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多少岁李弘死了,李治之子李弘
武则天的大儿子是怎么死的
武则天的大儿子是生病死的。
武则天的大儿子名叫李弘,在652年出生,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个儿子,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同时也是唐高宗时期被第二位立为太子的人。
李弘从小因为仁爱孝顺而得到了当时满朝文武的赞赏,但是因为他体弱多病,在后期有许多的监督朝政的事情都交给了戴至德、张文_和萧德来处理。
675年四月,李弘在跟随唐高宗和武则天出行洛阳的形成当中,在合璧宫的绮云殿猝死,年仅二十二岁,李弘去世以后唐高宗非常的伤心,于是破例追封李弘为皇帝。
扩展资料:
李弘从小就深受唐高宗的喜爱,他自己也很聪明,懂事,很爱学习。作为唐朝第一接班人,所有的配置是最高级的。
虽然当时李弘年纪不大,却非常有主见。对于这些要学习的书籍,有自己的选择标准。有一次和老师郭渝读《春秋左氏传》的时候,读到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时候,对老师说这样的故事太残忍了。
老师回答说孔子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以嘉奖和贬低这种故事来告知世人。李弘听后说,这样的事我听都听不得,太残忍了,赶紧给我换个正能量的书读吧,于是改学《礼记》。
当时的唐朝,因为自己实力很强,喜欢征服周边国家,为了保证数量上的碾压,经常在民间征兵。那些错过了报道时间的士兵,不仅本人要被处死,还连累到家人。
李弘知道后,立马表示不同意,怎么能这么残忍。于是向唐高宗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先调查取证,不要冤枉并且连累家人,唐高宗在他的软磨硬泡以后,便同意了他这个想法。
李弘还非常关爱自己的家人,武则天把别人的母亲害死了,却给自己留下了两个姐姐,但是她们的年龄在当时来说年龄不小了还没有婚嫁。
于是李弘找到武则天,要求给这两位姐姐找一个婆家,武则天知道后肯定有些生气,不过不好打击儿子,就把二位公主许配给身边的四品大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弘
武则天长子李弘怎么死的﹖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永徽六年(655年)时被封为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为皇太子。咸亨二年(公元671年),高宗巡幸东都,让太子李弘留守京师。675年,李弘与高宗、武后同赴合璧宫时暴卒,时人多认为是武后毒杀他,但有说法是他因本来就病弱而早夭。
李弘有两个异母姊姊,即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因为她们的母亲萧淑妃因为以前得罪武则天的,她们一直被幽禁在宫中,直到都年过二十还没有结婚。李弘发现此事后,感到震惊又同情,便请求让两位姊姊能够结婚。这件事触怒了武后,武后便随便将她们许配给侍卫。李弘从此渐渐不得母亲喜爱。
但个人认为,武则天内心还是深爱这个长子的,李弘还是病弱早夭可能性较大,死因应该如《唐实录》、《旧唐书》的记载是“沉瘵婴身,旧疾增甚”,也就是肺结核晚期急性发作。
作为高宗的嫡长子,李弘不仅遗传了高宗仁厚的性格,而且遗传了高宗羸弱的体质,自童年时代就体弱多病,长大成人后更是日渐加重。部分学者以高宗的那则官方声明为主要依据,反驳武后毒死李弘的说法。理由是:高宗尝沪佰疚脂狡拌挟饱锚的那道制书是在李弘死后第一时间发布的,所陈述的事实自然要比成书较晚的《资治通鉴》等书更为可信;李弘长期患病,最后病情越来越重,不治身亡也是很自然的;武则天既然能够控制高宗,就未必不能控制李弘,所以没必要冒风险杀他;武则天要实现称帝野心,最大的障碍应该是高宗而不是李弘;李泌对肃宗说的那段话只是政治说辞,针对的是政治而不是历史;举出骆宾王在其《讨武曌檄》中把武则天杀姐屠兄,弑君鸩母的所有丑事一股脑儿都给揭发了,却唯独不提鸩杀李弘的事情为证,这足以说明当时还没有这个说法。
唐太子李弘是怎么死的
因病猝死
李弘(武则天与唐高宗长子)
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薨逝于太子位,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
李弘于永徽三年(652年)出生于皇宫,永徽六年(655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为太子后体恤民情,曾上书高宗修正不合理的法律,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深得高宗宠爱。
上元二年(675年),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猝死于合璧宫绮云殿,年仅二十三岁,死因颇受争议。高宗为此悲痛不已,破例追赠太子李弘为皇帝,谥号“孝敬”,以天子礼仪葬于恭陵。
人物生平
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将在感业寺为尼的武则天重召入宫,封为昭仪。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在宫中诞下长子李弘,是为高宗第五子。由于王皇后没有子嗣,当时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长子李忠。永徽六年(655年),高宗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李弘由此成为高宗的元子(嫡长子)。 同年,李弘与胞弟李贤被进封为亲王,李弘为代王。
显庆元年(656年),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
李弘幼为储君,深得父皇宠爱与重视。高宗曾对侍臣称赞太子:“十分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礼节,从不曾有过失。” 李弘早年向郭瑜学习《春秋左氏传》,读到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时,忍不住掩书叹息:“这种事为臣子的不忍听闻,圣贤经典应该记载垂范后世的好事,为什么要记载这个?”郭瑜回答说:“孔子写《春秋》,善恶之事都加以记载,是为了褒扬善行以劝谏大众,贬斥恶行以告诫后世。书写芈商臣的恶行正是令其罪恶遗臭万年。”太子又说:“这种事情,不仅讲不出口,听闻也不忍心,请让我改学别的书。”郭瑜闻言称赞太子仁德,随即改授《礼记》。
李弘十分重视治学。龙朔元年(661年),李弘命许敬宗、许圉师、上官仪、杨思俭等人收集古今文集,选录五百篇编集成《瑶山玉彩》,得到高宗赏赐绢帛三万段。总章元年(668年),李弘又请求追赠儒家先贤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保。
李弘做太子期间以仁德著称。当时朝廷大量征兵,那些逃亡或者期限内没有报到的士兵会被处死,家人也要充官。李弘为此上书进谏:“臣听说军队征兵,但凡没有及时报到的全家都会被牵连,有的甚至没被断罪就被囚禁,人数众多。但当中有因为疾病才逾期不到,或者途遇山贼、渡河遭难、畏惧逃亡、身负重伤等多种情形,军法却要连坐他们的亲属。(臣认为)军法该兼顾实情,如果不是战死就被定罪或者备注逃亡,并牵连他们的家属,实在(有冤)值得同情。臣希望可以修订法律,以后家中有士兵逃亡,也不用受连坐之罪。”高宗批准了请求。
咸亨二年(671年),高宗出行东都洛阳,命太子李弘监国。当时关中地区遭遇旱灾,闹起饥荒。李弘亲自巡视士兵的粮食,发现有吃榆皮、蓬实充饥的人,就命令家仆发放米粮以保证供给。当时李弘有两个异母姐姐,即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她们的母亲萧淑妃因得罪武则天而被废黜杀害。两位公主一直被幽禁宫中,年龄很大了也未结婚。李弘发现此事后十分震惊,上书请求允许两位姐姐出嫁,并希望将沙苑之地分借给贫穷之人。高宗准许。
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内外赞誉,但却体弱多病,后期监国政务多由东宫官员戴至德、张文瓘、萧德昭等人代为处理。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虚岁二十四)。高宗非常悲痛,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这是唐朝建国以来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可见高宗对太子早逝的深深哀痛与惋惜。
上元二年(675年)五月,高宗以皇太子“慈惠爱亲,死不忘君”诏令追谥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唐恭陵,百官服丧三十六日。高宗还亲自书写《睿德记》缅怀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之旁。
扩展资料:
死因争议
母后鸩杀说
《新唐书》和《唐会要》记载了李弘可能被武则天鸩杀的传言。后世持此观点者有如下理由:一,李弘深得父皇高宗宠爱,立为太子后仁孝谦谨,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后期高宗虑及身体不支,有提前禅位给太子之意。但当时的武则天政治得意,李弘因此成为了其掌权的障碍。二,李弘与武则天之间存在矛盾,主要反映在两件事上:第一件事发生在咸亨二年(671年),李弘留在长安监国,发现宫中幽禁着两位异母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俩人因母萧淑妃获罪,年龄很大了仍不能出嫁。李弘怀着悲悯之心奏请父皇恩准她们出嫁,却违背了武后旨意,由此失爱于母后。第二件事是太子选妃未能如愿。武则天最初选择的太子妃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但定下婚期后杨氏竟被武则天的外甥贺兰敏之奸污,婚事被破坏。客观上可能造成李弘同母后娘家人的宿怨和疏离。
久病猝死说
经史家考证,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李弘并不是武则天杀害的,而是死于肺结核病(古称痨瘵)。
根据是:一,关于鸩杀李弘的记载,以《唐会要》和《新唐书》最为肯定,但两书较《旧唐书》出书晚,采信了一些后世传言。宋朝史学家司马光即对此提出异议,称:“《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可见“鸩杀说”值得怀疑。二,李弘奏请萧淑妃的女儿出嫁,尽管不合母意,但不至于因此结怨杀子。三,武则天自显庆年间(660)已参预政事,大权在握。太子李弘即使监国也达不到威胁武则天地位的地步。四,据史料记载,咸亨二年李弘就因痨瘵缠身而不能胜任监国重任。时隔四年后去世,高宗在《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更直接提到:李弘自被立为太子后就染上痨瘵,又接受父君之命带病理政,以致操劳过度,使旧病加剧,最终病卒。可见官方认定李弘是因痨瘵恶化而死。五,李弘死后,武则天曾用写经造功德的形式为他祈福,表达了内心的哀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弘
李弘是怎么死的?
武则天生了6个孩子,其中4个儿子分别为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两个女儿分别为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李令月.
李弘是武则天的长子,生于永徽三年(652年),显庆元年(656年)立为太子,为太子19年,数次镇国,亲理政务,礼敬大臣,人际关系颇好。上元二年(675年),从幸合壁宫,病发而死,享年24岁。
李弘之死是千百年来人们指责武则天凶狠的一条重要理由,这是根据史书上说她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其实,李弘太子真正的死因是患肺结核病。肺结核病在古代被称之为痨瘵。痨瘵在当时是不治之症,终于在4年之后病人膏盲,一命归天。从唐高宗颁发的诏书和唐高宗亲自撰写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碑文都能清楚地看出这个事实(关于李弘的死因,历史上有争议)。
李贤是武则天的次子,生于永徽五年(654年)十二月十七日拜谒昭陵的途中。李贤是武则天比较有才华的儿子,曾经注《后汉书》献于朝。上元二年(675年),李弘死后立李贤为太子,时年22岁。5年之后,永隆元年(680年),太子已27岁,可能他对父母配合的理政方式不满意,所以其行为常令武则天不满意。武则天曾令北门学土择撰《少阳正范》、《孝子传》赐太子,以示规劝。在不见成效的情况下,武则天多次作书批评指导,怎奈太子又颇好歌舞和女色,与户奴赵道生等关系特殊,多赐金帛。司议郎韦承庆上书谏劝也不听。有人告发此事,朝廷派宰相薛元超、裴炎和御史大夫高智周审问,又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作为谋逆证据。户奴赵道生也如实交待了太子派他杀死正议大夫明祟俨的全部经过。这样就构成一桩谋逆案,于是武则天提议废除太子,以示惩戒。八月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庶人,幽于别所,严惩同党。太子洗马刘讷言送给太子的小说《俳谐集》被搜出来,唐高宗看后大怒曰:“以六经教人犹恐不化,进俳谐鄙说,哪里是辅导之义?”立判刘讷言流于振州。左卫将军高真行之子高政,为太子典膳丞,事有牵连,唐高宗交其父训责。高政才入门,其父高真行和伯父户部侍郎高审行及堂兄高璇立即把他杀死。苏州刺史曹王李明、忻州刺史嗣蒋王李炜,按太子同党给以降爵和除名的处分。
处分李贤后的第二天(八月二十三日),册立李显为太子。开耀元年(681年)十一月八日,迁废太子李贤于巴州。光宅元年(684年)正月,武则天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到巴州监视李贤,结果丘神绩到巴州后竞通令李贤自杀。为此,武则天降罪于丘神绩,贬为叠州刺史。四月十五日,为李贤举哀于显福门。次日,追封李贤为雍王。过了不久又召回丘神绩,再为左金吾将军。
李贤之死,史学家郭沫若认为是裴炎从中作祟,怕召回李贤对自己不利,故假传圣谕杀死李贤。这一看法很有道理。裴炎是查处李贤案的主持人,不论行为是否公正,李贤怀怨是完全可能的。在巴州枉杀李贤有可能是裴炎的政治目的。武则天在事后查明此事真相又不能马上怪罪裴炎,所以在当年九月,众官都力保裴炎的情况下,武则天断不听从,立斩裴炎于都亭。正是这件事给了武则天沉痛的教训,因此,在废掉李显14年后,为再起用李显而接其回朝廷时,采取了一个十分谨慎的办法。圣历元年(698年)三月初九,派徐彦伯到房州,瞒过宰相狄仁杰和所有朝臣,巧妙地接回李显。
《狄梁公传》记载:“后潜发内人十人到房州,宣敕云‘我儿在此,令内人就看。州县长吏,抑数出数人,无令混杂,阴令内人一人代庐陵王,庐陵王穿内人衣,以旧数还。’州县不悟。数日达京,朝廷百僚一无所知。”这样周密的安排,显然是汲取了李贤被害的沉痛教训后不得已而作出的。武则天怕儿子再度被害的心情,从此可见一斑。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显庆元年(656年)十一月初五生于长安,永隆元年(680年)八月二十三日立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十一日称帝,为中宗,时年28岁。称帝后于次年年初改元嗣圣,二月初六,被废为庐陵王。其原因是他在即位仅2个月内便欲以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又欲授乳母之子五品官。宰相裴炎固争以为不可,李显大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一侍中邪?”裴炎害怕,告知武则天。武则天决定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初七,立相王李且为皇帝,改元文明,政事决于武则天太后,命李旦居于别殿,不得有所干预。从此,开始了武则天临朝称制独揽朝政的年代。九月,武则天改元光宅。
光宅元年(684年)四月二十二日。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二十六日迁均州,次年三月二十一日再迁房州。从此,李显开始了14年的幽居生活,直至圣历元年(698年)召回朝廷立为太子。李显于神龙元年(705年)再次称帝,在称帝后的第五年(景云元年)六月被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毒杀于神龙殿,享年55岁。看唐中宗李显的一生行事,被认为是个平庸之才。武则天当年废李显实属先见之明,14年后再度起用乃是无可奈何之举。
李旦是武则天的第四个儿子,于龙朔二年(662年)六月初一出生,光宅元年(684年)称帝,为睿宗,时年22岁。称帝后改元文明,但一直未管理朝政,武则天临朝之初被幽于别官。20多年后,景云元年(710年)又称帝,由于不善处理朝政,两年后于延和元年(712年)让位于三子李隆基。由此看,唐睿宗李旦也是个平庸天子。
人常说“知子女莫若父母”。武则天之临朝正是知道儿子的无能,若自己退位交出皇权无异于自献首级,她和唐高宗奋斗一生的基业将会落入宗室王公之手,她与她的子孙们也只能面临死亡。所以,武则天挺身临朝,在击败政敌之前,子孙幽闭宫中,一则防乱,二则保护子嗣,更防他人挟皇子乱天下造成母子之间的战乱。在击败政敌之后,铺平了通往帝座的道路,她安安稳稳地当了15年的女皇帝,最后将帝位传给了儿子。
安乐公主是长女,出生没多久就被武则天掐死,安乐公主是死后追封的。
李令月是儿女,太平公主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不仅仅因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而且几乎真的成了“武则天第二”。
作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胞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被称为“几乎拥有天下的公主”。有人依《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