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正史记载,西施在历史上的真实故事?
西施存在于真正历史上吗?
是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只有貂蝉不是真实存在的。
西施,子姓施氏(9月19日出生,农历八月二十五,公元前503—473年),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美誉。其中的“沉鱼”一词,讲述的就是“西施浣纱”的故事。
历史记载
越绍兴苎萝村鬻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称西施,一作先施。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词遂为美女之代称。西子病心而颦,村东丑女见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颦,富人见之,闭户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东施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此即东施效颦之典。西施常浣纱于水上,鱼为之沉,故有沉鱼之说,世人因名其溪。越君勾践图复国,以吴王好色,乃用范蠡谋,徧访国中美色,得西施,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乃献于吴王夫差。吴王嬖之,日事游乐而废朝政,亲佞幸而远贤良,终至国破身亡。吴既灭,勾践以西子为亡国尤物,浮西子于江,令随鸱夷以终。鸱夷者,伍子胥死而盛以鸱夷,其死西子有力,故沉西子以报(伍)子胥之忠。
西施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虽然历史上许多野史中都有过她的相关记载,比如《越绝书》云:“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虎而去。”也有《墨子.亲士》载:“西施之沈,其美也。”但是没有一处准确记载西施生卒年月的文字,正史中最早记载吴越争霸事件的是左丘明的《左传》(春秋鲁国史官,该书记载前722年--前464年的历史),整个事件当中根本就没有提到有西施这样的人。同样《国语》(我国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也是左丘明写的),在《吴语》、《越语》中也没有记载;《史记》了吧(司马迁西汉人前145年--不详,于前104--前91年完成《史记》,与西施故事相距300年)。司马迁写《史记》时与西施发生故事的时间相差300多年,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看清朝的历史,应当说是资料是最丰富的、最完整的和最容易写的,但司马迁也只字不提西施。应该跟貂蝉一样是虚拟的人物。
历史上真有西施这个人吗?
众所周知,西施名列中国四大美人之首。西施的传说还要追溯到春秋末年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势不两立的政权,分别是吴国和越国,而越国有一位绝世的美女叫做西施。
那时吴越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在吴国报复楚国并取得胜利的同时,越国也趁机在吴国背后发动突袭致使阖闾重伤不治而死,而继承阖闾的夫差随即领兵围攻越王勾践。越王被迫困在会稽山上最终投降,他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穿着婢女的衣服,乖乖的到吴国当人质,专职养马,每一次吴王夫差出行的时候,越王勾践都拿着马鞭,吆喝开路,扮演着婢女的卑微角色,甚至在吴王夫差生病时勾践亲自煎药,并品尝其粪便,祈祷平安,获得夫差的信任后,回到祖国。
勾践回国后奋发图强,同时采纳范蠡和文仲的建议向吴王夫差敬献了越国的美女。西施由此被选中,在培训这段期间内西施和范蠡产生了感情,但为了国家兴亡,范蠡还是忍痛将西施送去吴国。最终夫差见到西施神魂颠倒,不惜大兴土木把江山丢到了一边,而此时的越国则伺机复仇。十年之后吴国被越国打败夫差自杀。之后越王勾践也想将西施据为己有,但是越王的夫人随即赶来诬陷西施是亡国狐狸精,并密令大将秦泽将西施沉江而死,而秦泽是因西施和范蠡当年给过恩惠的人的后代,这个美女由此活命,而在灭掉吴国之后越王勾践开始猜忌功臣,范蠡认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立马急流勇退,在得知西施没死以后,带着西施云游四海,最终在齐鲁一代成为巨富。
吴越争霸,发生在春秋末年,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籍,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后被焚弃殆尽,流传后世的,只有《春秋左氏传》、《国语》、《战国策》等书。司马迁的《史记》,也因为文献缺失,无法将这段时期的历史记述完全。奇怪的是,以上这些史籍所记述吴越争霸的故事,中间都没有西施这个人以及勾践向吴王献美的记录。正史比较严肃,一般不会随便记载街头巷尾不可靠的八卦新闻。假如确有西施此人此事,而她对吴越争霸影响如此之大,正史是不可能忽略掉的。特别是《史记》这个正史中的正史里,西施连个影子都没有。
然而在事隔五百多年后,这段故事记载在东汉赵晔写的《吴越春秋》和子贡写的《绝越书》中。从此被后人在小说、评书中不断丰富加工,成了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
那么,西施的这个人到底存不存在呢?
首先西施这个名字极有可能是后人艺术加工出来的。大家知道四大美人中“貂蝉”是个虚拟人物,“貂蝉”这个名字来自东汉末期武官的冠饰,而“西施”也只是套用战国时期美人的称呼罢了。那当时的人们为什么把美人叫做“西施”呢?
据说,晋献公讨伐丽戎国,得到一个美女,收入后宫,这个美女就是“丽戎国艾地封疆之女也”。
丽戎国就是骊戎国,晋献公伐骊戎国得骊姬的经过,在《左传》、《国语》等先秦典籍中都有记载。骊戎的地理位置在当时晋国的西面。
按照字面解释:西是西方,施是给予,西施就是西方给予的人。而骊姬正是骊戎战败后,被首领进献给晋献公的,称得上是“西施”。
此后,凡是美女,就可以称作“西施”。“西施”只是天下美女的通称或代名词。
《庄子齐物论》有“厉与西施”,《管子小称》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韩非子显学》有“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墨子亲士》有“西施之沈,其美也。”《淮南子》注有“西施、毛嫱,古好女也。”,而《孟子》一书称西施为“西子”。这些史书中对西施作为美女泛称的广泛提及,这也充分说明了历史上根本没有西施这个具体的人,仅仅是美女的代名词而已。
其次,较早记载西施和吴越争霸有关的是《吴越春秋》、《绝越书》等,基本都是东汉以后的书,或野史或演绎,而无一个是正史。这些书距离春秋末年整整差了好几百年,而恰恰这几百年里无论正史还是野史都没有西施的踪迹。
第三,西施使用美人计这种提法最早出现于东汉的文学创作当中。而且中国历史上一个国家的灭亡往往都会找一个女人当替罪羊,夏桀有妹喜,商王有苏妲己,周幽王有褒姒,这通常是封建社会的史学家和小说家的惯用伎俩,西施很有可能就是这种观念主导社会当中的一个虚拟人物。
以上所述,西施只是东周时期美人的通称,至于吴越争霸中的西施美人计,恐怕是后人演绎杜撰出来的野史传奇故事罢了。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笔下的西施是绝代佳人,却不知在吴越争霸中的故事里,果真有这样一个人物吗?
想了解更多人文历史,诗词歌赋,请关注“若森知道”
0人点赞
日记本
历史上真的存在西施吗?西施的传说是怎样的?
说起西施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他是我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若是说这个人压根在历史上就没有存在过,恐怕会引得很多人一片哗然。然而这是事实,翻遍任何史料史书,居然都找不到关于西施的任何信息,确切的事迹等到那个。难道西施真的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吗?
西施的传说
春秋末年,我国长江下游和钱塘江一带有两个势不两立的政权,北边的叫吴,南边的叫越。越国宁萝山下若耶溪畔,有一位旷世绝代的美女,她就是西施。西施本姓施,叫夷光,因为住在西村,人们便称她为西施。西施很美。据说,她到溪边去浣纱,水中的游鱼羞得潜入水底;她到山上去采樵,天上的大雁看到她忘了拍动翅膀掉了下来。成语“沉鱼落雁”,就源于西施。
西施一动一静皆美,就连那不轻不重的心痛病发作时,捧着心,皱着眉,垂着髻,也有万种风情。东村也有一个姓施的女人,想学西施的模样,刚皱起眉毛就吓得邻里关门闭户。这又造就了另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成语:东施效颦。
话说吴越两国战争不断,互有输赢。公元前494年,吴越再战于夫椒,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和他的五千残部被困在会稽山上。要么投降,要么战死,越王勾践审时度势,选择了前者。他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穿着奴隶的衣服乖乖地到吴国当了人质。勾践的专职是养马,吴王夫差出行时,勾践提着马鞭,吆喝开道,尽力扮演着奴隶的角色。有一次,夫差病重,勾践亲自煎药,并且亲口品尝夫差的粪便,祈福问安。两年后,他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重新回到祖国。勾践回国后,发愤图强,睡在硌人的木柴上,吃饭前先尝一口苦胆,然后大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会稽之耻了吗?”同时,他还采纳了范蠡和文种的建议,向夫差实施了三十六计中最温馨而又最恶毒的美人计。范蠡在全国范围内遍寻美女,西施被选中。经过三年的教习,越王才恭恭敬敬地将她送到吴国。
在教习的这段时间里,西施与范蠡日久生情。范蠡在送西施去吴国的途中,心里十分矛盾,一路唉声叹气。西施也是病怏怏的。幸好路上遇到一位白发老者,他谆谆教导:“国家事大,儿女情长事小,复国重任寄托在你们身上。”说完,还把手中的一篮又大又红的李子送给他俩。二人听了老者的话,顿时精神振奋,重谢老者。后人便将这个地方称为携李。
吴王夫差一见西施,果然神魂颠倒,宠爱异常,为博美人欢心不惜大兴土木,把江山扔到一边。此时,越国却在厉兵秣马,伺机复仇。十年后,勾践认为时机成熟,下令北伐。吴国被打得落花流水,夫差请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
勾践灭吴后令西施与他一起回越宫。还未起程,越王夫人赶来了,她怕勾践立西施为后,诬说西施是亡国的狐狸精,密令大将秦泽将西施沉江。巧的是,秦泽的父亲正是当初给西施和范蠡送李子的老汉。秦泽假装执行命令,暗中托父亲把西施藏了起来。
再说勾践,自灭吴后,渐渐开始猜忌功臣。范蠡见勾践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决定归隐。临行前去看望秦老汉,得知西施未死,喜出望外,于是携手西施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最终定居在齐鲁一带,由于经商有方,成为巨富大贾,人称陶朱公。
关于西施的结局,历史上有许多种说法。上面这个颇为浪漫的说法出自《越绝书》以及明代的戏曲作家梁辰鱼编著的《浣纱记》。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吴越战争结束后,西施回到了美丽的若耶溪畔度过余生。成于初唐的《浣纱篇》诗云:一朝还旧都,靓装寻若耶,鸟惊入松萝,鱼沉畏荷花。不过,此说在史书中找不到根据,应该只是后代文人的一个善良愿望。
另一种说法是,西施被沉水而死。《墨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比干之陨,其抗也;孟贲之死,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该书编写于战国时期,距西施生活的年代不远,其中所举的比干、孟贲吴起之死,均与史实相符,由此推断,如果这个西施是我们所讲的西施,那么她被沉多半也是真的。另外,古本《吴越春秋》也说:“吴亡,西施被杀。”《吴越春秋逸篇》更详细地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领随鸱夷而终。”“鸱夷”就是皮袋,按这种说法,西施是被装在皮袋里投入了钱塘江中。
分析以上三种说法,最后一种更符合历史的必然。假如西施真有其人,也不过是一个天生丽质,在吴越战争中充当了工具的农家女子。灭吴后,“兔死狗烹”是情理之中的事。看看范蠡出逃、文种被杀,便知端的。
西施真的存在吗?
西施的传说虽然在民间和各种野史中异彩纷呈,但是关于西施的有无,历来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反对者的理由是:
其一,翻阅《史记·越世家》《国语·越语下》等正史,其中都记载了吴越两次交战,也都写了勾践失败后到吴国为奴以及后来报仇雪耻之事,但都未提及西施。《史记》中还记载了范蠡的结局:勾践复国后,范蠡“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而行,终不反”;范蠡“出齐……父子孜产……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但是,只字未提西施其人。《国语》《史记》离春秋时代较近,却未记录为越国灭吴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西施,可见传说不是事实。
其二,西施是古代美女的通称,不是实指某人,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屡见不鲜。早于吴越争霸两百年的《管子》中就说:“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其三,所有与西施有关的先秦典籍,都不曾提到“美人计”。到了东汉的《越绝书》中,西施才开始于吴越争霸挂靠,书中说:“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此后,西施作为春秋末年的历史人物,开始出现于民间传说。而《越绝书》是一部连作者都无法确定的作品,其内容多采传闻异说,所以此书的资料不太可靠。
其四,关于《越绝书》的作者,最常见的说法是东汉的袁康、吴平等人。与袁康同时代的赵晔在《吴越春秋》中完善了《越绝书》中文种献西施给吴王的故事,使整个美人计更加完整。后代人根据《越绝书》《吴越春秋》大加宣扬,对如今我们熟知的西施故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一些地方志如《吴地志》《姑苏志》《会稽志》等,对西施传说亦作了种种杜撰,更增添了西施这位古代美女存在的可信度。
让人疑惑的是,如果离春秋时代较近的《国语》《史记》都没有记载西施,五百年后的袁康、赵晔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其五,否认西施存在者还认为,中国历史上一到国家败亡,就会找一名女子来当替罪羊,夏桀有妹喜,商纣有妲己,周幽有褒姒,不一而足。因此,吴越争霸中的美人计,也不过是“红颜祸水亡国论”的变种,是封建社会史学家和小说家的惯用伎俩,西施则是为这种观念特意杜撰出来的一个文学人物。
唐代诗人罗隐在《西施》一绝中说得中肯: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综合以上各种证据,一部分人认为并无西施此人,也并无美人计其事。
还有一部分人相信西施是存在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
其一,《管子》一书,并非一时之作,也非一人之作,而是由后人不断补充完成的,因此,用它来论证西施有无不足为据。而战国时期的《墨子》《孟子》《庄子》都曾对西施的“美”交口称誉,西汉初年贾谊的《新书》、刘向的《新苑》、刘安的《淮南子》更是言之凿凿。因此,西施确有其人,是不容置疑的。
其二,施行美人计或者误中美人计,都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因此,西施之事不见于正史,是因为吴、越两国史家讳言。秉笔严谨的司马迁因无正史所依,故未将西施纳入《史记》,不足为奇。然而这富于传奇色彩的人和事,必然在吴越地区广为流传。此事首先由籍贯吴越的作家袁康、赵晔分别披露,正是其存在的证据。
其三,浙江绍兴曾出土两面汉代制作的吴越人物画像铜镜,画像内容题款有吴王、伍子胥、越王、范蠡、二女。画中吴王怒视伍子胥,伍子胥则慷慨拔剑作自刎之态,越王与范蠡窃窃私语,暗自得意,那宽袖长裙、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的二女,当然就是西施和联同进献的美女郑旦了。况且,为西施教习歌舞的土城山遗址尚在,供西施居住游览的姑苏台、馆娃宫、西施洞、玩月池等遗址尚存,由此可证明西施其人其事真实存在。
历史争论往往是因为有证据却又不是铁证,所以公婆都有理。但根据双方的辩论,显然,西施不存在的可信度更高,因为故事和遗迹都是可以杜撰的。然而,我们更愿意历史上确实存在过这样一个心系国家的绝世佳人。
历史上真的有西施这个人吗?
历史上真的有西施吗
《左传》关于越国灭吴的文字记载如下,“越十年生聚,吴为其沼乎”,纵观《左传》全书并没有提到西施的这个名字。不止《左传》,先秦后汉的正史文献中,均没有对西施其人的记载,《国语》、《史记》没有记载西施。
那么按照这个推论,要么西施这个人物是后人虚构的,要么西施仅是一个不重要的人物,在吴越两国争雄时并没有西施什么事,所以《国语》、《史记》也就没有记载西施其人。
不过西施这个名字却有出现在《墨子》、《庄子》、《韩非子》等大家著作中,所以历史上西施这个人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关键在于她是不是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西施形象。西施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或者西施是一个美女的代指称号,但是她的作用身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的,一步步夸大,所以在正史中没有记载西施其人。
西施是谁的妻子
《越绝书》记载,越国挑选了美女西施和郑旦,让大夫文种带往吴国进献给吴王夫差,文种对夫差说:“昔者,越王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当,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这意思是越王勾践找到了两名遗落在民间的绝世美女,越国国小贫弱,不敢私自拥有这两个女子,所以让文种带来进献于夫差。
绝世美女西施的图片
吴王夫差听到越国如此的恭敬,非常高兴。这时国相伍子胥出来反对说:“大王不可以接受这两个女子,美貌的女子是国家祸乱的根源啊。夏王朝因为妹喜而灭亡,殷商因为妲己而灭亡,西周因为褒姒而灭亡。”夫差不受劝谏,收下了西施和郑旦。从《越绝书》我们知道,西施是被越国送往吴国取悦吴王夫差的,所以西施是吴王夫差的妻子。
还有其他的记载也可以说明,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云:“艳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这里也说西施是吴王的妻子。同个时代的诗人李商隐也作《景阳井》曰:“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此处说西施与吴王夫差一同死在了吴王宫,他们不是夫妻还是什么呢?
西施这个名字在正史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其他诸多的文献中都有出现,再加上民间的流传,所以基本上可以确定西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关于她的身份,著名的美女西施应该是吴王夫差的妻子。
正史上为啥几乎没有关于西施的记载?
近年来,有些史学工作者撰文认为,历史上实无西施其人,他们的依据: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就已屡见“西施”之说。如《管子·小称》篇中就载有“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该书作者管仲系春秋初期人,可见,“西施”至少比勾践早出生200多年,管仲怎么能够说到200多年后的西施呢?又据《庄子·齐物论》云:“故为为是举莛与楹,历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从司马彪注文看来,这个“西施”又比吴越交战早 100多年。据此,“西施”一词是古代对美女的艳称,并非专指某一个人,漂亮女子都可称为西施,如乐府中多处出现的“罗敷”一样。先秦诸子之后,贾谊《新书·劝学篇》、刘向《说苑·尊贤篇》、陆贾《新语》以及《淮南子》中虽然也都提及西施,但仅仅把她作为一个美女的形象,而且多与毛嫱双双并出,一点也看不出西施与吴越两国的政事有什么纠葛。
那么在吴越交战中是否也有个“西施”呢?《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与《货殖列传》都提到范,但没有讲起西施,更不用说她与范蠡有什么关系。西汉人的著作中出现西施,但也未涉及西施参与吴越交战之事。如贾谊《新书·劝学篇》“夫以西施而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到了东汉,才有勾践报仇用美人计的记载,袁康的《越绝书》云:“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吴越 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文种陈述破吴谋略,第四就是“遣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于是勾践“使相者国中,得苎罗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縠,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西施身吴心越,为越国雪耻灭吴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故事,主要是根据袁康的《越绝书》的记载逐步演变而来的。
用史学的眼光看,一个国家的兴亡,自有它历史的必然性,有它深刻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原因,不是一两个人能左右得了的。
对西施的结局,历来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西施后来被投水杀身,这种说法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墨子·亲士》篇,其中说:“西施之沈,其美也。”(“沉”,古作“沈”)这句话的意思说西施是被沉于水中的,她的死是因为她的美丽。《修文御览》转引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的“浮”字也是“沉”的意思。“鸱夷”,就是皮袋。这句话的意思是,吴国灭亡后,越王把西施装在皮袋里沉到江里去了。
唐朝诗人李商隐曾作《景阳井》绝句一首:“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另一诗人皮日休也有诗题《馆娃宫怀古》共五绝,第五首是:“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苹山上绮罗身;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从这两首诗可以知道,唐代也流传过西施被沉于水的说法,可是都没有谈到西施与范蠡有什么关系。
另一种说法是,西施跟随范蠡归隐于五湖。《越绝书》有这样的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唐代诗人杜牧在所作《杜娘诗》中有句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这里的“鸱夷”不作皮袋解释,而指的是范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范蠡亡吴后,“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因为有范蠡泛于江湖的传说,或许是后人不忍这位绝代佳人遭到如此可悲的结局,就流传出西施和范蠡皆隐五湖的美满姻缘的故事,以寄托对他们的同情。
上海前几年出版的《辞海》(修订本)也这样说:“西施一作西子,春秋末年越国苎萝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偕入五湖”。并没有提到她被沉于水的传说,大概也是愿意西施有一个完美的归宿吧。
总之,历史上有无西施其人,以及她的结局如何,尚待史学界进一步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