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老师的故事

麦兜
麦兜 2023-08-06 18:00:01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名人都尊师敬师,被传为佳话。

毛泽东敬酒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殊感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则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

朱德敬礼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在云南政治学院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认出老人是自己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司叶成林,他急忙起身,立正敬礼,礼毕紧紧握住老人的手说:“叶老师,请坐!”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入座。周恩来赠款1952年2月,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岑患病去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花圈上写道:“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后来,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他将自己积攒的500元钱送给张伯岑夫人,并嘱咐有关部门要好好照顾张伯岑夫人及其子女。

彭德怀便服见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身着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部分模范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穿军服才好。”彭德怀说:“我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德怀频频笑着向老师们问好,亲切地说:“解放军要搞现代化建设,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离开老师怎么能行呢?”

鲁迅尊师

鲁迅经常写信给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表示问候和敬意,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也专程拜访他。鲁讯常常怀念日本仙台医学院的藤野老师,将藤野先生送给他的照片,挂在寓所的壁上以激励自己。日本有关方面要出《鲁讯文集》,鲁讯唯一的要求是希望把《藤野先生》一文选进去。

华罗庚敬师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讲学归来,第一件事就是赶回家乡江苏省金坛县去看望他数学天才的第一个发现者王维克先生。华罗庚在家乡应邀作了一次学术报告,报告前,他特意把王维克先生请到主席台上,他说:“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老师的栽培!”进会堂时,华罗庚一定要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也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张乐平不忘恩师

着名漫画家张乐平在读高小时,受美术老师陆寅生的指导,走上了专攻政治漫画的道路。以后,他因画《三毛流浪记》而出名,但始终不忘当年的启蒙老师。五十多年后,张乐平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陆老师的家。陆老先生十分激动地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你还想着我,真不容易呀!”张乐平恭敬地说:“我一直没有忘记,我的第一幅漫画就是您教我画的。”

⒈子贡以太阳、月亮喻孔子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一直守墓6年。

⒉毛泽东敬酒、写贺信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他邀请自己读私塾时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为老师敬酒,使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则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

徐特立先生是我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1937年,当徐老60寿辰之际,毛泽东特意写贺信祝寿。他在信的开头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他还号召全党向徐老学习。

⒊梅兰芳“雪中送炭”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他曾拜着名画家齐白石为师,执弟子之礼。一次,梅兰芳应邀到朋友家作客,齐白石先生也来赴宴,他衣着寒酸,被冷落在一旁。梅兰芳一到,客厅里的人蜂拥上前,把他团团围住,握手寒暄。忽然,梅兰芳一眼见齐白石先生,便急忙挤出人群,快步走到齐先生面前,一躬到地,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然后,坐在老师下首,问寒问暖,敬菜敬酒,直至席终。齐白石深为感动,不久,他馈赠梅兰芳一幅《雪中送炭图》,并题诗曰:“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程门立雪

北宋时,河南洛阳的程颢、程颐俩兄弟既是着名的理学家,又是着名的教育家。他们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长期在洛阳讲学传道,开创了宋代四大学派之一的洛学。中国广为流传的典故“程门立雪”的“程门”,就是指程颐的家门。

传说中的“程门立雪”的故事是这样的:杨时、游酢二人有一天去拜见老师程颐,当时程颐瞑目而坐,二人不敢惊动,在旁侍立等待。程颐醒来,门外积雪已经一尺深了。成语“程门立雪”即由此而来。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