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门本来是什么意思,走后门的危害是什么?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走后门这个词,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意思可能都是比较接近的。但是最开始的时候,走后门这个词的意思并不是那样,现在已经完全发生变化了。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走后门是什么意思呢?走后门这个词和包拯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走后门本来是什么意思
“今若直前,万一蹉跌,退将安托?要须留后门,则庶几进取有据。”这里所说的“留后门”,是指办事“留退路”的意思。那么“后门”一词,始于何时呢?
“开后门”一词,则首常见于明人王一鹗的《总督四镇奏议十·举劾四镇将令疏》:“占公匠六十余名,各色各样构建私开后门,物议沸腾。”这儿的“开后门”,就是指“开一扇门”,即在房子的两边或后边开一些侧门,以便捷人的进出。这就是“开后门”、“走后门”的初心。
如今常说的“开后门”或“走后门”,含义彻底发生变化,它就是指用不正当性的方式,以做到某类政治的或经济发展的目的。
2、古代走后门和包拯有什么关系
“走后门”的传言有两个:一个是贬义,和奸臣蔡京有关;一个是褒义,和正直忠义的包拯有关,因此这两个故事都发生在北宋时期。
和蔡京有关的故事是,相传宋徽宗继位后,重用蔡京为相。蔡京迫害宋哲宗元佑年间反对变法的元祐党人。这激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艺人们就利用朝廷宴会的机会,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讽刺了蔡京等人的行为:一位官员正襟危坐于案堂之上,正在处理公务。他勒令一个哲宗年间出家的和尚和道士还俗。正在此时,一个下属上前请奏说:“如何处置当今国库发下的旧朝一千贯俸钱?”这位官员思忖片刻,低语道:“就从后门搬进来吧。”
和包拯有关的故事是,包拯成为开封府尹后,本来是为百姓伸冤,为百姓主持正义,可是上任后却发现世道清明,没有百姓来告状。心想百姓日子过得不错,后来他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原来是官府衙门守卫森严,而且守门官吏还要索要贿赂才让人进门,这就是所谓“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于是包拯决定打开后门,让百姓随意出入告状。
两个故事是不同的,一个“走后门”成为了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也就是现在的意义,一个“走后门”是方便百姓办事,方便百姓伸冤,可以说是 “方便之门”。那到底哪一个才是在北宋时期的正确的意义呢?还是“走后门”在当时是一个中性词,既有褒义也有贬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