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师徒三人的思想,苏格拉底的徒子徒孙
苏格拉底师徒三人关系
苏格拉底师徒三人关系: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师徒关系,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师徒关系,他们三人一起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他们被后人称为“希腊三贤”。
1、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师承柏拉图。
2、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3、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第四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本章对古希腊著名三哲,亦为师徒三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进行探讨。三人的教育思想以其哲学观、政治观为基础,彼此有传承之处,亦有各自独特之处。他们都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与作用,重视德育,追求广博的知识。此外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智慧及德行(知识即道德)的命题,柏拉图的以培养哲学王为最终目的的教育体系、四艺的课程论,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白板说”,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章思考题:
1.评苏格拉底问答法。
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为问答法,这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加强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的教学法所吸取。后世许多名著都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但是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的条件和适度范围内做参考。
2.比较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美德的见解。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形式,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育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的行事,智慧就是道德。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必须先进行有关德行的现实活动,才能获得德行,只知道德行是不够的,还要力求在实践中应用,或者以某种办法变得善良。对于获的德行来说,知识的作用是非常微弱的,其他的条件比知识的作用更重要,因为公正和节制的德行是公正和节制的行为,多次重复后产生的,这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批评苏格拉底“智慧即美德”的观点不完善。
3.比较柏拉图的“知识即回忆”和亚里士多德的“白板说”。
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认识就是回忆,学习并不是从外部获得什么东西,它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智没有什么东西不是先以在感觉中的,他认为感觉只是采纳被感觉的东西的形式,而不要它的质料,正如蜡块只把带硬的金戒指印记接纳到自己身上,不取黄金本身,而只是纯粹取其形式。他认为人的灵魂正如什么也没有写上的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他能接受对象的知识。这种观点确认知识是从外面经过感觉进入意识的,与柏拉图知识即回忆的,理论相对立,这是古希腊在认识论上的一个成就。
4.综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性与欲望的关系的思想。
苏格拉底:他要求人们以明智的认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抑制自己的欲望。他认为自制是“一切德行的基础”,对于一个人来说口才的流利,办事的能力,心思的精巧都是次要的,首先必须的是自制。他谆谆教人把自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能自治就使智慧和人远离,使人对快乐流连忘返,使本来能分辨好坏的人丧失辨别能力,苏格拉底要求将情欲控制在最必要的范围内,他本人即是自制的典范。
柏拉图:我们用以思考推理的是灵魂的理性部分,人们用以感觉爱、饿、渴等物欲之骚动的是灵魂的无理性部分或欲望部分,激情部分是理智的同盟者或辅助者,通过教育和培养使理智在人的灵魂中起领导作用,激情起辅助作用,欲望接受领导,被控制在简单有分寸的范围之内,三者之间友好和谐而没有纷争,各安其分。以理性指导欲望。
亚里士多德: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且与生俱来,采取不承认主义或者企图消灭它,违反了人的本性也是做不到的人,具有理性人不同于动物,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欲望服从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任凭欲望肆虐,不听从理性的领导,人就降低成为动物,用理性引导限制指导欲望,人就上升成为人。发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动物的水平,上升为真正的人,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
请问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主张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苏格拉底的三个思想包括“智德合一”、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育上同样主张“有教无类”,要求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
一德性是一个人宝贵的生活经验,它是知识的一种;二德性是一个人积累的处世哲学,它是知识的一种;三德性确保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正确性,它是知识的安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