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讽刺奴性语句,鲁迅先生讽刺奴才

麦兜
麦兜 2024-04-19 09:00:02

鲁迅论奴才的名言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用隐喻式的手法,看似是在题目中说了三种人:聪明人、傻子、奴才,其实上他是说了四个人的,少的一种人,便是奴才口中的“我的主人”。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金字塔的结构。

奴才的主子高高在上,是在金字塔的最顶端,奴才则是鲁迅先生金字塔中的最低端。

至于聪明人和傻子,在这个简易的金字塔中则是中间阶层。

主子们压榨最低端的奴才;奴才做惯了的,在人情世故的通透中也就成了聪明人,两头讨好,两头不得罪;

至于中间阶层中那些真正想要帮奴才们,同情奴才们的,到最后却沦落到成为了被奴才们赶走,被主人们所深恶痛绝的傻子了。

在这个结构里,聪明人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他们是主人和奴才之间矛盾的调和器,奴才一遇到什么苦事,便哭诉着和聪明人说,得到了聪明人的几句谅解之后,便好像矛盾一下子就消逝了似的,便也继续快快乐乐地为自己的主子打工了。

可是当真正的帮助到来的时候,我们便也知道,奴才们对于被帮助的渴望,也只不过是叶公好龙罢了。傻子们,就是那些不懂剥削规矩的人了。

鲁迅先生的原文很简短,看下去也不过两三分钟,但是却无不契合现在:聪明人太多,傻子太少,奴才依然还是奴才。

奴才的奴性,聪明人的聪明

社会便也在奴才的诉苦声和劳作声中一直走了下去,偶尔有几个聪明人心疼奴才,然后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地继续享有奴才们创造出来的财富,而也总有一些傻子,为民请命,短暂地来过之后,之后一切继续如常。

要理解傻子们的命运,问题的关键还是在理解奴才的奴性,还有聪明人的“聪明”。

奴才们,是怎样变成奴才的呢?

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也是讲了一些的,奴才们如果只是像开头写的那样,像祥林嫂一样到处诉诉苦,哪怕一直被别人揶揄,那也不是奴才,只是一个被压迫的可怜人罢了。

奴才之所以是奴才,就来自他的矛盾性。

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处境非常艰难,也能认识到自己的悲惨处境是谁给予的,但是他们坏就坏在一个“怕”上。

他们怕抗争,也怕别人帮他们抗争,他们一方面不满足于自己的生活,但是却又缺乏勇气,最终只是一个更好的奴才,并且自欺欺人的阿Q自己。

鲁迅说奴性是“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美化牺牲,哄骗自己然后树立一个比较的靶子或者是一个宏大的目标,这是人类的通病。

这或许就是鲁迅先生在《南腔北调集》中所说的,“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的那些“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鲁迅先生的名言奴性

鲁迅先生名言

1. 专制者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

2.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所以我想,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3. 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

4.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5.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6. 中国自古以来,就在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7.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8. 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9. 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10.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即一天一天的堕落,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

11.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12. 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13.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14.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

15.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6.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17.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

18. 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19.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20.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21. 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做作的写信和日记,恐怕也还不免有破绽,而一有破绽,便破灭到不可收拾了。与其防破绽,不如忘破绽。

22. 古人说,不读书便成愚人,那自然也不错的。然而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

23.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24.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见泯恩仇。

25. 如果一个人没有能力帮助他所爱的人,最好不要随便谈什么爱与不爱。当然,帮助不等于爱情,但爱情不能不包括帮助。

26. 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27. 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象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还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

28. 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29.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孙子们在瞪眼中长大了,又向别的孩子们瞪眼,并且想:他们一生都过在愤怒中。

30.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31. 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鲁迅先生讽刺人性的语句是什么?

如下:

1、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鲁迅日记》

2、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3、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着另一个颗心敲打。——《鲁迅杂文选》

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就感到了空虚。——《野草·题辞》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6、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娜拉走后怎么样》

鲁迅对奴性的批判,他的文章都在哪些地方体现,越具体越好。一定要文章中具体的话。15分

鲁迅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众说纷纭,我觉得是对奴性的批判,他一生都在对这种东西进行批判。别的都是次要的。不从这个角度看,总以党派立场分析,就会觉得他忽而左忽而右,难免让自己讲不圆。奴性这东西,既是对权势的屈从,也是对传统的遵守,不假思索,惟命是从,缺乏主人意识,委委琐琐,都是奴性。鲁迅说中国只有两种时期,一个是暂做稳了奴隶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能。历史长了,奴也就成了性。王阳明认为山中贼好破心中贼难除,我想,奴隶容易解决而奴性则难以去除,何况总有人喜欢奴才。我说过,禅,其实是一种思想解放,也是一种反对奴性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文章,也有禅意。

有人说鲁迅没有建设,只有破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建设什么新东西,如果没有鲁迅式的破坏,那东西是新不了的。正如在一块荒地建设,三通一平的工作总得做一些,只是鲁迅把一些也许可以留下来的草树景观一并推平了。

推了就推了吧!去除了奴性后,国民中焕发出“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后,才可能谈得上有意义的建设。在一个自称奴才的地方是不能建设现代化的。在这块土地上规划蓝图的事,也不是少见,为什么最终都施工不下去呢?或者成了烂尾楼呢?总是有一些可以想一想的。

那一代人,多在做启蒙工作,也是建设的基础工作。鲁迅也是这些启蒙者之一,与他们的区别在于鲁迅更清醒认识到奴性的危害,不去奴性,蒙无法启。批判奴性工作远未完成,启蒙的道路,也正长着。可惜鲁迅死了,而奴性日健,从这个意义上说,鲁迅精神长存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