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如何建立蜀汉政权,刘备怎么立蜀
刘备出身于早已败落的远支皇族,家境清寒,既没有曹操、袁绍那样显赫的家庭背景,也不像孙权那样继承了父兄的大片地盘。但他以独特的济世情怀和人格魅力,汇集了一大批当世精英,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拥有了三分天下。
一、尊贤礼士,有知人之明
刘备能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信义招揽人才,用人所长,避人所短。从三国的实力来说,曹操占有天时,挟天子而令诸侯;孙权占有地利,江东三世经营,长江天险,易守难攻;而刘备,则主要靠人和了,他的手下,能臣猛将云集。这与他善于知人、用人是分不开的。
从公元201年到208年,刘备寄居河南新野达七年之久。在他辗转奔走的前半生中,这算是时间最长、相对安定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刘备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开始把人才置于战略的高度,努力求贤。
正是这种精湛的识人用人手段,使得刘备的事业蒸蒸日上。
二、身先士卒,善于权变
刘备胆大心细,在战斗中常常是身先士卒,给部属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当他登上政治舞台之初,便经常亲冒矢石,不避艰险。年轻时,正是由于经常冲锋在前,“力战有功”、“数有战功”,才被授予了官职。赤壁之战时,面对生死存亡之机,他与众将士行在一起,寝不脱甲,合力破魏。到了五十九岁时,在争夺汉中的战役中,虽然手下兵多将广,但仍是亲当矢石,奋勇向前,这种精神极大的鼓舞了部下将士。
同时,刘备还善于审时度势,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当他在事业上崭露头角时,正赶上朝廷下诏,要对因军功而当官的人进行淘汰。正在当安喜(河北定县)县尉(管军事与治安)的刘备担心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官职可能保不住,正好督邮(监察官)来到安喜县,准备遣还刘备。刘备抱着一线希望前往馆驿求见,可督邮却称病不见。见事已至此,刘备知道再求也无用,与其受这鸟气,不如主动弃官痛快。于是,带人闯入馆驿,将督邮捆起来,绑在树上狠狠打了一顿,然后解下自己的印绶,挂在督邮的脖子上,扬长而去。
这种善于权变、根据不同形势做出不同决策的事例在刘备的一生中有很多。公元196年,吕布兵败投奔刘备,刘备收留了他,但吕布趁他与袁术相攻之机,袭取了江苏徐州,使刘备失去了立足之地。此时的刘备为了生存,转而向吕布求和,屯驻小沛(江苏沛县),可谓能屈能伸。198年,吕布被擒杀后,他随曹操至河南许昌,可谓暂栖虎穴,留下了“青梅煮酒论英雄”的佳话。不久又以截击袁术为名,离开许昌,从此摆脱曹操控制,称得上是不放过任何一个于自己有利的机会。
三、败而不馁,折而不挠
在汉末逐鹿天下的群雄中,刘备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精神,使他每每渡过难关。从刘备的大事年表便可知道,他一生戎马倥偬,东奔西走。赤壁(今湖北蒲沂县境,长江南岸)大战前,接连不断地征战,接二连三地挫败,一次又一次地寄人篱下,基本上没有真正拥有一块巩固的地盘。赤壁大战后,才拥有江南四郡。211年领兵入蜀,212年借故进攻刘璋,经过两年征战,平定益州(今四川成都及周围地区)。215年与孙权争荆州(今湖南常德及周围地区),217年与曹操夺陕西汉中。219年占有汉中,但不久又失去了荆州,损失头号大将关羽和大批精兵。221年四月称帝,七月便率军伐吴,次年遭到惨败,再过一年就病死了。刘备屡遭挫败,有时甚至败得很惨,只能孤身逃命,老婆孩子都顾不上。但他从不灰心丧气,而是败而不馁,折而不挠。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每每转危为安,终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抓住历史机遇,逐步发展壮大,成就三分霸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刘备在安危之际从不抛弃百姓。208年秋,曹操南征,适逢荆州刘表病死,刚刚继位的少主刘琼不战而降。此时诸葛亮建议刘备攻刘琼而夺荆州,他却答道:“同为刘家宗室,不忍自相攻杀。”当他由樊城(今湖北襄樊)向南撤退时,不愿随刘琼投降曹操的刘琼属下和荆州大批民众都跟着刘备一起撤退。一路上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到了湖北当阳时,已有民众十几万人,辎重数千辆。这么庞大的队伍,每天只能行十多里路。这对于撤退逃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有人就劝他抛开百姓,他却断然拒绝:“成大事的人必须以人为本,必须爱护百姓,现在这么多百姓跟着我,我是绝不会弃他们于不顾的。”在生死存亡的安危之际,哪怕有生命危险也不愿抛弃百姓,这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气度。
刘备的一生中,时时体现出的这种济世情怀,使得他得到了民众的普遍拥戴。虽然经常颠沛流离,没有固定的地盘,但手下总有一些忠诚之士跟随;虽然在前期的征战中,没有机会系统实施自己的治政理念。不能给百姓带来多少明显的实惠,但信义之声卓著,使他深得人心。有人才相随,有人心依附,正是这两点,成就了刘备的辉煌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