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墓是空的吗?,袁崇焕墓碑上写着什么字

麦兜
麦兜 2023-08-21 03:00:01
\

袁崇焕

袁崇焕多次以少敌多击败强敌,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京城保卫战(广渠门大捷、左安门之捷、南海子袭营)等胜利,一生无一败绩,被敌人称为前所未有之劲敌。最终,当朝皇帝崇祯中了敌人的反间计,而将袁崇焕冤杀。

袁崇焕墓

1626年(天启六年)后金努尔哈赤攻宁远城,袁崇焕坚守孤城宁远,取得宁远大捷,努尔哈赤遭到用兵44年来最严重的惨败。1627年(天启七年),后金皇太极亲率数万军队,进攻宁远、锦州,袁崇焕又击败皇太极,取得宁锦大捷。终因不附魏忠贤,被其党所劾去职。

熹宗崩,思宗即位,魏忠贤见诛。朝臣纷请召袁崇焕还朝。1628年(崇祯元年)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1629年(崇祯二年),袁崇焕击退皇太极的渡河进攻,并向崇祯皇帝上疏说:“臣守宁远,寇被臣创,决不敢侵犯臣界。只有遵化一路守戍单弱,宜於彼处设一团练总兵”。但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足够重视。当年十月,皇太极果然率兵绕境蒙古,由喜峰口攻陷遵化,兵临北京城下,北京戒严。袁崇焕闻讯率部急行前往北京,在广渠门外大败后金军。

据《明史》袁崇焕传记载,皇太极施用反间计:“会我大清设间,谓崇焕密有成约,令所获宦官知之,阴纵使去。其人奔告于帝,帝信之不疑。十二月朔再召对,遂缚下诏狱。”不过阎崇年等一些学者则倾向于认为明思宗杀袁崇焕是因为朝廷内阉党余孽的诬陷,皇太极的反间计只是袁崇焕落狱之因。

1630年(崇祯三年),袁崇焕以“通虏谋叛”、“擅主和议”、“专戮大帅”、“市米盗资”等十大罪状的罪名“磔”死。崇焕伏刑之惨情,令人毛骨悚然,当时北京百姓都相信袁通敌,恨之入骨,“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石匮书》)。据钱海岳先生的《南明史》记载,南明政府曾给袁崇焕平反,谥袁崇焕“襄愍”。乾隆49年(1784年),乾隆帝也下诏说:“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崇焕死后,佘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史载“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明史·列传一百四十七·袁崇焕》)

1952年2月,北京市规划局准备迁移城内所有墓地,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城市建设。照此规定,袁督师庙和墓均在迁移之列。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联名上书毛泽东,呼吁保护袁墓:“主席赐鉴:兹有陈者,北京市府因计划关系,将城内各义冢饬迁出城,其中广东新旧两义园有前明蓟辽督师袁崇焕遗墓和祠宇历见载籍,数百年来祭扫不绝。明末满洲久为边患,能捍御者以袁崇焕为最。满酋后施反间,崇焕竟以冤死,天下痛之。今日新史学家亦佥称为民族英雄,但或不知其祠、墓即在咫尺。兹当提倡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之际,拟乞饬所司于该两处袁崇焕祠、墓特予保全,并力。崇饰,以资观感,不胜企幸。”

毛泽东回复叶恭绰:

“数月前接读惠书,并附萨镇冰先生所作诗一首,不久又接读大作二首,均极感谢。萨先生现已作古,其所作诗已成纪念品,兹付还,请予保存。近日又接先生等四人来信,说明末爱国领袖人物袁崇焕先生祠庙事,已告彭真市长,如无大碍,应予保存。此事嗣后请与彭真市长接洽为荷。”至此,经叶恭绰、柳亚子、李济深、章士钊等人的多方努力,积极呼吁,北京市政府对袁崇焕墓进行了全面的修葺,墓古迹得以保存。

由于历史原因,袁崇焕祠被居民占用,墓和原袁祠西侧的佘家馆被拆除成为学校的操场。1984年袁崇焕祠、墓和坐落在龙潭公园内的庙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市文物局出资修复了袁崇焕墓;2002年市文物局筹措四百余万元资金,在崇文区政府的支持下,完成了袁崇焕祠内居民的腾退工作。市文物局又出资60余万对祠堂进行修缮。2002年11月29日袁崇焕祠、墓正式对外开放。

2002年市、区政府下决心搬迁袁崇焕祠的居民住户,抢先修缮袁崇焕祠并对外开放,不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帮助,也得到了祠里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袁崇焕祠居民的搬迁,政府给予了很大的照顾;由于袁崇焕祠处于崇文区角湾危旧房改造小区,在小区居民没有动迁之前启动,祠内居民可以选择回迁和货币补偿两种搬迁政策,其中回迁户可在角湾小区优先选房。每个搬迁户还有文物保护奖。袁崇焕祠、墓现已正式对外开放,在参观凭吊场所有居民住户不利于开放,且祠堂内也不应该有住家。

袁崇焕衣冠冢

传说袁崇焕死后,其首高悬,其仆佘氏连夜盗出,葬于广东义园,世代为其守墓,即今东城区东花市斜街袁崇焕祠的由来。此祠初期不为人所知,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诏:“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袁墓得以修缮,道光时再获维修,由吴荣光题写墓碑:有明袁大将军墓。吴荣光也是广东南海人,道光时曾任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

虽袁崇焕祖籍广西,但生于广东东莞,因被粤人视为乡贤,康有为曾为袁崇焕祠题对联“自坏长城慨古今,永留毅魄壮山河”,此外,还为袁督师庙(今龙潭湖公园内)题字,并撰联“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

1952年2月,北京城市改造,曾准备迁移袁墓,叶恭绰、柳亚子、章士钊等上书毛泽东,称“明末满洲久为边患,能捍御者以袁崇焕为最……今日新史学家亦佥称为民族英雄,但或不知其祠、墓即在咫尺。兹当提倡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之际,拟乞饬所司于该两处袁崇焕祠、墓特予保全。”5月,毛泽东回信说:“明末爱国领袖人物袁崇焕先生祠庙事,已告彭真市长,如无大碍,应予保存。此事嗣后请与彭真市长接洽为荷。”在毛泽东亲自干预下,祠堂得以保存。

“文革”时,袁崇焕墓遭破坏,墓碑被放倒,因传说墓中有金头,红卫兵掘开袁墓,其中竟无一物,佘氏义仆的真实性与否,成为悬案。

从史籍看,盗袁崇焕首级的可能性确实不大,据明人张岱说:“遂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百姓从侩子手争取,生噉之。侩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膛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只剩一首传视九边。”

首级“传视九边”是明朝定制,以袁崇焕案的影响,如果有人盗窃其首级归葬,必引发轩然大波,怎可能史籍无载?估计此墓只是衣冠冢,虽然如此,佘氏义仆能17代坚守,苦撑近400年,亦可感天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