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为什么死守钢锯岭,日军为什么不割断钢锯岭的绳子

麦兜
麦兜 2023-10-09 04:39:01

《血战钢锯岭》中,日军为何不割断悬崖上的绳索?

《血战钢锯岭》在国内上映后,获得了大众一致的好评,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环境特效,都是亿万票房应有的水准。

钢锯岭在哪?为何美军一定要拿下此地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可能普通人对这部电影并不怎么感冒,大多是由媒体宣传才去买了一张电影票。但对于军迷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有一些门道值得琢磨。

首先故事设定在1945年,日属岛屿冲绳岛,在柏林战役全胜之后,这是盟军最后的反击。拿下琉球群岛就等于拿下了攻击日本本土的补给线;从日军的角度来看,此战关乎到国土的完整和天皇的荣耀。

在电影里,日军主要驻守在一个三面悬崖的孤岛上,只有拿下这个岛屿才能完成对冲绳的完全控制。而想要全歼日军,仅靠海军的大口径舰炮和空军的投弹是完全不能够的,因为日军早在一年前就构筑了十分结实的地下工事,大剂量的烈性炸药也无可奈何。而日军又不主动出击,着实给美军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所以盟军的部队只好从较低的一面悬崖,利用攀爬网将武器和人力输送上去,清剿残余的日军。这时就有了电影中军医道斯的故事,不愿意对敌人开枪,只是负责背起受伤的战友,最后送到攀爬网下。不得不说,这个地形使美军的重武器全部失去了作用,只能靠最基础的步兵发起一次次的冲锋,慢慢消耗日军。

所以又回到最初的话题,日军明知道美军进攻的方式只有攀爬悬崖,那为什么不派人去割断绳索呢?那样美军不就望崖兴叹,彻底上不来了吗?

呃,这样的话,不仅仅电影直接大结局了,也不符合真正的战场形势。

日军已是强弩之末,不过是缓兵之计

第一:冲绳岛的指挥官及日军大本营的高层都很清楚,硫磺岛战役失败之后,整个太平洋战争也就失败了。所谓的冲绳岛,只不过是缓兵之计,能多耗一会是一会,慢慢消磨美军的有生力量,能拖死多少算多少。

所以借助钢锯岭这样的地形故意放美军的精锐进来短兵相接,这样不仅能规避掉美军的重炮火力,而且日军的近战能力略胜于美军一筹。

在岛上日军效仿苏军的战术,在地下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地道和暗堡,昼伏夜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美军的炮火袭击。

在丘陵和斜坡上开凿出机枪口,对美军的清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对钢锯岭地形不熟悉的美军吃了大亏,好几次进攻都被打了回去,伤亡十分惨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血战钢锯岭》的男主道斯一次次将战友从死神的手中拉了回来。

四面楚歌,欲哭无泪,被迫搜美军的尸体

第二,驻守钢锯岭的日军有五万人,而且在战争后期大都是老弱病残的士兵,其中不乏有十五六岁的中学生,仅仅通过一个月的军训就送上了太平洋战场。而美军不仅有太平洋舰队,而且最精锐的陆战一二三师都被派了上来,拥兵十五万余。这只是参战人数的不对等。更重要的是这时候日军已经孤立无援,连三餐都难以保证。

美军生产的军粮在二战时期广受好评,日军也很清楚。所以指挥官下令,每次阻击过后都要求士兵去搜美军的尸体,一方面会有随军口粮来弥补供给线的缺失,另一方面也会搜集武器弹药,为持久战做准备。

不得不说日军的指挥官牛岛满也真会现学现用,整个战术思想完全是照搬硫磺岛战役,下挖地堡,短兵相接,认真贯彻了大本营的要求——每一个士兵都要打死一名美国人。这种战术太恐怖,太残忍,以至于美军丧失了巴格纳中将指挥官。

集体玉碎,最后的“神风队员”堪比魔鬼

钢锯岭拿下了,冲绳岛占领了,五万多的日军仅有不足千人的俘虏。战败的前一夜,能动的人备好了子弹,不能动的重伤员也选择了刨腹自尽。

这些玉碎者们死不足惜,只是可惜了战死的盟军和当地数千名老百姓,据日本老兵回忆,曾经为了阻挡美军的冲锋,多次将当地的妇孺作为挡箭牌放在阵地前。当美军进入到地堡后,发现了大量的死尸,多死于刨腹流血身亡……

相信荧幕前的观众曾今对攀爬网为何不隔断有过困惑,这很正常,毕竟战争的艺术太过深奥,也许这就是指挥官的智慧吧。

《血战钢锯岭》美军利用悬崖上的攀爬网进攻,日军为何不割断?

2016年底上映的大片《血战钢锯岭》,非常直观的描绘了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上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残酷对决。实际上它的原型冲绳战役所带来的损失远比电影中描绘的更加惨重,历时三个多月,美日两国死亡人数总和相加近十万人,可以说为了争夺冲绳这一战略要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然而就是在这种双方都志在必得的情况下,电影中的一个细节却让观众疑惑不已:日军的守备地点几乎都处在海岛间的悬崖峭壁之上,为何他们不割断悬崖上的攀爬网,让美国人彻底断绝双面夹攻的可能呢?

原因一:消耗美国的有生力量

太平洋的岛屿分布密集,而且往往都面积狭小且地势险要,在这种情况下日军驻守的难度要远远小于美军进攻的难度。

这直接导致了整个太平洋战争阶段,美国对于清理日本所占据的岛屿极为头疼,一方面因为它们往往处在重要的交通节点而不能放任不管,另一方面每攻克一个据点都要付出极为血腥的伤亡,得不偿失。

而在掌握了美军这种“不得不啃硬骨头”的心态后,日军在自己所掌握的岛屿防守上更进一步,派遣精锐部队驻守,以最大限度杀伤美军为宗旨来引诱其进攻,甚至不惜故意制造一些弱点来使美军发生误判。

保留悬崖的攀爬网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做法让美国认为除了正面进攻还可以通过从悬崖突袭来侧面围堵日本守军。然而日本人早就已经为美国人设置好了陷阱,在攀爬的过程中美军士兵无法使用武器,日军却可以对悬崖上的美军进行尽情施展打击,因此美军在这个过程中损失的士兵数量甚至超过了正面战场进攻的伤亡。

日军的这一计划也确实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对美国人的攻势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原因二:抵消美国的武器优势

众所周知,美国的国力远胜日本,曾经突袭珍珠港的始作俑者山本五十六在担任驻美武官时,发现美国普通人都能自由购买和食用砂糖不禁大为忧虑,认为如果美日开战日本绝对没有抵抗美国的力量。

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料,到了冲绳战役所爆发的1945年,日本距离最终失败已经是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在武器装备和火炮力量上的优势让日军在正面作战中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于是日本人便利用了地形的优势,依托于岛屿和山地的复杂环境,企图将美军拖入消耗战,而利用悬崖的攀爬网诱使美军进攻,当他们攀爬上来后就只能选择跟日本进行轻武器的对抗甚至于白刃作战。

在这种险峻的地势和环境下,美国先进的武装力量并没有发挥的余地,只能拉低自己的作战水平,日本人则可以凭借主场作战,以及本来就训练有素的山地战术来弥补对美国人原有的武器劣势。

这种一进一退的抵消,确实使得日本人在短时间内阻止了美军的攻势。

原因三:悬崖的防御效果不显著

与《血战钢锯岭》中所拍摄的不同,真正太平洋岛屿的悬崖其实并不高,相反可能只有电影中所展现出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

日军想要依托悬崖进行防御的话,依赖它的陡峭所能够取得的防御效果也并不显著,费尽心力为阻止美军从悬崖进攻而清理攀爬网对于日军来说是得不偿失。

消耗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还不能起到更大的战术作用,因此还不如就将攀爬网搁置在悬崖之上,再结合上面所说的两个原因,能够获得的性价比远大于直接清理掉攀爬网。

实际上电影中所表现出的战争场景倒是无限接近于真实的冲绳战役,我们会看到大批攀爬上悬崖的美军在白刃战和轻武器的对抗中依然会被日军击溃。而美国军队则只能采取不断添油的战术来一波一波消耗日军兵力,最终完全凭借资源和人口的优势力量才彻底打垮了日本,从客观角度来看,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的岛屿作战所采取的战术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总结:

正是基于上述三个原因,在电影中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日军悬崖几乎都覆盖有攀爬网,而且美国人也借由此从多个方向对日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然而毕竟作为侵略者的日军是失道寡助,45年的冲绳战役也不过是百足之虫的垂死挣扎。

在具备全面优势的美军进攻下,日军最后的疯狂也不能遏制住战局的溃败,最终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宣告灭亡,也昭示着这场人类抵抗法西斯主义的战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此后世界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奠定基础。

《血战钢锯岭》:日军为什么不割绳?让美军上不来,原因是什么?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的冲绳岛战役中,美军二等兵戴斯蒙德道斯,坚持个人信仰,最终经允许不持枪上了战场,作为一位医疗兵,他在炼狱般的钢锯岭奇迹地救出了75名战友。相信所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被这个血腥壮烈的故事燃爆了。《血战钢锯岭》在镜头上多中、近景,特写,跟拍,很少全景、远景。场面调度复杂但考究,观众看起来很流畅,两方战况了然于胸。在这么经典的战争片中肯定有不少疑问,为什么日军不割掉悬崖上的绳子阻止美军上来呢?

1. 日军没有制空权

按照一般的岛屿防御思想,一定是把敌人消灭在滩头站地上,或者说不让敌人攻占制高点。这个想法在大多数时候是管用的,但有个前提,就是拥有足够的火炮和重机枪,最好还有制空权。如果守岛的一方没有这些优势,而对方有,则暴露在岛屿最高阵地或者滩涂阵地上的守岛部队,会被轰炸机和舰船火炮完全摧毁。当时日军的情况就是如此,重火力和制空权都不如美军。为了避免被美军重火力一锅端,日军高层制定了新战术。那就是躲避在制高点之下,等美军冲上来后,再利用埋伏起来的火力点,解决这些美军。

2.割了就对日军战术有影响

割断绳索杀不了美军但再搭一条这就是杀美军的好机会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没有按照日本人的思维去想,日军没有空中和海上火力支援因此放弃了滩头决战的战术,转而向内陆撤退利用地形杀伤美军有生力量,电影的地势不管是否真实,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装甲力量是一定上不去的,想要占领只有派陆军是去死磕,没有了坦克步兵之间的较量拼的就是玩命了,这正是日军最擅长的,说实话日本根本没想守住冲绳,本土决战一亿玉碎是二战末期的总方针,因此冲绳和之前的岛战都只是为了更多的消耗美国的有生力量,战术是用来服务战略的,绳梯就搭在那鬼子是等你上来好跟你拼命的。

3.日军要玉碎

当时日本败局已定,战略就是尽可能的死守每一个岛屿,加大美军的伤亡,使之对登陆日本本岛的代价做出数量更大的预估,从而能够在投降时提出有利于本国的条件。就战争进程来看,一开始的时候,美军的对冲绳岛进行覆盖的轰炸,投弹密度量是诺曼底的20倍。

但是日军部署得当,没有受到重创。美军刚登上滩涂没有受多少抵抗,居然很顺利地占领的滩头。就是从滩头向中部开始进军,也就是登上钢锯岭,准备向两端,特别南段进展的时候,隐蔽的堡垒,遍地的地雷,躲藏的狙击手给了美军巨大的杀伤,美军正是从钢锯岭以后,招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一度士气消沉,开始撤退。日军甚至夺回了钢锯岭。

所以,日军不会割断绳梯,他们就让美军深入岛内,给美军巨大的杀伤和消耗。此时,日本海军开始“菊水”行动,“神风特工队”自杀飞机及其自杀鱼雷艇给外围的美国海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巨大心理震撼。海军也面临的严重的消耗,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当时面对自杀飞机忧心忡忡。但,为了支持地面部队进攻和给养,还不能撤退。陆地上的难难推进,加上海面上“神风突击队”对美军军舰的打击,是美国在冲绳战役中付出惨痛的代价。

《血战钢锯岭》中日本兵为什么不把爬岭的绳梯锯断

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成本太高。由于当时的美军有空袭掩护,日军无法轻易来到悬崖边锯断绳索,同时又不敢离悬崖边太近,因为下面的美军同样也是身负各种武器。

再一个就是在可能的情况下,日军可以利用攀爬网主动出击,搞一次或多次自杀冲锋。再加上地势优势,可以对进攻一方的动态一览无余,也便于居高临下发扬火力。只要一露头,马上就被日军的狙击手打倒。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出于自保,因为如果直接将绳索割断的话,日军肯定会遭受到美军的炮击,从而增加自己的伤亡率。大家肯定也注意到了,在美军通过绳梯向悬崖上攀爬的时候都是事先用自己的远程炮火将山崖顶上的日军反复的“犁”了一遍。炮火硝烟,其实,换个思路,烧了绳梯,无关大局。假如烧掉绳梯,龟缩回坑道,以美军的保障能力,很快就可以再造一个。总之这也是日军的一种围点打援、消灭美军有效力量的一种战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