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德昂族的体育活动
德昂族的泼水节节日的节目顺序是什么?(就是在什么时候做什么)
1、仪式开始,德昂群众穿上节日的盛装,背上从井里打来的清水,带上准备好的各种食物,手捧鲜花,汇集到佛寺去过节。
2、男青年们敲响象脚鼓,跳象脚鼓舞。女青年合着鼓声,跳“堆沙舞”。其他人手捧竹水筒,举过顶,依次往雕龙画经的水槽里倒水,为象征佛祖化身的佛像冲浴,意即缅怀先辈的恩德,预祝来年风调雨顺。
3、泼水首仪过后,人们开始将所带食物置于供盘上,供于佛像前,齐声朗诵祭词,然后让参加泼水节的人们品尝。
4、品尝完食物人们便以象脚鼓队为前导,排成长队,翻山越岭,来到井边、泉边、河边取水,以取水来欢度自己的节日。每取一次水,都要举行取水仪式和供物仪式。还要举行传烟和对歌的仪式。
扩展资料:
泼水节来历:
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麻点达腊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那时,傣族居住的地方,风调雨顺,人民安康幸福,孔雀成群,大象结队,蝶飞凤舞,欢乐吉祥。
但是,捧麻点达腊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呼风唤雨、施灾于人类。他乱热播冷,弄得世间三季相淆,雨旱热冷不分,昼不见阳光,夜不见月亮,要雨无雨,要风无风,万物萧疏,瘟疫流行。恶神播下的灾难,使人类面临绝境。
这时候,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英打提拉,诉说人间的灾难。英打提拉查明实情,知道是捧麻点达腊有意祸害人间,就派天兵天将去收服他,但是捧麻点达腊有生而不死的法术,众天兵天将都对他无计可施。
于是,英打提拉只好变化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以串姑娘的名义,悄悄进入捧麻点达腊的宫殿,去寻找他的七个女儿,打探恶神的生死秘诀。七个姑娘同时爱上他。
英打提拉立即恢复容颜,把她们的父王降灾人类。使世间万物遭到灭顶之灾的实情告诉了七位善良的姑娘。七位姑娘感到又痛恨又惋惜,但是为了使人间免除灾难,决意帮助英打提拉除掉生父,拯救世间万物。她们暗暗寻找除掉父亲的方法。
有一天,捧麻点达腊喝醉了,向七个女儿吐露了秘密。他对女儿们说,他法术高明,就是天王也无法置他于死地。因为他不怕刀劈斧剁、剑刺弓射,也不怕火烧水淹,他怕的东西仅仅是自己头顶上的头发弓赛宰(直译为心弦弓)。
七位姑娘探出恶神的生死秘诀,心中暗暗高兴。在捧麻点达腊不注意的时候,七位姑娘趁机剪下他的一撮长发作弓弦,制造了一张弓赛宰。她们用弓赛宰的弓弦在捧麻点达腊的脖子上一划,恶神的头颅便落了下来。可是那魔头一落到地面便四面喷火,越扑火势越大。
七位姑娘怕大火给天上、人间造成灾难,只好将那魔头抱了起来。说来也怪,魔头一碰到姑娘们的身体,魔火便顿然熄灭。于是,姑娘们轮流抱住魔头,一天一换,每轮换一次便互相泼水,冲洗身上污物,直到魔头完全腐烂之日,又欢蹦跳跃地互相泼水相庆。
从那以后,群众便用泼水活动来纪念善良的姑娘大义灭亲,使人类免遭灭顶之灾的功绩。
民族采风:云南探秘古老茶农德昂族(图)
德昂族是《中国民族 体育 》摄制组来云南继佤、傣、拉祜、怒、傈僳、哈尼、纳西等拍摄的第八个民族。1998年12月8日,在结束了怒江之畔怒与傈僳族专题的拍摄后,剧组顺着怒江回返到六库,之后经过保山于当晚抵达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
怒江风光(摄影:冯赣勇)
怒江六库大桥留影(摄影:郭刚)
随行的德宏州芒市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说,在我们西南广袤的高山深箐中生活的德昂族有着古老文化,而今却居住分散人数不多。德昂族也是中国 历史 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其渊源于中国古代的“濮人”。
德昂族村寨之一(摄影:冯赣勇)
相传德昂族祖先是由天界上一棵茶树的叶子飘落大地后演变而来,这当然具有某种神话的色彩;但是这个民族自古享有“古老茶农”的美誉,可就足以说明了德昂族人民与茶叶的 历史 关系紧密相连。“德昂”含有“山崖、崖洞”的意思,以前,这个民族曾被称为“崩龙”族,1985年9月才正式更名为德昂族。
三台山村寨之二(摄影:冯赣勇)
以农耕文化为特征的德昂族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谱写了民族农业经济发展的 历史 篇章。同时,来源于劳动与生活创造出的众多具有浓郁生活乡土气息的传统文体 娱乐 活动,还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德昂族打鼓青年(摄影:冯赣勇)
在三台山乡德昂族村寨,我们首先从《象脚鼓舞》开启了拍摄。《象脚鼓舞》是一种融健身与 娱乐 相结合的舞蹈,在中国云南省的德昂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中都很流行,但是各民族不论使用的象脚鼓,还是舞蹈的动作却都不尽相同。
《象脚鼓舞》表演(摄影:冯赣勇)
三台山村寨的德昂族象脚鼓舞具有自己民族的鲜明特色,其使用的鼓长约1米左右,属于中号象脚鼓,鼓上配有色彩鲜艳的布条装饰。表演时舞者舞步扎实稳重,动作大起大落;虽然粗犷豪放,刚劲有力,但是,却不乏其柔美和抒展。
德昂族祖孙两代(摄影:冯赣勇)
德昂族的象脚鼓舞还必须有芒镲、铜锣等打击乐的配合伴奏,打镲的人也要参加伴舞。在打击乐的伴奏下,手拍象脚鼓的演员,单人或双人翩翩起舞。伴奏的人在做转鼓和掖吸腿跳等动作时,打镲的人要在鼓前伴奏。在象脚鼓舞的表演中,通常好的敲鼓人与打镲伴奏者都配合得相得益彰;十分默契,每个动作的展现,举手投足之间,都好似心领神会一般,因此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齐聚村寨小广场(摄影:冯赣勇)
在三台山村寨拍摄时,我们正赶上寨子里为整修一座寺庙举行开工仪式,附近几个寨子的乡民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了,小小的村寨里好似过节一样热闹。象脚鼓手们都身穿节日盛装,云集在村寨寺庙前的一个小广场上。他们既是领舞人,也是伴舞者。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他们尽情狂舞,从而抒发他们心中的喜悦。蓝天白云下的德昂族山寨,经常会看到摔跤玩耍的孩子们,但是成人们所喜爱的却是各种传统民间武术运动,像《刀术》、《棍术》以及双节棍等项目都是德昂人在劳动闲暇或传统节日中时常表演的。这些项目与传统武术有不同之处,它们是武术与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据说,这些项目的套路大多为德昂族先人的祖传。表演时动作优美流畅,既强健了体魄又带来了身心的愉悦。
《棍术》表演(摄影:冯赣勇)
在三台山,我们还看到了德昂族的民间武术之一的《刀术》运动。虽说称其为《刀术》,但他们却用自制的木质双刀进行表演。这项运动同双节棍一样,也是单人的演练。其表演的套路虽然与双节棍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也不乏有其技巧灵活与刚柔并济的雄健特点。从双刀术的表演,可以看出德昂人对民间武术发展的不断追求和热爱。《棍术》也是德昂人经常进行的一项传统 体育 项目之一,虽说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但是,具有一定功力的德昂老人却让青年人不敢小看。棍术表演时,表演者先是徒手上场打一套花拳热身,继而接过木棍耍将起来。动作潇洒自如,一招一式,有板有眼。时而飞腿屈膝,时而闪转腾挪,那矫健的身姿真可谓老当益壮不减当年。
《扭棍》表演(摄影:冯赣勇)
德昂族的民间 体育 活动开展得十分普遍,有的项目不仅器械简单,而且活动起来也很易行。比如《扭棍》这项活动就深受德昂人的喜爱。它的起源来自德昂族人民的生产实践。德昂人大多习惯用圆圆的竹棍当做挑东西的扁担。而这挑担的竹子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 体育 活动的器械,从而创造了《扭棍》这项活动的开展。也许是盛产竹子的原因,在云南像景颇、傈僳、怒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大都有《扭棍》的比赛。德昂族青年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二人扭棍对垒的打擂比赛。比赛时,二人分别攥住竹子的两端,各自朝着相反的方向用力扭转。谁能攥住竹子的一头,并连续转动,使对方攥不牢竹棍的另一端者即为胜利。这项运动不仅是对人腕力大小的挑战,更是对人意志和韧性的考验。在扭棍的竞技中,两个选手势均力敌的相持场面经常是屡见不鲜。
德昂族同其他的一些少数民族一样也有《打弹弓》的传统 体育 活动,它广泛受到德昂人的喜爱。虽然,德昂族的“打弹弓”用的弓也是用竹板制成,弹丸却是用黄泥揉成直径1.5公分的泥弹,而且,他们还喜欢用竹娄装弹丸。德昂族的打弹弓同其他民族不同,具有多种实用和 娱乐 功能。一是在夜晚,每当孩子哭闹时,德昂人用打弹弓的方式,在家门口射向黑色的夜空中驱鬼除邪;二是把打弹弓作为狩猎的一种方式之一;三是进行 娱乐 竞技比赛。而且,经常是几个青年人在一起相互切磋打弹弓的技艺,比试谁打得准;谁射得远。
三台山乡民之一(摄影:冯赣勇)
德昂族的服饰很有民族特点,它也是体现德昂族古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男子头缠黑白两色的头帕,戴大耳坠、银项圈,身穿蓝或黑色的圆领大襟衫,裤子较短,肥阔宽大,中青年人上身还有鲜艳的装饰彩带。
三台山乡民之二(摄影:冯赣勇)
女子大多剃光头,缠黑布头帕,穿紧身对襟上衣,下穿长筒裙,扎藤篾腰箍,上面织有深红色横带;有的穿颜色红黑相间的筒裙;有的穿镶有4条白带的筒裙,白带中间以5寸宽的红布装饰。如今的德昂族山寨里,有的女子已经时兴现代 时尚 ,留起了长发。德昂族妇女人人会织布, 历史 悠久的手工织布工艺至今仍然是她们的一项主要家庭副业产品。
在德昂族的传统古朴文化生活中,茶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除了有一段与德昂族发展 历史 相关的神话传说的渊源外;在德昂族的 社会 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实际用途。探亲访友,茶叶是见面礼;男婚女嫁,茶叶是头号财礼;邀请亲友做客,先送一包茶叶,就像今天 社会 生活中的请柬一样,显得十分庄重。每当婚丧嫁娶,送礼人如果不送茶叶只送钱物,就会被认为不懂事理,甚至把事情办坏。可见茶叶在德昂人心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
德昂族三台山乡茶山景色
德昂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境内的德昂族的 历史 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光大和发扬。“古老的茶农”不再只有梦想,他们正在不断播种着追求和希望,永远向着光明迈进,前进之路势不可挡。(图文:冯赣勇)
请简述你最感兴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哪个项目?理由?
泼水节。因为所有人呢都可以参与其中。
泼水节,是中国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新年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