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为什么被贬?李严和诸葛亮不和吗?,李严为什么骗诸葛亮

麦兜
麦兜 2023-08-23 09:52:01

李严被废之迷

三国时期,蜀国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身为刘备托孤重臣的李严,被诸葛亮上表废为庶人。这件事在蜀国内部影响很大。也成为当代许多历史学家和学者们所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李严究竟是为什么被诸葛亮废为庶人,这其中的原因究竟如何呢?我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看,李严的被废,是有一定的根由的。两条原因导致他由位高权重的一个托孤重臣,沦落为一名普通百姓。

一,谎报军情,贻误军机。诸葛亮北伐,用李严在后面筹措粮草,以接济全军,我们看《三国志李严传》的记载:“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意思就是说让李严监督运粮的工作。按道理来讲,行军打仗,当以粮草为重,军若无粮,军心必乱。这是兵家常识。因此诸葛亮对粮草看的很重,我们也知道,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很多次都是因为粮草不济,无法进军,导致他被迫撤兵。那么这次启用李严来运粮,显然他对后勤补给这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让一位托孤重臣去管粮草。也说明这个任务比较重大。李严派人运粮之际,赶上了夏秋交际,天降大雨,道路泥泞难行,因此耽误了交割的日期,运粮不继。那么出现了这种状况,属于天灾,非人力可为,属于不可抗力因素。那么按照规定,延误粮草交割日期,是要受到军法处置的,李严是怎么做的呢?他不是把实际情况如实报告给诸葛亮,而是采取了欺骗手法,欲掩饰自己的责任。他派人请诸葛亮撤军,等听说诸葛亮真答应退军了,又假装感到很惊奇的样子,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好象撤军是诸葛亮的责任。等诸葛亮大军退回来了,一调查,发现是李严运粮不继,为了推卸责任造成的,顿时非常生气。这就是属于典型的谎报军情,因为作为三军统帅的诸葛亮,他不知道后方究竟出了什么状况,他是按照正常的时间来推算粮草到军中的日期,如今因为下了大雨而耽误了行程。作为监管运粮任务的李严,不报告实际情况,而是采取欺骗手段,使得诸葛亮错过战机,这一次北伐,又无果而回。谎报军情,贻误战机,这是一项不小的罪过啊,在军中都可以够的上斩首。可见李严这个错误犯下的如此之大。

李严为什么被贬?李严和诸葛亮不和吗?,李严为什么骗诸葛亮

二,欺君罔上。我们看,当李严听说诸葛亮退军后,又表奏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意思就是说,诸葛亮这是在诱敌深入,是准备引敌人来追,好同他们作战。可是当诸葛亮全军退回来的时候,双方开始对质。发现了李严的漏洞。于是追查下去,查到了是李严的责任。那你李严之前的上表,就是在欺骗后主刘禅,你说诸葛亮是要诱敌深入,可以人家却因为你运粮不继,被迫撤回来了,这不是典型的欺君罔上吗?在古代,欺君也是一项大罪名啊,也是要杀头的啊。所以说,李严本人,他是犯下了两条足以让他掉脑袋的罪名。而诸葛亮念在他是托孤重臣,又有功劳。因此只是废他为庶人,又起用他的儿子李丰来继承父职,可以说是法外开恩,仁至义尽了。

那么,至于说到现在很多人都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说到诸葛亮为了达到巩固自己权力,打击异己的目的,借李严运粮之事,把他废掉,从而除掉了自己的一个政敌。对于这种说法,我个人不太赞成这种观点。两点理由.

第一,刘备死后,诸葛亮的官职是丞相,武乡侯,领益州牧,丞相是中央行政权力机关最高的官职,而且诸葛亮是开府治事,是中央的实际一把手。除了皇帝,就是丞相。再没有比丞相还大的官了,可谓诸葛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严要想跟他争夺中央的实际权力,根本就不可能争的过。诸葛亮是什么人,那是开国元老级功臣,李严是什么人,是一名降将,论功劳,论威望,都不及诸葛亮高。这点诸葛亮也是清楚的。另外诸葛亮还身兼益州牧,我们知道,蜀国的领地,主要绝大部分是益州。诸葛亮身兼益州牧,等于同时掌握了地方行政的权力。是地方行政机关的一把手。那么诸葛亮在中央,地方权力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李严又不可能争的过他,对自己够不上威胁,诸葛亮怎么可能去主动打击一个威胁不到自己的人呢?

第二,刘备之所以在临死前,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人,是有着很深的意义。刘备一直都在拉拢东州集团来打压益州集团,因此刘备的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的关系一直都保持的不错。那么在他即将要死的时刻。他考虑到东州集团和荆州集团的稳定因素,为了平衡两个集团的关系,使他们以后能更好的合作,因此加封李严官职,委以托孤重任。李严是刘璋那边的降将,本身代表着东州集团。刘备此举,就意在使两个集团能够更好的合作,在自己死后,东州集团不至于离心离德,而是继续能够为蜀汉政权服务和效力。对此,诸葛亮也十分清楚。他也明白如果对李严采取过激的措施,很有可能造成东州集团站到益州集团的一边,倒戈反对蜀汉政权,从而引起内部分裂。那么根据是什么呢?举个例子。李严提出要从益州划分出几个地方,另外再成立一个州,自己担任太守。我们看李严这么做是什么用意。他是在跟诸葛亮争地方实权。李严也明白,诸葛亮以现在身份,地位,他是不可能在中央争的过诸葛亮,但是他现在还是地方行政官,还有能力跟诸葛亮争争地方权力。所以就提出上述方案。我上面提到过,诸葛亮是身兼益州牧。你李严在人家的地盘上提出要分出一些地方,从而想壮大自己的实力。这不是明摆着老虎嘴里拔牙,搞分裂,想争地方实权吗?那诸葛亮是如何应对的呢?他是极力反对抵制。但是因为出于团结的需要,他没有对李严采取任何过激的措施。力争大家团结一致,治理好国家。这就是在处理东州集团和荆州集团的矛盾上,诸葛亮做了一定的让步,稳定了内部的统治。所以说,诸葛亮其实一直都在争取东州集团和益州集团的合作。惟恐他们不支持掌权执政的荆州集团。那么既然是争取他们的合作,又怎么会主动去打击一个代表东州集团利益的李严呢?

因此我认为,诸葛亮废掉李严,是一点私心也没有,李严犯了法,为了做到执法的公正,公平,为了维护内部的安定团结,诸葛亮不得已把李严废掉,也是有他的苦衷。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还历史一个公平,公正的答案。

三国时期的蜀汉重臣李严结局怎么死的?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据《水经注》记载,李严在健为任郡守期间(214年—222年), 还重新修筑了蒲江大堰,又叫“六水门”枢纽工程,使其能连接江的两岸。 东汉晚期,战乱极颇繁,都江堰、六水门等大型水利工程都严重失修。李严上任后,重新整治水利工程,对当时的生产建设是有功绩的。李严的这次水利整治工程影响后世,以致于后来南宋时期的赐进士出身、工部侍郎、井研人李心传认为 “眉州通济堰,建安间创始”,把功劳记在了李严当时的盛举上。

建兴九年诸葛亮北伐,李严督运粮草,但办事不力致使蜀军北伐被迫停止,李严为了推卸责任,不惜编造谎言诬陷诸葛亮,又想杀死督运领顶罪,直到诸葛亮用证据揭露其无耻行径后才认罪,加上李严平素自私,人际关系差,招致大部分同僚的敌视,所以被罢官流放梓潼郡。建兴十二年,李严闻知诸葛亮逝世,认为后人不会给予起用他的机会,于是气愤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