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两次流放原因、背景,屈原二次流放原因

麦兜
麦兜 2023-09-30 09:33:01

屈原为什么会被流放?

引言:历史当中有很多英雄他们的经历和见解都比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用着他们的成就个精神当然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同时也激励了很多人。

一、屈原简介

屈原是芈姓,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后来居然先后遭到了贵族的排挤和诽谤,先后流放到了汉北河沅湘流域,在楚国郢都被秦国攻破了之后,就投湖于汩江罗江,以身殉楚国,并且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二、屈原为什么被流放了

因为屈原当时官拜左徒,而且身上兼顾了很多职位,并且他暂时的时候非常体恤百姓,当时主张变法来削弱贵族的势力,但是当时的贵族数量太大了,而且势力非常强大,所以最终抵不过贵族的势力,遭到了陷害而被流放,这是屈原第一次被流放,因为楚怀王死在了秦国,所以屈原一直主张不要和秦国议和,但是后来迫于秦国的压力,楚国还是与秦国议和,但是去年劝诫没有用,因此以屈原不忠不义的名义被流放。

三、屈原的影响

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以及爱国诗人,从而被后世所敬仰,去年那份沉着深厚的爱国热情,让屈原在政治斗争中能够坚持理想和宁死不屈,并且屈原敢于追求真理和大胆的批判,都给后世的人们会作家做出了示范,并且屈原在《离骚》当中也表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之心,虽然屈原被流放了,但是他还是以祖国的新闻和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能够幡然醒悟,能够做一个明君,因此屈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屈原为什么会被流放呢?屈原投江的原因又是什么?投江的地方在哪?

屈原为什么被流放?

先说屈原第一次被流放的原因。当时屈原官方崇拜左派,身居要职。在任期间,他同情百姓疾苦,主张变法削弱贵族势力。然而贵族众多,势力强大,他一个人根本无法撼动。所以,最后,他被诬陷,被流放。这是屈原第一次被流放。

屈原第一次被流放是因为奸臣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而楚怀王昏庸到信以为真,所以流放了屈原。那么屈原为什么会第二次被流放呢?

公元前299年,屈原第一次流放归来,三年后,楚怀王在秦国去世。屈原一直主张不与秦国媾和,而是与之保持距离。这一事件虽然导致秦楚断交,但楚国被迫与秦国媾和。屈原多次规劝无效,最后因不忠不义而被流放。

屈原投江的原因:关于屈原为什么选择投江自杀来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历来众说纷纭。人们推测他投河自尽有以下原因:

原因一:他是楚国的贵族。采用先秦分封制。周王是天下共主,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分封到各地为诸侯,诸侯以同样的方式把国家分给不同的大夫。与楚国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是,国君与周之子并无直接血缘关系,所以在其他诸侯只能称“公”、“侯”时,楚国国君可以自称只有周之子才能使用的“王”称号。楚国的君臣也有这种关系。屈原与楚王同姓,所以他不仅有来自大臣们的对国家的忠诚,还有难以断绝的血缘关系。

原因二:为完美而死。屈原性格直爽,政治黑暗残酷。屈原发现,在楚怀王这样的国王的领导下,在那些为自己的事情费尽心机的无能同僚的合作下,他的政治抱负是不可能实现的。屈原要的是一个“君主”,一个“哲学之王”,一个真正能为民建功立业的同僚。但赤裸裸的现实一次次惊醒了他,他终于投河自尽。

原因三:光荣的死亡胜过可耻的一生。这是以邻居曲木为代表的。他认为“屈原的自杀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政治的黑暗,二是性格的耿直,生活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毁灭”。屈原出生于中国贵族家庭,理想中的“君主”和“哲学之王”已经不存在了。

屈原投江的地方在哪?

屈原,一位文学大师和一位忠臣,在楚门被攻破时,用一块没有被秦国士兵污染的石头跳进了汨罗江。那么,汨罗江在哪里,屈原河又在哪里呢?

汨罗江发源于现在的江西省,穿过丘陵地区,与汨罗江、洛水河两大水系汇入洞庭湖。它的流动区域很广,全长200多公里。水量非常充沛,河势满足通航要求。汨罗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屈原第二次被流放的原因

前293年,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24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

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这对子兰形成了威胁,于是子兰指使靳尚到顷襄王面前进谗,使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僻地区。这次流放的路线,按《哀郢》分析,是从郢都(湖北江陵县)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湖北沙市东南)、遥望龙门(郢都的东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湖北汉口),最后到了陵阳(据说是今安徽青阳县南)。

自尽

秦国对楚王的妥协退让,并不满足。楚顷襄王十九年(前280年),秦将司马错攻楚,楚割让上庸、汉北地;第二年,秦白起攻楚,取邪、邓、西陵;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丹江自尽了。这一年大概是前278年,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当时62岁左右(生于前340,死于前278)。

屈原因为什么被流放?

屈原之所以会被楚王流放,其主要原因在于他受到了贵族们的排挤与诋毁。其实就出身来说,屈原亦是贵族的一份子。但是因为自小与民众生活在一起的缘故,出身贵族的屈原其实并没有“富贵病”,反而还十分体恤百姓,对贫苦人家更是存有很强的同情心。也正是因为这样,于公元前317年被任命为左徒的屈原在进行变法改革时才会将民众利益放在重要位置。随着变法的进行,这些侧重民众利益的改革法令不可避免地对旧贵族的利益造成了损害。如此一来,屈原与贵族间的矛盾也就逐渐激化。

身处贵族对立面的屈原在公元前314年的时候,因上官大夫这人的谗言而被楚怀王疏远,后来甚至还因此被罢免了左徒之职。等到了304年,因贵族们的排挤与陷害而越发被疏远的屈原遭遇流放,流放之地为汉北。这一时期的楚国,与秦国竞争激烈,两国之间还曾展开过丹阳、蓝田之战。在这些战役中落败的楚国后来一度与秦复合,而屈原对此则持相反意见。而每当屈原向楚怀王提出自己的谋划时都会有小人谗害他,故而他后来才会落得被流放汉北的下场。

公元前299年,从汉北返回都城的屈原正好赶上秦王写信约见楚怀王,即“武关会盟”事件。得知此事的屈原自是极力劝阻楚怀王,怎奈楚怀王并没有听从他的劝阻。而待楚怀王赴约之后,秦王随即差士兵将他扣留。随后,秦王以此威胁楚国将巫郡以及黔中郡割让给秦国,但是新即位的楚顷襄王却没有答应。楚国的拒绝引来了秦军的再一次进攻,楚军后因战败而连失十六城。

公元前296年,被扣留在秦国的楚怀王因病逝世。楚怀王的死导致秦、楚两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这两个国家因此绝交。而不得楚顷襄王信任的屈原也在这之后遭遇革职,流放江南。此次流放之后,屈原未再回过楚都。流放江南期间,屈原先后到过夏首、夏浦、陵阳等地。在屈原流放江南的过程中,楚国与秦国之间也是多次爆发战争。等到了公元前278年的时候,楚国都城郢都在秦军的进攻之下失守,楚顷襄王与一众贵族仓皇出逃。身处江南的屈原在听闻这一消息之后心生绝望,他因不愿亲自经历楚国灭亡而最终选择了自尽。

屈原的两次流放各有多少年?

屈原第一次流放是6年(公元前304~299年),第二次流放是18年(公元前296~279年)。

第一次流放原因: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相当于宰相),楚秦邦交一度断绝。但顷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与秦结为婚姻,以求暂时苟安。由于屈原反对他们的可耻立场,并指斥子兰对怀王的屈辱而死负有责任,子兰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造谣诋毁屈原,导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时间约为顷襄王十三年前后。

第二次流放原因: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放到汉北。

历史上屈原几次被放逐的背景

1、屈原被放逐的背景: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mì)罗江自杀。

2、拓展: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