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简介,柳如是简介钱谦益
柳如是
柳如是是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留下的作品主要有《湖上草》、《戊寅草》与《尺牍》。
柳如是简介
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柳如是出生,后被辗转贩卖,幼年不幸,身世不清;
明崇祯元年(1628年),柳如是为江南名妓徐佛收养。柳如是并不迷醉其中。
明思宗崇帧五年(1632年),柳如是嫁与年逾花甲的大学士周某为侍妾。周状元出身,常把她抱于膝上,教她读诗学文。其他妻妾醋意大发。周某死后,柳如是被迫下堂而去,重操青楼旧业。
明崇祯五年壬申(公元1632年),柳如是流落松江,改旧名,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在松江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常着儒服男装,文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
柳如是与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等都发展过一段恋情,但迫于封建礼教所阻。其中与陈子龙的一段情愫,双方情切意笃,长居松江南楼,赋诗作对,互相唱和。可惜南楼唱和的美景不长,陈子龙元配张氏带人闹上南楼。柳如是不甘受辱,悲切而毅然地离去。虽然如此,陈子龙对于柳如是仍不死心。但陈子龙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柳如是择婿要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十岁的柳如是结识了原朝廷礼部侍郎、28岁即得探花的钱谦益,崇祯十三年(1640年)柳以男妆相,柳儒士之名与钱再相遇,钱并在其居住之半野堂之处以“如是我闻”(佛教经书结集常以此词起头,其意为叙述诸沙门共同聆听释迦牟尼佛开示。)之名另筑一“我闻室”以呼应柳如是之名。并带着柳如是徜徉于湖光山水,诗酒作伴。柳如是感其深情,愿嫁此时早已年过半百的钱谦益。
崇祯十四年(1641年),柳如是嫁给了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谦益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谦益戏称柳如是"柳儒士"。柳如是后生有一女。
当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后,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于是钱谦益便腼颜迎降了。
钱谦益降清去北京,柳如是留在南京不去。钱谦益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由于受柳如是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
顺治四年(1647年),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顺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处奔走,救出了钱谦益。
柳如是在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瞿式耜、魏耕等联系。柳如是并尽全力资助,慰劳抗清义军,这些都表现出她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
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钱谦益去世后,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为了保护钱谦益家产业,竟用缕帛结项自尽。恶棍们虽被吓走,一代才女却这样结束了一生。享年四十六岁。柳如是死后葬于虞山佛水山庄。是年其女年17岁,已嫁给无锡赵玉森编修之子。
柳如是诗词
柳如是为明末清初女性作家中的翘楚,她在婚前主要的作品有《戊草集》收诗106首、词30首、赋三首,《尺牍》收书信30多篇、《湖上草》收诗35首等等。清代以后对这位奇女子柳如是诗词评价的人络绎不绝。梁溪邹斯漪流绮为她的《柳如是诗》题小引到:“予论次闺阁诸家名诗,必以河东君为首。闲盖情澹致,风度天然,洗尽铅华,独标素质。”那么她的诗词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和侠气呢?
(一)款款诗意,彰显独立
柳如是作品中表现出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是其女性精神内涵美的棱心。其独立自由之人格具体表现为诗作中女主人公强烈的主体意识,对自我的肯定,显示出封建社会中女性人格的自尊、自信乃至自负,以及恃才傲物、放涎风流的气派。如《题墨竹》,从“开花”、“妍”这些具有明显性别色彩的词意,可见诗中暗含对男性世界的微词,诗人从她的作品想世人表达出不愿被人轻视尤其是不愿被男性群体所轻视的心态,简单说就是具有朦胧的反对性别歧视和压迫的意思。
因此,柳如是的诗作呈现出一股不凡的骨气。这骨气渗透纸背,直逼人心。柳如是诸作往往如此,其脍炙人口的《金明池-咏寒柳》同样唱出了诗人对人格独立自由的执著,“此词作于岽桢十二三年间.柳如是当时已23岁,有美人迟暮之感。按当时社会女子婚嫁之期,大约逾20岁谓之晚”。柳如是嫁给钱谦益是在24岁,在这之前,内心的愁苦可想而知。词中所咏之寒柳正是她自身的写照。她的处境是“霜条孤影”,生活的对于她而言是“烟浪迷离”,她目前的生存状态是“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在这种凄凉憔悴中,女主人公回忆昔时与陈于龙同居时吟诗唱对的美好生活,并以之作为如今生活的寄托和安慰。然而,纵有许多愁苦,作者却说“待约个梅魂”.“与伊深怜低语”,得不到知音就与梅魂为伴.向梅花倾诉。“梅”象征着诗人傲岸的人格追求,表达出诗人不愿向命运妥协的坚贞的人生态度,与以往女子怨思苦吟之作明显不同,她从不放弃自己,看轻自己,她力求和士大夫平起平坐,以女弟自称。她常常意境独开,超然拔脱,体现出历代女子文学在感伤传统之下艰难蜕变的痕迹。柳如是一生的所作所为,与她诗词中表现出的这种精神是相一致的。然而,古代妇女深受父权、夫权的重重压迫,奴颜卑胯、逆来顺受被看作是她们的正常之态。一位女子稍有主见便被封建世俗指责为出格、放肆,柳如是在当时社会就有“放涎风流”之议,三百多年来,封建道士们在她身上满了唾液,冠之以风流名妓、乱世名姬,对她的名妓生涯津津乐道。其实.这正是父权社会男性淫威在作怪,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对女性压抑、排斥的表现。如今稍正统的文学史对明清之际的女性文学包括柳如是写的诗文仍然只字不提,未免有些偏颇。柳诗的精髓就在于她表现的是自己真实的感情,源于生活中的自己但却独具一格,形成自己独有的清新风格。顾苓在《河东君小传》中说:“格调高绝,词翰倾一时”。要说对柳如是一生礼之、赞之、题之、咏之最多的人应属陈寅恪,陈寅恪对于柳如是是持着非常坑定的态度。他曾评价柳子之诗“咏柳风流第一人”。由此可见柳诗成就之高。
可以说,以柳如是为代表的明清妇女文学在女性文学史上有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其表现出的“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为实质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酵.是近现代女性意识觉醒的先声,是不可割裂的历史积累。
(二)绵绵词情,自写多情?
柳如是一生追求自由恋爱,自由幸福,力求男女之间的平等。因此她得到爱情时格外的珍惜。事与愿违,两人最终与分手结束。在于陈子龙分手后,柳如是伤心不以,一气呵成《梦江南.怀人》20阕,这些诗表达诗人对陈深深地眷恋之情,一字一句,感人肺腑,读来不觉心痛与惋惜。诗人不断追忆她和陈子龙相恋时美好甜蜜,《梦江南.怀人》前十阕以“人去也”开头,说明爱人的离去;后十阕以“人何在”开头,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切怀恋。《梦江南.怀人》20阕写得款款动人,可为爱情诗中的上乘之作。历代女性所写的情诗比比皆是,无论是民间一般女子的创作还是文学素养深厚的女子的作品,在对爱情的抒写都因其情感的真挚执着而略胜于历代男性之作。但她们诗中对情感的处理由于受作者思想的局限往往走向极端。古代妇女对爱情是很专一的,情人远去则望眼欲穿;情人背弃则伤心欲绝,或转而恨之入骨,在诗中无情咒骂对方。这都是由丁古代妇女受“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教影响而呈现出的封建式的爱情模式及观念。
柳如是的爱情诗表现出不同于以往女子的爱情观。在她的情诗中处处可见对情感处理的高超艺术,充分体现出诗人人格的独立与尊严。其诗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对于感情拿得起、放得下.在爱情面前有着觅分的自信,在爱情遭到变化时又能潇洒地超脱。柳如是本身的爱情生活,也说明了这一点。如《江城子·忆梦》,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此词作于柳如是即将离开陈子龙时。柳与陈真挚相爱但却不能白首同归。柳如是对此伤心落渭,而忧伤中的她却能说“留他无计,去便随他去”。诗的境界陡然一转,诗人在无可奈何中潇洒地从情感的误区里走出,一洗历代女子言情时的被动愁绝之态。在《南多子·落花》中更可见诗人对情爱的升华,对不能如愿的爱情悲剧有着快刀斩乱麻的果决。她说“义有个人儿似体”,指自己如杨柳之落花,漫天飞舞,无根飘泊。但她怨而不怒,理智地将情感升华。既然“做杀多情留不得”,诗人便毅然离去这些都是柳如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独立自主之人格的写照。柳如是对爱情的失意不作悲愁弃妇之苦,不作矫揉造作、没有想要人同情怜悯的弱女子情态,而是以一种超然的心态从情网中挣脱。由于柳如是属于特殊的礼会阶层,她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与文人名士交往,虽然有时会产生真挚的爱恋之情,可这种爱恋的前景大多是幻灭,于是她不得小将真情深藏内心,并常常以女性的自尊自傲来为自己破损扭曲的心灵疗伤。一方面,她心高才富,推崇劲竹、傲梅的?晶格;另一方面,她却又必须依人门下,忍受属辱,“特地瘦腰如舞”,贬损人格以求生存。其处境之难堪、内心之痛苫可想而知。她的情诗因而更多地给人一种沧桑感,比一般闺秀诗人的涛作有着更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作为乐妓还是诗人,其善于控制情感,善于对情感的失意作艺术处理,并非意味着她缺乏真情,其二十阙《梦江南·怀人》便将深挚之情爱、刻骨之思念表达得极为强烈。其《听钟鸣》同样凄婉动人,诗人声泪俱下地说:“情有异,愁仍多。昔何密,今何疏。对此徒下泪,听我鸣钟歌。”面对社会的压迫和歧视,为了生存和尊严,诗人只能表现对异性情感的不屈服、不曲迎,对情爱不去乞求。“合则聚,不合则散”,这种初具现代意义的情爱观在其诗作中流露得颇为鲜明,显示出诗人以一名女子与男子是平等存在的女性意识及作为“人”的观念意识的觉醒。
(三)纤纤缟素,字字侠义
尽管“前世迂腐者”以及“后世轻薄者”对柳如是的身世多有诋诬,但是陈寅恪先生奉献给读者的《柳如是别传》,全面、客观地考证柳如是一生的经历,以诗证史,让读者认识了一个原本意义上的柳如是。在诗词创作中,柳如是的爱国情怀自然流露,忧国忧民的侠义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1、淡然处世
自古以来,女子就有“无才便是德”的限制,封建社会的女子在这个男权社会就没有话语权,更不用说是干涉政治,能有这样的想法已是一种让人敬佩和惊讶的事,柳如是本就一风尘女子可以说是社会地位最低下的人,然而她却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当时男人群体之中得到一席之位并且她是一个成功的了例子,当时有很多人为她的才情和人格所倾倒。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她的胆量和勇气。她可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敢于尝试就是一种进步,她是古代先进女性的代表,无论她的才情还是她的人格都对后来的女性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