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不承认密宗,虚云老和尚是什么宗
虚云老和尚也迷信?
并不违背。如果深入了解的话就会知道佛教是最能宽容的。对待其他宗教也是。佛法就是一切正确的法。象看风水,其实是属于道教的,但是像八卦之类的,谁能否定它呢。相反的,八卦还一再被证实着。如果一个东西一再被事实证实的话,谁有理由不相信呢。相信一个正确的东西,谁也不能说是迷信吧!
密宗是佛教正信的依据是什么?
回复“湘军子弟”仁者:
上师功德超越诸佛,独创“四皈依”,无条件信受自己的上师(别人的上师可以不必信受)。如是知见,云何“诸法无我”?
以意识心为常住不坏,持否定第七识、第八识的“六识论”。沦为“常见外道”。如是知见,云何“诸行无常”?
世世转生,求于教派宗主之名闻利养,独创“虹光身”之虚妄法。云何“涅盘寂静”?
回复“学墨行”仁者:
您所举诸位大师,于证量、德望等,莫过于虚云、印光、太虚三位大师。这三位大师对藏密是何种看法,末学举证原文如下,请您莫要诽谤他们:
一:虚云老和尚:
《虚云和尚年谱49岁》记载: “(虚云老和尚)由川入藏,行及一年。日出而行,日入而息,登山涉水,每数日不遇一人。鸟兽异于中原,风俗堪称殊异。僧伽不守戒律,多食牛羊;道服划分红黄,各立门户。忆及只园会时,不知涕之何从也?”
虚云老和尚又说:
“…修行不断杀心,临终非作土地即城隍;我看见很多的人,吃素半世,学密宗即吃肉,实可悲痛,完全与慈悲心违背。孟子都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何况为佛弟子也!取他性命,悦我心意;贪一时之口福,造无边之罪恶;何取何舍?何轻何重?每见出家释子吃肉的也不少;我的嘴不好,叫我讲我就无话不说。望大家共勉之。”(《虚云在重庆慈云寺开示》侍者惟因笔录,民国三十二年一月十九日开示)
二: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致龚宗元居士书(信)》中流露出印光大师对于密宗的态度。
“宗元居士鉴:(因宗元居士念佛之余又学密宗,故印光大师在信中说)而密宗语气甚大,危险之极。汝且专注于信愿念佛一门,而辅之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此自行,复以化他,则可决定往生矣!”
《追念印光大师》中记载的印光大师对于密宗的态度。
《印光大师永思集之怆辞》之《追念印光大师》一文,袁希濂著(袁希濂,近代上海宝山人,创办“城南文社”,与弘一法师至交。)在文中袁希濂如是说:
“余在五十二岁时,绝对不信佛法,是年秋,得《安士全书》而读之,始知佛法之圆融,佛力之宏大,于是稍稍念佛。……是年腊月二十日起,余从余之根本上师持松阿阇黎,学习密宗十八道加行暨十八道正行,以及施食灵供等法,至翌年二月初八日圆满。复至(印光)师处,师已知之,谓:‘密宗易得神通,易着魔障,汝其慎之,如能舍弃密宗,专持净土,则尤妙也’云云。嗣后每见一次,必问:‘汝仍修密法乎?慎之慎之!’……余时往顶礼,师必殷殷慰问,并云‘闻汝虽为律师,尚能劝人息讼,甚好甚好。以汝不贪不瞋,故学密而不上魔也,然汝仍须慎之,切勿劝人学密’云云。”
三: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批判藏密的喇嘛不守戒律,喝酒吃肉。如太虚大师在《中国现时密宗复兴之趋势》中说:
“复次、如藏蒙喇嘛之来华传密也,形服同俗,酒肉公开,于我国素视为僧宝之行仪,弃若弁髦!提倡者迷著既深,先丧其辨别真伪是非之心。……又、世间俗人肉食则劝令茹素,而妄称为活佛之喇嘛辈,则日非杀生不饱,且谓由杀生可令解脱。呜呼!此非印度杀生祠神之外道耶?若然者,则彼喇嘛应先互相杀害以成解脱,或迷著盲从者应先请喇嘛杀而食之,何尚腼颜食息人间也?噫!长此以往,密法之真制未窥,妙果未获,而佛制祖规之尊严扫地,遗害人心,深堪危惧!”
“除自所宗中观论外(除月称所曲解的《入中论》以外),概谤余宗为乱造之理,如外道邪教,则应除所宗中论外更无五乘、三乘、一乘等之佛法!此种褊狭之胸襟,实出部派之恶诤……犹使中国之佛徒不习印度部诤者,竟莫能想像其何以横恶如此!习印度部诤者,乃知大毗婆娑丑诋大天具造五逆,而分别功德论则推崇为唯一菩萨,过情失实,乃其斗诤惯风;印度之佛法由此而衰灭,不足惊尤不应学也!”
“则知(月称写作)《入中》破他(世尊的唯识经典),但为舌辩游戏,无当正悟,乐著内诤,卒难独占全胜,徒令外道乘隙,尽灭佛法,故诸佛子应不为此!”
太虚大师于民国二十三年在灵隐寺演讲时说:
“密宗灌顶,即身成佛,最为人所欣慕。殊不知才云直指,早曲了矣;性且不有,怎样可见?何况六大本空,身不可得,说什么即不即;五智非有,佛不可得,说什么成不成?”
再请楼主思维:
佛教之中,“邪见”二字,非是以恶心诽谤,而是说违背于佛法的见解。
比如本师释迦牟尼佛,跟随“外道六师”足迹而破斥之,非是人我之见;唯恐外道毁坏佛法,陷众生于恶道极苦之火坑也!
比如《永嘉证道歌》:
圆顿教,勿人情;
有疑不决直须争。
非是山僧逞人我;
修行恐落断常坑。
于上所见,可知佛、祖救人法身慧命之大悲心;既为佛子,当学佛、祖之大勇猛,当做狮子吼;岂可落在人情世故之中,眼见诸众生将坠火坑而隐忍?
末法时期,外道附佛,邪见横行,而学人对佛法的基本知见不足,故常被假善知识笼罩,更兼信仰危机,往往偏于追求“原生态”,“神秘”;好奇心、求殊胜心、乃至妄图“即身成佛”。因而藏密流行渐广。
末学在此,略呈事实,读者自行鉴别拣择。
其一:佛子皆知三宝为佛、法、僧;吾不知第四宝为何物;“上师”证量深浅有别,云何超于诸佛之功德?云何“四皈依”?
其二:佛子皆知杀、淫为最基本之戒律;吾不知食肉、“诛杀法”为何物;更不知“双身修法”为何物。亦不见于显宗诸经,云何为“最高修法”?
其三:佛子皆知佛门普度,越是证量高深,德行深厚之大德,越是慈悲普度;不仅愿传所知所得,更出书流传世间,以利益众生。吾不知何法“见不得人”,秘而不宣,非对上师无条件信赖而不传。岂非违背“普度”之悲心?
佛恐众生修学难成,传以陀罗尼加被;名之为“密”。非是“不为人知”之义。
其四:佛子皆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修学证量,不以色身之强健为胜,当以真心之触证为要;且不论“甘露丸”为何物所制(读者自行搜索),云何授人“甘露丸”食用以期证量提高?即使真实甘露,也不足为奇,欲界天人日常食品而已,色界天人所不愿食;而即使无色界天,也是六道众生,未脱生死。佛子当以了死脱生为要务;岂能崇尚此有为有漏有行有相之食物为“殊胜”?
其五:佛子皆知释迦牟尼佛灭后,当来成佛于娑婆者,为弥勒世尊。即身成佛(非方便说,意指究竟之佛)之说与释迦牟尼----弥勒之传承;何者是佛教之说?释迦牟尼世尊为何不授记云:“我灭之后,有某某佛等千佛出世,名号为何,正法像法末法几何,度生几何”。“活佛”耶?外道耶?读者自择!
至于“政教合一”,农奴制度之极罕见极残忍之社会形态,属于世间法;末学不再赘述。
末学以为,学佛事大;若误入邪道,断的是自身法身慧命,不是人生区区百年之事,而是未来无量劫之事。何以故?不学佛者,往往因不知而不能诽谤正法。诽谤正法最严重的,就是附佛外道。藏密流毒千余年,祸害尤烈。愿一切学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千万谨慎!因此末学尽一己之绵薄,在此不厌其烦,唠唠叨叨。
惟愿学人不断法身慧命,一切闻者若因此文远离彼宗而导致“诽谤”之罪,末学愿代受任何极苦之果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密宗都是骗子不可信
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一行得两宗真传。唐印果长老时,将密宗传于日本空海。日本密宗,分为东密与台密。包含真言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秘密乘、金刚乘等宗派。佛教密宗综合了各国家地区密宗的传承。密宗起先就大量吸收中国道教的内容。八世纪时印度密教,由善无畏阿阇梨、金刚智阿阇梨、不空法师等宗派祖师传入中国,并传僧一行。僧一行从此修习传授形成密宗,被称为密宗领袖,并著有《大日经疏》,为《大日经》的注解。此宗派依《大日经》、《金刚顶经》等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无上本尊秘法。
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阿阇梨亲自灌顶,不经阿阇梨亲自授三昧耶戒,并持执不怠,不经传授不得互相传习及显示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
因历史原因( 三武灭佛 等),从唐朝以后,密宗在我国几乎没有完整的传承。正如近代大德虚云长老在自述年谱中 所说——密宗一法,经一行禅师发扬之后,传入日本,我国即无相继之人。 直到1991年,台湾大毘卢寺成观法师,至日本真言宗的总本山、高野山(弘法大师所创之真言宗总本山),修学真言宗密法。 密宗是大乘八大宗派之一。
虎衣明王 (藏语称为达拉美巴 第一代伏藏法王生根活佛)是密宗三大师祖之一,他在以五胜金刚为主的修法中对所修法门作了详细阐释、编撰、结集、研究,将父续密法与母续密法相结合,并传授给智藏龙师,称为子续密宗,也就是大圆满修法。
虚云老和尚是密宗的吗
虚云禅师是禅宗大德。佛教禅宗分为五家七宗,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
故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云:““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虚云老和尚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行苦,解行并进,严净毗尼,行头陀行,弘法演教,建树卓著。除述及的传承曹洞、临济法脉外,还应湖南宝生等之请,续沩山法第,进承兴阳禅师之法,为沩仰宗第八世祖。应福建八宝山青持之请,衍法眼源流,继良广之后为法眼第八世祖。中兴云门时,遥承已庵深净禅师之法,为云门宗第十二世祖。这样,师以一身而参五宗法脉慧日重光,禅风再振。
因常常在百度上问修行的问题,涉及包括转经轮、传记、祈祷文之类,常常引来诽谤密法的人群,该怎么办?
先问一句,你是以佛经为准的吗?
你能做到依法不依人吗?
看看佛经
《撰集百缘经》卷3〈3 授记辟支佛品〉节录
今者世尊。实大慈悲。敕诸比丘。授我三归。脱不得死。若受四归。必死无疑。无所归仰。
——
《大庄严经论》节录
决定一切智以怜愍我故 是以说三归不说有第四
为于三有故而说三归依 若当第四者我则无归依
——
要分清楚,佛教和喇嘛教的不同之处!
正信的佛教是三皈依的
禅宗、净宗、唐密(密宗)等都是三皈依的
喇嘛教是自编的四皈依,不如法的。
——
佛经故事之 若受四皈 必死无疑 论典故事之 四皈依害死人
听故事 学佛理 经典 白话对照参考
末学专门对其进行了白话注解参考 为了更生动讲述 有些部分有艺术加工 大家以经典为准 白话供大家作参考
《撰集百缘经》卷3〈3 授记辟支佛品〉:
(三○)劫贼恶奴缘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彼城中。有一愚人。名曰恶奴。心常好乐处处藏窜劫夺人物。用自存活。时有比丘。在于冢间。坐禅行道。食时欲至。著衣持钵入城乞食。
时有长者。见彼比丘威仪庠序。心生信敬。即入舍内。取一张[叠*毛]。施彼比丘。还诣冢间。值彼贼人。见是比丘持[叠*毛]来至。便从索取。比丘即与。明日更来。复从索[袖-由+(旃-方)]。次复持与。于第三日。比丘乞食。来至房内。复从索钵。时彼比丘作是念言。唯此一钵。当用乞食救济性命。彼贼复索无有厌足。今当设计授三自归。治彼贼人令使不来。作是念已。即语贼言。待我须臾。止息小停。当与汝钵。贼闻是语。即便坐待。比丘取绳。张施罥索。安置向内。语彼贼言。我今疲极不能故起。汝自伸手。内著向中。我授汝钵。贼闻是语。寻即申手内著向中。比丘挽索罥其手得。系著床脚。比丘出外。捉杖考打。唱言。一下当归依佛。痛不可言。良久乃稣。种种呵责。复更考打。第二下者当归依法。倍复疼痛。垂欲命终。良久乃稣。转更呵责。第三下者当归依僧。贼作念言。今者考我。彻于心骨。痛不可言。若不伏首。授我四归。必定交死。作是念已。即便引伏。比丘解放。走诣佛所。高声唱言。今者世尊。实大慈悲。敕诸比丘。授我三归。脱不得死。若受四归。必死无疑。无所归仰。
尔时世尊。知彼贼人心以调伏。即为说法。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求索出家。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门。精勤修习。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世人。所见敬仰。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白话佛教故事参考之若受四归必死无疑: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度化众生期间。当时该城之中。有一愚痴恶人。
名字叫做恶奴。平常不务正业贪图享受.以到处藏匿流窜劫夺人财物为生。以此来养活自己。
(类似中国古代的山贼土匪)
当时有一比丘法师。常在山冢之间。坐禅行道。一日快到吃饭的时候。法师着衣持钵入城化缘乞食。
当时城中有一长者。见该比丘威仪端严。心生信敬。随即到家中。拿来一张毡毯。布施给该法师。
以表敬意.法师化缘结束起身返回山冢。遇见了该贼人。恶奴见此比丘手持毡毯归来。便找法师强行索取。
比丘基于不贪身外之物的原因没有和他计较 将毡毯给了这个叫恶奴的贼人。
但是此贼人贪得无厌。第二日又来法师处。找法师强行索取衣服。法师仍然没有和他计较。
再一次把衣服也给了他。恶奴见法师没有和他计较。更加的得寸进尺。
于在第三日。比丘要外出化缘的时候。来到法师处。又要找法师强行索取化缘的饭钵。
这时法师这样想道:我只有这么个化缘用的饭钵了。应当用来乞食化缘救济性命的。
该贼又来强索得寸进尺无有厌足。这样忍让下去。只能让其徒增恶业.我如果能把他度化入佛门不是更好?
今日我当设计为其授三自归挽救他。治其贼人挽救度化之令其不再来作恶。这样想过以后。随即对贼人说。你稍等一会儿。一口气的功夫。我就把饭钵取来给你。贼听法师这么说。就坐在那里等着法师给他拿钵。
比丘拿出一根绳子。在房内准备布置好罥索后。对该贼人说:我天今非常疲累不能起床。你自己把手伸进来吧。
我把饭钵递给你好了。贼听到以后。寻即把手从窗外伸入房内。
比丘迅速抓住贼人伸入的手捆起来。把绳索另外一头绑在床脚上。然后比丘拿着棍子打开门。
劈头盖脸举杖便打。边打边说。打一下你当归依佛。希望你以后不再作恶。
贼人被一棍猛打。痛不可言。很久才缓过劲来。但是不知悔改。口里还在恶骂斥责法师。
法师随即又是狠狠一棍。说道:第二下你当归依法。贼刚缓过来。又吃一棍。疼痛欲绝。自己感觉就快一命呜呼了。
半天才又缓解。但是还是不知忏悔。转而更加过分的呵斥责骂法师。
第三下者当归依僧。比丘又跟上来一棍子。
贼人连吃三棍。只剩了一口气。开始这样想。今者我干坏事被比丘拷打。痛彻心骨。已经快性命不保。如果不伏首归依三宝。万一还有第四归的话。再来一棍。必定惨死。这样想过以后。随即归伏求饶。比丘随即将贼人释放。贼人被法师所教化 皈依了三宝。
贼人庆幸佛没有说四归。随即行走至世尊说法之处。高声说道。今者世尊。实在是大慈大悲。制定三皈依。教敕诸比丘。授我三归依。这才脱难不死。如果受四皈。必死无疑啊。我就无所归仰了。这时世尊。知道该贼人心已调伏。诚心皈依了三宝。随即为说法。令贼人心开意解。证得须陀洹果。贼人随即要求出家。佛即告言道。善来比丘!(见后面注释)于是贼人立即得具足戒
须发自落。法服着身。而成沙门比丘。从此精勤修习。证得阿罗汉果。以及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诸天护法以及世人。所见无不敬仰。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后。欢喜奉行。
注意:关于善来比丘:佛陀对比丘称‘善来比丘’时,该比丘即得具足戒,此谓‘善来得’ ,为十种得戒缘之一,系限世尊一人特授之作法。即由彼人之愿力与佛陀之威神力,佛向欲出家之人称‘善来比丘’,彼人即为沙门,具备剃发与著袈裟之相,得具足戒。
【转自地藏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