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司马迁塑像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为自己做过自序,但远远没有他笔下的其他帝王将相和文人大夫那般详尽,如果司马迁能够知道《史记》将会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如此的高的地位,或许他会把自序写的更为详细一些。然而司马迁的很多事情在历史上都是不明了的,比如说他的生卒年、最后去向等,这里面也包括了司马迁笔名。
很多人会好奇司马迁笔名是什么,事实上司马迁并没有所谓的笔名,只是后人对司马迁的称呼和司马迁的自称并不相同,从而引起了部分人的猜测和误解。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曾担任太史令,他的《史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中也有一篇《太史公自序》。在司马迁完成《史记》后,曾把它拿给东方朔看,东方朔为这本书起了名字叫做《太史公书》。之后《太史公书》便被人们称作《史记》并流传至今,造成很多人误会太史公是司马迁的笔名,实际上太史令是司马迁的官职,太史公是人们对司马迁的尊称,并不是司马迁的笔名。
由此看来司马迁是并没有笔名的,但人们对他的称呼却不少。如太史公、历史之父、史圣等,都体现出人们对司马迁的尊敬与怀念。
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史记》中也有许多振聋发聩的言语,被后人奉为圭臬。
司马迁小时候学写字
其中最著名的就应该是出自《报任安书》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用这样一句话,解释了他内心甘愿为自己的理想抱负饱受屈辱的决心和毅力,但是使这句话出名的还是毛泽东主席,这句话曾被毛泽东主席引用到《为人民服务》中,高度臧洋了张思德为人民牺牲的奉献精神。因此,这句话也为广大人民所熟知。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一句体现了司马迁的思想追求,为道而生,为道而死,这是司马迁人生的真谛,也是后世万千人的人生的信条和准则。当然司马迁也说过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话,比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所用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做人要真诚、诚实,这样就能够感动别人收获回报。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民以食为天”也是司马迁所说的话,能有这样的觉悟,司马迁在今天也应该是个吃货吧。
另外我们常用的成语“兔死狗烹”也出自司马迁的名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也揭露了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形容有的人过河拆桥不懂回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都是出自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
司马迁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史官,文学家、史学家以及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成为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深远。
司马迁塑像
司马迁成年之后被父亲派出去游历山河,天南海北的搜集了大量的旧识古文,这也给后来司马迁写《史记》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之后司马迁尊父亲的遗愿,当上了太史,在长安为官的司马迁也因此认识到了许多当时的鸿儒大家,诸如董仲舒等人。董仲舒对司马迁的思想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也都在日后体现在了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当中。
后来因为李陵被俘,背反汉军投降匈奴的事件,司马迁仗义直言,认为李陵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因此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后来李陵被诬告是要带兵进攻长安,司马迁也因此被判了死刑。但是司马迁因未完成父亲的遗愿,编写史书,所以选择以宫刑代替死刑苟活了下来。
侥幸活下来之后,司马迁在悲痛中站起来,用了十数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这部被称为是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完成了自己太史公的使命。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司马迁承受着这样的伤害和屈辱,最后还能有这样的成就,这是一种怎样的毅力和决心。这份毅力和决心这也是司马迁为后人所称道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