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军长,长津湖战役的军长

麦兜
麦兜 2024-04-12 18:30:01

难、难、难!长津湖战役英勇悲壮的20军(二)

作者:一山

1950年11月25日夜幕刚刚降临,在朝鲜清川江以北地区,志愿军50军、39军、40军、38军、42军自西至东,开始了全面出击,这是西部战线。27日下午,志愿军9兵团20、26、27军也在东部战线开始了总攻,这就是70年前朝鲜战场震惊世界的第二次战役东部战线作战,史称长津湖战役。

志愿军投入9兵团的3个军12个师,总兵力约15万人,其中20军辖58师、58师、60师和89师计50569人。对于20军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的表现,我想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英勇悲壮”。

说20军英勇,是因为20军作为9兵团的“狠角”,在这场被称为“世界军事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中,不畏强敌,敢于争锋,击退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陆战第一师,使其减员7321人,从而让美军官兵闻之胆寒。为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一举扭转战场态势建立了重大功勋。

说20军悲壮,是因为20军为整个战役作出的牺牲最大。整个战役9兵团此战九兵团减员高达4万余人,其中冻伤达3万多人,冻死4000多人,冻伤减员达兵团总数32.1%,严重冻伤达22%!而20军减员比例更高,战斗伤亡达7000余人,冻伤冻死达11000余人,几乎到了失去战斗力的地步。毛泽东主席专门给20军发电报表示高度肯定和关怀:“……20军此次入朝作战,打得比较艰苦,战役结束之后,可以到咸兴五老里为中心进行休整,那里比较暖和。”

翻开“志愿军英雄册”,总部命名的特级英雄、一级英雄和一级模范共57人,而20军就有11人,其中特级1名,排名第一。而其他排名情况是:排第二的是26军和空军,各6名;排第三的是15军、27军、40军,各5名;排名第四的是12军、47军,各4名;排名第五是68军,3名;排第六的是38军,2人;还有23军、39军、42军、63军、67军和铁道兵各1人。20军是当之无愧的志愿军英雄之最,如果加上二级英雄和二级模范,竟然高达52人之多。

这个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我想它意味着20军的功劳最为突出,这就是论功行赏;我想它意味着20军的牺牲最大,这就是对英雄们的慰藉。

难、难、难!穿插分割最艰难

——长津湖战役英勇悲壮的20军(二)

1950年11月5日13时,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20军、26军、27军发电,指示部深入长津湖作战,强调军师团营均应沟通电话联络,在战斗发起前军师暂停电台通讯,禁用号音以严格保密。

也就是说,9兵团在11月7日入朝的前两天,整个部队就“静默”了20天,直到11月27日突然在长津地区对“联合国军”发起攻击,15万人才“大白于天下”。就在这20天里,按照宋时轮的命令,9兵团各部秘密行动,20军穿插包围,27军攻城拔寨,26军作为预备队,于11月26日进入预定战斗位置,完成对美军的分割包围。

宋时轮给20军的任务是穿插、分割、包围。军长兼政委张翼翔判断,以美军陆战第1师之骄傲,进至富盛里之后,会转向柳潭里西进,也会与同在长津湖地区作战的美第7师分开,因此,决定给美陆战第1师布一个“口袋”:令58师预伏在富盛里、上坪里一带,一旦战争打响,立马拿下并攻击下碣隅里;令59师又267团预伏在新兴里、西兴里等地,切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令60师预伏在古土里以北有利地形,以坚决阻击南逃、北援之敌,并趁机占领古土里;令89师预伏社仓里,战斗打响时,主力向上通里、下通里前进,以切断长津湖地区美军的退路,并阻击增援之敌。

穿插难,20军在国内作战时从来没有遇到过

要按时到达战役集结指定位置,实现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分割包围,首先必须进行艰苦的穿插!而20军是著名的新四军老部队“1纵”,作战经验丰富,恰恰最善于穿插。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无论是独立作战还是协同作战,无论在战役中担任主攻还是助攻,20军都极善于灵活运用穿插,而屡建奇功,堪称“穿插大王”。

——1940年10月,在抗日战争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反国民党消极抗日顽固派的黄桥战役中,1纵将开进中的独立第6旅分割包围于高桥一带全歼,为整个战役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全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率89军11000余人。

——1946年12月,在解放战争宿北战役中,陈粟集中山野4个纵队和华中1支纵队,围歼国民党整编师11师和69师。1纵像一把尖刀向敌人纵深猛插,将两个整编师分割开来,为全歼69师,重创11师,取得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7年2月,在莱芜战役围歼张灵甫整编74师战斗中,1纵主力从整编25师与74师的结合部向南猛插,抢占了天马山、蛤蟆崮、界碑等要点,割裂了敌两个师之间的联系。战后粟裕说:“在各纵队的配合上,第1纵队最吃力,在整个战役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就算第一功。”

——1948年11月,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黄百韬兵团所属国民党整编63军窑湾渡河计划落空后固守待援。1纵不给敌以喘息机会,在行进间分别由东、北、东南三面将整编63军包围,急促勇猛发起攻击,全歼国民党63军,创造了以一个纵队歼敌一个军的战例,为在碾庄歼全歼黄百韬兵团奠定了基础。

……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以穿插、分割、包围作战著称的部队,在异国他乡极度陌生的地方穿插,在环境异常恶劣条件下穿插,20军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国内作战,地域广阔,可以大范围地运动,可朝鲜北部的地形多是高山峻岭,山峰高过千米,甚至达到两千米,悬崖绝壁,而且是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树茂林密,我军的运输车辆无法通行,火炮,粮食装备运不上来,部队行动受地形狭窄限制,极大地影响了机动速度

从朝鲜的边境到长津湖,最近的也有二三百公里,为了达到奇袭的效果,只能选择最难走的山路,昼伏夜出,连续急行军,秘密开进。部队遇到的问题首先是没吃的。由于美军强大的空中力量封锁,志愿军的装备给养几乎无法送到前线官兵手中,战士所带的口粮吃完了;又因隐蔽和防空,无法生火做饭,煮熟食物,每天只能吃两个冻土豆,渴了就抓一团雪塞在嘴里,收集被炸死的骡马肉吃。第二个问题就是奇冷。在战役展开前的20多天里,零下20多摄氏度是家常便饭,来自江南水乡的战士中很多人生平第一次看见雪,没有御寒经验,没有保暖的棉衣,就把草裹在身上御寒。每日上报的冻伤数字不断增加,有的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冻死。

穿插难,新历者回忆往事心情无一不沉重

穿插难,究竟有多难?还是听听那场战争的新历者如何说吧。以下的回忆选择于这些亲历者的著述、访谈和书信——

时任58师172团1营排长王学东回忆:在进入北朝鲜的第一个星期,我们遇到了一些想不到的困难。首先,后勤保障没有跟上我们的战斗部队。战士们不得不自己背着所需的弹药和用品。当时我们团没有食物,我们不得不拿我们的毛毯、毛巾,甚至药品,和当地的朝鲜老百姓换大米和蔬菜。其次,寒冷的冬天也给我们部队的行军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对北朝鲜的冬天会有多么寒冷没有一点概念。当部队进入朝鲜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冬装,没有手套、帽子以及棉鞋等冬天的必需品。我们部队的战士大多是来自年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的华东地区。我们师在第一个星期就有700名士兵因为严寒掉队了。第三,运输成为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为了隐藏10多万人的行踪,9兵团的两个军在没有卡车的情况下,穿过覆盖着厚厚积雪的山脉和树林。师部炮兵营中有些马匹不肯在覆盖着积雪的、沿着悬崖的羊肠小路上走。这样走实在是太滑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志就想出了办法,将羊毛围巾盖在悬崖边的冰雪上,用这方法使马匹安全地通过了小路。

时任59师176团2营教导员马文考回忆:部队仓促入朝导致种种困境,除了装备和补给,还缺少向导和翻译。9兵团使用的地图是日伪时期的,找不到向导给作战徒增了很多困难,一些部队就是因为走错了路,耽误了宝贵的时间。抗美援朝初期,美军有“三大件”:飞机、大炮、坦克。“三大件”都是志愿军没有的。美国空军占有绝对制空权,肆无忌惮地轰炸扫射。美军飞机发现部队后,马上低空扫射,接着开始轰炸。部队还可以钻进森林隐蔽,火车可以进隧道,刚卸下的物资只能挨炸,大米、面粉被炸得精光。看着四处飞溅的面粉心中充满愤恨,战士们刚进朝鲜就要饿肚子了。

时任60师178团1机炮连指导员张钦寿回忆:我们是穿着江南的棉衣来到零下几十度寒冷的朝鲜,一下子的寒冷使南方过来的部队难以适应。加上入朝时仓促,领到御寒装备有限,只能几个人就共用被子和大衣,宿营时几个人挤在一起相互温暖。朝鲜战场山高道路崎岖,行军打仗每个人还要背负武器和几天干粮,机炮连每班仅有一匹骡马,遇到高山道路崎岖骡马进不去,为保证连队82迫击炮和重机枪武器的数量,所有装备就要靠人背到阵地。一个班一挺重机枪要6个人背,分背枪身、枪架,枪机还有其他人一人背一箱200发子弹(入朝时重机枪还主要是马克芯重机枪和日式92重机枪枪身笨重;迫击炮的炮身、炮架、炮底架需要6个人轮流背;四个弹药手,一个人只能背一箱两发炮弹,班长背瞄准镜等其他武器。打仗挖工事洋锹、洋镐是战士“第二生命”也是战士们必带武器。在快速前进或转移撤退时,我们不得不减重扔掉个人衣物,保证行军速度。

时任89师作战科书记李士瑜回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没有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有一个班长叫饶银昌,他的肚子冻坏了,走一路,血淌在雪上面,很清楚,结果他行动的时候,后面的巡逻队和指导员发现了,就赶快找这个 人,一看他出血了,想用刀把它割下来,处理都不好处理,一处理处皮就掉不来,很苦的,指导员动员他是不是到后方去,不要到前面去了。不行,我要到前面去,要打好这一仗。到卫生队六七华里路,找破布将膝盖包起来,爬着走,从晚上一直走到天亮才走到。

时任20军战地记者马真划回忆:我印象最深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性难以想象,非常残酷 战斗打响之前,我在团指挥所里。团长要求每个班拿出一条被子,剪成一块一块的用来包头包脚,防止冻伤。可是枪声一响,战士们冲锋追杀敌人,那些棉布条条都甩掉了。战斗一停,绝大多数的战士的双脚便失去了知觉。我蹲在防炮洞里也冻伤了,双脚水肿,无法采访。我忍着痛爬进了山洞,听见哭声一阵一阵的,见医护人员正在给伤员包扎,有一个伤员鞋子脱不下来,整个大腿以下都冻得僵硬,整条腿皮肤都发紫,最后连皮带肉一起“脱”下了,伤员早就失去知觉了。不止他一个伤员,几乎被送进包扎所的所有冻伤的伤员,鞋袜都脱不下来。我被这个场景感动了,决定留下来采访。

时任60师179团副教导员杨石毅从朝鲜写给弟弟的信(摘要):为什么我们能取得这次战役的全胜呢?这里我想举一些艰苦的事实。1.没饭吃饿肚皮:入朝后的第5天,受到美国空军强盗摧残的朝鲜,经常以苞米黄豆作主要粮食,油是根本找不到一滴,口渴吃冷水,营养不足黄豆充饥,弄得大家上吐下泻,地蛋(番薯)救活了我们的生命。在无后方作战当中,仅仅搞到一些地蛋生吞熟剥的地度过了3天,地蛋光了,只有挨饿,或白雪充饥,两天没吃的,我想想实有说不出的难过,但是为了任务,我们始终咬紧牙关,战胜了困难完成了任务。2.冻得留下半条命:朝鲜的天气恐怕你是想像不到的,现在已经零下20多度(最冷时零下40多度),在冰天雪地中我们不但坚守了阵地,而且和美帝争夺了每一个阵地,展开了反复的冲杀。呼呼的西北风,几尺厚的白雪,不融化的冰冻,仅穿一件棉衣的我们,在这样酷寒的天气里,哪里不使人冻死与冻坏呢?身体瘦弱的少数同志,被酷寒的天气夺去了他们年轻的生命,占部队三分之二的同志冻坏了手脚,甚至部分冻成了残废,锯了手脚。天气冷到这样的程度,冻得这样的惨状(冻起大泡、溃烂、皮肤细胞坏死、手脚枯干),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所见到的。3.火海中与敌厮杀:我们仅以十八世纪的武器,战胜了20世纪50年代机械化装备的美国部队,这是不容易的事情,这也说明了这次战役的艰苦残酷性。白天晚上数百架美机轮番不停地在我们头上扫射轰炸,各种口径的大炮轰炸不息,坦克 汽车 向我们阵地猛扑,自动武器在接敌之际横扫着我们。但是有气节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但没有被这些所吓倒,相反战胜了敌人,缴获这些武器,武装了自己,第二天又请美国烂屎兵尝尝自己火器的辣货的味道。

穿插难,在英勇善战的20军面前再难也不怕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连生存都难以保证的情况下,20军在滴水成冰的酷寒中,志愿军官兵们忍受着极度的饥饿和疲惫以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凭借着打败美国野心狼的万丈豪情,翻越积雪覆盖的崎岖山脉,向着目的地前进!这些被冻得瑟瑟发抖的部队依旧士气高昂,在缺乏地图的情况下,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隐没在朝鲜冰雪皑皑的群山中。

刚过鸭绿江到江界,朝鲜老百姓纷纷过来,看到志愿军连连摇头,说人民军的装备比你们好很多都没有打好,你们这个样子能打吗?60师政治部主任徐放徐放充满自信地告诉他们当中会汉语的:“我们打仗有名的嘛,怎么不能打啊,不在于装备好坏,根据你们说的情况,好像把美国打败有点困难。你们放心吧,我们有决心打败美军!”

89师是先头部队,其267团在行进途中和美陆战一师的第7团运输大队遭遇,出国穿插中的第一个遭遇战就打出了声威,打得美军丢下大批物资狼狈逃窜,这一仗缴获的3000条羊毛军毯,因不够一人一床,师政委王直指示全部剪成小块,分给每个战士用来包手包脚御寒,成为九兵团中非战斗减员最少的一个师,战后,王直因此受到宋时轮兵团司令员的表扬。89师各级指挥员在穿插途中,想了许多办法应对寒冷。有位营长秦书宝,灵机一动,命令战士们把棉被剪下两寸,自己缝制手套、耳套。这个营的战士手不冻,耳不肿。张翼翔军长得知后说:“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要表扬,要推广!”

59师进入朝鲜接到赶到长津的作战命令后,必须于11月11日翻越牙得岭。可是戴克林师长拉到前卫团报告,过牙得岭没有路,派侦察科长带人侦察同样没有路。牙得岭海拔2125米,积雪深厚,悬崖峭壁,从地图上的双虚线看是有路的,原来是旧日军用地图的问题,询问当地大爷得知,原来的路已被日本人改成用电缆上下牵引运输矿石的小铁轨了。可是这儿再没有别的路可走了,绕道要绕很大圈子,“任务紧迫,不能耽误时间,不能影响战斗任务!”戴克林命令,除炮兵团和后勤大车无法绕道外,大部分人马就在这儿翻越牙得岭,“爬也爬过去!”晚7点开始行动,此时漫天飞雪,山体冰冻,坡陡溜滑,他们顶着严寒,手攀脚踩枕木,像爬云梯一样一格一格往上爬;骡马的驮架由几个人轮流向上扛,骡马则由前面的人拉后面的人推,攀援而行。有位机枪手因扛着轻机枪,一脚未踩上枕木,即刻滑下山坡,掉进山谷,再也没有回来。就这样,11月12日,59师全部翻过了牙得岭,继而以5天强行军,按时完成了战役集结。

58师174团特务连副连长张成阁的任务是,带领侦察兵在前方侦察敌情,为全团开路。因为20军担任9兵团的前卫,他们得来的敌情要通报给师、军和兵团,为上级首长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提供第一手资料。张成阁带着侦察分队,翻山越岭,边侦察边前进。途中冻伤的人不断增加,有的人爬着爬着倒下去,直至被冻死,但是队伍依然不停。

11月26日,大雪纷飞。58师进入大清里,积雪把山坡、沟壑、屋顶、树木连成白茫茫的一片,面前被东白山挡住了,又是过去日本军用地图的问题!从地图上的虚虚点点看是有小路的,师侦察科向村民调查得知,早年有人曾上山打过柴。于是派出172团一个连开通道路。可东白山山险林密,加上齐腰深积雪,根本没有道路。可是26日下午4点就要发起攻击。在师副政委朱启祥的建议下,黄朝天师长决定让172团参谋长刘锡文带2营绕道仓里、三岱坪、水铁里约70公里,这可不是平地70公里,也不是正常气温的70公里,而是大雪覆盖的70公里山路。刘锡文接到任务后,立即出发。虽然2营一口气奔袭50公里后,接到延迟一天发起进攻的命令。但刘锡文和2营在军令面前表现的是一往无前的。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20军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昼伏夜行,忍受着饥饿与疲劳,奔袭在齐腰深的大雪中,创造了连续行军10多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速度,终于悄无声息地进入到预先埋伏位置。

此时,美国第10军所属的美陆战第1师占领长津湖地区的古土里、下碣隅里、柳潭里一线,摆成一字长蛇阵。11月23日,美第10军制定了总攻作战计划:陆战1师担负主攻,首先攻占柳潭里以西约90公里的武坪里,打通武坪里之后,便可取道鸭绿江边,然后向江界继续挺进;第7步兵师助攻,在陆战1师东侧展开,沿长津湖东岸向柳潭里推进,以掩护陆战1师的右翼;韩军第3步兵师负责掩护陆战1师的左翼,并保护后方地区,进攻的时间是27日。

26日这天,北朝鲜北部一片冰雪,白天气温已是零下20多度,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却登上了直升机“摸情况”。为了能把地面上的情况再看清楚些,史密斯打开了舱门,猛烈的寒风立即穿透他厚厚的皮夹克刀子一般刺入了他的骨髓中,极度的寒冷!史密斯看了挂在舱门边的温度计,是零下40 !史密斯前些天怀疑北进遇到不测,对于阿尔蒙德军长的命令一直软磨硬抗,部队停滞不前。此时,看到,他想是自己过虑了。于是27日下达了继续进攻命令。

精明的史密斯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此时,9兵团已有7个师11万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和穿插,神不知鬼不觉地出隐藏于他们的眼皮底下。20军的参战部队在冰雪荒原中,已经潜伏了整整6昼夜。等待着27日总攻的命令。(一山根据有关史料、著述、纪实作品综合整理)

89师领导1950年9月入朝前于山东兖州与20军军长张翼翔(中)合影。政治部主任罗代周(左一)、副师长陈玉才(左二)、政委王直(左四)、师长余光茂(左五)

作者简介: 一山,资深媒体人,20军退役军人。

长津湖战役后对26军的处理是怎样的

虽然长津湖之战,我军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均不占优势的前提下,予敌重大伤亡,但在战役后期美军在撤退时,第九兵团26军主力始终没有及时赶到并投入战斗,导致敌军两支主力师并未承受太大阻击压力,顺利南撤回东海岸的咸兴市。

所以在战斗刚刚结束,兵团司令宋时轮就当场拿下了26军主力的位置,并痛批军长张仁初的消极怠战情绪,甚至一度要撤销该军番号。

张仁初为此还专门写出万字检查来反省自己的失职,师长吴大林因前期情报侦查工作不细致、战中消极怠战、战后部队穿插不到位,为全军带来巨大损失和代价,差点被宋时轮枪毙,最后在多位同僚和上司的求情下,才背上了撤职处分,遣送回国停职反省。

长津湖战役之后,心中憋着一股劲的26军全军立下军令状,用荣誉来弥补遗憾。

抱川、涟川激战三十八昼夜,歼敌1万。五圣山、新岱里、平康坚守11个月,大小战斗565次,歼敌2万余。在1952年6月,26军从朝鲜回国时,共歼敌3.8万,居参战全军第5位。这次王牌部队,用铮铮铁骨和出色的战斗艺术,打出志愿军的军威,更打出了国威。

1950年11月27日,著名的长津湖战役打响。9兵团的对手是美陆战一师和美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军第1军团,敌人的总兵力为10万余人。虽然在兵力对比上9兵团占据优势,但后勤补给和武器装备却远不如对手。

针对这种情况,兵团司令宋时轮决定集中兵力分割包围敌人。具体部署为:27军围攻美7师所属的北极熊团,20军围攻美陆战一师第5和第7团,26军为兵团预备队。

战役打响后,27军副军长詹大南率领5个团的兵力对新兴里之敌展开猛攻。经过5个昼夜的苦战,将北极熊团全歼,并缴获了该团的团旗,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成建制地全歼美军一个团。同时27军也在这场攻坚战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全军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人,其中大多数为冻伤。

北极熊团覆灭后,处在20军包围圈中的美陆战一师两个团为了逃脱被围歼的命运,死命突围。依仗着强大的火力和机动能力,最终突出了20军的包围圈,向下碣隅里逃窜。

为了全歼该敌,宋时轮一面命令20军尾追,延缓敌人的南逃速度,一面命令担任预备队的26军立即南下,抢在敌人之前攻占下碣隅里。

但26军最终没能完成这一任务,美陆战一师侥幸逃过一劫。战后9兵团召开了战役总结会,26军因为“贻误战机”受到了宋时轮的批评,还说要撤了该军的番号。

不料却被张仁初当场顶了回去,并说:番号是主席定的,你说了不算。事后看来宋时轮的确有理由生气,兵团12月2日就给26军下达了命令,要求他们在3日晚间赶到下碣隅里。

下碣隅里不仅是美陆战一师南逃的必经之地,而且这里还是美军重要的物资补给基地,当时在这里驻守的美军仅有两个排的兵力。

如果26军第88师能按时赶到下碣隅里,美军火力再猛,两个排也很难挡住我军一个师的进攻。一旦攻占下碣隅里,不仅能彻底堵死美陆战一师的逃路,还能获得志愿军急需的粮弹补给。

为了能使88师赶在敌人之前抢占下碣隅里,20军和27军各派出部分部队对敌人层层阻击,使美陆战一师每小时只能前进300米。

但88师师长吴大林接到命令后担心夜晚在雪地里行军迷路,一直拖到第二天下午才出发,比规定的出发时间晚了整整15个小时,行军途中又遭到敌机的密集轰炸,全师伤亡过半,直到12月6日才赶到下碣隅里,此时敌人早已撤退。

阻击部队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为88师争取时间,但88师却没能按时完成前插任务,致使美陆战一师的两个团从下碣隅里逃脱,所以宋时轮有理由生气。

但张仁初也觉得自己委屈,26军接到兵团命令时还在袂物里和西德里一线,距下碣隅里有70多公里的距离。88师就算拼尽全力,恐怕也很难按时赶到,而且途中还要面临敌机的轰炸。

虽然没能按时赶到下碣隅里,但26军此后一直在努力弥补这个过失,尽了全力去追击敌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且除了88师之外,26军另外两个师的表现并不差。

因此,当宋时轮说出要撤了26军的番号这句话后,张仁初才顶了回去。88师之所以没能按时完成穿插任务,除了师长吴大林指挥失误外,兵团把26军放在离战场一百多里远的地方,也是一个不小的失招。

《长津湖》原型人物有哪些?

《长津湖》原型人物:

1、指导员

《长津湖》中的指导员原型名字叫庄原东,同李昌言从不同方向夹击美军,后方一个士兵传来指导员牺牲的消息。李昌言顿时忘记前方的纷飞的战火,只能看见手上沾满鲜血的敌人,大声吼了起来:“给指导员报仇,一个也不要留!”

2、谈子为

段奕宏饰演的三营长谈子为,也有对应的历史原型。在《长津湖》的新兴里一战中,谈子为和数位美军殊死搏斗,炸掉了美军的火力点之后,他把压缩饼干塞进嘴里,俯瞰惨烈的战场,嘴里都是食物,眼中满是泪水。

谈子为和美军肉搏的这场戏,原型很可能来自志愿军战斗组长张凤山。在和美军的战斗中,张凤山和4个士兵肉搏,先是开枪击毙了一个美军士兵,然后又咬住了一个美军士兵的手,捡起枪支把敌人干掉。

当时,张凤山已经3天没有吃过一顿饭,却依旧能以一敌四全身而退。所以,电影里谈子为嘴里塞满压缩饼干的一幕,是非常真实而令人心酸的。

3、杨根思

在《长津湖》的片尾,呈现了特级英雄杨根思的故事,1950年11月底,杨根思率领一个排30多名战士坚守阵地,在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里,杨根思和战友一天一夜8次打退美军的进攻,战斗到只剩下他一个人。

弹 药耗尽的杨根思抱起炸 药包,与几十个敌人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8岁。饰演杨根思的是这几年演了多部主旋律电影的欧豪,虽然戏份不多,但他的表演是到位的。

4、美军将领

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麦克阿瑟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长津湖》展现了他狂傲的一面。因为作战不利,麦克阿瑟在1951年4月被撤职,李奇微接任总司令。

在《长津湖》里,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和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师长史密斯关系紧张,历史上也是如此。片尾,美军撤退时,史密斯向“冰雕连”敬礼,志愿军赢得了敌人的尊重。

5、伍万里

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其实也有原型,原型是《1950他们正年轻》电影里的周全弟爷爷,据了解,周全弟15岁就已参军,但战争是残酷的,战场是要流血的,周全弟在长津湖战役中被冻掉了四肢。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在我军战史中,长津湖战役是为改变战争进程而在酷寒之地进行的厮杀,是“钢铁军人”与“钢铁部队”的较量,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1

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热映,重现了70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长津湖血战的一幕。

这场与上甘岭战事齐名的战役,矗立着新中国军史的若干丰碑:新中国第一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血洒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三个志愿军“冰雕连”成建制冰冻于阻击美军南逃沿途,至牺牲仍保持着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我军史上首次成建制歼灭美军加强团的战例发生于长津湖新兴里战场……

历时28天的长津湖战役,被公认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这场战役之后, “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战争走向完全改变。

长津湖之战,是新中国“立国之战”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是新生中国精神的铸造之地,也是冷战初期世界形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全貌,志愿军英烈的风貌,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美帝野心狼”的野心因何而起

美国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提到了朝鲜半岛的战后主权问题。

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告诉斯大林:“朝鲜还不具备行使和维持一个独立政府的能力,他们至少应该经过40年的监护。”会上决定由美、英、中三国“在适当时候给予朝鲜自由和独立”。

到1945年,美国为促使苏联对日宣战,于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向苏联做出让步,同意由美、英、中、苏四国战后“共同托管”朝鲜。

但“二战”刚结束不久,冷战接踵而至,加之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认为朝鲜半岛的战略价值凸显,开始积极介入朝鲜半岛事务。杜鲁门在回忆录里坦承:“从美国的本意上讲,最后是美国单独占领全部朝鲜。”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以后,27日,美国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朝鲜事务,派美海军第7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此前,美国已决定退出台岛,留守的最高级别武官只是一名中校。美军第24陆军师进入朝鲜,成为首支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地面部队。该师师长威廉·费舍·迪安后被俘虏,在中朝战俘营待了3年。

美国在朝鲜展开军事行动时,一直盯着中国的动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非政治话术,而是当时新中国面临的真实的安全挑战。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长津湖战役在第一阶段战役时已经部署

长津湖战役发生于1950年11月26日——12月13日。

此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后,至11月6日完成第一次战役,歼敌1.5万人。与志愿军对阵的南朝鲜军第一、六、八师和美军骑兵一师两个团,双方人数基本相当,但敌军在接阵速败之时惊慌失措,觉得到处是中国军人,认定中国军队采取的是“人海战术”。

其实刚经历解放战争的中国军队无论战斗意志还是战术素养,均处于中国军史最高峰,在难以展开大规模兵团作战的朝鲜战场,通常部署V型包围圈,发起冲锋的兵力为300-500人。

麦克阿瑟误判了形势,认定中国最多只能派出6个师,且装备落后,不可能抵挡“联合国军”攻势。所以决定从11月9日起,东西两线并进,在圣诞节前完成总攻回家过节。

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发起时, “联合国军”约40万人,各种飞机1000多架,军舰300多艘。但第二次战役仅发起一天,南朝鲜军三个师负责的“联合国军”右翼即告崩溃。“联合国军”被迫全面撤退。

在“联合国军”撤退线路上,到处爆发阻击与突围的血战,其中的松骨峰战斗被著名作家魏巍写成了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长津湖一线,阻敌的志愿军主力是第九兵团。此前,第九兵团一直在做解放 台湾岛的战斗准备,官兵身着单衣。

长津湖地区往年11月-12月初的气候并不寒冷,通常在零下3摄氏度到零下5摄氏度。

但1950年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在第九兵团11月25日前后抵达预伏阵地后,气温骤然降到了零下30摄氏度以下。虽然第九兵团已经收到大批棉衣,但不足以抵御寒潮。与第九兵团对阵的是美军陆军一师。

其实早在11月5日第一阶段战役没结束时,毛泽东已致电彭德怀,命令“宋兵团”(宋时轮指挥的第九兵团)一个军直开长津,寻机歼敌。

波澜壮阔的长津湖战役至此展开。

战役主要在长津湖东西两岸的新兴里、柳潭里和南边的下碣隅里展开——下碣隅里是美军南撤并获得补给的中枢。其外围东面高地,由一位中国连长驻守,他就是杨根思。杨根思带领的一个连,只有三颗土豆,士兵们的其他口袋均装满了手榴弹。在美军飞机和大炮轰击下,杨根思打退美军8次反扑,最后抱着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

在新兴里,从无败绩的美军陆军第七师“北极熊团”被全歼。

美军残部从下碣隅里突围到古土里时,约有1.4万人。这段距离是18公里,美军用了38小时,其中每小时只能前进500米,平均每公里伤亡34人。美国最精锐的海军陆战队骑兵一师遭到毁灭性打击。美国军人此再也不提“圣诞节回家”了。

中国志愿军也付出了重大牺牲。除英勇战死的英烈外,大量战士冻死冻伤,三个“冰雕连”仅有两人生还。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截图。图/CCTV-6《电影频道》截图

长津湖战役如何改变了历史走向

长津湖战役是新中国军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全面对阵的战役。

这场战役洗刷了1840年以来中国军队的耻辱,让新中国军人赢得了世界尊重。美英军事史家认为,中国军人的设伏、纪律和战斗精神都是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长津湖战役中的一些战斗被列入一些国家的军事教材,参加长津湖战役的美国老兵后来说,假如碰到中国老兵,一定会拥抱对方。这是老兵之间的尊重。

长津湖战役打开了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大门,迫使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及其盟友第一次正视新中国。

以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使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形象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战略上确保了新中国的国土安全不再被觊觎。

长津湖战役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数百年积淀的腐朽气息被一扫而空,新的精神风貌注入了新中国亿万民众心中,为今天中国的全方位崛起奠定了精神基础。以先烈精神对应现实挑战,这是我们在70余年后,纪念缅怀志愿军英烈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长津湖战役真实的情况2

国庆期间,全国各地影院凭借几部主旋律大片,着实火了一把。据猫眼榜单显示,截至10月6日18时,国庆档新片票房已突破40亿元大关,国庆长假虽然只剩最后一天,但影市热度依然不减。

其中,《长津湖》毫无悬念拔得头筹,贡献了近30亿元票房。《长津湖》上映7天来,影片票房日冠、综合票房、票房占比、排片占比、观影人次、上座率均为同档期第一名。打破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单日票房纪录、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首映日场次纪录、中国影史战争片首映日票房纪录等11项纪录。助吴京主演作品票房突破200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第二位200亿主演票房影人,第一位是沈腾。

另一部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上映7天,票房也快突破10亿元。

从题材上看,《长津湖》的确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可以算是国产片中第一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商业大片 。第一次把抗美援朝的来龙去脉在大银幕上讲清楚:美军是怎么仁川登陆的、中国是怎么做出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决定的、志愿军是怎么集结赴朝作战的……无论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都有比较全面清晰的交代。

在我军战史中,长津湖战役是为改变战争进程而在酷寒之地进行的厮杀,是“钢铁军人”与“钢铁部队”的较量,创造了全歼美军一个团的纪录。

山河无恙,军魂不朽。怎样才能理解这场战役的残酷性?了解来龙去脉,了解战争背后那些政治较量,是客观评价的基础。让我们通过孙文晔原载于《北京日报》纪事的一篇文章,感受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同时铭记长眠于长津湖的英烈,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紧急入朝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周边层峦叠嶂,一条“Y”字形的羊肠小道是唯一通路。

1950年11月23日,正在向鸭绿江挺进的美陆战1师,在小路边安营扎寨,庆祝西方传统的感恩节。骄傲的“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结束战争。

作为第10军的先头部队,美陆战1师堪称王牌中的王牌。在美国人的眼里,这齐装满员的2.5万人是不可战胜的。不过,世界上偏有敢摸老虎屁股的人。1950年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急召宋时轮进京,明确给出了9兵团入朝作战的具体目标——打掉美陆战1师。

9兵团司令兼政委宋时轮,是黄埔军校第五期学员,他剃光头,爱吃辣,能喝烈酒,脾气也特别火爆,是什么硬仗都打过的百战将星。

他带到朝鲜的这支部队,下辖20、26、27三个加强军。入朝前,他们一直在东南沿海厉兵秣马,随时准备收复台湾。

收到毛主席急电后,9兵团3个军12个师15万大军,连同全套武器装备,长驱北上2000余公里,成功地完成这次规模宏大的远距离机动。11月7日,开始从辑安、临江等地渡过鸭绿江,隐蔽开进朝鲜。

机不可失,但一切都是匆忙的。一道紧似一道的电报,彻底打乱了之前先到东北整训、换装,然后再择机入朝的计划。

20军是在列车开进山海关时,由总参谋部派高级参谋拦住列车,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十几列火车在沈阳只稍停片刻,就继续火速开进。

入朝第一周,他们就遭遇了朝鲜50年不遇的寒流——那些刚刚从南方过来的战士,头一次看见雪,就立刻感受到了-20℃的冷酷。

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后勤仅能满足一个师的需求,但是9兵团一共有12个师。复盘这场战役,最令人扼腕的,不是该不该打,而是后勤保障本可以更好。

“原木在移动”

即便山高雪深,缺衣少粮,我军仍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战场。

11月27日,大雪纷飞,气温下降到-30℃。上午,东线美军首先发难,却一拳打在棉花上,连对手在何方都摸不清。黄昏时分,轮到志愿军吹响号角,战后幸存的美军回忆起那个恐怖的夜晚,都不寒而栗:刺耳的军号声突然响起,霎时间满天的信号弹升空,伴随着四面八方传来的“沙沙”声(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志愿军战士的胶鞋踩在雪地里的声音),无数披着白布的战士,怒吼着向自己冲来。

眼前的平原,本是白雪皑皑的一片,军号声一响,士兵就从隐蔽处跃出来,他们的腿被冻得无法弯曲,跑起来就像是“原木在移动”。坦克、火炮和机枪一齐射向他们,他们像原木一样一排排倒下去,后面的又像原木一样一排排涌上来。

经过一夜血战,史密斯惊愕地发现,从天而降的十万神兵,已经在40英里长的山区道路上,把美军从北向南分成五块。

志愿军围得容易,歼灭却很难。被围美军立即用200余辆坦克在三个被围地域组成环形防线,志愿军缺乏重武器,只能用步枪、机枪去冲击敌人的“铁桶阵”,付出的牺牲难以想象。

从11月30日晚起,27军集中两个师从四个方向向新兴里发动猛攻,在不计伤亡的情况下突破了火炮和坦克阵地,与美军展开巷战。

没有炮火支援下的短兵相接,美军完全不是志愿军的对手。战士们攻进一座指挥所时还不知道,他们歼灭的正是美第7师31团——“北极熊团”,该团3191人被我军全歼,团长麦克里安被击毙,接任团长职务的弗斯重伤后落水而死,团旗也被缴获。

这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唯一一次全歼团级建制美军。在战争中,围歼王牌部队总能在政治上震慑敌人。陆战1师遭受重创后,世界上再没人敢轻视这支“农民军队”了。

其实,这场战役对双方来说都是炼狱。很多志愿军战士是在极度饥饿、疲乏、被冻得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拖着冻坏的腿顽强追击着机械化的美军。战场上甚至出现了只剩10多人的志愿军步兵,却狂追有坦克和汽车的上千美军跑路的奇观。

为了避免美军溃逃,20军早在11月28日,就向下碣隅里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无奈这里环形防御工事极其坚固,经过一夜的激战,只是抢下了下碣隅里东面的高地。守卫这块高地的,是58师的一个排,亲自带队上阵地的,是20军的战斗英雄、连长杨根思。

美军的8次反击都被打退了,而高地上,也只剩下杨根思、一个排长,还有一个负伤的战士。杨根思命令排长和伤员带着唯一的一挺重机枪撤下高地,自己则扛起了炸药包。当40多个美军冲上来时,杨根思突然从尸体堆里站起来,点燃引线,冲向了举着海军陆战队队旗的士兵。

扼腕水门桥

从柳潭里到下碣隅里的公路,成了中美两军绞杀的修罗场。美军用3天时间才走完这22公里,伤亡1500多人。战斗最激烈的一天,美军一整天只撤退了500米。从下碣隅里撤退到18公里外的古土里,美军又用了38个小时,这支世界上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平均每小时走500米,每公里伤亡34人。

由古土里撤退时,美军总人数不过14000人,各种车辆却高达1400辆。宋时轮只好使出土八路的老法宝:断桥破路。美军南逃的最后一关,是水门桥。这座桥跨度8.8米,两端都是悬崖,周围没有任何可以绕行的道路。过了水门桥,再往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那时志愿军的“铁脚板”将再也无法追上美军的车轮子。

美军深知水门桥的重要,派了一个坦克营40辆坦克一字排开守桥。志愿军两次炸桥,两次都被美军修复。第三次被炸后,60师一名副师长亲自到悬崖边视察了一番,以中国人对科技与工业的了解,得出的结论是:没有半年的时间,美军休想在此处重新架设桥梁。

此时,拿着重装备的26军88师已接近战场,即将对陆战1师发起更加凌厉的攻击。宋时轮认为,煮熟的鸭子就算插上翅膀也不可能飞走了。

美军几乎陷入绝境时,工兵营营长帕特里奇中校提出一个大胆设想:请求总部空投桥梁组件,然后再架桥。日本三菱重工连夜制作了8套M-2型钢木标准桥梁,8架C-119运输机用巨型降落伞直接空投到美军狭窄的环形阵地里,其中6套落地后完好无损。

经过一天的紧张施工,工兵部队在悬崖上架起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所有型号的坦克和车辆的钢制桥梁。12月8日晚,减员万余人的陆战1师通过水门桥,仓皇逃向兴南港。

桥边高地上埋伏的连队竟一枪没放,这也太不可思议了。20军军长张翼翔派人到俯瞰水门桥的阵地上去看看,只见战士们一个个在雪坑里,枪都朝公路摆着,无一人后退。走近那些战士,他们一动不动——都冻成了冰雕。

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在多地多处出现过。12月8日,宋时轮向彭德怀、毛泽东主席汇报伤亡:“第9兵团经近半月激战,部队已经极度疲劳,特别是冻伤减员十分严重。……80师239团3营6连在攻击新兴里之敌时,受敌火力压制即卧倒冰地上,最后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除一个掉队战士与一个通信员外,其余200多名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察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

毛主席收报时北京天色已晚。身边工作人员回忆,他默立良久,黯然神伤,独自走至院内,向着东方脱帽致敬。

“气多”战胜“钢多”

1950年12月24日平安夜,美军撤离。陆战1师把长津湖一战视为骄傲的资本,美国军方为长津湖作战共颁发了17枚荣誉勋章、70枚海军十字勋章,是美军战史上颁发勋章最多的一次。

1952年9月,9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不能自持。

战后复盘,人们才知道,1950年是朝鲜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战士们在水门桥旁高地埋伏的那一夜,温度低至-54℃;人们也才知道,交战双方火力上的天差地别:美一个陆军师就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我军一个师仅有12门山炮;美师拥有电台1600部,我一个军才有数十部电台;美一个军拥有汽车7000辆,而27军入朝时只有45辆汽车。美军对志愿军的手榴弹心有余悸,其实,手榴弹是很多志愿军仅有的重武器。

在这种差距下赢得战争,放眼全世界,都难以找到类似的“战例”。总结长津湖血战时,有一个说法,叫做“气多”战胜了“钢多”,什么意思?“气多”的“气”,就是中国军人的气概!“钢多”的“钢”,说的就是美军的钢制武器装备。

战后,美方公布第10军损失数为阵亡1029人,失踪4894人,伤4582人,非战斗减员7338人,总计17843人,占第10军总数的五分之一。志愿军9兵团的损失数目,伤亡失踪为21300人,非战斗减员28954人,总计约50254人,占9兵团总数的三分之一,可以说,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

70年后再回头,长津湖战役的牺牲是惨烈的,但也意义非凡。英国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评价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指清川江、长津湖战场)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不一样。

如今,在长津湖畔的烈士陵园里,安葬着9867名9兵团英烈。

正是他们无可比拟的坚忍和勇气,为十几亿人赢来了70年的和平。

那一年的“长津湖”

长津湖

外文名:Chosin Reservoir

概况:

地理位置:朝鲜咸镜南道

面积:54.2 km2

类型:人工湖

库容:106万立方米

详情介绍:

地理位置: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

在长津湖以东约30公里,是由长津江最大支流赴战江所形成的赴战湖,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就被称为长津湖地区。

两湖周围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上林木繁盛,山间道路狭窄,偶有几处村落也是人烟寥落。

气候特点:

长津湖地区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可下降到零下27摄氏度,风雪交加的严寒气候

历史 上的战役 :长津湖战役

长津湖战役

参战部队 :

美第10军:辖陆战一师及步兵第七师、步兵三师(一部分)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隶属于华东野战军,辖20、26、27三个军。

指挥官 :

美军:第十军军长的阿尔蒙德和海军陆战队一师师长奥利弗·P·史密斯少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将军

起因 :

1950年11月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由东西两条战线向中朝边境开始进行试探性进攻,毛泽东与彭德怀经商议后,决定采取“示弱诱敌”的战略战术,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且战且退,一步一步将“联合国军”引诱至志愿军设伏地域,然后再突然发起反攻,将其歼灭。

简要经过 :

1950年10月24日 ,中国人民志愿军悄悄的摸索着渡过鸭绿江,进入到当时的北朝鲜的东北部地区,当时包围朝鲜东北部长津湖地区的美军第十军感到十分意外,于是在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展开了大规模的军团作战,美军等多国部队共计六万五千多人被中国志愿军十六万人包围。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志愿军虽然成功的反包围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但是由于当时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天寒地冻,中国军队因为在严寒中严重冻伤和武器弹药以及补给的严重匮乏,导致了无力去阻止在装备和补给方面十分充足的美军部队,以至于使得美军部队突出层层重围,完全的撤离了北朝鲜。

战役词条: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

辖第20军(含第58、第59、第60师),刘飞任军长,陈时夫任政治委员;第27军(含第79、第80、第81师),聂凤智任军长、刘浩天任政治委员;第30军(含第88、第89、第90师),谢振华任军长,李干辉任政治委员;第33军(含第97、第98、第99师),张克侠任军长,韩念龙任政治委员。

1955年4月,第9兵团番号正式撤销。

陆战一师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陆战步兵师,组建于1941年2月1日的两栖步兵师。朝鲜战争时期的美陆战1师编制为16000余人,但由于美第1临时陆战旅划归了陆战1师指挥,这样的话,陆战1师的兵力应该远远超过16000人,而且陆战1师还配属了几个营的韩国士兵。

美陆战1师下辖陆战1团、5团、7团和11团等4个团,第1坦克营、第1两栖坦克营、第1两栖装甲车营、第1工兵营、第1海岸营、第1独立营、第1摩托化营、第7摩托化营、第1军火营、第1维护营和第1医护营等11个独立营,第1两栖侦察连和第1宪兵连等2个独立连,第1特种空降排和第1 Fumigation and Bath排等2个独立排。

在武器装备方面,陆战1师配有重型坦克70辆,两栖攻击车和轻型装甲车共360余辆,155毫米炮108门,各型迫击炮150余门,反坦克导弹发射器350多部、防空导弹80多具。

“北极熊”团

“北极熊团”指美国陆军步兵第7师31团,美军陆军精锐部队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31团成功攻入俄国西伯利亚,被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授予“北极熊团”称号,并亲自授予“北极熊”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31团随第7师参加过太平洋战场上的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岛等战役。

该团在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战役的新兴里战斗中,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沉重打击,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获,全团被成建制歼灭,损失惨重。

“冰雕连”

当时有一支美军想冲出包围圈,但是在包围圈远处有隐约的反光,拿望远镜看的时候,好像是人,但是又好像满身都是冰,但是美军不敢动,过了很久很久才派人去检查,看到了眼前的景象后,美军无比的震撼。

在雪地里面横卧着129具冰雕,129杆抢也都朝着敌人的反向,这些冰雕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整整一个连,他们是被冻死的,但是他们在死的时候还保持了战斗的姿势,这些志愿者手握钢枪和冰融为一体。当时美军想拿走枪,拿不动,最后只能掰断手指。

美军继续往前走,又遇到了第二支冰雕连,但是这一次是活人,虽然他们身上都有冻伤,有的腿不能动就爬,有的整个人不能动就喊,这些活的冰雕连又把美军吓破胆,吓得美军丢下武器四散逃跑。

冰雕连的129名战士,没有一位是擅离岗位的,没有一位说是去生火取暖的。冰雕连其实不仅仅只有一个,而是有三个,而且都是整个连被冻死的。他们分别是六连、五连、二连,六连和二连的全体将士都牺牲了,五连还有一个通讯员和生病的战士,得以幸存。

伤亡统计:

我军统计:在战后的统计中,美军阵亡2万余人,南朝鲜阵亡一万余人,而我军阵亡一万九千人。除了阵亡的战士之外,还有四千人被严寒夺去了生命。因此我军的伤亡在两万三千人以上。

美国统计:美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战斗伤亡6800余人,非战斗伤亡1.3万人,其中作为主力的陆战1师战斗伤亡4433人,非战斗伤亡7313人,步7师战斗伤亡2200人,非战斗伤亡4000余人,英军伤亡500人左右。

战役结果:

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长津湖之水门桥有多惨烈?应到157人,实到1人,原来这就是钢七连

“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

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走出电影院,我吃了一颗糖,因为那时候,急需一点甜,才能将我拉回现实。

现实中灯火璀璨,满目喜庆的中国红;电影里炮火轰鸣,满目热血的殷红……是啊,现实是甜的。而电影,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这甜,是那么多人用血肉和生命换来的。

那些年轻的生命,那些清澈的笑容,消失在漫天的飞雪中,消失在密集的枪声中,消失在燃烧的炮火中……

又是一年春节,依然有人抱怨好吃的太多以至于过年胖十斤,依然有人抱怨天气不好影响出游的心情,依然有人争论着春晚哪个节目更好看,依然有人争论着春节该吃饺子还是汤圆……看看,这些话题多无聊啊。但我想,他们一定特别乐于看到我们这样“无聊”。因为这份“无聊”,正是他们拼尽一切想要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幸福。

我无法评论这部电影好不好看,精不精彩。因为这两个多小时,感觉自己透过巨大的屏幕看到的不是电影,而是 历史 。

我忘了谁是吴京、易烊千玺、朱亚文……看到的只是伍千里、伍万里、梅生、余从戎、平河、谈子为……是千千万万个最可爱的人。

我想,越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越应该记得他们的付出。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土地上的英烈们,他们至死都想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却也至死都未曾后退!

他们一定想不到,在七十多年后的这个春节,有那么多人在电影院里看他们的故事,为他们流下眼泪。他们所想的不过是,自己背后是祖国,是家乡,是挚爱的亲人,所以一步也不能退;他们所想的不过是,把该打的仗都打了,留给后辈们一个和平强大的新中国。

你看,并不复杂的愿望,却需要用血肉之躯与飞机坦克对抗,却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其实他们都知道,但依然一往无前,在所不惜。

虽然电影的细节是艺术创作,但志愿军三炸水门桥却是真实的悲壮 历史 。

当时,由于美陆战一师南撤兴南港必走水门桥,因此理论上来讲,只要彻底炸毁水门桥,志愿军九兵团就极有可能全歼美陆战一师,为长津湖战役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对于水门桥的战略重要性,志愿军第20军军长张翼翔曾经说过:“在水门桥,只要给我一门重炮,陆战1师一个也跑不了!”

但水门桥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桥,而是一座废弃的水电站发电机房下方泄洪道的坝顶,并不容易炸毁。志愿军小分队先后3次炸毁水门桥,都被美军工兵及时修复了。尤其是第三次炸桥后,美军从日本定制并空运了8套钢制组件,用降落伞空投,美陆战一师由此逃出生天。

这段 历史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也许中并不起眼,史料中也着墨不多,但在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战役中,却差点改变了战役进程乃至整场战争结局。

其实,电影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水门桥之战,而是每一位志愿军,每一位中国军人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精神。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最坚实的屏障,保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护佑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安康。于是我们操心的只是工作、学习顺不顺利,而不是随时可能面对死亡的威胁;我们烦恼的只是胖了瘦了,而不是能否吃饱穿暖……

多么好啊,这平凡的生活,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