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为什么叫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的画为什么翻白眼

麦兜
麦兜 2024-03-27 20:30:01

朱耷为什么叫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其实是一个人,并不是八个人,这个人就是朱耷,朱耷的号叫做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统?,后名耷。为明江西弋阳荣庄王朱奠壏九世孙。

朱耷通常将“八大山人”几个字连在一起写,“八大”连起来就像是“哭”字,“山人”连起来就像“笑”,这样的哭笑不得,他一个皇室子弟一下子过这样的生活,对于生活正是苦笑不得,也表示了朱耷对于朱家江山的痛惜。

扩展资料:

八大山人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八大山人长于水墨写意,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八大山人则两者兼而善之。他的山水画,近师董其昌,远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诸家。

例如康熙四十一年所作《书画册》(上海博物馆藏)共画了六幅山水小品,就可以看出深受董其昌的影响,其远笔的圆润则有着董、巨和黄公望的遗踪,墨法参照了米氏云山,而某些树石的组合形式,显然取自倪瓒。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却又强烈地感觉到朱耷的个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则,不过是他随手拈来为自己服务的。

那些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耷

朱耷为什么给自己取名为八大山人?

朱耷其实是明朝的皇室后裔,只不过后来明朝灭亡了以后为了自保,很多皇室后裔就开始隐姓埋名,而朱耷也开始自称“八大山人”。而他之所以会自称“八大山人”其实也是结合他当时的心境而来的。

第一,“八大山人”是艺术家眼中的宗师。

范曾先生是现代艺术界里的名人,还被称为是当代大儒,然而这样一个厉害的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他想要超越“八大三人”,而范曾先生所说的这个“八大山人”,并不是八个人,而是一个人,说的就是朱耷,朱耷的作品很特别,就光是那副《孤禽图》就卖了6000多万,而在所有的文人有艺术家眼里,八大山人就是艺术界里的宗师,所以范曾先生把他作为自己的目标。

第二,“八大山人”的真实身份。

光是看名字,很多人以为“八大山人”可能是一个八个人的组合,但实际上他是一个人,名字叫朱耷,而且他还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是明朝的皇室后裔。出身高贵。明朝灭亡的那一年,朱耷十九岁,也是刚刚成年,就遭遇了这样的变故,当时很多皇室的子女们都担心会被报复,会被斩草除根,所以为了自保,他们都选择了隐姓埋名。

第三,“八大山人”的含义。

朱耷也是担心自己会被清算,所以明朝灭亡以后,他的作品上就出现了“八大山人”的名称,朱耷是一个高智商高学识的人,所以不可能随随便便的为自己取名号。而且后世也有人研究过“八大山人”的含义,结果专家指出,要想知道其中含义,可以把这个字拆分开来看一下。结合字意,在结合当初朱耷的处境,这才发现,原来朱耷取这个名号也是废了很多心思的,很符合当时朱耷的处境还有心境。

为什么叫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其实是一个人,并不是八个人,这个人就是朱耷,朱耷的号叫做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统?,后名耷。为明江西弋阳荣庄王朱奠壏九世孙。

朱耷通常将“八大山人”几个字连在一起写,“八大”连起来就像是“哭”字,“山人”连起来就像“笑”,这样的哭笑不得,他一个皇室子弟一下子过这样的生活,对于生活正是苦笑不得,也表示了朱耷对于朱家江山的痛惜。

扩展资料:

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当时诗人叶丹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八大长于水墨写意,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八大则两者兼而善之。

朱耷的画作在东方尤其在日本备受推崇,并在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

《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等,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

书法方面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诗书轴册等,都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中珍藏。朱耷的书画有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已不复得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大山人

明朝的朱耷,为何要称呼自己为“八大山人”?

朱耷这个名字可以拆成四个字,分别是“牛、八、大、耳”四个字,其中的“牛耳”两个字,我们知道古时候用什么来形容“掌权”呢,对,就是用“执牛耳”来形容,叫做“执天下之牛耳”。

那现在,大明灭亡了,朱耷也成了一个要跑路的人,没有荣华富贵、也没有权力了,所以他就把名字里面的“牛耳”两个字给丢掉,剩下来的两个字就是“八大”,朱耷跑路跑到哪里去呢?跑到山里去,当和尚,就叫“山人”。

“八大山人”的名号由何而来,八大山人指的是谁?

很多人都听说过“八大山人”这个名字,但是大多时候都是和书画相关。的确,八大山人是中国古代比较有名的一位书画家,但是,他有另外一个身份却鲜为人知——他是大明王朝宁献王朱权的后裔。八大山人的本名叫朱耷,1626年生于宁献王的属地,今天的江西南昌。朱耷自幼居住在王府院内,过着衣食无忧的王公生活。理所当然,在王候家成长的朱耷也读了不少的书,在名师的教导之下,他八岁就能做诗,十一岁的时候就能作画,同时,他的小楷写的也非常工整。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就此覆灭。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当明朝这棵大树倒下之后,作为朱氏王族的后裔,朱耷自然也结束了他王侯生活,成为了一介平民。但是,作为王族的后裔,朱耷并不能轻易地过上普通老百姓的和活,为了躲避清朝的清算,他浪迹天涯,隐姓埋名,先后给自己起了多人化名,其中有:个山、人屋和我们熟知的八大山人。

在朱耷所有使用过的名号中,其中“八大山人”这个名号最有人们所熟知,这个名号是他在新建,奉新等地的八座大山中隐居时给自己起的一个名号。古人在作画落款署名的时候,都是竖着来写,当“八大”和“山人”这四个字竖着紧凑地写在一起的时候,即形似“哭”,又形似“笑”, 表达了朱耷内心的哭笑不得之情。

作为明朝王族的后裔,八大山人朱耷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特别的浓厚,他虽然没有能力去组织武装“反清复明”,但是他的一生却都在用自己手中之笔去表达他的国破家亡之痛。久而久之,八大山人将他自己内心的悲愤和凄凉凝练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他的作品笔墨极其菁萃,以“墨点无多泪点多”著称,这和他的遭遇和心镜都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满清,八大山人有着极其强烈的民族仇恨,他不愿意做大清朝的子民,于是,他遁入空门,隐居山林,为僧为道。对于宗教,那只是八大山人借以生存的一个外壳,他一生对宗教并无建树,但是借助这个外壳,他却能够静下心来,寄情于书画,寄托哀思,发泄情感。

八大山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造诣来源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正是这种独特的经历,才形成了他独有的书画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