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忧后乐的国外名言警句,先忧后乐的外国名人

麦兜
麦兜 2024-04-12 17:36:0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天下之事,似桑田变幻,如大地沉浮.国家的富强与贫穷,民族的繁荣与落后,对此世人的态度不尽一样.为"贫穷"和"落后"而忧,为"富强"和"繁荣"而乐,大凡是人之常情,而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极有远见,此言就贵在"先忧而后乐".

大概世间总是"忧"与"乐"交织着.自古以来,为天下事先忧后乐的不乏其人:战国的屈子,为国振兴,"虽九死而犹不悔",最终忧死于汨罗江宋朝的岳飞,"三尺龙泉走天下",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驰骋沙场,屡建奇功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不为乌纱帽落地而愁,却为鸦片输入,白银外流的国难而忧,镇守虎门,誓死禁烟.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被千古传颂.他们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先天下之忧而忧,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疾呼,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道路……在旧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难而忧,然而仅是"忧"并不能救国,只有"忧"之余猛然奋起,才有希望.请看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点燃星星之火,燃遍整个中华,给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那无数的觉醒者追随他们南征北战,死了,"处处青山埋忠骨"活着,"敢教日月换新天"!解放后,这些"先忧者"并不因自己先忧而要先乐.他们不求高官与厚禄,却处处体恤国难和民艰.这种品格不下正是集中体现了革命者先忧后乐的精神吗 又有哪一位古代志士能与无产阶级战士相比呢

不仅如此,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能从"乐"中及时找到"忧"的潜在.不是吗,当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时,在这胜利面前,有人"乐"极了,"乐"极则生"忧",如1958年,出现全民烧炭炼钢,田间无人种植的景象.革命家彭德怀为此而忧,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祸害,这难道不是十分可贵的吗

现在,我们正在着手现代化建设,如果说和平建设是"乐",那么我们先应该看到"忧",因为国家还很贫穷.为国分忧,则要拿出实际行动来,像杜芸芸那样不惜献出父辈遗产10万元,先忧后乐,一片丹心.让我们记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努力干四化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脍灸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两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辉,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幼芽。“先天下之忧而忧”,好就好在一个“先”字上,“后天下之乐而乐”,妙就妙在一个“后”字上。“先”“后”对比,何等鲜明,真能启人深思,发人深省。

自古及今,确实有不少人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启迪下,英勇地奋斗着。宋代名将岳飞,为了抗金保国,收复失地,驰骋沙场。他不畏奸臣谗言,不顾国君昏庸,在被召回朝廷遇害之前,还念念不忘“直捣黄龙,救回‘二圣’,收复大好河山”。此“忧”可谓“先”,其“乐”却在“后”。正因为如此,他才名垂千古,为后世称颂。再如,我国现代文坛上的巨星茅盾先生,他一生为党为人民辛勤工作,写出了许多不朽之作。解放前,他在国统区用手中笔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解放后,他更加勤奋写作,尽情讴歌人民的新生活。他在临终之前,将自己节省下来的25万元稿费上交国家,献出一颗赤胆红心。茅盾先生身体力行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孰“先”孰“后”异常鲜明。历史上这样的人太多了,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他们的英名都将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流芳千古,为后人称颂。

为什么这些人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从他们的事迹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只有从内心里、从灵魂深处饱含着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才能先忧国忧民,后考虑自己,甚至不考虑自己。假如没有这种爱国爱民之心,很可能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历史上祸国殃民的也是不乏其例的,像宋代的秦桧、明代的吴三桂、清代的李鸿章等等。他们卖国求荣,残害忠良,将祖国大好河山拱手送给民族的敌人,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种人哪有一点中国人的气味!他们的作为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背道而驰,他们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今天,建设“四化”,振兴中华,仍然需要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美德。“四化”大业,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中去,勤勤恳恳,冲锋在前,为“四化”大厦增砖添瓦,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只有这样,才算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化”建设,成功在望,振兴中华,前程似锦。我们要为祖国“四化”多做贡献,必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忧国忧民品质高,自私自利众人抛,若问原因在何处,“先”“后”二字见分晓。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类似的名人名言

1、所谓爱国心,是指你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于这个国家,应当比对其他一切的国家感情更深厚。——萧伯纳

2、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闻一多

3、只要让我创造一个国家的迷信,我就不管归谁给他制定法律,也不管归谁给它编歌曲了。——马克吐温

4、国家有优良的公民,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强盛起来。——沃纳

5、党的任务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而不是像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往往是对细节的干涉。——列宁

6、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

7、在每个国家,知识都是公共幸福的最可靠的基础。——华盛顿

8、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奥斯特洛夫斯基

9、人类第一个国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国家的功臣无需有荣耀的祖先。——伏尔泰

10、民族国家的创造,绝不是毅力单薄的民族主义联合会所能济事的,只有具备钢铁般坚决意志的单独运动,才能打倒其他一切运动而获得最後胜利。——希特勒

关于小家与大国的名言

关于小家与大国的名言

1)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方志敏

3) 我们为祖国服务,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个人应该按照资禀,各尽所能。——歌德

4)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李白

5) 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容国团

6)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7) 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现在正需要我!——茅以升

8)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9)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

10) 想从我手中抢走火炬,除非从我尸体上爬过去。——金晶

11) 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吉鸿昌《无题》

12) 工人阶级要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马恒昌

13)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4)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赵博生

15)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16) 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钱伟长

17)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18)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中国女排

19)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江泽民

20) 我所谓共和国里的美德,是指爱祖国、也就是爱平等而言。这并不是一种道德上的美德,也不是一种基-督教的美德,而是政治上的美德。——孟德斯鸠

21) 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彭德怀

2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

23)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怕自己吃亏的人,才是高尚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刘少奇

24)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

25) 我随时等待祖国的召唤!——姚明

26)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27)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田汉

28) 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季羡林

29) 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

先忧后乐的名言

名句:

《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事例:

范仲淹划粥充饥。

大清的林则徐。

毛泽东,他在解放战争时说,我要用一个延安换取整个中国,事后证明他的决定是对的,可谓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了而乐。

两弹一星的钱学森,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似的名言

《孟子梁惠王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更为完整地显示了孟子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

这也使我们想到,宋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传诵千古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正是从孟子这里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而生发出来的吗?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名言?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平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请命,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