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响马,山东出响马下一句
1、何为土匪
土匪是什么?大部分的土匪都是杀人不眨眼,烧杀抢掠劫持妇女,简直是无所不为无恶不作。要说农民起义都比做一个土匪强多了,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自愿称为土匪的。
有些有意识的土匪则会有着自己的底线,不攻击老弱病残等人士,但是这终究只是少数,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多的更是些没有人性的土匪。
我们中国古代五千年历史,除去近代和当代之外,古代的时间要属最长了,在不同的朝代对于土匪的称呼也是有所分别的。比如说在唐朝的时候,土匪被人们称作“响马”,宋朝时期又被称作了“绿林好汉”,而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东北的土匪又被称为“胡子。”
2、“响马”与“蹚将”
有这么一句话在清朝末年的百姓中极为流行,那就是“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这句话也并不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山东盛出“响马,”而河南盛出“蹚将”,那么何为“蹚将”呢?其实这两句话都是一个意思,那就是占山为王的草寇而已。
具体的意思呢,还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响马”是什么意思,又从何而来呢?其实以前交通都十分不方便,土地也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泞不堪,唯一的交通工具也就只有马车或者骑马上路,而那些被称之为“响马”的土匪就是以前专门养马的人家组成的,所以被称之为“响马。”
“响马”这一词,其实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从古书中查到,在明朝的时候根据制度规定,朝廷官员或者出征打仗用的马匹都是由老百姓所放养的,而在每个离京城较近地区都会有一部分的老百姓供养马匹,每年定期向朝廷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良马匹,这就好像是种田的农民每年要交粮食一样的。
3、“响马”的含义
既然两者性质相同,那么结局其实也并无什么分别。农户们往往会因为天灾人祸,导致每年的秋天都没什么庄稼,而养马的人家也是一样的。因为常年的战争和天灾,朝廷需要的马匹数量特越来越多,但是养马的人却不能提供数量这么多的马匹,或者是朝廷需要的优质马匹。
这样一来,养马户也只能宣告破产,从而背上被朝廷责罚的罪名。一般这样的责罚罪名大多都是罚款给朝廷,其实也是变相的苛捐杂税而已。但是养马户本就没钱养马,又怎么会有钱作为罚款交给官府呢?虽然百姓们都知道这是一种不公平待遇,但是做农民是死,养马户也是死,还不如养马可以活得稍微体面一些。
在这种恐怖令人窒息的统治之下,养马户也不得不放弃原本的“养马户”身份,从而变成了百姓中的祸害,朝廷的敌人。养马户们经营马场,骑马技术必定不在话下,再加上马儿在骑行的时候会发出声音,所以称之为“响马。”
“响马”一族从明朝开始,到民国时期才结束。他们一旦出行就必定是大批人马一起出来作恶,他们已经经历过了一次被朝廷,地方父母官压榨逼迫的日子了,体验过绝望后他们也就不怕死亡了,所以更是猖狂。
4、“蹚将”的含义
河南地区的土匪,又被人们称为“蹚将,”为什么是这样的称呼呢?这种称呼又是从何而起呢?其实是因为“蹚将”的内部人员大都是各个行业的人聚在一起的,比如说木匠,铁匠,石匠等职业,并不是地域黑,这个源头从晚清时期出现,在民国时候终止。
大家也都知道晚清是什么样的情况,著名的甲午战争还有鸦片战争,这些都是历史书上的必学课程,所以晚晴的黑暗统治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百姓有多么痛苦也是更不用想象的了。战乱频发,百姓们难以维持生活,各行各业出现一定程度的崩溃,更不要说那种木匠铁匠的职业了。
时间一久,老百姓们要么饿死,要么战死,要么病死,生出来的小孩也只能卖出去换钱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还要压榨百姓,要求人们交钱等等,这种情况下人们也只能“落草为寇”了。刚开始也只是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对策,霸占一个易守难攻的山头作为自己的地盘。
刚开始的的“蹚将”所打劫目标也只不过是附近的商队和此地的富人们而已,渐渐的这些富人和商队也都消失不见之后,便逐渐准为了那些平民百姓而已。其实无论是“响马”还是“蹚将”,这些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可以做一个平凡安稳度日的老百姓,谁不愿意呢?
5、总结
杜甫曾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张养浩也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封建社会中,无论兴衰与否,百姓的日子都不会好过,这究竟是谁的错误呢?尽管一个帝王再多努力的批折子,却还是无法救一些百姓与水火之中,再反观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平安稳,餐餐有着落,日子过得也舒适,我们更应珍惜当下。
吸取历史的教训,不再让百姓们走向“土匪”的道路,虽说现在已经没有“土匪,”但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却也和“土匪”毫无分别,我们更应忠心于现在的国家,共同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