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杨典故出自哪里,百步穿杨典故出自哪里

麦兜
麦兜 2023-09-23 19:00:01

黄忠原本是刘表的部下,赤壁之战后,刘备想要率先夺取荆州,所以让关羽带兵攻占荆州四郡。虽然黄忠拼死反抗,但依然不敌关羽,最会选择归顺刘备。据说黄忠跟随刘备时已经60岁了,但依然老当益壮,一生射箭的本领令人称绝,后来刘备还封黄忠为五虎上将之一,搞得关羽十分不服气。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百步穿杨”,就和黄忠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是什么吧。

百步穿杨什么意思?百步穿杨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发生在长沙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黄忠、关羽、魏延和韩玄。原文如下:

(黄)忠领兵出城。云长两日战黄忠不下,十分焦躁,抖擞威风,与忠交马。战不到三十余合,忠诈败,云长赶来。忠想昨日不杀之恩,不忍便射,带住刀,把弓虚拽弦响,云长急闪,却不见箭;云长又赶,忠又虚拽,云长急闪,又无箭;只道黄忠不会射,放心赶来。将近吊桥,黄忠在桥上搭箭开弓,弦响箭到,正射在云长盔缨根上。前面军齐声喊起。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今日只射盔缨,正是报昨日不杀之恩也。云长领兵而退。

黄忠回到城上来见韩玄,玄便喝左右捉下黄忠……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当日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当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

百步穿杨什么意思?百步穿杨典故出处介绍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下令夺取荆州四郡。关羽奉命进攻长沙,遭遇守将黄忠的顽强抵抗,首日两人战至一百回合难分胜负。次日再战,黄忠因坐骑失蹄翻落下马,关羽不忍下手,此举令黄忠非常感激。第三日再战,黄忠故意不去关羽性命,只射中其盔缨要还人情,不料此举被长沙太守韩玄视为通敌,下令将黄忠处死。就在这危急时刻,魏延及时出现,放了黄忠,斩杀韩玄,率众归顺关羽。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关羽对黄忠箭术的称赞,叫做“百步穿杨”,意为能在一百步以外射穿指定的某一片柳树叶子,形容箭法非常高明,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史记·周本纪》中的“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百步穿杨什么意思?百步穿杨典故出处介绍

小说中的这个故事非常热闹,这一点从关羽、黄忠和魏延在书中的地位就能看出来。小说中的刘备集团,主要就六个将领,在这个故事中就出现了三个,足见作者对这个情节的重视。不过,整个故事虽然热闹,但却出现了两个瑕疵,不能不说是小说家的失误。

首先是上面没有引用的一个内容,魏延和黄忠归顺关羽见到刘备后,诸葛亮命人将魏延斩首,说他有反骨,这个情节就非常荒诞。试想在荆州之战期间,魏延就曾经打开襄阳城门请刘备入城,这次又杀了韩玄归顺刘备,两件事情都说明魏延对刘备仰慕已久,早就下定决心要投靠刘备,这样一位立场坚定的人怎么会有反骨呢?即便有,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要化解。作者这么描述,显得不合情理。这是瑕疵一。

百步穿杨什么意思?百步穿杨典故出处介绍

还有一个瑕疵问题更大。在这个故事中,关羽会黄忠可谓心心相惜,彼此尊重。但到了第七十三回刘备册封五虎将时,关羽对黄忠名列五虎将之列勃然大怒,说“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这哪里还是战长沙时与黄忠心心相惜、义薄云天的关羽?显然这也是作者的一大失误。

这里附带再说一句,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并无小说中的这段关羽战长沙的故事。历史上的长沙郡是被刘备和平占领的,黄忠也没有与关羽交过手。至于魏延,他也不是从长沙开始投靠刘备的。据《三国志·魏延传》载:“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这说明魏延早在刘备闯荡中原时就跟随刘备,并非中途投诚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