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败在刘邦手里,项羽为什么会死在刘邦手上
项羽为什么会输给刘邦?
项羽为什么会输给刘邦?
刘邦战胜了项羽,这件事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这个刘邦处处不如项羽,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项羽的祖父叫做项燕,是楚国的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所以项羽早年追随他的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不过项羽虽然是一个破落贵族,那还是贵族。所以项羽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我们讲过了,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叫刘季,是刘小的意思。项羽是正儿八经有名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所以项羽是一个贵族出生的人,项羽身上有那种贵族的高贵和高傲。项羽的军事力量也很强,那可谓战必胜,攻必克,所以称之为西楚霸王。项羽本人的能力也很强,史书上说,他力能扛鼎,力大无比,但是不爱学习。《史记》的记载说他小时候,他叔叔先让他学字,学书,学写字,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他叔叔就问他了,说你学写字你也学不好,学使剑你也学不好,你要学什么?项羽说,这个学习写字有什么用?以后摆个摊,代写家书。学剑一人敌,我剑术再好,我就是杀一个人,我要学就学万人敌,叔叔说那好你就学万人敌吧,学兵法,学了一下,也不成器,又不学了。但是他能力还是很强,而且非常地勇敢,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有这么一个情况,就是两军对垒的时候,刘邦手下一个神剑手叫叮烦,刘邦就让这个神剑手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这个人一箭就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这个人一箭又射死了,连连射死了项羽手下好多的兵将,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出来以后项羽往那儿一站,吼了一声,楼烦吓得屁滚尿流,调头就跑,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项羽这个人,个人魅力是没有可说的。
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刘邦会干什么?刘邦的本事也还是司马迁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喜欢酒色这就是他的本事,在整个灭秦和楚汉相争的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怎么办啊?
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我们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因为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和成败。
刘项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来的心态来证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接着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个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表现完全不同。刘邦的表现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这么大的克制力,此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看的,项羽不听,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怎么样?
项羽自己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很不好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四个字,“城无遗类”,就是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没有活口了,那肯定就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而且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做完了以后,这时候有人就出来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
为什么项羽每次都胜,最后却输给刘邦?
古代战争并不一定是靠人多 项羽兵是比刘邦多
但是项羽他不是一个靠兵多打胜仗的 他很自负
很聪明 也很勇武 为什么败? 原因太多 我就说说主要原因 1 自负 跟刘邦打 他从来不拿出自己的实力兵权,为什么? 因为他认为刘邦根本不是自己对手 `2 私欲太强 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兄弟 或者老婆 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出兵
3 傲慢 从来不听别人的劝说
4 霸气 要知道做皇帝不是靠霸(还自封霸王)靠的是仁者 所谓 仁者无敌 没听说过霸者无常的 总而言之 项羽自从认为自己是霸者 而不是王者的时候 就注定他的一生(霸很强 自古称霸的最后都是可悲的结局,秦始皇就是最好的例子)
项羽与刘邦比较 为何项羽会输给刘邦
1、项羽灭秦后没有顺应历史潮流,采取措施继续加强国家的统一,而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恢复分封制,这就使得他分封诸王后不久就到处发生叛乱。正在他穷于应付时,刘邦的势力很快强大起来。 2、项羽的军队比较残暴,秦军已经投降,他还击杀活埋了20万降兵。占领咸阳后火烧秦宫室。又不注意安抚百姓,废除秦朝严刑苛法,百姓很是失望。刘邦则相反,一入咸阳,就与民约法三章,深得人民的拥护。“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很重要原因。 3、项羽不会识别人才,有才能的人(如韩信)转而投向刘邦。他仅有的忠于他的范曾最后也离他而去。而刘邦则重用人才,他手下张良、萧何、韩信被称为“汉兴三杰”。4、刘邦注意建设巩固的关中根据地,不断向前线供应兵员和粮食,以致于能屡败屡战,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以上几点是项羽输给刘邦的主要原因。 ============================================================================= 关于项羽和刘邦,自古人们见仁见智,观点各不相同。拥项羽者言:西楚霸王出身名门,少有大志,勇猛过人,恪守信义,侠骨柔情,乃铮铮男子汉也,岂刘邦下流小人所能及。捧刘邦者曰:项羽勇而无谋,气量狭小,岂能比刘邦善假谋略,大人大量。小时候,我对项羽真是倾慕之至。他的神武,可谓气吞山河;他的爱情,可谓缱绻动人。但他的人生结局是悲凉的。几番番入我梦来的“重瞳子”项英雄最终自刎乌江,美丽的虞姬亦是随风而逝……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惆怅和悲凉。少年的我一度为项羽惋惜万分,对刘邦嫌恶之至。近日,细读司马迁《史记》之项羽·本纪及汉高祖·本纪后,我对这两个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一日,始皇游会稽,项羽脱口而出:“这个人可以取而代之呀!”其叔项梁因此奇之。其后,举事而起,从者云集。破釜沉舟,救赵破秦,令诸侯“莫敢仰视”。及自封西楚霸王,众王反叛,更见其骁勇:讨伐乎东西,征战乎南北,往来翕乎,未知疲倦。他很讲信义,只因允诺了项伯“善遇”刘邦的进言,他不顾亚父“示之者三”,于鸿门宴上放走了罗网中的刘邦。当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他笑对死亡,气概何其豪迈。有人说:项羽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鸿门宴上未听从谋士范增之言,以至放“虎”归山,招致最后的失败。此语本人不敢苟同。细读史书,透过一幕幕细节,就会清楚的发现,项羽性格中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他空有高志却目光短浅;他爱慕虚荣,不乏自满自得的小农意识;凡事勇在先,智在后,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巨集大量的国君气质。这就决定了他的一生,只宜做一名叱吒风云的将军,却不具备一种帝王的胸怀。他真正的失误不在于杀没杀刘邦,而是误在自身不能克服的性格弱点上,就算他于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以后也一样会败于张邦、王邦、李邦……且来看一下《史记》中的几个小片断:新安。章邯率部归降。项羽不是对降兵善加督导,化为己用,反因害怕降卒不服而“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丰鸿门。闻刘邦欲关中称王,项羽大怒,欲以四十万大军击压刘邦十万军。刘邦恐,急笼络项羽季父项伯,卑曲称臣,高颂项王。项羽显然沾沾自喜,颇以为得意,遂听从项伯言而“善遇”刘邦。这就有了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的千古遗憾。入关后。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令“秦人大失望”。既灭秦。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此时却心怀东归意,说:“人富......
当年的项羽为什么会输给刘邦呢,项羽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战神吗?
一、项羽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而刘邦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将项羽一步步地逼近失败的泥潭。项羽曾经抓住了刘邦的父亲,还扬言要杀了刘邦的父亲。可是刘邦却仍然面不改色,厚著脸皮说:“我曾和你结义为兄弟,你杀了我的父亲,就等于是杀了自己的父亲。”当时项羽真的很想杀了刘邦的父亲,但是最终,还是下不了手。
二、项羽之前是一个很重重义的好男儿!但是,自从那一次刘邦坐收了渔人之利之后,项羽就彻底的被激怒了!他的怒气发在了百姓的身上。自然而然,项羽就不能深得民心了,这是导致项羽会失败的最重要的一条!
三、项羽的身边,有一个是站在了刘邦那边想问题的人!!!那个人具体是谁我就忘记了,好像是项羽的弟弟,还是项羽的叔公之类的,反正他也是姓项的。那个人对张良抱有感激之心,所以,有很多次,项羽明明是就快要成功了!可就是因为他在从中作怪,他害怕这一切会影响到张良的性命,就帮助刘邦他们脱离了险境,唉,可怜的项羽却还是对他深信不疑、、、
四、刘邦懂得如何去用人,所有的有用之才,都很不公平地全去刘邦那边了。唉。。如果项羽跟刘邦单挑,那刘邦肯定输定了啊!
五、项羽的爷爷项梁在一次的战争中牺牲了,这样,项羽失去了一个最亲的人。。。那是多么悲痛啊!之后,项羽的心中,就多了一份枷锁,多了一份仇恨,多了一份冲动,少了一份理智。。
六、刘邦他太会使用计谋了。他曾几次不断地挑拨项羽与范增的关系。。最终,项羽多疑的性格,使他再次失去了一座靠山。。试想一下,项羽失去了两座最重要的靠山。。。他会赢的机会又小了许多
七、项羽的武功确实是很强啊!要不是那一次,刘邦的士兵们都唱起了楚歌,项羽的军队就不会兵心涣散,那么,项羽也还会有赢得机会呀!
八、要是那一次,那一次项羽他没有被自己懊悔的心理所打败,那么,项羽很有可能可以东山再起,打败刘邦!可是。。他没有。。他最终还是在江边自刎了。。他还很大气地对自己曾经的手下说:“既然刘邦这么想要我的尸体,那就都送给你们好了!也愿你们能混到个什么王侯之类的做做吧。。。”唉,项羽到死。。还是这么重情重义,竟然会不计较他的手下背叛了自己的事情……
项羽。。。是一位英雄,只是可惜他注定要背刘邦这样的人所打败。
楚汉相争项羽为什么会输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的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作为对手,项羽却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项羽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那么,究竟是哪些个人因素造就了刘邦和项羽全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呢?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人觉得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则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项羽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项羽早年追随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一带。不过项羽尽管是一个破落贵族,那也还是贵族,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我们前面讲过了,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所以说,项羽是一个出身贵族的人,项羽身上有贵族的那种高贵和高傲。项羽的军事力量很强,可谓战必胜,攻必克,所以号称西楚霸王。项羽力量很大,史书上说他力能扛鼎,力大无比,但是不爱学习。《史记》记载说,他小时候,他叔叔项梁先让他学字、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就问他了,说,学写字你学不好,学使剑你也学不好,那你要学什么?项羽说,这个学习写字有什么用,以后摆个摊代写家书吗?学剑一人敌,我剑术再好,我也就是杀一个人,我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说,那好,你就学万人敌吧,学兵法吧。项羽学了一下,也不成器,又不学了。
但是,总的来说,项羽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地勇敢。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刘邦手下一个神箭手叫楼烦,两军对垒的时候,刘邦就让这个楼烦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连连射死了好多位项羽的兵将。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项羽出来以后往那儿一站,大吼了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调头就跑,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项羽这个人的个人魅力是没有可说的。
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那刘邦会于什么?刘邦的本事还是司马迂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喜欢滔色就是他的本事,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
刘邦和项羽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来的心态来证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成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的表现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看的。项羽听不进去,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样?
项羽自己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做得很......
刘邦为什么会和项羽打起来?
在项羽当了西楚霸王后,如果刘邦没有争天下的心思,项羽的天下还是稳固的,从历史的观点,作为封建政权的重复更迭,站在百姓立场上,我叮是认为刘邦不应该在人民保守战争之苦的当时,争夺项羽天下,他们有人说,项羽治理天下不行,没有刘邦有城府,历史没有如果我们也不做无谓的推测,
为什么项羽会输给刘邦?
根据黄易来回答,就是因为刘邦是项少龙和美蚕娘亲生的,而项羽是项少龙的兄弟滕翼送给他当儿子的,别人的儿子当然不如自己的儿子,他当然帮自己儿子,项少龙这么牛,可想而知结果如何了!
刘邦和项羽为什么要打仗?刘邦和项羽打仗为什么项羽败了?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楚汉相争
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
作者:柏杨
本书由台湾作家柏杨用现代语言定成。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读《资治通鉴》有一定的难度,文言文并不是一般读者能理解透彻或了解其中神韵的。
柏杨先生先将《通鉴》吃透,反刍之后再呈现给读者,加入了自己对历史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柏杨先生的历史观当然与司马光大不相同,他针对的读者不再是帝王宰相,而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所以他的译文的口气,与原文比起来似乎完全是两码事,但又完整地保留了原来死文字的原意,这可是白话翻译的最高境界。
线上阅读:
book.sina/....shtml绝对详细
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气量狭小,缺乏宽容 :比如责骂黥布,导致被刘邦策反,失去悍将,四面受敌。
最重自尊,不容逆耳 :项羽火烧咸阳宫后,东归彭城,一个人劝他留下把咸阳作为都城,项羽不采纳,结果说了一句:沐猴而冠,被项羽烹。这样还有谁会冒着生命为想给项羽出主意
所封不当,功臣失封 :项羽分封18诸侯,分错刘邦,没封彭越等人,导致叛乱。
宽严失度,袒护亲情 :项伯在鸿门宴前泄漏项军机密给刘邦,鸿门宴保护刘邦,使刘邦逃脱,项羽没有惩罚。
杀怀王。都说“挟天子以令诸侯”,项羽却杀天子,让刘邦有出师之名。残暴,坑杀20万秦军降卒,还有上面被烹的哥们,搞得人心惶惶。
刘邦则善于用人,气量大,得到天下。
以上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垓下之围全文翻译: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
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
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
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扩展资料:
《垓下之围》记叙的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的最后生涯,主要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风采。作者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的描写,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
作者还善于在历史事实进行艺术加工,写出了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如虞兮虞兮的千古悲歌、“田父绐曰”的生死机缘、愧对父老的知耻良心、赠马赐头的临终义举等,使这篇文字达到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悲剧性英雄形象,并在各种矛盾冲突中,展现了秦汉之际错综复杂的社会变革。
文章写了四件事。—是项羽已穷途末落,已被汉军重重围住;兵少食尽,战士厌战,四面楚歌。二是项羽把战败归咎于“时不利”、“天之亡我”、“骓不逝”,却没看到自己致命的败因——狂妄、轻敌。三是作者重点写项羽突围,尽显英雄本色。
渡河之后楚军一百余人,最后仅二十八人,与当时重围的五千汉军相比可说是九牛一毛。四是项王不肯回江东重旌旗鼓。他对亭长之言,反映了项羽的自愧,无颜回江东。到底回江东是成是败,作者未加评定。但杜牧太乐观了,他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垓下之围》自《项羽本纪》的最后一部分。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其中最主要的是选择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场面),具体描述项羽既是一位叱咤风云、气盖一世的英雄豪杰,更是一位情感丰富,个性鲜明的悲剧英雄。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情深无奈的侠骨柔肠。东城突围中,项羽虽兵剩无几,却能连斩数将,展露了其勇冠三军、力挫群雄的勇猛英姿。
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展现了他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性格特征。这三个场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了人物个性,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达到了呼之欲出的程度。本篇还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丝毫没有杂乱之感。作者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突围快战,高潮迭起,情节连接紧密,过渡自然,结构浑成,气势磅礴。 篇末的“太史公曰”,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过程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充分肯定了他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批评了他自矜武力以经营天下的错误,对他的失败给予了惋惜与同情。作者的评价公允深刻,而且寓有作者的身世感,使项羽这个悲剧人物形象具备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本篇在塑造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最主要的是选择最能影响项羽命运发展的关键事件,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他个性特征的事件来展开具体的描述,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展示人物的命运与人物的性格特征。
《垓下之围》主要写了三个事件:垓下绝唱、东城快战、乌江自刎。当项羽大军被围垓下,军情何等急迫!作者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唯有如此描写,才能表现出项羽一腔怒愤与英雄失路托身无所的悲情。
东城突围,项羽兵剩无几,面对失败,他认输但不服气,为了证实此是天意而非自己的过失,他赌注似地为部下表演“快战”,斩将搴旗,再现当年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的英姿,然而描写已多是突出其徒有匹夫之勇而胸无良谋的特征了。
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宁死不辱,体现了他知耻不苟活却又自暴自弃的性格特征。至于以自己的坐骑赠亭长,将自己的首级送故人,则进一步突出了他慷慨豪爽重义气的风度。
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
项羽,是我难得欣赏的古人之一。喜欢他的豪气和侠义。试问:如果,不是他对刘邦绝对的信任,又怎么会有机会给刘邦的暗渡陈仓?当时,项羽已算是夺下秦朝的天下,当时,若是他听范增的话,杀了刘邦,又怎会有后来的刘邦?项羽就是项羽,他为人爽直,暗箭伤人是他所不屑的。
虞姬,是项羽的唯一,也是他的挚爱。到后来,虞姬在项羽的帐内,听到四面楚歌,以为已经被刘邦的军队包围,为了不拖累项羽,自刎于帐内。作为霸王,他绝不会让自己深爱的女人为他而死。可历史总是残酷的,就算当时能杀出重围,双双到乌江边上,必也会双双殉情。虞姬又怎么割舍得对项羽得情和一份承诺?
有人说虞姬是幸福的女人,因为项羽不是皇,所以,她不用与后宫三千争宠,不会在年老色衰之际感叹“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但是,不会的,因为,项羽是当不上皇帝的,就算他现在登上了皇位,以他的秉性,必然不会怀疑他的臣子会有作乱之心,万一乱臣贼子在外皇袍加身,他想来也是不信,必定会稀里糊涂的丢了皇位。错就错在他不应该生在乱世。
最后一幕,就好像放电影那样清晰。项羽的乌骓马被擒住,忠心如它,不甘事二主,跃入乌江。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边上,喷薄而出的鲜血映红了乌江。至今似乎还能听见项羽苍凉的唱道:时不利于兮,骓不失,骓不失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定格在那一刻。“时不利于兮……”
项羽为什么会败给刘邦?他究竟输在哪里?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情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少年成名,神勇无双,20多岁时就已是号令天下的西楚霸王。然而在与刘邦长达四年多的楚汉争霸中,项羽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致命错误,硬生生把一副好牌打得稀巴烂,最终导致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结局。那么项羽究竟输在哪里呢?总结起来主要有五点原因。
第一、放虎归山
早在推翻秦朝之前,刘邦就已经是项羽最大的竞争对手。项羽率40万大军进入关中后,一度想杀掉刘邦。当时项羽无论实力还是威望都远在刘邦之上,想要整死刘邦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在随后的“鸿门宴”中,项羽却被刘邦忽悠地心花怒花,最后让刘邦全身而退。放虎归山,这才酿成了后来的心腹大患。
第二、定都彭城
彭城就是今天的徐州。它位于华北平原东南部、江苏省西北部,自古以来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然而彭城位置虽然很关键,但与关中平原的咸阳相比,却还有很大差距。咸阳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平原腹地,这里南依秦岭,北连黄土高原,东面有崤山纵列,西面有汧山、陇山相接。从地理位置上看,咸阳及其所在的关中平原就是一个被天然屏障包裹着的巨型堡垒。因此,从各方面条件来看,当时的咸阳都有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项羽如果打算君临天下,傲视群雄,那么定都咸阳无疑将是最佳选择。可乡土情结过分浓重的项羽却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于是定都在彭城,从而主动放弃了地理位置上的优势。
第三、赏罚不明
项羽在赏罚这一点上做得极差。他把最重要的关中地区分封给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秦朝降将,此举引起了许多诸侯的不满。更过分的是,一些在反秦斗争中出过不少力的将领却被项羽给忽视了,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后来加盟刘邦阵营,成为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的彭越。韩信对项羽在封赏方面的态度做了这样的评价:“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如果有将士受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前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对方的手说长道短。可是将士们有战功理当封爵,他却把印捏在手里磨来磨去,直到方印都磨圆了,他还舍不得给别人。”
反观刘邦在这方面却很豪爽。韩信平定齐国后向刘邦提出申请要做代理齐王,刘邦回复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齐王。”于是便派人封韩信为齐王。
第四、弑杀义帝
义帝(楚怀王)和项羽之间矛盾由来已久。义帝一直想打压项羽的势力,以免让他一家独大。可这个目标最终没能实现,项羽还是凭实力成为了号令群雄的西楚霸王。项羽在战场上英雄盖世,可在为人方面的气量却很狭小。他始终对义帝想给他“穿小鞋”的事情耿耿于怀,于是在回到西楚国都彭城后,立即安排手下将义帝杀害了。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项羽弑杀义帝百害而无一利,可他却坚持快意恩仇,不顾长远打算。结果刘邦抓住这一点号令天下诸侯联合起兵。项羽等于是自己把自己推到了天下群雄的对立面。
第五、忽视人才
项羽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统帅,没有之一。这原本是项羽最大的优势,但却也成了他最大的软肋。在项羽眼中,谁都不如自己,所以谁也入不了他的法眼。韩信、陈平这些顶级人才本来都是项羽手下,可项羽却对他们毫不在意,郁郁不得志的韩信、陈平等人无奈之下才改投刘邦阵营,后来成为打败项羽的中坚力量。
项羽在战场上举世无双,但在战略布局,政治谋略,以及为人处事方面都远不如刘邦。他在该下黑手的时候心慈手软,在该仁慈的时候又乱杀人;对值得笼络的人吝惜赏赐,对不那么重要的人又恩赏过多。于是项羽的盟友越来越少,敌人越来越多。刘邦屡战屡败,可是每次都能缓过劲来;项羽一生只打了一次败仗,但结果却是英雄末路,乌江自刎。
参考文献:《史记》
为何项羽最终会输给刘邦?不是所谓的天意,这三个原因才是关键
楚汉战争相持四年,最终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作为胜利者的刘邦在项羽的坟墓上建立起了一个对历史影响深远的王朝——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草根皇帝,刘邦是非常幸运的。
从村里的泼皮到皇帝的逆袭,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而刘邦则完成了这次华丽的转身,从双方的身份地位和实力上来看,刘邦和项羽根本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名将之后,在故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英勇无比,一呼百应,一个是村里的泼皮,斗鸡遛狗,那么刘邦究竟是怎么赢得这场战争的呢?
其实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是刘邦自己虽然不能文不能武,但是却非常善于用人,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楚汉战争后期,项羽方面所谓的人才基本上全是武将,好不容易有个谋士范增,还被项羽气走了。而刘邦方面则不同,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樊哙、彭越等人,实际上刘邦的用人理念和项羽也有很大差距,项羽重身份,看门第,而刘邦则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得到重用。
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韩信,在项羽军中,韩信因为自己曾经受过胯下之辱而备受歧视,项羽觉得韩信没有气节不予重用,后来韩信投奔刘邦,成为了刘邦的三军统帅, 结果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项羽就是想后悔都来不及了,如此一个能臣却被自己轻易放走,实在是非常遗憾,这也注定了项羽最后的失败。
第二是项羽心存妇人之仁,而刘邦则心狠手辣,刘邦虽然武力值不如项羽,但是却懂得抓住时机,当年刘邦攻下咸阳,本来想好好快活一把,但是想了想自己今后的霸业还是忍了,面对项羽的四十万大军,刘邦及时服软,在鸿门宴上低声下气,结果项羽没听范增的建议,放走了刘邦。
项羽后来抓住了刘邦的老父亲,威胁刘邦,让刘邦出来和自己单挑,否则的话就将刘邦的父亲煮了,没想到等了半天刘邦回了八个字::“吾宁斗智,不能斗力”。结果把项羽气了个半死。后来刘邦将项羽围困在垓下,刘邦不给项羽留活路,先让人唱楚歌瓦解军心,又吩咐手下能杀项羽者封万户侯,最终项羽被逼无奈,自刎于乌江边,一代枭雄就这样陨落在历史长河之中。
第三是在军事上在军事上,刘邦对于战争全局处置得比较得当,能做到正面坚持、敌后骚扰和两翼牵制相配合的战略原则,因而迅速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完成了对楚军的战略包围,使楚军陷于多面作战、疲于奔命的困境。在项羽势衰力竭、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时候,刘邦立即集中优势兵力,转入追击,全部歼灭了楚军,取得了最后胜利。而项羽则恰恰与刘邦相反,他盲目自大,随心所欲,并不注意利用智谋,而是一味的好勇斗狠,结果使自己腹背受敌,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 落得个“四面楚歌,一败涂地”的结局。
项羽败于刘邦真正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虽然打天下靠武力,但武力的基础是民心。项羽虽然骁勇善战,但他杀戮过重,天下万民唾弃他,仅仅依靠项氏家族自然无法取得天下。刘邦虽然武力不及项羽,但是刘邦得民心,战国七雄的百姓都归附刘邦,特别是秦国民众归附刘邦,故刘邦能打赢战无不胜的项羽。
有人说秦朝统一中国是不得民心的,那只是他们站在六国贵族的立场看问题。从春秋开始,天下列国相争,无月不战,无日不征,百姓们早就厌烦了五百余年的征战,统一天下是民心所向。秦始皇求治过切,秦二世昏聩无道,这才导致秦朝二世而亡,子婴死前高呼:秦国可亡,秦政不可亡。秦政是什么?秦政就是统一天下!项羽恢复分封制,走老路必然到不了新地方;刘邦志在统一天下,故天下万民支持。
刘邦进入咸阳后,烧杀劫掠之事他也做了,只是跟项羽大规模的有组织地烧杀抢掠相比,刘邦的罪恶被秦人选择性忘记了。听闻项羽大军逼近咸阳,刘邦一改常态,约束军队不得扰民,还出榜安民。秦国父老给刘邦送粮,刘邦不取;秦国父老请刘邦当秦王,刘邦坚持不受。从此秦国父老希望刘邦当秦王,生怕刘邦弃他们而去。
后来项羽入了咸阳,他的所作所为让秦人大失所望,此人犹如恶魔重生。对于项羽分封的三秦王,秦人更是怨恨无比,认为三秦王是卖军求荣之辈,用二十万秦军将士的性命换来了他们的王位。刘邦反攻三秦王时,易手反掌,这除了韩信军事水平高外,跟三秦王不得民心也有极大关系。在楚汉战争期间,老秦国成了刘邦大后方,刘邦屡战屡败,却还能再战,这跟老秦国的支持密不可分。
项羽最恨秦国,因为秦军斩杀了项燕、项梁以及很多项氏族人;其次项羽恨齐国,因为齐国见死不救,最终让项梁死于章邯之手。项羽攻入齐后,杀戮较重,可谓屠城千里,这也是为什么项羽一离开齐国,齐国就再次反叛的原因所在。刘邦知人善人,又极得民心,因此刘邦战胜了项羽。就算刘邦没有打赢项羽,项羽也不可能长存,毕竟反对他的人太多。
项羽背景能力出众,为何却会败在一个小小的无赖刘邦手下?
项羽之所以会败给刘邦,我认为是因为项羽不善于用人,而且为人比较自负。正是因为他的自负,他才会无法度过更困难的时期。项羽目光短浅,没有刘邦的远见。虽然刘邦在这方面也有欠缺,但刘邦和项羽的区别在于项羽拒绝接受别人的建议,而刘邦则不一样,他总是会采用他手下的人给他提出的意见或建议。项羽的所作所为,注定他不适合做帝王。因此,项羽败给刘邦并不是因为硬件不行,而是思想上就已经落后一大截了。
虽然项羽的当时被称为西楚霸王,力大无穷,在战场上也十分英勇,但正是因为这些美名,才会使他变得非常自负。由于他的自负,他才会在最初的时候看不起刘邦,他才会不假思索的做一些决定。而且,他还非常不屑于别人对他提出的建议。他手下的范增本是当时最为知名的谋士之一,有着杰出的智慧。然而,项羽对范增的建议总是非常不屑,认为范增不懂打仗,认为范增把项羽看得太重,项羽他败就败在他太轻敌了。
尤其是在项羽和刘邦的对抗中,项羽天真地说所有的混乱都是由两个人造成的。为了不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痛苦,他希望刘邦和他单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心里没有什么策略。那时候,项羽能够破釜沉舟,就已经足够说明了项羽这个人是不考虑后果的。
还有那场知名的鸿门宴,这个机会本来是杀死刘邦的绝佳机会。然而,项羽却放刘邦走了,这让范增生气了。在后期,因为陈平的一招离间计,使得项羽众叛亲离,这才败给了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