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3次被贬的经历,苏轼三次被贬的原因是什么
苏轼一生三次被贬分别因为什么原因被贬到什么地方创作了哪些诗文?
第一次是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政敌炮制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黄州代表作之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第二次是再度被变法派打压,被贬惠州。
惠州代表作之一:《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第三次是因为与元佑旧臣不睦、为新法说话,被变儋州。
儋州代表作之一:《别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
苏轼哪三次被贬?
苏轼被贬的时间地点及原因:
一、被贬黄州(1079年—1084年)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因乌台诗案,苏轼不仅锒铛入狱,出狱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
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二、再贬杭州、颍州(1089年—1091年)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称制,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被贬为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20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
三、三贬惠州、儋州(1094年—1100年)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六月,贬为宁远军副节度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
扩展资料
造成苏轼人生转折的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他作《湖州谢上表》,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但他在后又夹上几句牢骚话:“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意思就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和朝廷里新提拔的年轻人比,而在那段时间,朝廷里新提拔的都是王安石的人,那意思是说我不和王安石的人一起玩,不同流合污的意思;另外一句话是生事,生事就是瞎折腾的意思,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朝廷里的人都是王安石的人,跟着王安石一起瞎折腾。
这下子被人抓住了把柄,有人就告发苏东坡讽刺朝廷,还有人从苏东坡的诗中找到不少讽刺新法的证据,更加证明苏东坡反对新法!当时的宋神宗正是一心要变法的时候,看见这个刺头这么讽刺新法,勃然大怒,让人赶紧把苏东坡抓来问罪。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偏偏凑巧,当时出版的《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给御史台的新人提供了收集材料的机会。监察御史台里行舒亶(念dǎn)经过四月潜心钻研,找了几首苏轼的诗,就上奏弹劾。
马上,国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脚后脚杀到,他们历数苏轼的罪行,声称必须因其无礼于朝廷而斩首。
苏轼七月二十八日被逮捕,八月十八日送进御史台的监狱。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从此苏轼心灰意冷。
苏轼被贬的经历是什么?
第 一 次被贬: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从)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从 湖州知州 任上被 押解进京 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第。
第 二 次被贬:元佑四年(1089 ),已 被调回京 的苏轼又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 , 出知杭州 ,元佑六年召回京师,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
第三次被贬: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
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