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次拍到上帝,天堂入口恐怖照片

麦兜
麦兜 2024-03-21 13:57:01

美国1969年的登月是真是假?

是真的。

1969年7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表面这一历史时刻时,曾道出了一句被后人奉为经典的话——这只是我一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整个人类的一大步。

为了进行载人登月,美国先实施了四个辅助计划,即在1961年至1965年发射九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年至1968年发射五个“勘探者”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

扩展资料

月球正面大量分布着由暗色的火山喷出的玄武岩熔岩流充填的巨大撞击坑,形成了广阔的平原,称为“月海”,实际上“月海”中一滴水也没有。月海的外围和月海之间夹杂着明亮的、古老的斜长岩高地和显目的撞击坑。

它是天空中除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尽管它呈现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实际很暗,反射率仅略高于旧沥青。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历法编制、文学艺术和风俗传统等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登月

发现黑洞对于人类探索宇宙意味着什么?离发现外星人还远吗?

公元2019年4月10日,世界各国的天文科学家强强联手,为人类奉献出了第一张黑洞的照片。这是黑洞存在的直接证据,这张照片为人类 探索 宇宙的篇章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必将载入人类的史册!在这个时刻,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人类 探索 黑洞的 历史 。

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广义相对论,从此开启了人类 探索 时空本质的篇章。

2015年9月,LIGO首次发现了两个黑洞并合时产生的引力波,人类首次“听见”了黑洞。但正所谓“眼见为实”,科学家们还是期待着能够直接的“看见”黑洞,于是这次的主角出场了。

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八个高精度的射电望远镜,通过高精度的原子钟的协调,组成了一个差不多有地球一样大的虚拟望远镜--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科学家们利用EHT对银河系中心以及M87中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又花费了差不多两年时间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最终得到了黑洞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问世意味着,人类的科学 探索 之路一直是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实际上的观测结果与理论惊人的一致,同时也证明了爱因斯坦“叕”对了一次,在此时,全世界的人类仿佛都看到了爱因斯坦在天堂里的微笑。

那么,既然黑洞都被我们看见了,那么外星人离我们还远吗?我们能不能利用EHT来寻找外星人的踪迹呢?很遗憾的告诉你,EHT在寻找外星人的方面,并不能给我们太多的帮助。此次拍摄黑洞照片的难度,有人将形象将它形容为从地球上观测月球上的一枚硬币。

说实话这种难度已经是相当高了,但通过望远镜来寻找外星人的难度却远远不止这个程度。如果要拿硬币来说的话,寻找外星人“这枚硬币”至少是离地球1光年远的位置!要知道黑洞的质量是相当的大的,就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都是太阳质量的400万倍以上,而太阳占据了我们整个太阳系99.86%的质量。就算在某个星球上存在着外星人,这个星球在宇宙的巨大的尺度下也是极为渺小的,想通过望远镜来发现他们,简直是难上加难。

当然如果人类的 科技 进一步发展,能够将望远镜放在月球、火星甚至是遥远的冥王星上,从而组成一个更加巨大的虚拟望远镜阵列,又或者某个外星文明高度发达,能够表现出宏观的人为迹象,例如戴森球,我们也可能会发现一些外星人的蛛丝马迹。相信人类在 探索 宇宙的道路中会越走越远,最终为我们解开一切的谜底。

公元2019年4月10日,只不过地球人类通过以光为介质射电望远镜拍摄到第一张黑洞成像,是因为黑洞具有强大引力和巨大质量导致周围时空弯曲,强大引力吸引周围旋涡气体不断旋转加热,强大引力使旋涡的气体不断加热能够把旋转气体重力势能转化动能并且发出光和热,把周围旋涡气体旋加热到(若干摄氏亿度)并且向周围空间辐射热源的过程,所以才能被人类射电望远镜捕捉拍摄到黑洞外层气体旋涡旋转气体并且向周围空间辐射热源图像的过程。如果根据气体旋涡旋转加热辐射向空间区域的热源图像来计算黑洞质量是不科学正确的验算。地球人类以光为介质是无法拍摄到真实黑洞~天体~单独空间立体成像。黑洞连光都无法逃逸这是基本常识。特别超光速若干倍宇宙飞船,以光为介质探测仪器设备己经被淘汰。使用超过光速若干倍特殊物质为介质来探测宇宙黑洞和遥远星系恒星和行星运行轨迹和所处星系位标位置避免宇宙飞船超光速航行遭遇其它星系恒星和行星来不及躲避发生碰撞事故。所以宇宙飞船要使用高智能化核心机械人等设备才能匹配超光速若干倍宇宙飞船飞行使用,否则宇宙飞船超光速若干倍非常容易碰撞恒星,行星事故等。也可以及时才能拍摄到不同大小黑洞和发生吞噬恒星等变化时真实立体成像。发现黑洞目的对于人类 探索 宇宙奥秘,并且也为揭开星系星球如何诞生到死亡的过程。黑洞为地球人类提供这个过程揭开这个黑洞和白洞之间奇妙宇宙的奥秘:……黑洞强大引力不断吞噬恒星,行星,彗星等撕裂成无数原子粒子,不断堆积内部空间并且不断推动这些原子粒子从黑洞内部连结白洞隧道超光速从白洞喷口不断喷射出原子,粒子等堆积成星云团物质不断扩大,若干亿年后重新演变诞生恒星,行星,彗星的过程。适合宇宙基本的法则也符合能量守恒的定律。宇宙星系星球是不断死亡到诞生循环反复的过程。但是距离发现宇宙其它星系星球诞生智慧物种外星人~还是遥远的路程,因为地球人类无法探测具备隐身无声无息的功能宇宙飞船,除非现在它们~外星人主动和太阳系地球人类取得联系。

人类 历史 首次拍到黑洞照片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确实说明了人类 科技 进步很大,预示着科学家们讲更加深入地 探索 宇宙!

但不得不说,发现黑洞与发现外星人并没有太大关系,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黑洞是目前人类发现的最恐怖天体,事实上人类不可能直接观看到黑洞,但可以通过黑洞创造的吸积盘发现黑洞,因为吸积盘的亮度和能量大到超乎我们想象,所以可以通过超强望远镜接受到信号!

但外星人呢?如何发现外星人?不要发现外星人了,人类目前没有真正看到过任何系外行星(太阳系以外)!

人类所发现的系外行星只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发现的,因为行星实在太暗淡了,根本无法看到,除非有非常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比如说口径的直径达到数光年甚至更大,这显然不可能!

如果说连一颗行星都看不到,如何发现外星人?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外星人找不到我们的原因。

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个,宇宙太大了,地球实在太渺小了,外星人想在茫忙宇宙准确地发现找到地球几乎不可能,就像在地球上找到特定编号的一粒沙子太难了!同时不得不说,把地球比作沙子太看得起地球了!

所以,想要发现外星人还很远很远很远!更尴尬的是,我们连最最原始的地外生命都没有发现!

发现黑洞,意味着现代人对宇宙空间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宇宙空间是由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星系组成的。星系之间的转动必然产生“碰撞”和“漩涡”状态,流星雨的出现,就是“碰撞”的结果,改变了部分星球的运行轨迹,进入另一个星系。

地球,月亮和二十八宿星空只是太阳系里的其中一个星系而已。地球受外太空作用力影响相对较小。不是边缘星体。

黑洞对小的星系,和大的星系的边缘星体有吸附作用。就像大江大河的水流动所产生的“漩涡”一样的道理。

宇宙中的黑洞,目前只是能看到了,还不知道距离,大小尺寸,还很遥远,流星雨经常发生,不是影响二十八宿星空运行的主要因素。远古人的31920年地球生物死而复生的规律,为什么能测出二十八宿星空与太阳相交的角度是365.25度?现代 科技 能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数?防止其它星球进入二十八宿空间并防止发生碰撞事故,这才是现代人应该重视的。来自西方错误的天文学理论,把现代天文学引向了歧途。为什么现代人没有怀疑西方天文学是真科学还是假科学?

现代卫星定位和视角观测设备,足以测量:地球公转轨道,绝对不是1.5亿公里*3.1415926!地球不是一个高速旋转的星球!

这就是来自西方的错误太阳系模型!

发现黑洞对人类 探索 宇宙意味着,人类对宇宙的 探索 前进了一大步,应该对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示祝贺和敬意。虽然黑洞的发现在整个宇宙中是迈开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科学发展的水平却是一大步,我们每个人应该高兴,我们热烈庆祝这一圣神的时刻,并不亚于古代人对大阳,月亮,星空,以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祭祀,歌颂,崇拜。这也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发现和认识。发现黑洞,是我们打开宇宙空间一把钥匙,它开启了人类走向深空的一扇大门。

在古代,人们一直对太空及各种天体充满无限的幻想和向往。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以及王皇大帝,天国神仙等等,人们幻想自己能象孙悟空一样,一个劲斗能翻十万八千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来掌控天气变化。到现在 社会 ,随着 科技 的发展,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可以登上火星,建立国际空间站,太空发电站等,实现人类星际之间旅行的梦想。可以说,人们对太空和宇宙研究和想象。贯穿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过程。有一句话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宇宙之大,宇宙之无限,需要发挥整个人类的想象力和 探索 精神。

黑洞的发现,全球科学家耗费两年多时间,在全球多个地方没立观测点,才拍照到黑洞的真容,它是人类 科技 发展到今天积累的结果,是全世界科学家们携手团结合作结果。黑洞的发现,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证明了黑洞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完整的哲学概念。再不能把黑洞和上帝,神仙等唯心主义混为一起。我们要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要使每个人发现真理,认识真理,不要再用伪科学愚弄和欺骗群众。

外星人,是指地球以外的人,对外星人地研究,人们并没有掌握多少外星的证据和资科。只有科学家的猜测,比如,霍金生前就猜测,外星人到过中国。不管怎么说,黑洞的发现和研究,我们必将在未来的 探索 和发现中,获取无穷无尽的宇宙奥秘和宝贵的知识,当然,外星人的发现就离我们不远了,或许有一天。我们和外星人坐在一起学习,喝茶,聊天。去发现更大,更大的宇宙空间。

人类科学借助天文望远镜,于虚无缥缈观察之下,发现的所谓黑洞,如同所谓的量子观察实验,就好比人类神学借助所谓的神通功能发现的所谓天国、极乐世界、蓬莱仙境,所谓的地狱世界,所谓的神鬼现象一样,荒诞滑稽,无聊空虚,绝无真实可言,更无真实可信。只要再给些时日,人类就会知道,那所谓科学一本正经对宇宙太空的 探索 ,就是一场没有任何可证结果的无聊 游戏 。始于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所谓科学大巫师的,所谓宇宙科学幻想,从头到尾,纯粹就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荒诞 游戏 。除了在世纪之末,以如此的所谓科学幻想与 游戏 探索 ,昭示人类对宇宙太虚的灵魂回归,别无任何真实的意义。那幼稚的幻想从此可以发现宇宙奥秘,从此可望发现外星生物的期待,纯粹就是一应科学迷信者,自欺欺人的白日梦。看看美国遥遥领先于世界列强的 科技 ,在宇宙中所作的所有努力,究竟都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惊人发现了?也就足以说明,人类,甭管谁的 科技 有多发达,也别说后来者有多牛逼,所谓的尖端科学技术,也就是到此为止,从此再无未来。因为,苟活于地球上的人类,除了追求现世的功名利禄的得意,陶醉于纸醉金迷的奢侈,放纵于吃喝玩乐的快慰,再无任何可谓有意义的人生。说什么 探索 宇宙,追溯万物之源,寻找外星生物,那就更是纯粹的无稽之谈!常言道,一枝一叶皆世界,一沙一尘皆宇宙。人类要想 探索 宇宙真理,但看地球上的沙尘枝叶,便可穷尽宇宙奥秘。如果人类连地球上的事情都弄不清楚,却舍近求远的 探索 宇宙遥远的虚幻现象而言求证宇宙真理,无疑也就是欺天下人无所知,而逞所谓的科学技术之能,瞒天过海瞎海侃、胡扯蛋而已。看看那央视新闻,白岩松现场访问天文台台长的对白,那所谓的台长支支吾吾半天,一再重复的那几个词,也就昭昭然一揭无余了。

发现宇宙黑洞,好奇宇宙黑洞,向往宇宙黑洞…直至最终的所谓黑洞穿越,也就尽昭人类时代消弥于太虚的永恒之旅,即将启航了……

当下整个世界的人类,不好奇太空奥秘,不穷追地底奥秘的,继续在地球上,走入大同世界的未来。那好奇宇宙太空,好奇地底世界的,上天入地,必然两分,尽遂人愿。或从此灵魂“遨游太空”,或从此幽灵“游荡于地底”,一去永不复返。

黑洞照片只是虚拟图片,与真实的黑洞相差有多远,希望有更官方和更精准的科学分析报告给大家一颗定心丸。对于肉眼无法观测到的任何天体,没有实物照片而以虚拟公诸于世,那便是科学之猜想。只要是猜想,你便可以出N个解,在没找到正解之前,谁也无法精准地预测未来。

此次出炉的貌似甜甜圈的黑洞有多少人工水份,我们需要天文学家更科学的解释。既然8台射电望远镜同时探测数据,且每一个望远镜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根本无法在同一时间探测到黑洞,那么这8台射电望远镜所探测到的数据必有量变之数,也当有不同形态的黑洞容貌,为何只公布一张照片。既然是虚拟的照片,那非黑洞真颜,那我们距离真相又有多远。

宇宙之无极,你发没发现黑洞与外星人存不存在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你肉眼看不到的并非不存在,只不过我们需要直面真相才具说服力,如此次黑洞的真颜,没有更权威的解释必存疑问。所以,外星人只有你我亲见永远都是一个未知数。

原始“空间”就是“无”,但不是绝对之“无”,而是相对之“无”,在无的世界相伴与空间一体的非粒子存在,它是似物质非物质、似精神非精神的存在,由它演化出物质和精神二元一体粒子,再由粒子进化成物体,如此循环渐进的演化和进化,“空间”就是“有”,有物质、有精神、有能量、有变化、有规律、有法则、有秩序、有演化、有进化的星球、天体、宇宙。因为空间的一切有了变化、演化和进化,于是空间有了时间。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体就是宇宙。由此得出以下哲学结论:宇宙是初元十(物质和精神的二体)的三元一体;人类的主观意识与世界的客观精神的同一,就是人类关于世界的真理;宇宙是变化、演化和进化的,因此,真理是相对的,是在世界的运动过程中不断趋近绝对真理的;人类只有认知和把握了事物的精神,才能改变和利用物质;人类只有能够创造精神文明,才能创造物质文明;人类只有能够精神自由,才能收获物质自由。

首先,这次拍摄黑洞是分布在全球的8个望远镜一起合作才实现拍摄的,而拍到的东西要比以前任何一个仪器所拍到的更好。这好处是科学家的研究可以更加准确。而这种合作的模式是可以帮人类在很多研究方向提供了思路。引力波、暗物质、暗能量、黑洞都是极其难观测的东西,而又是目前物理学的一个盲区,对于它们的研究很可能会再度引发物理学的革命。但是限制于观测技术,科学家一直没办法得到可靠的信息。

而如此这种多站点的合作,使得很多原来都不敢奢求的观测都成为了可能。也是提醒各国的科学家,或许一起合作,统筹观测资源,可能才是未来正确的科研之路。

至于外星人,我觉得和这次黑洞一点关系都没有。黑洞其实科学家造就能确定存在,只是观测很费力而已。而外星人呢?我们压根都没有证据能证明它们存在,更不用说给它具体定一个位置去拍了。所以,有没有发现黑洞,甚至有没有黑洞,其实都和能不能发现外星人没有任何关系。

发现黑洞

表明太阳系离它近了

看的着了

并不表示科学有发展

哈勃空间望远镜拍到的上帝之城,真的存在高级文明吗?

哈勃空间望远镜,在1990年正式被发射之后,作为在地球轨道上一直围绕着地球在不停运行的天文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一直处于地球的大气层之上,并且所有拍摄传回地球的照片,都不会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干扰。并且,因为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视相度极佳,所以,哈勃空间望远镜所拍摄的照片各个都星系无比,甚至就连地球臭氧层中的紫外线,都可以被清晰的拍摄到。

自从投入使用至今,哈勃空间望远镜已经再宇宙中观测了上万个天体,并且成为人类天文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台天文观测仪器之一。更为厉害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曾经一度拍摄到距离地球130亿光年的原始星系,经过分析,科学家们推测这些星系所发出的光芒,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宇宙大爆炸后,宇宙刚刚诞生的那个时期。

1993年的时候,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了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一张天文照片——上帝之城。这张照片至今仍然是人类所发现的最为神秘的宇宙现象之一。在这种照片中,茫茫的宇宙中就好像大片的璀璨夜空一般,在夜空之中,一座散发着光芒的巨大城市静静的悬浮在空中,并且这座城市完全不受宇宙中任何星体的束缚,就好像我们口中常说的天国一样。

1994年12月,世界新闻周刊首次对全世界公开了这张照片,并且对这张照片,进行了深度的报道。根据科学家们的说法,这座四周散发着耀眼光芒的上帝之城,根据观测直径袋盖在几十亿公里左右,并且很可能上面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外星文明。

根据推测,不少科学家们都认为这个神秘的空间就是宇宙中最高级生命的家,或许他们本身就是宇宙的创造者,并且拥有着足可以掌控整个宇宙的高度文明。并且,这座神秘的上帝之城的外围,还有这一层保护带,这也让它完全不受宇宙中任何天体和物质的威胁,并且,科学家们认为它很可能与宇宙的大爆炸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此可见,宇宙中真的存在太多的未知等待人类有一天去找到答案了。那么,这个上帝之城到底在哪里?与宇宙和人类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关系呢?他们真的是宇宙中的主宰吗?相信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终有一天会找到答案。你认为天上帝之城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果是,你认为它上面的生物又是什么呢?

人类首次登月到底看到些什么?

美国登月绝对是假的欧洲太空总署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最著名的一个疑点,就是当年航天员登月后在月球插下的美国国旗,照片显示这面国旗仍在“飘扬”——这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幕,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几乎是真空状态,根本不可能有风。还有人指出,其他登月照片“也有问题”。在另一张照片中,航天员影子长短不一,显示现场有超过一个的光源。而月球表面只有太阳一个光源,而且不是近距离照射,所以另外一个光源必定来自拍景用的射灯!另外,在这幅照片中,两名登陆月球的宇航员都在照片之中,但当时登陆月球的只有两人,而在照片拍摄的这个角度,很难想像会是自动相机所摄,况且当时登月飞船根本没带自动相机,那么是谁拍摄下的“合影”呢?——质疑者开玩笑说是“上帝”或者“外星人”所拍。美国登月造假的一个最大漏洞就是他进行了现场直播!美国进行现场直播的目的就是让世人相信他的登月行动是真的,但是弄巧成拙、欲盖弥彰,反而漏出了狐狸尾巴!美国第一次登月是在1969年,据说进行了全球现场直播。大家可以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航天事业是一个失败率极高的事业,人类第一次登月球,到底能不能成功谁心里都没有谱。美国在登月之前的实验中还出了事故,死了人(我是更知道的)。如果美国这次登月失败了,那美国岂不是在全世界人面前丢了大人,美国政府的声誉和威信都将受到打击,美国民众的老子天下第一的自豪感也会受到打击,在于苏联的对抗中又将失败一回。另外,月球上到底有什么东西大家都不知道。美国和苏联之前也只是发射了几颗绕月球转的人造卫星而已。那时的人造卫星只能对月球表面的地形面貌作一个大致的观测,具体月球上有什么金银珠宝还是遍地铀235还是有什么动植物神都不知道。应该说对于美国来说,月球上的每一粒尘土都是美国国家的高度机密。美国是绝对不可能对外泄漏的。联系一下当时的政治形势更可以看出美国的登月压根就是一次造假行为。当时的苏联士气正旺、咄咄逼人。先是首先发射了人造卫星,接着又率先把加加林送上了太空。美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美国民众的自信心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美国为了恢复美国民众的自信心,完全有可能造这次假。苏联和美国的航天技术同样高(甚至当时苏联还要在美国之上),为什么苏联知道现在还没有登上月球?苏联却花大钱高空间站,难道他就不怀疑美国隐藏了很多月球的秘密?因为苏联知道美国登月是骗人的,现在俄罗斯和美国都没有这个实力去登月,能把空间站搞好(甚至还是合作)就已经很不错了。那当时的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为什么不揭发呢?因为美国的目的只是恢复美国民众的自信心以及吓唬一下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苏联并没有太大的伤害,美苏之间达成某种协议是完全可能的。具体事什么协议只有他们两个知道了。

电报的历史

电报的发明

塞缪尔•莫尔斯(SamuelFinleyBreeseMorse,1791-1872),作为一名画家是成功的。莫尔斯曾两度赴欧洲留学,在肖像画和历史绘画方面成了当时公认的一流画家。1826年至1842年任美国画家协会主席。

但一次平常的旅行,却改变了莫尔斯的人生轨迹。电报机也因此而登上了历史舞台,通信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发明电报机的伟大志向

莫尔斯是在1832年从法国返回美国的旅途中萌生了发明电报的愿望的。当时莫尔斯已经41岁了,在法国学了3年绘画后坐轮船返回祖国。轮船在大西洋中航行,为了打破长途旅行的沉闷气氛,美国医生杰克逊向旅客们展示了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并讲述电磁铁原理。

杰克逊滔滔不绝地介绍电磁学的一些知识,旅客中41岁的美国画家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杰克逊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莫尔斯的脑海里。杰克逊说:“实验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这句话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进行远距离传递信息呢?莫尔斯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从这以后,他毅然改行投身于电学研究领域。

莫尔斯回到美国后,担任纽约大学美术教授以维持生计。教学之余,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到电报机的设计上。1835年,他毅然告别了绘画艺术,专心攻读电磁学知识,一门心思地进行电报装置的制作。在他的画册上,再也见不到写生画和肖像画,见到的只是各种各样的电报设计方案和草图。

用电传递信息的美好设想

其实,数字通信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遥远的古代,数字通信就出现了。那时,人们为了传递敌人入侵的警报,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烽火台,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数字通信装置了。按照事先的约定,烽火台点火是一种状态,意思是有敌人入侵;无火则是另一种状态,意思是平安无事。用现代语言来说,这就是利用光信号来传送“1”和“0”两种符号。其中“1”表示“点火”,“0”表示“无火”。实际上,这就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数字通信。

人类通信的革命性变化是从把电作为信息载体后发生的。

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用电来进行通信,因为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电通信的最大优点是快捷。最初是在1753年,有人设想借助电感应来进行通信。那时,电池还没发明出来,对电的研究还停留在静电上。一位叫摩尔逊的人,曾经架设了26条电线,每一条线代表一个英文字母。在某条电线通电的时候,在另一端放置的小纸球就被静电所吸引,记下一个字母,由字母组成词句,就可以传递信息了。这恐怕是最早的电报机了。

但是这种方法既原始又落后,需要的设备庞杂,并且静电感应传递不远。可想而知,这种电报机没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以后,又有人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如用单根导线代替26根导线,以木球代替纸球等等,但终究没能达到实用的目的。

上述有关电流通信机的设想,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但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

19世纪的前30年,人类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例如,发明了蒸汽机车,英国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的第一条公用铁路正式通车,以及6600马力的“东方巨轮”的下水等等,都标志着一个高速通信时代的到来。电信时代的序幕也由此而渐渐拉了开来。

实用的电报机的发明有待于电学的进一步发展。1799年,伏打发明了金属电堆,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到恒稳电流;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自此,人们把电与磁统一起来进行研究,电磁学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美国的莫尔斯在用电流传递信息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他发明了只用一根导线,使用突发电流传输信号的电报机。

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新奇构思

莫尔斯前进的道路上困难重重。由于莫尔斯物理知识贫乏,要学会和掌握电磁学的知识谈何容易!回到美国后,他只得向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盖尔请教,盖尔教授悉心教他组装电池和制造电磁铁的方法,加之莫尔斯的刻苦学习,1835年底,他终于用旧材料制成第一台电报机。

莫尔斯的发报机的结构是这样的:先把凹凸不平的字母版排列起来,拼成文章,然后让字母版慢慢地触动开关,得以继续地发出信号;而收报机的结构则是,不连续的电流通过电磁铁,牵动摆尖左右摆的前端,它与铅笔连接,在移动的红带上划出波状的线条,经译码便还原成电文。莫尔斯的第一台电报机,只能在2~3米的距离内有效。这是由于收发两方距离增大,电阻相应增加而失灵。要想使电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那就必须进一步改进。

莫尔斯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工具,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实验桌上到处是磁铁、导线和线圈。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的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但是迎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莫尔斯陷入了深深的失望之中,几次想重操旧业,重新拿起画笔。然而,每次当他拿起画本,看到自己在本子上写的“电报”字样时,又为自己当初立下的志向所激励,从绝境中振作起来。

莫尔斯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所在。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使他相信,自己的探索方向是正确的。然而问题出在哪里呢?他认真的反省了自己的设计思路,检查了做过的实验,发现利用电磁铁做成电铃来发信号是行不通的,必须寻找其他的途径。

后来莫尔斯拜著名电磁学家、感应电流的发现者亨利为师,虚心求教。亨利让莫尔斯把电磁铁换成使用绝缘导线的强力电磁铁,并用继电器把每个备有电池的电路串联起来,另一条则用地线代替。

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3种符号如果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

莫尔斯电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在拍发电报时,电键将电路接通或断开,信息是以“点”和“划”的电码形式来传递的。发一个“点”需合0.1秒,发一“划”需要0.3秒。在这种情况下,电信号的状态只有两种:按键时有电流,不按键时无电流。有电流时称为传号,用数字“1”表示;无电流时叫空号,用数字“0”表示。一个“点”就用“1、0”来表示,一个“划”就用“1、1、1、0”来表示。莫尔斯电报将要传送的字母或数字用不同排列顺序的“点和划”来表示,这就是莫尔斯电码,也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

莫尔斯的新奇构思是电报发明的一个重大突破,直到今天,莫尔斯电码仍在普遍使用着。

世界电信史上的光辉一页

莫尔斯在取得突破以后,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他要把自己的设想变为实用的装置。研制费的短缺,使他难以为继。不得已他只能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美术教学。他把教学得到的报酬全部用到电报的研制上,有时穷得连买食物的钱也没有。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1837年研制成功了一台传递电码的装置,他满怀希望地把它称为“电报机”。

1838年1月,莫尔斯进行3英里收发电报的试验获得了成功。1840年4月,这项发明申请到了专利。他试图说服别人投资生产电报机,但却没人感兴趣。莫尔斯只得到欧洲去活动,希望能在欧洲推广应用。然而这时英国的惠斯通已经发明了电磁电报,俄国的希林也造出了其他样式的电报机大大延长了通信距离,达到了可以实际应用的水准。

1842年,莫尔斯终于盼来了大展宏图的时机,美国国会通过了开发电报技术的议案。1843年,美国国会决定拔款3万美元架设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长距离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千米。第二年长距离电报收发又获得成功。

1844年5月24日,是世界电信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一天,在美国国会大厅里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电报机通信实验活动。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踌躇满志地向应邀前来的科学家和政府人士介绍了电报机的原理。他的演讲激起了听众们的极大兴趣,人们都焦急地等侍着“用电线传递消息”的奇迹发生。

莫尔斯接通电源,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随着一连串的“嘀嘀嗒嗒”声的响起,电文通过电线很快就传到数十千米开外的巴尔的摩,莫尔斯的助手接到了他传来的电文,并准确无误地把电文译了出来。莫尔斯的电报终于成功了!

一开始在美国,而后在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都引起了轰动。1844年5月24日成了国际公认的电报发明日。莫尔斯的电报因为使用了电报编码,具有简单、准确和经济实用的特点,比其他人发明的电报优越的多。很快,他的电报风靡全球。如今,莫尔斯电码已成为现代电报通信的基本传信方法。

莫尔斯在1848年筹建了私人股份公司,1850年又筹建了电报公司,在电报的发展和普及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针式电报机

五针式电报的工作原理:两根指针指同一个字母正在传送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拍发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 发出了:“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一语。

莫尔斯发出第一封电报设备复制品

1850年8月28日,英国人约翰(John)和雅各布?布雷特(Jacob Brett)兄弟俩在法国的格里斯—奈兹海角(Cape Gris-Nez)和英国索兰海角(Cape Souther-land)之间的公海里用“巨人”号拖船在英法两国之间的多佛尔海峡敷设了第一条海缆,但只发几份电报就中断了,原因是有个打鱼人用拖网勾起了一段电缆,并截下一节高兴地向别人夸耀这种稀少的“海草”标本,惊奇地说那里面装满了金子。

1858年8月5日,第一份海缆电报横越大西洋。这条大西洋海底海缆于1857年8月7日从爱尔兰西海岸瓦伦西亚(Valentia)开始敷设,8月17日海缆在12000英尺深的水下崩断。1858年7月28日深夜,两只敷缆船再次在大西洋中部相会,拼接好电缆后敷缆船向相反的方向敷缆。8月5日,总长为3240公里的电缆敷缆完毕。凌晨二点四十五分,第一份海缆电报横越大西洋。8月12日美国和英国之间播发海缆电报,9月3日1点,由于报务员的错误导致电缆绝缘击穿而损坏。

1858年的敷缆船

1865年5月17日,为了顺利实现国际电报通信,法、德、俄、意、奥等20个欧洲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国际电报公约》,国际电报联盟(International Telegraph Union ,ITU)也宣告成立。1932年,7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会议,决定自1934年1月1日起正式改称为“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1969年5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第二十四届行政理事会正式通过决议,决定把国际电信联盟的成立日——5月17日定为“世界电信日”,并要求各会员国从1969年起,在每年5月17日开展纪念活动。1973年国际电信联盟再次通过决议,要求各会员国继续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活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为了使纪念活动更有系统性,每年的世界电信日都有一个主题。

1857年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电报大会

1866年7月28日,英国的“东方巨轮”敷设的第二条海底电缆传送了第一份电报,从此海缆成为通信上的一种正规的通信工具。

东方巨轮

1871年5月23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可以用中国文字打电报至香港。

1875年6月2日,美国人亚力山大.格雷厄姆.贝尔(Bell,Alekander Graham)发明了电话。至今美国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门口,仍钉着块镌有:1875年6月2日电话诞生在这里的铜牌。

1876年2月14日,贝尔申请了那个著名的他和沃森一直研究着的装置——电话的专利。同一天另一个发明家格雷(1835-1901)也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相似设备的专利申请书,只因比贝尔晚了几个小时而痛失电话发明权。

贝尔获得电话的专利证书

1876年3月10日,贝尔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硫酸溅到自己的腿上,疼痛之中他叫了起来:“沃森先生,快来帮我啊!”没有想到,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工作的他的助手沃森的耳朵里。这句极普通的话,也就成为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话音而记入史册。

贝尔的实验草图

1877年4月4日,美国人查尔斯?威廉姆斯设立了第一部私人电话线路,沟通他的各个工厂和他在萨默维尔私人住宅之间的联系。

1877年4月27日,爱迪生申请了一个专利,这是一个改进后的电话话筒。在此之前两周,也有人也申请了电话话筒的发明专利。但爱迪生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忽视了这个名叫Emile Berliner的人。电话话筒的意义在于使电话走向了实用。

1877年5月17日,波士顿防盗器商店的爱德文.豪迈士,首次使用电话总机系统,5路支线分别接到安有本店防盗警铃的5个办公室。

1877年7月9日,贝尔电话公司成立。

1878年1月28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纽好恩,第一个市内电话交换所开通,当时只有20 个用户。

1878年2月18日,世界上第一个电话号簿在美国New Haven Connecticut出版。

世界上第一个电话号簿

1878年3月25日,电话的发明者贝尔这样预言,“可以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联接到私人住宅、乡村、船舶和工厂等。也可以设立中电电话局,通过主干电缆线将各云贵联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城市中的任何两个地方都能直接通话。这个方案,即使目前难以实现,但我确信,这将是公众采用电话通信的发展方向。我还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电话线还可接通各国电话公司的总部,甚至全国各地的每个人都能与别的地方的人直接通话。”

1879年,爱迪生利用电磁效应,制成炭精送话器,使送话效果显著提高。爱迪生炭精话 筒的原理及其器件一直沿用至今。

1879年,底电话号码出现。由一位内科医师受马萨诸塞州流行麻疹的启发而提出的, 因为一旦接线员病倒,全城电话岂非瘫痪。

1881年,英籍电气技师皮晓浦在上海十六铺沿街架起一对露天电话,付36文制钱可通话 一次。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话。

1881年,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先后开通了各自的第一个电话网络。

1882年,电话线采用双绞线。这是英国教授休斯1879年发表架空线干扰的论文引起的结果。

1887年3月21日,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rtz)在实验中发现,电火花的能量能够越过空间传到远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但赫兹断然否认选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可能性。他认为如要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的话,需要有一面面积与欧洲大陆相当的巨型反射镜。

1889年5月1日,威廉.葛雷德在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发明了投币电话。不久,街头出现了电话亭。

1892年11月3日,用史端乔发明的接线器制成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拉波特城安装使用。这是第一部自动交换局。

史端乔交换机示意图

1895年5月7日,36岁的波波夫在彼德堡的俄国物理化学会的物理分会上,宣读了关于“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当他的助手雷布金在大厅的另一端接通火花式电波发生器时,波波夫的无线电接收机便响起铃来;断开电波发生器,铃声立即中止。几十年后,为了纪念波波夫在这一天的划时代创举,当时的苏联政府便把5月7日定为“无线电发明日”。

波波夫实验用的无线电接收机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和雷布金在俄国物理化学协会的年会上作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他们操纵自已制作的无线电收发信机,拍发了“Heinoich Hertz”(海因里希.赫兹)一词,以表示对这位电磁波先驱者的崇敬。虽然当时的通信距离中只有250米,但这却是世界上最早通过无线电传送的有明确内容的电报。

1897年5月18日,马可尼进行横跨布里斯托尔(Bristol)海峡的无线电通信取得成功,通信距离为14公里。

1899年11月22日,以新泽西协会组成了美国第一个无线电通信公司:美国马可尼无线电电报公司。

1899年3月2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G.马可尼在英国南福兰角建立了一个无线电报站,用来与法国维姆勒之间的通信,两地距离为31英里,实现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无线电通信。与同一时期在俄国受到冷遇的波波夫相比,马可尼要幸运得多,他得到了英国邮政部的全力支持。1896年6月2日,他获得无线电报专利;1900年10月,他在英国普耳杜建立一座大功率发射台,采用10千瓦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1901年12月,马可尼在加拿大纽芬兰市的圣约翰斯港通过风筝牵引的天线,成功地接收到普耳杜电台发来的电报。马可尼的成功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的轰动,推动无线电通信走向了全面实用的阶段。

马可尼发送第一封无线电报的设备复制品

1907年11月8日,爱德华?贝兰当众表演相片传真——用电传送图片。一般认为,是爱德华?贝兰使传真技术走向实用化,贝兰于1876年出生在法国,幼年时便显露出非凡的才华。

1920年2月23日,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话新闻服务开通。

第一个无线电话新闻服务

1920年6月15日,马可尼公司在英国举办了一次“无线电——电话”音乐会,音乐会的乐声通过无线电波传遍英国本土,以及巴黎、意大利和希腊,为那里的无线电接收机所接收。同年,苏联、德国、美国也进行了首次无线电广播。

1925年10月2日,英国发明家贝尔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电视机。

1948年6月30日,贝尔实验室向公众展示了用以取代真空管的晶体管。

晶体管

1957年10月4日,原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球上第一次收到了来自人造卫星的电波。它不仅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 也意味着一个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时代即将到来。

1960年8月12日,美国国防部把覆有铝膜的、直径为30米的气球卫星“回声1号”(Echo I)发射到距离地面高度约160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进行通信试验。这是世界第一个“无源通信卫星”。由于这颗卫星上没有电源,故称之为“无源卫星”。它只能将信号反射,为地球上的其它地点所接收到,从而实现通信。但由于这种方式的效率太低,没有多大实用价值。

1962年7月10日,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NASA)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电星1号”(TelstarⅠ)(1963年2月12日,“电星1号”失效)。这颗卫星上装有无线电收发设备和电源,可对信号接收、处理、放大后再发射,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质量。

“电星1号”(TelstarⅠ)

1962年7月11日,“电星1号”在美国缅园州的安多弗站与英国的贡希利站和法国的普勒默——博多站之间成功地进行了横跨大西洋的电视转播和传送多路电话试验。

为纪念1962年7月11日首次向法国进行电视转播而发行的纪念币

1963年7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发射了“同步2号”(Syncom Ⅱ)通信卫星,在非洲、欧洲和美国之间进行电话、电报、传真通信。由于这颗卫星有30度倾角,因此它的运行轨道相对于地面作8字形移动,而非真正的“同步”,所以还不能称之为“静止卫星”。

太空中的Syncom卫星

1963年8月23日,肯尼迪总统引用莫尔斯拍发的第一份公众电报报文“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结束了他与尼日利亚总理会话,这是经“辛康姆(Syncom)”通信卫星的第一次电话会话,声音传播了72000多公里。

1964年8月19日,美国发射了“同步3号”(Syncom Ⅲ)卫星。这是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1958年12月18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仅仅工作了13天。从此,卫星通信进入实验阶段。1963年至1964年美国发射了三颗实验性地球同静止轨道卫星,只有第三颗卫星“同步3号”完全成功。

1964年8月20日,成立了以美国通信卫星有限公司为首的“国际通信卫星财团”,次年更名为“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即著名的INTELSAT。这一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其宗旨是建议和发展一个全球通信卫星系统,一视同仁地供世界各国使用,以便改进其电信服务。确立了卫星通信体制和标准地球站的性能标准,卫星通信业务从此正式成为一种国际间的商用业务。

1965年的4月6日,国际卫星通信组织(INTERSAT)发射了一颗半试验、半实用的静止通信卫星——“晨鸟”(Early Bird),又称为“国际通信卫星-Ⅰ( Intelsat 1)”,作为世界上第一颗实用型商业通信卫星,它为北美和欧洲之间提供通信服务,开创了卫星商用通信的新时代。“晨鸟”标志着卫星通信从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同步卫星通信时代的开始

第一颗实用型商业通信卫星-“晨鸟”

1999年2月1日,GMDSS系统在全世界各航运国家全面启用。与在此之前广泛应用的呼救信号“SOS”不同,GMDSS是是一个船岸间通信新系统——“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它由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卫星系统又包括国际海事卫星分系统和极低轨道搜救卫星分系统两部分。GDMSS是建立在先进的卫星通信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的先进系统,在船只遇难时,不仅能向更大的范围更迅速、更可靠地发出救难信息,还能以自动、半自动的方式取代以前的人工报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