鸩是什么毒,鸩是什么东西

麦兜
麦兜 2024-04-24 13:39:02

古代历史上的鸩毒到底是什么东西?

鸩的原型是一种叫做大冠鹫的应科动物。现在主要分布在我们国家南方的地方,它主要是吃蛇,蜥蜴等,一些爬行动物,又叫做蛇鹰,因为人们经常看到它们吃毒蛇,就把它想象成一种有毒的动物。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实际上是包括乌头在内的多种毒药与酒混合而成的。

而我们在影视作品上见到最多的毒药应该就是鹤顶红了。小的时候不懂事,真的以为鹤顶红就是丹顶鹤头顶的毛做的。因此每次去动物园都离鹤园远远的。后来才知道,看到鹤顶红实际就是砒霜。

古代由于提炼技术比较落后,砒霜(三氧化二砷)不纯,会混合一些雄黄(四硫化四砷,橘黄色)和雌黄(三硫化二砷,橙红色),所以就给它起了个鹤顶红的名儿。还别说,咱中国人是极善于起名的。比如蚯蚓,咱叫它地龙(这么一个名,是不是瞬间境界提升了不少)砒霜是最古老的毒药之一,因为纯砒霜无色无味,在古代很难检测。但最初的砒霜不纯,含硫化物,会跟银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就是为啥咱在影视剧里老是看到大侠们吃饭前都喜欢用银针在饭里搅一搅的原因。忍不住吐槽一句,银针验不出蒙汗药的。

夹竹桃,同样具有毒性,一片叶子就能危害到一个婴童的性命。焚烧夹竹桃叶子会产生毒烟。箭毒木,又名见血封喉树,树液有剧毒,会造成心力衰竭、肌肉松弛,许多猎户喜欢将它涂抹在箭头上对付大型猛兽。

牵机毒,由于毒死了后主李煜而名留青史。它的主要原料取材于马钱子。本来是用来通络止痛的好药,但是过量服用的话会出现颈项僵硬,瞳孔放大,呼吸急促与困难等症状,甚至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系统麻痹而死亡。可见啥事都是过犹不及啊。

鸠和鸩的区别是什么?

一、含义不同

“鸩”是传说中的一种有毒的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在现代的解释中鸩毒就是鹤顶红,也就是我们说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因此,“鸩杀”也就是用鸩酒把人毒死的意思。“鸩杀”多是古代帝、后处理内宫事物时采用的一种方式。

“鸠”是鸠鸽科部分种类的通称,中国有绿鸠、南鸠、鹃鸠和斑鸠等。

二、出处不同。

鸩: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王莽传下》:“又闻汉兵言, 莽鸩杀孝平帝 。”

译文:王莽听到了汉兵的话,喝酒时把鸩毒下到酒里,毒死孝平帝。

鸠:先秦左丘明《国语·语九》:“庶曰可以鉴而鸠赵宗乎!”

译文:这样可以作为鉴戒而抹灭赵氏宗族啊!

扩展资料

笔画

部分词语具体解释:

1、鹁鸠:[bó jiū]

鸟名。天将雨时其鸣甚急,俗称水鹁鸪。

2、鸠盘:[jiū pán]

“鸠盘荼”的省称。

3、班鸠:[bān jiū]

即斑鸠。班,通“斑”。一种留鸟。

4、鸠酒:[jiū jiǔ]

毒酒的意思。鸠是一种似鹰的鸟类,其羽毛上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此酒毒性很大,一般无药可解。常用于帝王赐死臣子和后妃的。

5、楚鸠:[chǔ jiū]

即斑鸠。

鸩是什么意思

鸩的意思是:1、古代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泡的酒喝了可以毒死人。 2、(用鸩的羽毛泡成的)毒酒:饮~止渴。 3、用毒酒害人。

鸩是一种中国传说中的毒鸟。形象为黑身赤目,身披紫绿色羽毛,喜以蛇为食。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

《汉书》中记载,汉惠帝二年时期,齐王刘肥入朝,惠帝对其礼遇有加,结果遭到吕后的不满,便令人赠鸩酒意图谋害。此鸟以蛇为食,应是指大冠鹫,古人以为它多食毒蛇,羽毛中必亦含有剧毒之故。

鸩是一种脖子上有一圈发亮羽毛的大鸟,鸩鸟眼里充满着血红的颜色。《山海经》中郭璞云:“鸩大如雕,紫绿色,长颈赤喙,食蝮蛇之头,雄名运日,雌名阴谐也。”还有一种鸩,如野鸡。《山海经》:“〔瑶碧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雉,恒食蜚,曰鸩。”

鸩是一种毒鸟,相传以鸩毛或鸩粪置酒内有剧毒。泛指饮毒酒所致中毒者。《辨证录·中毒门》:“人有饮吞鸩酒,白眼朝天,身发寒颤,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至眼闭即死。”

制鸩酒方法最为简便,即以鸩羽拂之于上等好酒,酒色香味不变,而鸩毒尽入,喝之顷刻间五脏俱溃,神经麻木,无痛而死。鸩酒一直是皇宫谋杀、赐死的上品。

鸠毒是什么毒?

应为毒鸩(zhen),不是毒鸠(jiu)。

鸩是传说中一种有毒的鸟,毒鸩就是有毒的饮料。毒鸩有时也作毒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