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赫玛托娃简介,阿赫玛托娃简介百度百科
阿赫玛托娃简介
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俄罗斯文学史上员著名的女诗人之一。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是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出版的诗集有《黄昏》、《念珠》、《白色的云朵》、《车前草》)、《耶稣纪元》以及长诗《没有主人公的长诗》、组诗《安魂曲》等。
参考:
百度一下:阿赫玛托娃
;tn=myie2dg
阿赫马托娃介绍
安娜·安德烈耶福娜阿赫马托娃 (Anna Andreevna Akhmatova,1889~1966)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俄国女诗人之一。她拥有不凡的才气与美貌,其诗歌作品赢得无数俄国读者的最爱,是俄罗斯文学史中白银时期(1890~1925)最受欢迎的诗人,被称为「普悉金文学遗产的继承者」以及「俄罗斯的莎孚」,她在20世纪初俄国文坛由男性作家主宰的时代中,替女性诗人及作家打开一扇通往文学的窗户。
1910年她在基辅和一位同为诗人的尼古拉‧古米廖夫结婚,在隔年欧洲成立「诗人行会」而古米廖夫是其中之成员,因此常有机会与其他诗人讨论,也在「诗人行会」中产生了{阿克美主义}。1912年出了她第一本诗集《黄昏》深受各界好评也因此一举成名,后续又出了《念珠》…等。六年后与古米廖夫离婚,又隔三年因古米廖夫被指控参与反革命活动遭枪决,第五本诗集是她用来吊念古米廖夫,1930年开始对普希金的作品与生平进行研究,期间也发表了许多有关与普希金的作品,1941因写了政论短诗被流放到中亚。三年后又回到列宁格勒之后认识了以撒‧柏林,1965年由卡马洛沃前往莫斯科途中心脏病发,入院治疗。1966年三月五号逝世於莫斯科近郊。
在她的诗选里,我对「爱情」这篇最感兴趣,因为这个主题不但是作者一生的创作更是诗人灵感的泉源。而作者把这种抽象的爱情做了具体的描述,脱离了当时对爱情是种抽象、不可捉摸,应该发生於蔚蓝的天际边、遥远的距离感才是追求爱情的动力。这种源於生活的爱情观其实完全没有降低爱情的层次反而更具有挑战性。从诗人观点看,爱情给人的不是圆满和美好,相反的,爱情让人失去欢乐。就如这篇诗中说的「在小提琴哀伤的祈祷里她可以如此甜蜜的哭泣,但可怕是再那暧昧的微笑里猜透她的心意。」所以,了解爱情真面目的人都唯恐避爱不及,但作者却勇敢追求,这实在是她有一颗太过渴望生命的心,而这颗心注定得要受爱情的苦楚。
“俄国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简介 她是怎么死的
《爱》
作者:阿赫玛托娃
作者简介: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苏联俄罗斯女诗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1889年6于23日生于敖德萨一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俄海军舰队的机械工程师;母亲出身贵族,受过上层社会的传统教育。刚满11岁便随家搬迁到彼得堡近郊皇村,在那读中学,并开始写诗。
原诗:
有时像一条小蛇蜷成一团,
偎在心田上施展法术,
有时在白色的窗台上
像只小鸽子整天不停地咕咕。
有时在晶莹的霜花里一闪,
有时又沉在紫罗兰的梦境……
但它准确而又神秘地
来自喜悦,来自宁静。
在惆怅的琴声的祈祷中,
它善于如此甜蜜地哭诉,
有时候会突然令人心悸;
在陌生的浅笑中把它认出。
(乌兰汗译)
和所有的少女一样,阿赫马托娃的少女时代也是浪漫多情的。更何况她是那么富有诗人气质,充满才情和幻想。1903年,她在皇村与古米廖夫相识。后者当时已是很有名气的诗人,而她还是个中学生。接下来,长达6年的恋爱。其间,古米廖夫数次出于对她的爱情而自杀,有一次还与人发生了决斗,所幸那人的枪出现了问题。与其说是她对两人的关系始终摇摆不定,不如说她太沉醉于心中的神秘而美好的爱情以至于现实的一切总让她不踏实不甘心。当两人结婚时,阿赫玛托娃也意识到:“他的激情已经消耗殆尽了。”【这首《爱》就是阿赫玛托娃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很能折射她的那一段心灵轨迹。】
诗的开头一节以奇特的想象,新颖的比喻,表现了爱情神奇的魅力,揭示了抒情主人公内心隐秘而微妙的爱之初体验。爱是什么?既让人恐惧紧张,带有罪恶感诱惑,却又让你感受到青春欲望萌动时神奇变幻的幸福与甜美。你无法分清是窗外声声爱的呼唤,还是自己内心焦虑的渴盼?诗的第二节采用比拟的手法,写出爱有时灵光一闪射向心田,若有所获可是追忆起来却又惘然;有时又化作美丽无比的梦境让你在宁静与喜悦中慢慢怀想……第三节,诗人在对爱之初体验的精彩描写之后,呈现出朴素与庄重,通过“祈祷”“哭诉”“心悸”“陌生”等词语,表现了对真正高尚爱情的炽烈而迫切的渴求。这里要注意的是,尽管这是诗人的早期诗作,但其诗歌语言极具表现力。虽极为节制却给人丰富想象,让人反复回味。
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作家及作品的简介
著名作家有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等。
一、屠格涅夫
1、作家介绍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2、作品介绍
①、《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最初发表时,有21个短篇小故事;
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1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3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结局》《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父与子》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发表于1862年。
贵族子弟基尔沙诺夫大学毕业后,带着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到父亲的田庄作客。
巴扎罗夫的民主主义观点,同基尔沙诺夫一家、特别是同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的贵族自由主义观点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巴扎罗夫占了上风。
有一次,巴扎罗夫和阿尔卡狄到省城去参加舞会,遇见贵族寡妇奥津佐娃,巴扎罗夫对她产生了爱情,但是遭到拒绝。最后巴扎罗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尸体的时候感染病菌而死。
小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巴扎罗夫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埋头工作的习惯。
在政治上,他反对农奴制度,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重视实践,提倡实用科学;但是他也表现出某些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例如否定艺术的作用,等等。
二、莱蒙托夫
1、作家介绍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 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罕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 外祖母将其安葬在塔尔罕内。
代表作品有《鲍罗金诺》,《祖国》,《当代英雄》等。
2、作品介绍
①、《当代英雄》
《当代英雄》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创作的长篇小说。1839年至1840年莱蒙托夫在《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小说《贝拉》、《塔曼》和《宿命论者》。
1840年5月莱蒙托夫将这几篇小说同未曾发表的《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梅丽公爵小姐》合在一起发表,这便是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该作讲述主人公毕巧林是青年贵族军官,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然而他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有所作为的渴望。
这是一个冷酷自私的利己主义者。 莱蒙托夫选取了毕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断,从不同角度予以再现。
②、《两兄弟》
《两兄弟》是俄罗斯作家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创作于1836年的同名五幕剧本。
全剧以梁兄的争风吃醋为冲突的中心。尤里从彼得堡回莫斯科省亲,巧遇从前的恋人薇拉,于是便欲重温旧梦,不料此时薇拉已嫁给一位富有的公爵。
其兄亚历山大也与薇拉有过一段爱情纠葛,这时也对薇拉纠缠不休,且用尽心机,百般阻挠尤里与薇拉叙旧。薇拉虽对尤里旧情未泯,却碍于妻子的义务,狠心斩断情丝,随丈夫去了乡下。
作者通过这场爱情纠纷,批判了当时俄国社会中自私、守旧的思想对真正爱情的蚀害和扼杀。
三、普希金
1、作家介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他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俄罗斯帝国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
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
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创作对俄罗斯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刻。
2、作品介绍
①、《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也译作《欧根·奥涅金》)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长篇诗体小说,写于1823~1831年,发表于1831年。
该作写的是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他厌倦了上流礼会生活,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俄国的乡村。在那里他结识了地主拉林家的长女达吉雅娜。达吉雅娜对奥涅金一见钟情。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给奥涅金写了一封深表爱慕之情的信。而奥涅金却根本不能理解达吉雅娜的真挚情意,竟轻浮地当面表示拒绝,说什么自己不宜享受家庭幸福等等。
后来,奥涅金在决斗中杀死了自己的好友连斯基,便离开了乡村。几年之后,奥涅金在彼得堡上流社会的一次交际活动上又遇见达吉雅娜。此时的达吉雅娜已从一个纯朴的农家少女出落成上流社会“女神”般的贵妇人。
奥涅金为虚荣心所驱使,为她神魂颠倒,拼命追求达吉雅娜。而达吉雅娜则真诚地告诉他:此刻她仍然爱他,却不能属于他,因为她要忠于自己的丈夫。
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②、《黑桃皇后》
《黑桃皇后》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的彼得堡。出身贫寒的青年军官格尔曼爱上了上流社会的丽莎小姐,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不同。他无法娶贵族小姐为妻。
格尔曼偶然了解到丽莎小姐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赌博致胜的三张王牌,他妄想探出其中的奥妙,以求赌博发财。
其实,这三张王牌不过是一种谣传,格尔曼致富心切,千方百计,费尽心机,不仅杀死了丽莎的祖母——伯爵夫人,还使得知真相后的丽莎小姐也深感爱情的破灭而自杀,格尔曼本人也因在赌场上输了个精光,在绝望和悔恨中拔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说的主人公格尔曼开创了俄国文学中追求个人财富的早期资产者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银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俄罗斯的安娜安娜·阿赫玛托娃传》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俄罗斯的安娜》((英)范斯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gz14
书名:俄罗斯的安娜
作者:(英)范斯坦
译者:马海甸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2
页数:352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俄罗斯文坛最了不起的诗人之一——安娜•阿赫玛托娃不平凡的一生。作者借鉴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包括安娜本人的回忆录、信笺和日记,以及对她的朋友和家人的采访记录,力求详细而真实地还原这位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一生。
一战前,安娜已经开始写作,那时,正如她所说,“把女人当作诗人是件很可笑的事”。但她天分出众,成绩斐然,不过成功的代价也相当沉重:她的三段婚姻都不快乐,斯大林时期,她的诗歌被禁,她唯一的儿子被关入古拉格集中营当人质以让她保持沉默。在疾病和贫穷的折磨下,在感情需求和艺术追求的矛盾中,她的坚定和毅力让她成为了所有被极权压制的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她创作的优雅而蕴含着源于她的戏剧人生的激情的作品,给人以无限希望与力量。本书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传记,更是一位伟大女性的人生故事。
作者简介:
伊莱因·范斯坦(Elaine Feinstein,1930- )英国女诗人、小说家、传记作家和俄语诗歌翻译家。
毕业于剑桥大学英语专业,曾任剑桥大学出版社编辑、埃塞克斯大学文学讲师、英国大使馆驻新加坡和挪威特罗瑟姆作家。一九八○年成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二○○七年入选学会理事会。
伊莱因创作了多部诗集、十四本小说和五本传记,其中包括《普希金传》和《泰德•休斯传》。她还译有三部诗集,多为茨维塔耶娃和阿赫玛托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