叫痛。她能唱绍调、徽戏,又能潜心钻研,进步显著,师傅见喜,定为科班“头肩”小旦。科班后期,又得女子越剧创始人金荣水(矮尼姑)精心传授,学就了几出“彩衣戏” (俗称小衣戏)后,表演注重人物内心思想的表露,以神取胜。未出师门,于1932年被“越新舞台”聘为客师。当时,她主演的《双珠凤》 (先演倪凤(小衣角),后演霍定金)和《十美图》(饰严兰贞)演的活灵活现。后人认为该两本戏中的“倪凤煽茶”和“盘夫”是她的成名作,是的,这两出戏是她拿手杰作,但这是以后的事,最早出名之戏,据她自己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说,是《狱中缘》,实鲜为人知。
《狱中缘》是《蜜蜂计》中一出折子戏:有薛牢头,薛小英父女,“犯人”董良才和旗牌官四个人物。说的是书生董良才年轻貌美,其后母逼他私通,奈董不允,遂怀恨在心。一日,后母故将蜜糖涂满脸面,约董花园赏景。花园蜜蜂飞舞,闻到蜜甜,纷纷飞至后母脸上采
1938年姚水娟演《花木兰》剧照[5]
蜜。良才一见,即上前扑救,那知后母一把将他抱住,诬说他调戏娘亲,良才中了“蜜蜂计”,蒙冤入狱.戏就是良才入狱后,受到禁子之女薛小英管教,良才诉出实情,小英寄于同情,后结成良缘,并私自放走死犯而结束。全剧长达一小时,可小英与良才的戏,占了四分之三.姚水娟饰薛小英一角,通过很平常的一问一答,很枯燥的对唱对白,却始终吸引住观众,看者不厌不烦,原因何在?这就是姚水娟受金荣水悉心教学“彩衣戏”,自科班就注重揭示人物内在思想所分不开。姚水娟能把人物思想变化发展,处理得层次分明,感情起伏跌宕,达到以情动人。戏始,当小英代父管教犯人时,由于思想单纯,总认为犯人是坏人,所以对良才是蔑视、厌恶。良才不守狱规哭泣时,她毫不手软,提鞭责打,酷似禁子。良才哭诉真情,小英知其受冤入狱,姚水娟表演急转突变,深表同情,显示姑娘家纯洁之真髓.出于同情,她追根寻源,盘问底细,又知董中了“蜜蜂计”,遭不白冤。又遭贪官屈打成招,身受极刑,遍体鳞伤,悲惨痛苦万分,姚水娟的表演由同情化为怜惜之情。她的怜惜来自她的爱憎分明,敢于抱打不平之心。为此,毅然不顾皇法,大胆地为良才开锁下枷,进而不避嫌为“犯人”梳洗脸面,抓虱整衣,敷伤包扎等等。姚水娟的外形动作极为细致,内心情感又非常细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小英姑娘的心地善良,爱憎分明、大胆敢为的品德,把广大观众引向如临现实境地。后良才进而诉了爱妻为他蒙冤而无力申诉救援,悔恨悲伤至极,自刎身亡。姚水娟此时的表演,把戏推向顶峰,思想感情升华到新的境界,从蔑视责打“犯人”到同情怜惜“犯人”,后又发展到心疼爱上“犯人”。全部精力集中于即将赴刑场问斩的良才身上,表现的是情窦初开邂逅情人,心花怒放,却又羞羞答答,含情脉脉。按小英思想的发展结果,道出愿与良才结为终身伴侣。此时,台下观众无一不欢心大笑,拍手鼓掌。笑薛小英高尚风格,终与良才结缘,掌鼓姚水娟表演:时而比父亲还凶的牢头禁子,时而却成纯洁天真可爱的年轻姑娘,演技堪称绝妙。但是,戏并非到此结束,正当一对情侣处在幸福之中,突然旗牌官到来,宣读刑部批文:良才即绑赴法场监斩。姚的表演急转直下,惊呆慌张,恐吓害怕,手足无措,恰似热锅上的蚂蚁。但小英的爱憎分明,真挚的爱情,勇敢大胆的思想行为,最后说服父亲,放走了良才。
姚水娟习艺不久演《狱中缘》,能通过管教犯人的蔑视厌恶:责打犯人的严厉怒恨:同情犯人的正义善良;爱上犯人的情窦初开纯洁美丽:放走犯人的勇敢大胆等细节,表演层次分明,变化明显,起伏跌宕,把七情六欲细腻逼真的表达出来,塑造了小英的鲜明形象,观者无不如痴似醉,众口赞绝。姚水娟随着戏班不断演出,声誉鹊起,名扬嵊县及浙江城乡。
《巾帼英雄花木兰》
抗战不久,上海沦陷敌手。姚水娟率先领班进上海,于1938年春节演于通商旅馆。后又与竺素娥、商芳臣、毛佩卿等组建“越吟舞台”。并聘请原《大公报》记者樊迪民(樊篱)为编剧,开创了越剧团设专职编剧之先声。樊篱根据魏绍昌的提议,把《木兰辞》改编成新戏《巾帼英雄花木兰》,1938年9日首演于天香大戏院,由姚水娟演花木兰一角。
戏一开场,表演的是本行旦角。但其气质非小家碧玉,更非大家闺秀,乃是具有正气俊秀之农家女,别具一格。改装男儿汉代父从军后,则显得英俊威武,但又不失女儿气。充分显示了姚水娟旦角扮男生的艺术风采。这是她入科习艺初学生,后工旦所打下的基础。尤其是花木兰巡营寨一场,一手执钢枪,一手执马鞭的既舞又唱的表演更为精彩,动作干净利落,鹞子翻身有速度,有力度。既圆又灵,每一个亮相犹如雕塑,洒脱漂亮、美不可言,博得观众满堂掌声。当时上海英文版《大陆报》,赞姚小姐饰的花木兰,如法国的女英豪琴妮阿克。这是外文报刊第一次赞美越剧艺术.广大观众在颂赞姚水娟艺技的同时,更颂赞她的爱国热情与胆识,当时正处于日寇占领之时,她竟敢上演反对外来侵略,唤起民众抗倭寇之爱国戏,并以花木兰代父从军;最后打败外敌来影射日本帝国主义侵我中华也必遭失败的含意,这种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实是可敬可嘉。《花木兰》上演后,上海日伪汉奸操纵之报刊上,大放厥词.说天香戏院内埋有一颗“定时炸弹”,威吓姚水娟和“越吟舞台”的姐妹们。但她们没有被吓倒,连演27场、连演连满,誉满沪上。
其他
此后,姚水娟又上演了樊篱编写的新戏《冯小青》、《燕子笺》、《啼笑姻缘》、《泪洒相思地》和《蒋老五殉情记》,又一次开创了越剧演“路头老戏”走上演新编戏之先声。
姚水娟在敌人侵占上海之期,上电台播唱《劝勿囤米》的新曲,为百姓买不到米之苦诉情,揭露奸商的不法行为,同时她还反对上演妇女赤身游街有辱女性的《游四门》等坏戏。姚水娟的高超艺技,正义行动,大受沪地群众称颂。1938年9月,上海《戏报》、《戏世界》、《戏剧世界》三家小报,联合举办由读者投票选举“越剧皇后”活动,那时在上海的女子越剧戏班有10副之多。扮演旦角之名伶济济,选举结果,姚水娟独占鳌头,荣登“越剧皇后”宝座,夺得桂冠。
5诗作编辑
有人曾写“姚伶水娟越剧皇后”八个字的藏头诗一首,诗曰:
姚姝色艺无双品,
伶界天香第一家。
水眼波回应闭月,
娟情春逗亦羞花。
越中交口称翘楚,
剧里传神惑物华。
皇度自应推表率,
后名瑞合颂柔嘉。
抗日战争前,姚水娟在绍兴、宁波等地演出已红极一时,被报界誉为“越剧主席” (见1935年8月27日《时事公报》),称她是继施银花等前辈之后的新秀,戏馆竟相邀请,身价百倍。
她在省城杭州演出期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舞台经验的丰富,声誉也越来越高,当她进“大世界”越剧场之时,一日上演传统老戏《碧玉簪》,由她饰主角李秀英。“大世界’的经理张载阳,是新昌人,很爱看越剧,尤喜看姚水娟的戏。他得悉姚演李秀英,特来观看。戏演至中途,他被姚水娟真挚动人、朴实无华的表演所感动,突手拍座椅,惊呼“妙!三花不如一娟”。此一惊呼,震惊了全场。可观众个个莫名其妙,只道他是“越迷’捧角儿。可是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杭州全城,大报小刊也随之刊出。当时有位叫陈赓仙的人,与张载阳相识,特去询问,何说“三花不如一娟”?张答:姚小姐的表演妙极了,有独到之处。尤是“归宁“、“三盖衣”二出戏为最。施银花她们虽是大名鼎鼎的名伶,可就此而论,难与相比。
张老板所说不无道理,姚水娟确是以刻划人物性格.内在感情真切丰满著称。她饰演的李秀英在“归宁”一场中:李秀英与丫鬟环春香返回娘家,李夫人为女设宴款待。席
姚水娟
间,问及嫁到王家夫妻关系时,李秀英此时的思想非常错综复杂,内心矛盾甚是激烈。她怕娘亲知道自己到夫家遭冷落之苦,因此,必须隐瞒被王玉林凌辱之真相,只好强颜欢笑,把苦水往肚里咽。又怕春香嘴不紧,道出真相,败露隐瞒事实之机关,不得不强装主人之尊严,威胁、暗示丫鬟环不许说出实情。同时又以求情之心,劝她帮助自己。可她更怕自身的后果,从近想远,从今虑后。新婚燕尔,应是夫妻恩爱情深,归宁之日,更该双双同来,可成婚一月,未曾同房共寝,何来恩,那有爱?有的是冷落无情,落得红颜薄命,今后怎样度日?悲从中来,但在娘的面前,非得装作“夫妻恩爱”若无所苦。这是一场里外极为矛盾的戏,姚水娟把李秀英欲真言而不可,欲哭不哭、欲笑不能、欲怨不愿的尴尬矛盾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恰如其份,以微妙的一摇手,一摆头,一跺脚,一挤眼等身段动作,又通过会说话的眼睛和脸上的表情一一传达给观众,催人泪下,台下无不感动。当玉林来书,命秀英原轿去原轿归.别母时,姚通过对母亲回头“三看” 、“三跪”、“三磕头”等较大幅度的动作,表达了她满肚哀伤痛苦,有言难开口之情,把戏推向高潮。
“三盖衣’一场,姚水娟充分运用她自己韵味浓郁、朴实的唱腔,咬字正、吐字清的道白的特长,有声有情地告诉观众,并以行如飞云的台步,飘忽轻柔的水袖相辅之,使人倾倒。当李秀英三番几次向睡坐在桌边的丈夫玉林盖衣时,她那种怕他怨他,惜他爱他的心理活动,通过云步、雀步、移步和颤抖的双手以及水袖抖、甩、抛等动作来表露,一双乌黑圆睁的眼睛,正确地显示了李秀英此时之惧怕惊吓,对他不满却又爱护怜惜之情。把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干金小姐的善良贤孝表现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难怪张载阳赞她“三花不如一娟”。可话又得说回来,施银花、赵瑞花和王杏花都是声望很高的名伶,施,赵是第一代女伶,比姚早习艺六年多,王与姚同属第二代。“三花”的艺技都各具特色:施银花唱如珠走玉盘,粒粒可数,又是“四工腔”的创始人,号称“越剧泰斗”“花衫鼻祖”;赵、王有“越剧魁首”和“越剧皇后”之誉.她们的表演都以细腻真切闻名于越剧界。为此,不论“三花”或是“一娟”,她们都是‘四工调’时期的代表人物,艺术上各有千秋,都是越剧界和观众一致公认的名角,倍受欢迎的红伶。
6墓碑编辑
一般墓碑上的文字比较简炼,并且对人的评价也比
姚水娟墓
较客观,盖棺论定,这墓碑上记载还是要看看。
姚水娟墓,首先看到的姚水娟的照片,非常漂亮,非常端庄,并且墓碑正面的文字也非常醒目直白,就是“故越剧皇后姚水娟墓”。对于越剧,从小喜欢看,知道的赏多是袁雪芬、徐玉兰等,姚水娟不太熟,而此地写着是“越剧皇后”,所以越加感兴趣。
姚水娟墓碑背后的文字:
越剧杰出表演艺术家姚水娟一九一六年丙辰八月十四日生于浙江嵊县后山村 十四岁学艺 十六岁成名 德艺超群 誉满两浙 一九三八年一月率团赴沪 一鸣惊人轰动上海 继而吸收姐妹艺术之菁华 争取社会各界人士支持 首先建立正规编导制 倡导排演新戏 结束了绍兴文戏时代 奠定越剧改革发展之基础 从此越剧正式定名 扎根上海 在沪九年始终一马当选冠领群芳稳坐越剧皇后宝座一九四六年因结婚隐居杭州 一九五一年在杭重登舞台历任浙江省首届政协委员 人民代表 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一九七六年丙辰十月廿日病逝杭州寿满花甲 越剧从农村文化转轨为城市文化 由地方小戏转化为一大剧种 当记姚水娟奠基创业划时代之功绩 一代越剧宗师永垂千古
浙江艺术学校六五届六九届越剧班学生
浙江越剧团部分友好及弟子敬赠五千元
词条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