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尸之谜砀山完整版(古尸之谜砀山完整版上),砀山挖出来一个美女古墓
香尸谜案
香尸,指“砀山古尸”---属于“湿尸”性质活体女尸,国内第二例,女尸生存年代是清代。
(1)、出土时间:2001年3月的一天。出土地点:在安徽省砀山县梨园小区的建筑工地,挖出一口红漆大棺材。
(2)、出土状态:棺盖打开后,一股奇异的香气扑面而来,棺材里躺着一个身着带有麒麟补子清代一品官服的女尸:容貌秀美、体有奇香、颈部却带着一个足以致命的T形伤口。
(3)、湿尸悬疑:过了三百多年,这具女尸确保存的异常完整、浑身散发着奇异的香味,原本比“西汉马王堆辛追夫人”都要完整的女尸慢慢腐烂。这个女子究竟是谁?尸身为何历经百年而不腐并散发着香味呢?砀山古尸,是一具鲜尸,而不是干尸,除了马王堆出土鲜尸外,砀山的全国第二例。
(4)、推测假说:“酣睡”三百多年仍如刚入土一般,衣着华丽、葬式不凡、颈部有两处致命剑伤,且有三种
身世传说。是乾隆皇帝的香妃?是一名戍边将军被杀的妻子?是乾隆下江南时曾经爱慕的一位女子?香尸谜案,系列谜团捆扰着人们。
(5)、央视《走进科学》栏目组到砀山,就砀山出土女尸之谜拍一部《清代香尸谜案》专题片,以解开前清女鲜尸之谜。《清代香尸谜案》分5集,每集半小时,砀山占2集,主要内容是从一开始发现、发掘和前期的整理保护拍起。
砀山香尸谜案中的”香尸”是不是传说中的”香妃”,历史上是不是真有其人?
“酣睡”两百多年仍如刚入土一般,衣着华丽、葬式不凡、颈部有两处致命剑伤,且有三种身世传说说起汉代马王堆女尸,可能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如果要说安徽砀山2001年出土的清代女尸,可能很少有人了解。这具出土时面色红润、皮肤极富弹性、身着华丽官服、脖子上有两道剑伤的传奇女尸,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各种传说纷至踏来,是乾隆皇帝的香妃?是一名戍边将军被杀的妻子?是乾隆下江南时曾经爱慕的一位女子?
连续几年,虽然专家都对其查资料、访故地等进行深入研究,但直到现在该女子的身份仍是一个谜。近日记者为了了解这具有着传奇色彩的女尸情况,赶到萧县进行探访。
女尸出土时散发浓郁香气
据萧县博物馆馆长苏肇平介绍,2001年3月,在砀山城西关梨园小区建筑工地,一辆挖土机作业时,在4米多深的地下突然发现一座清代古墓。该墓为一大型双棺墓,两棺相距一米,均南北向,一号棺居东,为一大型“三套棺”,外有两椁,内为一棺,椁为柏木,油漆呈古铜色,棺为楠木,油漆呈橘红色。外椁部分腐朽,中椁长291厘米,宽218厘米,高149厘米;内棺长241厘米,宽70厘米,高75厘米。内棺和中椁,中椁与外椁之间有两层厚约40厘米的石灰层,外椁之外有30厘米厚的胶泥层。二号棺居西为一单棺,棺内尸体已腐。
让人惊奇的是,人们在打开一号棺时,棺内一股奇特、浓郁的香味扑面而出,方圆几百米都能闻到。更令人惊讶的是,棺内一具女尸居然保存完好,就像刚刚入葬时一样。头发乌黑,脑后盘有发髻,皮肤白皙,肌肉丰满并富有弹性,而且关节仍可曲伸,肌肉尚可注射针剂。尸体的完好程度是安徽甚至中国整个考古史上都难得一见。该女尸长164公分,重44公斤,肢体匀称,身材修长,椭圆形瓜子脸,裹足、足长不到15公分,可谓“三寸金莲”。指甲涂有红色指甲油。是一位绝色的年轻女子。
葬式、葬品规格不凡
女尸上盖罗巾被,下铺丝绵褥,身着朝服、补服、燕服、便服四套服装,上有正龙、行龙、飞凤、蝙蝠、祥云等图案。补服上的“补子”为金丝线绣成的麒麟白泽图,绣工精致,造型生动。头戴深蓝色风雪帽,脚穿藏蓝色朝靴,脖颈上一条薄若蝉翼的丝巾上绣有牡丹、菊花等图案。图案配色讲究、绣艺精巧,观者无不叹服。而且其被追缴回来的随葬品中,有金簪、金耳坠和金帽徽及朝珠。金簪上有花鸟图案、耳环上面有鲤鱼跳龙门图案。专家们用高倍放大镜不光可看到鲤鱼昂首翘尾跳水的样子,就连鲤鱼身上的鳞片和龙门上的瓦片都清晰可辨。4件金器的背面都锻有“元吉”铭文,其文饰精巧、细致程度非一般工匠所能为。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喉部有横、纵两条呈T字状的致命伤痕。苏馆长说:“纵伤创口9厘米、横伤创口达12.3厘米。经医学专家鉴定其致命凶器应是双刃剑类刺器。”更让人奇怪的是,她的臀部尾骨上长着一个酷似尾巴的肉囊。也就是这个肉囊,让人们将她与乾隆的香妃联系在一起。
专家会诊保护女尸
为了保护好这具安徽、甚至全国都难得一见的“完好女尸”,萧县博物馆从徐州医学院请来8名医学专家进行会诊,并与保护处理马王堆汉墓女尸的专家徐含英先生取得联系,参照他的意见研究制定了一套保护处理方案———用10毫米厚的玻璃棺将其密封,密封的同时里面放置一些防腐药剂,如福尔马林等。令人惊喜的是,尸体保护取得了成功。但接下来的事情也让专家们犯了难。随葬织物出土后,因见光、见风,色彩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且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保护好这些织物也迫在眉睫。当年的5月22号,萧县博物馆又从南京博物馆紧急请来4名专家,协助对女尸的衣物进行科学保护处理。让各位专家兴奋不已的是,衣物保护也取得成功。
一切处理妥当后,最让专家好奇的一些疑团开始被提上日程,女子是谁?为何被杀?尸体为何历经两百多年不腐?
是香妃?还是当时一名被杀武官的妻子?
女子身份有三种传说
苏馆长说:“为弄清女子身份,我们不知道查阅了多少历史资料,访问了不知多少老百姓,但直到现在女子的身份还是个谜?”苏馆长根据当地的传说,列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说法:前清一名武官受命戍边,途经砀山时,贼寇为阻止其戍边的脚步,残忍将其妻子杀害。朝廷为了安抚悲恸欲绝的武官,下令厚葬其妻子。
第二种说法:乾隆下江南时,途经砀山,听说当地有一绝色佳人,便让当地官员“请”来,乾隆当即被其美貌迷住,便命当地官员设行宫住下。一段时间后,乾隆因要事必须立即回京,临行前告诉该女子他回京后会派人接她回宫。但回京后,还没来得及接她,就因随行人员在皇后面前告密,皇后担心该女子的汉人血统侵犯皇家利益,便派人将其秘密杀死。乾隆得知后十分悲痛,要求将其厚葬。并且为了给其一个名分,故按一品夫人的身份处理后事。
第三种说法:乾隆在平定动乱时将他爱慕的一位满身散发香气的奇女子带回宫廷,但该女子性情刚烈,乾隆根本无法靠近。皇太后、皇后及其他皇妃非常担心乾隆的安危,于是一天施计将乾隆调走,把这位女子赐死。等乾隆知道赶回来为时已晚。这位香妃和其下江南时救下的一名砀山女子———侍奉香妃的丫鬟都已经没了气息。悲恸欲绝的乾隆原本想将其葬在皇家陵园,但因太后不允,不得已只有将其葬在丫鬟的家乡———砀山。
“补子”显示身份显赫
苏馆长表示,他比较偏向第二种说法,目前正对该说法进行研究。根据历史记载,乾隆三下江南,的确曾有一次经过砀山,而且目前砀山还有“皇路”这个地方,据说这就是当时乾隆曾走过的路。虽然第三种说法情节很吸引人,但根据考古界的研究,河北遵化的清代皇家陵墓中曾发掘过一个有伊斯兰文字的棺木就是香妃的墓葬。不过让人觉得不可理解的是,作为皇帝宠爱的香妃,其河北遵化的墓葬居然没有发现多少随葬品。
虽然目前尚不知道该女子的确切身份,但从她的葬式、葬具、衣物及随葬品等方面看,很明显不是一般人物。苏馆长说:仅从其“补子”来说,图案为麒麟白泽。据《明朝典制》记载,补服制度始于明初,官服前胸和背后均缀有丝巾绣成的摆巾,称作“补子”,是代表官位品级的徽识。明代王公的为麒麟,清代直接沿袭明朝官服形式,至清朝其“补子”略有变动,王公为正蟒,武官一品为麒麟。经专家分析认为,该墓葬时代为前清,其夫君应为朝廷中的显赫要官,身份应为一品武官或王公。
下葬至今尸身不腐
正常情况下,尸体一般入土半月不到就会腐烂,为何这具尸体经过200多年的历史却完好无损?专家认为以下几个原因可能是造成尸体不腐的原因:
首先,安葬时进行了严格的药物处理。苏馆长说,当时打开棺木时,里面五分之一全是中药。后因见光见风而消失。现在知道的药物就有麝香、冰片、木香、灯心草等。这些药物起到了棺内杀菌、消毒、吸潮的作用。除此之外,尸体表面还涂了一层乳黄色蜡状药物,腰部最厚处达到3毫米。虽然周身薄厚不均,但已经形成了一个药物蜡壳,既可杀死细菌、防止细菌入侵体内,又避免了体内水分的蒸发,起到尸体本身的杀菌、消毒、保湿、保鲜作用。
其次是葬具好、埋藏深、密封严。从葬具看,棺为楠木、椁为柏木,均有木质坚硬,纹理细密,耐腐朽的特点。从埋藏地下四米来看,春夏秋冬终年温度基本不变。棺木分为六层密封,棺内空气、湿度与外界隔绝。这几种原因使棺木几成真空。
再次是尸体失血、失水。苏馆长说,该女子颈部的T形伤痕,动脉、静脉全被切断,致使全身血液流尽、大量水分的减少也抑制了细菌的繁殖。最后由随葬衣物可知其死亡入葬时间为寒冷的冬季,这也为尸体保存完好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女尸出土意义重大
砀山古墓完好女尸的出土,引起了中国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省文化局及省文物考古所等单位的重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尸体保存成功的实例,也为研究清代历史、研究清代尸体保存技术,研究皖北、徐淮地区葬式、葬法等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实物资料,因此,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
孟照国事件找不出任何一处能自圆其说的地方都有什么呢?
孟昭国事件现在被列为悬案,这是中国UFO研究抹不去的一大耻辱。如果把调查人员写的不同的调查报告放在一起比较,孟照国无泪的谎言就会一个接一个地摆在桌面上。请看孟照国的谎言:
一、如何遭遇怪物:
a;宇宙的神秘与探索:“发现这不是一个气球,而是一个巨大的怪物躺在一块光秃秃的石头上,于是孟照国让李洪海藏在这里。”(李洪海没往前走,作者注)
b:央视的发现之旅:“据他(孟照国)说,出现在他面前的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白色机器!然后爬上去的李洪海也看到了这个巨大的怪物。”(李洪海也走上前去。孟照国领先,李洪海落后。作者注。)
c:杨水木的调查记录:“其实李洪海是第一个触电的,所以他被吓跑了。我不信,就往前走了。结果,在刚才李洪海的位置,我感觉到两股电流从我的腰带环和手中的镰刀流过来。我忍不住马上撤退了。”李洪海领先,孟照国落后。作者注。)
二、蝌蚪UFO是如何看到它的:
孟照国:大概2、3米高,50多米长(引用孟照国给关宏生的一封信的原文)。它有100米长(中央电视台引用)
长150米(引用孙十力)。
我们不在乎数字的变化,但是蝌蚪图案在3: 50的视觉平面上是做不出来的。(类似于50米尺的观看面比例,如果是3比150,相当于一把长剑的观看面比例)
三、孟照国被灯撞倒后:
答:“我感觉全身一震,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引用杨水木的调查记录)(请注意“我不知道”这几个字。作者注。)
b:我“啊”的一声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但还有意识。”(引用张茜Ti的调查记录)(请注意“还醒着”几个字。)
c:“来了”(央视的发现之旅,当时站在旁边的林场团委书记李提供的证言。在场的其他人都说,孟照国当时说的是“来了”,但孟照国几次改口,但从未提到“来了”。作者注。)
四。孟照国第一次参观外星飞船基地:
答:“然后我就起来了(我离地20-25m左右),飞到了‘牛心顶子’山的另一边。”(孟照国给关宏生的信原文)(请注意高度和方向。作者注。)
孟照国:“外面很黑!我也搞不清方向。”(引用杨水木的调查记录)(请注明“不知方向”。作者注。)
走进科学 香尸谜案
前清女鲜尸之谜即将揭开
----央视编导王敏阳访谈录
【编者按】:“酣睡”三百多年仍如刚入土一般,衣着华丽、葬式不凡、颈部有两处致命剑伤,且有三种身世传说。是乾隆皇帝的香妃?是一名戍边将军被杀的妻子?是乾隆下江南时曾经爱慕的一位女子?几百年的女尸为什么保存的这么完好?砀山2001年出土的这具清代女尸在当地和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各种传说纷至踏来。
近日,中央电视台10套《走进科学》栏目组来到砀山,准备就砀山出土女尸之谜拍一部《清代香尸谜案》专题片,以解开前清女鲜尸之谜。借此机会本站记者对《走近科学》编导王敏阳进行了专访。
人物简介:
崔猛,今日砀山公众网记者
王敏阳,中央电视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技专题部编导,《走进科学》大型系列专题节目《清代香尸谜案》编导。
崔猛(以下简称崔):为了解开前清女尸身份之谜,央视进行了那些准备?
王敏阳(以下简称王):我们自从看到了有关女尸的报道后,台里领导非常重视,并搜索了相关的资料,特别在《今日砀山公众网》关于《砀山出土女尸解历史之谜 乾隆香妃重返人间》的报道中了解到很多有关内容,但也有很多不解的疑惑,所以认为很有研究价值,我们《走进科学》栏目的宗旨就是“提倡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我们应该通过这个节目的播出,给观众提供科学理念和思维方式,我们集合了组里的资深导演,同时还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史研究专家,刑警学院痕迹研究专家以及墓葬专家,希望以最好的团队来解开这个不解之谜。
崔:《走进科学》栏目也做过很多这方面的节目,是什么原因使你们对这具古尸进行专题拍摄。
王:2006年一年《走进科学》做了34个古尸题材的节目。其中有齐齐哈尔《干尸不腐之谜》、河北《相河老人不腐之谜》和上海《长枪客不腐之谜》等,这些尸体都不腐,身上都带着历史之谜。但砀山这具古尸与他们不同,是一具鲜尸而不是干尸,除了马王堆出土的那具鲜尸外,砀山的要数全国第二例了。
崔:剧组准备什么时候来进行实地拍摄?大概要拍摄多少集?
王:我们剧组计划今天实地查看结束后,明天回到台里,整理一下资料,大概20号左右带专家来砀山拍摄。《清代香尸谜案》分5集,每集半小时,砀山占2集,主要内容是从一开始发现、发掘和前期的整理保护拍起。
崔:拍这部专题片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王:这部专题片拍摄工作应该在11月底完成,12月开始查证,年底之前做出来,2007年年初应该能播出。
结束语:前清女鲜尸出土已经近六年了,但给人们带来的很多神秘之谜却没有被揭开,相信随着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大型系列专题节目《清代香尸谜案》的播出,这些不解之谜也将会真相大白。同时今日砀山公众网也会密切关注并报道拍摄的进度情况。
楼兰灭亡的原因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楼兰:俗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中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中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马王堆汉墓古尸之谜?
经过两千多年保存下来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是一具非常罕见独特的尸体。她外形完整,软组织富有弹性。体重34.5公斤,内脏虽有干缩,但外形完整、柔润……。这一考古新发现曾轰动了世界,怪不得有言过其实的传说谓“老太婆”“容貌如生”“形如刚死”,甚至有港澳同胞问道“为什么不抢救呢!”
其实古尸并不是未腐败,而是腐败到一定程度被中断而保存下来。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具“巨人观”的女尸,就是墓主人死后早期腐败的现象。
人死之后,由于缺氧气,细胞发生自身溶解并导致组织自溶,尸体内的细菌与尸外来的细菌在尸体内急剧繁殖,并分泌大量的分解有机物(如蛋白质等)的酶,而引起尸体腐败。腐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体,挤压全身的组织内脏器官,使全身肿胀,张口、伸舌、眼球突出、肛门脱出……。法医学称这些早期腐败的现象为“巨人观”。如果死者是孕妇发生了“巨人观”,气体压力可能将胎儿挤出阴道,叫内分娩。当然这具50多岁的软侯夫人不存在这些问题。
既然细菌能引起尸体腐败,为什么尸体不彻底腐烂而又保存完好呢?
尸体腐败,必须有腐败菌的参与。而腐败菌的生存、繁殖或死亡,同温度、湿度、氧气的有无、酸碱度、营养物质等密切相关。要防止尸体腐败,除了化学药物或物理方法来杀灭细菌外,改变腐败细菌的生存条件也可以停止腐败。我国西汉时代的劳动人民,采取了深埋密封等措施,使得马王堆一号汉墓中物理和化学的条件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因而在尸体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自溶腐败之后,及时地制止了腐败的滋长,形成了无菌的环境而使尸体保存下来。
据考古学家查证,可能古人给尸体用香汤和酒给尸体沐浴(抹澡),使尸体去秽、“香美”,还有一定消毒作用,并在入殓时喷洒了酒。棺液化验出乙醇(0.11)和乙酸(1.03)等,但棺内放酒浸泡尸体未见于我国历史记载。沐浴之后的尸体用丝麻织物紧裹达20层之多,不但隔绝蝇虫接触尸体而且把棺材填满,造成棺内空气极少,外面又套上密封条件很好的三层棺。诸棺盖封口都用漆封粘,尸体在密封的条件下,棺内的少量空气很快被早期腐败的尸体消耗尽,形成缺氧条件;棺外的椁室内存放大量的随葬品包括食物等的腐败,消耗墓室内的氧气,腐败菌在这样极其有限的空气条件下生存随着氧的耗尽而自身延缓或停止繁殖生长,或死亡,或以芽胞形式停止生长(尸体的肌肉、肝、肾发现大量细菌芽胞),无氧环境抑制了嗜氧菌的生长,而厌氧菌却繁殖起来,继续对尸体起腐败作用,但它由于自身的代谢产物日益积累增多,反而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厌氧菌最后也死亡了,腐败也随之停止。
为说明墓室缺氧,我们还介绍一则有趣的小旁证:在启棺当时,在随葬品中发现了五只小昆虫(三只钧纹皮蠢幼虫和两只米象成虫)的完整尸体。这些昆虫也是2100多年前伴着随葬品活着入葬的。在墓室里,有空气有湿度有营养维持生活,为什么昆虫会死亡呢很显然是空气被耗尽,昆虫窒息死亡。这说明墓室内形成缺氧后,腐败过程延缓、停止了。
尸体停止腐败,已腐败的部分当然不能恢复,已形成的张口伸舌突眼脱肛也不能复原,而没有腐败的组织被保存下来,仍然维持着器官内脏乃至全身的形状,这些组织保存最完好的是“结缔组织”,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超微结构十分丰富、接近新鲜状态。
为了保证墓室密闭,墓室的周壁用厚厚的白膏泥构筑,并防止地下水渗入。这样尸体在深埋20米的地下,维持着低温、恒湿密封、避光、又无大地震的恒定条件下,保持了两千一百多年。如果这种恒定条件遭破坏,尸体就不能保存下来,例如同样是埋在马王堆上的二、三号墓是吕后至汉文帝时期入土的,其地理条件一样,墓葬措施也大体相同,但二、三号墓被盗或墓室密封不严,而引起尸体腐败。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在棺内放有某种防腐药物,尸体才不腐败,这完全可能,如化验棺水发现棺水中有汞(水银)、乙醇(酒精)……等。古人是将放水银作为防腐措施的,不过科学已证明,汞起不到防腐作用。是否用中草药防腐呢?目前也无确证。我国是文明古国,有许多古尸尚未发掘,化学药物防腐措施的解释,让今后出土的古尸研究来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