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城闭张茂则语录,孤城闭张妼晗

麦兜
麦兜 2024-03-27 03:57:01

如今已是曲中人——看《孤城闭》有感

最近看完了《孤城闭》上下册,其实本来是本着男女主的少年心事去的,结果看得是感慨连连。

第一个感慨:责任。

赵徽柔身为公主之尊,但也无法随心所欲。她饱受无爱婚姻折磨,回宫向皇后哭诉。

曹皇后说,这是我们的责任,身为皇室成员,就要活成万民理想中的样子,活出他们的期待,这是我们受天下人供养的代价。

第二个感慨:平衡。

不仅公主,皇帝也要活成万民期待,为了这份责任,宋仁宗竭力平衡朝中关系,亲手把女儿关进痛苦婚姻的牢笼。

第三感慨:成长。

如果这本书放在20年前看,我一定是看得憋屈难受,年轻的我会觉得责任、平衡、妥协、忍让都是要命的词,我要的是快意恩仇、少年意气。

而现在看这本书,我还会感到苍凉,但会理解、尊重、明了。书中的人在对命运的不断抗争中成长,我也在理解他们的成长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成长的表现很多,一个典型表现是,我和赵徽柔、梁怀吉一起明白了宋仁宗的一句话,越是爱一个人,越要保持克制和距离,否则爱会伤人。

这句话的正面榜样是张茂则对曹皇后,反面榜样就是男女主,细水方能长流,克制方能长久。

但说出这句话的宋仁宗对女儿赵徽柔视若珍宝,对张贵妃肆意维护,或许他是对自己天天做“仰惧天变,俯畏人言”的冷静自持的仁君的补偿吧!

看着女儿和贵妃恣意成长,他似乎看到了那个渴望自由的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满足。

但最终,女儿骄傲的个性无法忍受政治婚姻,贵妃热烈的天性无法承受皇帝的忽冷忽热,最终,两个他宠爱的人都被他浓烈的爱所伤。

好残忍,他说的是对的,果真,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当然,这本小说是虚构的,那个刻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人性是相通的。

爱是克制,夫妻之爱,有亲密也要有空间;亲子之爱,要为之计长远;朋友之爱,要保持合适距离。过于浓烈的爱,伤人伤己。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好好生活,好好感受,好好爱。

《清平乐》:为何在结局之时,张茂则大喊“百姓社稷为重”?

其一,宋朝外戚政权一向是敏感话题。

仁宗身体逐渐走向衰败,昏迷一事也不止一次,上一次仁宗昏迷之时,曾经说过“皇后与张茂则谋大逆”,此等言论,足以让周围的群臣衍生警惕之心。外戚专权一事,不论是哪个朝代,都非常忌讳,皇室之所以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因为帝王掌控着天下,而假若新任皇帝上位,即将上位太后有有着强大的母族,那么整个朝政将一片混乱,极可能造成大权旁落。

张茂则的大喊,实际上是与曹皇后进行避嫌,毕竟仁宗在上一次昏迷之际所说出的言论,若广为流传,那么自身绝对性命难保。皇后身为尊贵,可他却低微,这次选择大喊百姓社稷,可表明自己的忠心,并且洗清他人的疑惑。

张茂则的这一话语,被他大声喊了三次,也是为了将处于情绪崩溃边缘的曹皇后拉出来。眼下这个时候,官家病危,朝局一片动荡,政权的交接尚未明确,赵宗实并未被立为太子,仅仅是一个皇子,下一任继承人未定之时,曹皇后必须要振作起来,拭去内心的伤痛,尽快将赵宗实接到宫中,并且对外宣布他是下一任皇帝,这样可力保政权的稳定交接。

于是,张茂则提醒曹皇后,无论此时再悲伤,也要先保下仁宗这么多年以来劳心尽力的社稷江山,不然等到群臣反应过来,百官的言论争辩,最终的结果还不一定如何。也在他的提醒之下曹皇后忍着内心的伤痛,立马着手处理赵宗实继位一事,解决了朝廷可能发生的内乱。

其二,提出了本剧的主题。

《清平乐》一剧,看似给我们讲述了北宋的文化,政事,以及夹杂在其中的爱情故事,实则一直宣扬一个主题就是百姓社稷为重,宋仁宗为太平盛世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且仁政一次贯穿了他整个统治生涯。

与原著《孤城闭》是用公主与内侍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去表达对于封建礼教束缚的反抗不同,本剧的侧重点百姓为重这一主题在结局多次强调。这个世界上,儿女情长,爱恨恩宠固然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在国与家面前,永远都是先有国后有家,百姓安乐才是最为重要的。

其三,阻止深爱仁宗的曹皇后与其一同死亡的想法。

一遇赵祯误终生,这形容曹皇后一点也不为过,年少对仁宗的喜欢久久不曾消退,即便受到冷遇,苛责,这份爱意依旧存在。压抑多年的曹皇后,最终同仁宗交心,一腔深情得到了回应,她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仁宗临死之前,让曹皇后看自己年轻时候为她画的画像,并且将其焚烧,这意味着愿意让她与自己永远做伴,且自己年轻时候就已经在心上留下了他的痕迹。而知道这些的曹皇后情绪处于崩溃的边缘,可惜于年轻未说开的言论,也为仁宗的死亡而悲痛。

孤城锁清秋,相思比梦长

文 | 时雨

唯余一幅褪色画卷传世于今人,诉说着湮没在历史故国中的陈年旧事,凄婉悲凉,动人心弦。

“双喜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是北宋画家崔白的作品。清秀典雅的深秋野景中,有一双喜鹊和一只野兔互相对峙。只见雌鸟怒目圆睁,俯身展翅冲着野兔示威,仿若在怒斥这个外来之客。而它身后的雄鸟展翅尾随而来,却有些心不在焉。野兔在回首仰望,愣怔而不知所措,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孤城闭》正是由这幅“双喜图”入手, 掀开已然褪色的历史卷宗一角,为我们讲述了北宋仁宗长女福康公主和内侍梁怀吉之间的缱绻爱情故事。

作者米兰lady专注于历史小说创作,擅长于故纸堆中挖掘被岁月掩埋的旧事,再用细腻文艺的文字呈现出来。 字里行间,有着儿女情长的细腻婉转,更有着纵观天下的大气恢弘。

作为爱情故事的主角,更是那个时代的绝佳见证者,作者以梁怀吉的视角,将一个个悲切凄婉的故事娓娓道来。 一幅遥远故国的历史画卷在我们面前渐次展开,属于一个时代的世事沉浮便跃然其上。

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人,那一段湮灭于尘埃缝隙中的爱情,感天动地,却为世人所不容。一阙宫墙,两厢独绝。繁花事散,重门紧锁。那些少有人知的爱恨纠缠,终究沉寂于故纸堆中,在历史的洪流中慢慢消散。

怀吉少时,家道零落,受尽苦难,他本可做一个青衣白衫的风流少年,却不得不成为一个内侍黄门,囿于深宫,抱憾一生。他生性恬淡明净,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姿态,目睹朝堂和宫廷中的风起云涌,阅尽那个时代的繁华与萧条。

他穿梭往来于后宫和前朝之间,得以与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文人名士接触,那些我们如雷贯耳的名字,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冯京、崔白、司马光……看他们或意气风发,或无奈嗟叹。 朝堂风云、世间纷扰似乎都与他无关,唯有福康公主徽柔,成了他一生萦绕于心的牵绊。

怀吉专注而深情的陪伴着公主,给出他所有的包容与体贴,目睹她所有的喜怒哀乐。

暗夜冷凉,年少时的徽柔公主在檐下拥被而坐,与怀吉谈天观雪,留下一段“檐下芋头圆”的美好回忆;公主不肯写文章,便请怀吉捉刀代笔,一句“哥哥”便让他丢盔弃甲;她弹奏箜篌,他吹笛相和;她耍赖悔棋,他宠溺而笑……

“影子在公主脚下,怀吉在公主心里”。

一切都是多么岁月静好的模样,如果没有驸马李玮的出现的话。 其实李玮并不见得是多么的愚钝丑陋,他就如“双喜图”上那只野兔一样,在命运的安排下误入了公主的领地。无论他如何努力争取,却始终被公主厌弃,最终只是无奈而茫然地仰望,势同水火,不可调和。

而公主呢,身为帝王唯一的骨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年少时的徽柔,与平民家的小儿女没有什么两样,活泼灵动,自然成长。也有欲说还羞的少女心事,曾钟情于曹评、冯京这样的锦衣少年, 却终究与向往的爱情饮恨擦肩,在岁月蹉跎中困守孤城。

不幸的婚姻让她选择孤注一掷,把所有的快乐依附和寄托于怀吉身上。一直以来的陪伴之情已经深入骨血,心灵上的高度契合让两个人抛下所有的顾虑,开启了这一场禁忌之恋。 于他们,这只是一段无关他人的爱情,于天下,却是大逆不道的罪孽。

在时代的洪流中,无论是坐拥天下的帝王、享尽繁华的公主、位高权重的官员还是卑微渺小的平民,都有着不得已的退让妥协和无可奈何。他们无论出身高贵抑或卑微,终究各自困顿孤城,难逃命运的桎梏。

《孤城闭》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 每个人都有想要守护和不得不舍弃的东西,注定无缘的爱情也让人扼腕叹息。

张平甫默默守护着曹后,曹后深情凝望着仁宗;董秋和身陷宫闱,与崔白终是有缘无分;张美人虽张扬跋扈,却也对仁宗一往情深;冯京、曹评、李玮与公主,谁先情动,谁又伤怀……

当然也不乏才子佳人的完美组合——崔白与嘉庆子、冯京与若竹、晏殊与小苹……他们浪漫的爱情给了我们些许慰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多么平凡的美好。 可是皇家的九重宫阙,却独独容不下一个女子最寻常的愿望。

在那个时代,皇家公主与内臣宦官的爱情,为世俗礼法所不容,那时强大的言官台谏制度,纵然维护了朝廷的海晏河清,也将这段凄美的爱情推向了绝境。

宋仁宗纵然舐犊情深,爱女心切,甚至不惜舍弃他最重视的帝王尊严,可终究是一国之君,不得不为了朝堂的平衡,拿女儿一生的幸福来妥协。

公主年少时的那句无心戏言 “怀吉,我们都被困在这里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红砖黛瓦,宫墙巍峨,帝女的身份、世俗的舆论,像一只华丽的牢笼将公主层层围困。

公主的抗争如同飞蛾扑火,她为了怀吉,不惜与家姑针锋相对、拿金钗刺伤驸马、绝食、跳井,甚至一把火点了自己的妆楼。

离开了怀吉的公主,就如同离开了水面的游鱼,毫无生气,奄奄一息。她一遍一遍地呼喊着,字字含泪,声声泣血,“还我怀吉”。

她是那样地坚定、激烈和决绝,却忘了仁宗曾经对她的忠告: “我们越喜欢一个人,就越不能让别人看出我们喜欢他。将对他的喜爱形之于色,就等于把他置于风口浪尖上,终将害了他。 ”

怀吉本如萱草般清静无为,温润如玉,可是情到深处,他终究做不到张茂则那样的理智清明、独善其身。他不是不懂,只是不想。 即使注定没有好的结局,只因为想保护最爱的那个人,也不惜粉身碎骨。

 正如他对皇后所说: “臣还是愿意以千万个日子独处面对的流水远春,来换取她无助时一日的依附。”

长门深锁,孤城久闭,所有的缱绻情事终将黯然收场,化为孤独而绵长的守望。 一阙宫墙,两处离索。只有每年花朝节之际,墙上枝头,那随风飘摇的花胜,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 哪怕近在咫尺,只闻叹息声声,却连相望亦不能。 

曾经的承诺声声,犹在耳畔: “若你是荷花,那我就做花叶底下的波浪,岁岁年年,随风逐雨长来往。”

有道是:今生情深难续,惟愿来世相守。愿来生的公主和怀吉不再囿于孤城,悲情一生。

忍不住作了一首不甚整齐的小诗,来和《孤城闭》:

秋月春风难相逢,长烟落日孤城闭。

墙头花胜随风起,人面不知何处去。

唯愿来生阡陌上,采桑归来花钿遗。

布衣粗茶度此生,从此白首不相离。

《孤城闭》:长烟落日孤城闭

看完了这一遍的《孤城闭》,我就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他带着死亡的气息来到了这座皇城,这座城里的人都被困于此地,爱慕崔白的秋和舍弃自己的心愿为求帝后相和,事事为他人考虑,落得个零落成泥,今上与曹皇后彼此有意却有无法相信彼此,一手飞白写的再好,终究难以填补双方之间的罅漏,生于皇家,尊荣优渥的兖国公主徽柔最终也走入张贵妃一语成谶的预言之中,即便是一个女子的小小心愿,也会遭到帝后抑制、群臣非议。长烟落日孤城闭,所有人都被困住了。”

故事发生在宋朝仁宗年间,因为里面出现了不少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譬如狸猫换太子的章献太后、砸缸的司马光等人,虽说他们这些桥段概属捏造,但为了尊重他们,接下来的话语仅仅是是针对于《孤城闭》小说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而非真实的历史形象。

以第一人称“我”叙述,深夜,雷声滚滚,“我”驾车送兖国公主回到皇城,由此揭开了一段为世人所不能理解的宦官与公主的秘事。

梁怀吉父亲重病去世,为求活路,被送进宫里做了内侍,机缘巧合之下他结识了勾当张茂则与画院士子崔白,并且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遇见了当朝皇帝的大女儿徽柔月下祈祷。当张美人借机冤枉徽柔实行巫蛊之术,梁怀吉为徽柔剖白,不久以后他就从画院擢升至内庭,开始侍奉公主的生涯。在这数年间,他看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而每一个真相都令他无比痛心。

仁宗畏惧言官台吏,他非昏君,亦非明君,十分符号他的谥号“仁”。仁慈之人难免会显得留有余情,优柔寡断。他是一个好父亲,甚至是一个好丈夫,但是由于他的善良,也最终导致徽柔的命运变得一塌糊涂。若他不仁,张茂则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留下性命,若他不仁,梁怀吉也不会有机会再见到徽柔,若他不仁,也许很多错事就不会发生。

他在梳头夫人比试之后曾对徽柔说过一番言论,“但是,徽柔,我们越喜欢一个人,就越不能让别人看出我们喜欢她。将对她的喜爱形之于色,就等于把她置于风口浪尖上,让她成为众矢之的,明枪暗箭会接踵而至,终将害了她。”在我看来,都很无用的话,可在小说里,仁宗这样的做法几乎是从开头贯穿到结尾,他一次又一次地将所爱之人抛至远处,一次又一次地将她们置于火炉之上蒸烤,像是他心慕的女子秋和,像是他怜爱的女儿徽柔。

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一个人是可以完全信任的。这是一种多么悲哀的事情。武志红在《圆桌派》里曾说过,在他们的咨询和访问后发现人的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对“爱”的归属感。信任则是爱的第一步。婴儿抓住母亲的衣襟,躺在母亲的怀抱就能有安全感,就能获得归属感。仁宗名义上的母亲是章献太后,而生母则是李宸妃。章献太后无子,将侍女李氏所生育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多年后,李氏去世,仁宗方才知道真相,忆及生母在世,只当她是母妃宫中侍女,每每行拜,心安理得的受下,于是乎,更加愧疚不忍,一再地赐金银,封官爵,建府邸给李氏族人。直到他要把最心爱的女儿也降到李家。

徽柔是娇生惯养长大的。仁宗膝下子嗣单薄,她没有嫡亲的兄弟姊妹,她生得冰雪聪明,博得了父亲大部分的怜爱,可她也有得不到的东西,就是自由。金銮唱第,她望见了如青竹挺拔的江夏冯京,少女心事蠢蠢欲动,再到曹皇后家族里的少年俊秀曹评出场,她的心思就好似如洗的碧空中展翅翱翔的鸽子,扑棱棱地摇动着翅膀。但她哪里知道,她的父亲苦曹氏旧矣,焉能让曹氏之人娶她回府。仁宗的一举一动,曹皇后都知道,曹皇后所做的每一件事,仁宗也是心知肚明。他们不想对方明说,互相猜忌着,互相支撑着,两个人荷载着对彼此和国家的责任,奋力地想划过长河,最终于事无补。徽柔和曹评相恋之事像是一个火星掉进了炸药桶,结果可想而知。曹评父亲请罪,曹评的妹妹被迫出嫁,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事态。饶是徽柔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一场慕少艾的心思,竟然就这样变成了滔滔洪水在曹家肆掠。

经此一事后,她越发地依恋梁怀吉,在宫里的时间一留再留,父母亲也要把她嫁给李玮了。也因此,不可挽回地走向了深渊。

原文写道:“如果我真是个珠宝也就罢了,任他送给谁都无怨言,因为没有眼睛,也没有心,分不出美丑,也辨不出贤愚。”公主泣道:“可是谁让我生为一个有知觉的人……我要去跟爹爹说,我不喜欢那傻兔子李玮,不要他做驸马。”

徽柔和仁宗的感情很深,不像是一般的父女,仁宗的孩子少,他期盼能够再有孩子,但是他的孩子总是一个接着一个夭折,能长大的没有几个,所以他把对孩子的爱差不多全部都给了徽柔,对应的徽柔也很孝顺,她光着脚在月下祷告,愿意用自己的寿命去消除父亲的病痛。再一个就是仁宗神志不清,口出谵语时仍旧能都认出徽柔。他疑心张茂则和曹皇后为他施针是意图谋杀,却在徽柔到来后心甘情愿地让张茂则为他施针。他说,要是徽柔也准备谋害他,这世上就没什么眷恋的了。他无疑是极为疼爱这个女儿的,把她嫁去李家,是他做的最错的一个决定。史书记载,此时不但仁宗自己患病,而且徽柔也精神失调、言语失状,也就是父女二人都是患有精神问题的。那么,徽柔投井、放火以自杀的行为就可以得到理解了。

离宫以后,她在言论上无法得到支持,而且饱尝心酸和痛苦,尤其是丈夫李玮与梁怀吉的对比,加之她亲眼看到曹评扶着怀孕的妻子,小心呵护,就彻底将她心底的那一点火苗熄灭了。

仁宗的姑母,献穆公主,一生持谨,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善待他人,是贞妇的表率,受万人敬仰。徽柔走的是和她相反的方向,就像是两个不同的极端,一个在追求不切实际的自由,一个在名声面前主动放弃了自由。

梁怀吉对曹皇后说,徽柔不是如皇后一般的人,能像一株乔木,她更像是丝萝,在找不到攀附的乔木的时候依托在他的身上。对于这一点,我深以为然,甚至都认为徽柔对梁怀吉的感情是否是爱都有待探究。

他们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在深宫之中相遇,然后做伴行了一程路。徽柔对李玮的看法是:“我知道他是好人,但偏偏不适合我。我们就像两根被绑缚在车子两边的辕木,看似可以一起走过千山万水,却永远都不会有遇合的一天。”

她与梁怀吉何尝不是如此。

梁怀吉被贬,去到四处荒落的所在,有一个小女孩摘了他种的花。他才想是某位宫人的养女,就跟她搭话,问她以后想做什么。小女孩说想做妈妈。梁怀吉再三确认,小女孩有点不耐烦,说她就想当妈妈。不是某个女官的职位,不是宫廷女子的位分,就是一个身份,母亲。

而这个身份是梁怀吉永远给不了徽柔的。

以前看电视剧、看小说都说虐,虐在什么地方呢?情侣争吵?误会丛生?都太狗血,太套路,反而有些失真。

不经意的一个小细节,不经意的一句话,都是虐的点。若说《柔福帝姬》是憎别离,那么《孤城闭》就是求不得。

“我很庆幸生在这个堪称海晏河清的时代……虽然我们都曾被时代误伤。”

梁怀吉和徽柔初遇,他们的故事就注定的悲剧结尾了。张贵妃说徽柔会因小小心愿而落到的下场确实发生了。

从此不相见,年年岁岁遥望墙头书上的花胜,直到死亡将他们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