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马踏飞燕是什么朝代的,试析《马踏飞燕》的雕塑艺术成就
谁知道马踏飞燕是什么朝代的?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下面是我整理的谁知道马踏飞燕是什么朝代的.?欢迎大家阅读。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马踏飞燕是什么时期的雕塑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的雕塑,又名马超龙雀。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是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马踏飞燕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马踏飞燕的文化寓意
马踏飞燕是在汉代社会尚马习俗的影响下产生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青铜工艺品。马是汉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军事装备和农业生产畜力。
汉代社会盛行车马冥器随葬,视马为财富的象征。汉代的车马出行仪仗队和出行图在墓葬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上是常见题材。马踏飞燕与其他车马相互衬托,体现了墓葬随葬冥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汉代通西域,设河西四郡,马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马被广泛地用于交通驿站、长城防御、军事行动等方面。马在汉代可谓战功赫赫,功绩卓著。
马踏飞燕出土时间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马踏飞燕是什么朝代的
马踏飞燕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其实该青铜器并不叫马踏飞燕,其名称为“东汉铜奔马”,是后世人根据该青铜器的形状及样式给它起了个生动的别名,以方便自己记忆。该青铜器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该墓是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的合葬墓。
“东汉铜奔马”简介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文物分析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2018年3月30日,“马踏飞燕”将抵达上海进行布展。
马踏飞燕是哪个朝代
马踏飞燕是我国东汉时期的青铜古器,马踏飞燕的官方名称叫做“东汉铜奔马”,它还有着“马超龙雀”、“马踏飞隼”等别称,它是由我国考古学专家于1969年在甘肃发掘出来的国宝级文物,现如今被收藏在甘肃省博物馆当中。
铜奔马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也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
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铜奔马是东汉青铜艺术的精品之作。东汉铜奔马的造型方式,沿用了当时通行的奔马的形象,并且创造性地加上了飞鸟,既起到了实际中的固定作用,又增加了马飞奔的气势。整体上看,它是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底。
"马踏飞燕”出自何处?有何寓意?
出自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体现了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现,反映了汉王朝的强大与富底。
东汉铜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
铜奔马微微地偏向一侧的头高昂着,前面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浑圆的躯体呈流线型,四肢动感强烈,三蹄腾空,右后蹄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
扩展资料
马踏飞燕出土环境
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雷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301年~375年)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现雷台保存基本完好,长106米、宽60米、高8.5米。台上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十座,其建筑雄伟、规模宏大。
1969年在雷台下发现一处东汉晚期(186年~219年)的大型砖石墓葬,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左右耳室各三处,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在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其中就有这个铜奔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铜奔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