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是成语吗?,饮鸩止渴是哪四个字

麦兜
麦兜 2024-04-06 05:54:01

饮鸩止渴是什么意思

饮鸩止渴,是一个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意思是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近义词有饥不择食等。

【拼 音】yǐn zhèn zhǐ kě

【释 义】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传说中的一种毒鸟。把它的羽毛放在酒里,可以毒杀人。

用鸩的羽毛泡成的毒酒:酒。饮止渴。

用毒酒害人。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方法不对。

【成语出处】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辨析】饮鸩止渴和“杀鸡取卵”,都指只顾眼前需要。但“杀鸡取卵”偏重损害了长远利益;而饮鸩止渴偏重指办法有害,后果严重。

例句:

1、为了减少赤字而削减科技经费无异于饮鸩止渴。

2、在一项大型试验中显示,万络减少了息肉的患病风险但是却大大增加了心脏病的风险,而这可以说饮鸩止渴。

3、但一味的低价策略占领市场无异于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对品牌后期的发展甚至是致命性的。

饮鸩止渴是成语

饮鸩止渴

yǐn zhèn zhǐ kě

[释义]  鸩: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语出]  晋葛洪《抱朴子》:“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

[正音]  鸩;不能读作“hè”。

[辨形]  鸩;不能写作“鸠”。

成语 饮鸩止渴 出处?

饮鸩止渴 

【拼音】: yǐn zhèn zhǐ kě

【解释】: 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举例造句】: 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拼音代码】: yzzk

【近义词】: 饥不择食、急功近利

【反义词】: 从长计议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的方法不对

【英文】: drinking poison to quench thirst

【故事】: 东汉时期州郡长官宋光为人正直,秉公办案,得罪了皇亲国戚,被诬陷入狱,他的外甥霍决定为舅舅伸冤,就在申辩信中写道:“宋光不会冒死去篡改诏书,那样做无异于饮鸩止渴。”大将军梁商看中霍的才识就亲自向皇帝汇报救了宋光。

成语饮鸩止渴是什么意思

饮鸩止渴的意思是:喝毒酒来解渴。比喻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

拼音:yǐn zhèn zhǐ kě

出处:《后汉书霍谞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译文: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喝毒酒呢?如果这样的话,东西还没有进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

反义词

从长计议 [ cóng cháng jì yì ]

释义:慢慢儿地多加商量。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译文:筮占所言理短,龟卜所言理长,不如慢慢儿地多加商量。

示例:元李行道《包待制智赚灰阑记》:“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她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饮鸩止渴什么意思啊 饮鸩止渴成语故事

1、饮鸩止渴,汉语成语,拼音为yǐn zhèn zhǐ kě,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出自《后汉书霍谞传》。

2、成语故事

“饮鸩止渴”典出《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八霍谞传第三十八》:“光衣冠子孙,径路平易,位极州郡,日望征辟,亦无瑕秽纤介之累,无故刊定诏书,欲以何名?就有所疑,当求其便安,岂有触冒死祸,以解细微?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岂可为哉!”

东汉时,有人于大将军梁商之前,诬告霍谞之舅父宋光,私自删改朝廷诏书,光为此而入狱。时年仅十五岁之霍谞上书予商,为光辩白。书曰:“光位极州长,素来奉公守法,无纤介之罪,纵于诏书有所存疑,亦不敢冒死而擅改。犹如人在饥时,以毒草来充饥;而于渴时,饮鸩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丧,焉可为哉?”商阅书后,甚觉有理,呈于皇上。未几,光免罪获释。

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

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权贵们联合起来诬告宋光篡改诏书,皇帝信以为真,就把宋光逮捕,押到京都洛阳,关进了监狱。这时,霍谞才十五岁。

霍谞不相信舅舅会篡改诏书。宋光入狱以后,霍谞十分着急,日夜思考解救舅舅的方法。最后,他决定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申冤。

他在信中说: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他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从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为好比是一个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 (“鸩”的羽毛泡过的毒酒)。这样的话,食物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经断气了,怎么可能会有人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霍谞说得很有道理,又听说他只有十五岁,对他的胆识颇为赞赏。后来,梁商不仅重审此案,还亲自到皇帝那里替宋光辩白。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宋光也被无罪释放。从此以后,霍谞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