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的琅琊王氏,晋代琅琊王氏
在古代,造反这种事情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皇帝能够容忍的,而造反成功自然自己当皇帝,但如果失败,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但是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是世家大族,但是却曾经两次进行过造反的事情,然而最终他们却始终安然无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琅琊王氏。但琅琊王氏究竟有多厉害,为何两次造反最后却能够没有任何事情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东晋时期的琅琊王氏
皇帝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却是高危“职业”,躲过了暗害、算计,还有得面对谋权篡位,若是对方谋反成功了,这皇帝位子就得让人了;但如果对方谋反失败了,皇帝又岂轻饶对方?那基本是流放边疆、或是诛族的下场,但史上有一家族就厉害了,两次造反都失败了,最后家族还安然无恙。
东晋时期,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这是因为琅琊王氏家族与东晋皇室的力量势均力敌。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琅琊恭王司马觐的儿子,太熙元年(290年),15岁的司马睿承袭琅琊王,同年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驾崩,他的嫡次子司马衷继承皇位。
那么司马睿又是如何登上皇位的?这就不得不说到琅琊王氏。司马衷并没有帝王才能,他的皇后贾南风通过谋害杨骏家族掌握大权,后来八王之乱爆发,赵王司马伦篡位,司马睿因此沦为傀儡。
彼时司马睿为了避免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尽量降低了自己的存在感,不过司马睿与琅琊王氏的王导交往密切,外面纷纷扰扰,司马睿终究是难以独善其身,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谋求后路。
司马睿渡江至建邺,王导跟随前往,并且帮着司马睿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士族,司马睿的势力因此飞速增涨,317年,司马睿登基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晋,王导则被任命为了宰相。
2、琅琊王氏为何造反却安然无恙
王导相当于司马睿背后的大树,如果树倒了,他在皇位上也待不久,司马睿甚至此道,所以他重用了琅琊王氏,这也使得大权旁落,朝堂之上,四分之三的官员都是王家人或者是与王家有关的人物,并且琅琊王氏的女子进入了东晋皇室,成为了皇后,琅琊王氏的王敦则控制着长江中游。
琅琊王氏到达了权势的巅峰时期,司马睿自然感受到了威胁,心中无数次问过自己:“这天下究竟是属于司马氏的,还是属于王氏的?”司马睿因此引用刘隗、刁协等为心腹,培养自己的势力,试图压制王氏。
不过王导却无别的心思,能与司马氏平起平坐,已经非常好了,甚至不存在有皇帝的烦忧,对琅琊王氏家族的发展也好,但王敦却不是这么想的,322年,王敦反了,王导明面上对王敦百般规劝,甚至亲自镇压,但他肯定是以王氏家族的利益为重,暗地里其实是帮过王敦的。
司马睿反抗不过王敦,便说:“你如果想当皇帝,早跟我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还当我的琅琊王去。何苦让百姓跟着受苦呢?”不过王导并没有称帝,而是自封丞相,不久后,名存实亡的皇帝司马睿就忧愤病逝了,太子司马绍还是顺利继位了。
但司马绍继位不久后,王敦第二次造反了,镇压他的还是王导,彼时王敦已经年迈患病,324年于军中病逝,王导则成为了镇压反贼的功臣,得以重用,琅琊王氏也因此接连两次都没有受到王敦造反的波及。
第二年,司马绍也病逝了,他四岁的儿子司马衍登基为帝,辅佐他的仍是王导,而王导历经司马睿、司马绍、司马衍三帝,位极人臣,始终没有狂妄自傲,保持君臣之礼,大概正是这份清醒,琅琊王氏的繁荣昌盛一直延续到了唐末五代。
而据《二十四史》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汉到明清1700多年间,走出了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有名的王羲之也是出自琅琊王氏。
3、琅琊王氏现在还存在吗
琅琊王氏的奠基人是孝圣王祥,琅琊王氏根基在临沂,西晋末年举族迁居金陵,在东晋时期,这个家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无论是哪一个家族都没有东晋时期的琅琊王氏显赫,书圣王羲之等无数名士都是出自这个家族。
一个王导辅佐晋元帝司马睿登上帝位,当了三朝宰相,手中把持着东晋王朝的内政,视皇帝如傀儡,还有一个王敦,他是王导的堂哥,统领大军,手掌天下兵权,这两人一内一外配合的天衣无缝,虽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
虽然琅琊王氏像当初司马氏掌控曹氏一般,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依然逃不了盛极必衰的道理,东晋灭亡南朝建立之后,南朝的皇族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地位,琅琊王氏也没能避免。
后来“侯景之乱”的发生,让琅琊王氏几乎遭遇了灭族的打击,侯景攻破了南朝首都建康,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他接着就对琅琊王氏的人下了手,让这个家族差点灭亡,从这个时候起琅琊王氏就不在辉煌。
王氏虽然也没有逃过衰败的命运,但是琅琊王氏却依然有后人存世,现在的王姓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姓,有着8890万人,这些人当然不可能全部都是琅琊王氏的人,但是在南京和临沂确实还有一些人是琅琊王氏的后人,上海和浙江也有很多人自称王氏后人。
临沂市毕竟是琅琊王氏的根,所以临沂有不少这个家族的后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临沂王姓都是他们的后人,毕竟琅琊王氏衰败的时间太久了,南朝之后的中国历史上又涌现出很多朝代,山东地区也经过很多次迁徙,所以琅琊王氏后人不可能有这么全面。
下一篇:宋教仁后人今何在,宋教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