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亚里战役,安吉亚里战役找到了吗?
成吉思汗的八大奇迹?
成吉思汗统一了既宋金对峙以来分裂的山河
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融合
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疆域
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元代追上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约在1170年,其父也速该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该的遗孀月伦领着铁木真和他的几个弟弟度过数年艰难生活。少年时期的艰险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素质。蒙古部主忽都剌汗死后,蒙古部众大都在札木合控制之下,铁木真投靠札木合,随他游牧。铁木真笼络人心,招徕人马,最后脱离札木合,建立自己的斡鲁朵。约在12世纪80年代,铁木真称汗。札木合率领札答阑、泰赤乌等十三部来攻,铁木真兵分十三翼迎战,因实力不敌而败退,史称十三翼之战。1196年,铁木真和克烈部脱里汗出兵助金,于斡里札河(今蒙古东方省乌勒吉河)打败塔塔儿人。金授铁木真以察兀忽鲁(部长)官职,封脱里汗为王(脱里从此称王汗,语讹为汪罕)。铁木真与王汗联兵攻打古出古·乃蛮部,回师途中又与乃蛮本部相遇。王汗见敌势盛,不告而退,把铁木真留在乃蛮兵锋之下。铁木真发觉后,迅速撤兵,回到自己牧地撒里川(在今蒙古克鲁伦河上游之西),反而把王汗暴露在敌前。王汗大败。因为有许多蒙古部众在王汗处,铁木真怕他们被乃蛮吞并,对自己不利,便派称为四杰的博尔术、木华黎、博尔忽、赤老温领兵援救王汗,击退乃蛮。铁木真在部落争战中善于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对王汗的臣属地位。1201~1202年,铁木真和王汗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札木合投降王汗。1202年,铁木真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实力猛增。1203年王汗对铁木真发起突然袭击,铁木真败退到哈勒哈河以北。不久,铁木真乘王汗不备,奇袭王汗牙帐,克烈部亡。同年,汪古部也归附铁木真。1204年,铁木真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蒙古国初期,成吉思汗把蒙古牧民划分和固定在95个千户中。千户下设百户、十户。千户那颜都是成吉思汗的封臣,各千户内的牧民不能任意离开千户组织,对那颜有人身隶属关系。成吉思汗把一部分千户作为领民分给诸弟诸子,形成左右手诸王。又以木华黎、博尔术为左右万户那颜,即两个最大的军事长官。把怯薛(禁卫军)扩充到1万人,征调千户那颜、百户长、十户长的子弟充当怯薛,以此控制全国。设札鲁忽赤掌管户籍、词讼等行政、司法事务。成吉思汗的汗廷是由传统的草原贵族斡鲁朵发展起来的游牧军事封建国家机器。蒙古国建立后,大批原来的部落人口被分编在不同千户中,许多部落的界限从而泯灭,开始形成共同的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对此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邻近的吉利吉思、畏兀儿、哈剌鲁等部分别在1207年、1209年、1211年归附成吉思汗。
勃兴的蒙古贵族渴望占有大量财富。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1211年,又率领大军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在辽西消灭金守军,攻占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西)。1218年,灭西辽。121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向花剌子模发动了侵略战争。他几路进兵,分割包围了各战略重镇,各个击破,采用大规模屠杀、夷平城市、签发被俘人众打头阵等残酷手段震慑敌人,解除自己后顾之忧。战场上的主动权全在蒙古一方。1219年,蒙古军围攻讹答剌城,次年攻克。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等城,术赤、窝阔台、察合台率兵攻克花剌子模都城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拖雷一军进入呼罗珊地区。哲别、速不台奉成吉思汗之命穷追花剌子模统治者摩诃末算端,后者逃至里海孤岛病死。哲别、速不台率军继续西侵,远抵克里木半岛。1221年,拖雷占领呼罗珊全境。成吉思汗追击新算端札阑丁至印度河,不获而还。1222年,在占领区置达鲁花赤监治。1223年,还撒麻耳干驻冬,次年起程还国。成吉思汗西征,进行历史上罕见的大屠杀、大破坏,给中亚各族带来极大灾难。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次年西夏亡。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临终提出联宋灭金的战略。大皇后孛儿台生子四人:长子术赤,为钦察汗国诸汗之祖;次子察合台,为察合台汗国诸汗之祖;第三子窝阔台,蒙古第二代大汗(元太宗);第四子拖雷,后人为元代和伊利汗国皇室。忽兰皇后生一子阔列坚,后裔入元封河间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另一方面,作战具有野蛮残酷的特点,大规模屠杀居民,毁灭城镇田舍,破坏性很大。13世纪主要封建国家社会危机深重,为成吉思汗实行大规模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
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征服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奠定了蒙古兵学在世界军事史的历史地位。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攻取那样广大的地区,并且攻必取,战必胜,西方史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当时蒙古军队的武器比别人更精良而且更适合于实战使用;成吉思汗兵制比较完善,军纪严明;将领多巧于计谋,擅长兵法和战略。”(《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234页,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由此可见,蒙古兵学中有十分丰富的军事思想,本文就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做如下粗浅的的探讨。
一、大迂回战略源于蒙古族的围猎,它的突出特点是,在使用力量之前,先用计谋将对方制服。它与孙子的“诡道”思想一脉相承。
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长期的征战中所形成的作战韬略之一。在全面侦察敌情、地形的前提下,蒙古军队凭借骑兵的持久耐力和快速机动能力,经常越过人们难以想象的大漠、险滩、雪谷、荒原,出其不意地向敌人的深远纵深大胆穿插、分割,并与下面进攻部队相配合,四面包围敌人,迫使对方迅速瓦解。
蒙古军的迂回战略源于蒙古族的围猎。他们把围猎中的技艺,娴熟地运用到战争中,许多坚固的城堡,变成了他们围困中的野兽。因此,蒙古军队大迂回战略的突出特点是:它不以击溃敌人就算达到战争目的,而是用猎人那双狡黠、深邃的眼睛,盯着敌人的后方,以左右包抄的方式,将敌人包围,从不给对方留下一条逃生的出路。即使留有一条生路,那完全是一种战术运用。这种大迂回战略,与古代其他军队的进攻方式大相径庭,它不直接对敌列阵挑战,而是更讲实际,手段更隐蔽。并力图在使用力量之前,先施“计谋”将对方制服,与孙子的“诡道”思想一脉相承。
孙武总结战争规律,提出了兵以诈立的“诡道”思想,从此,春秋以前以“仁义”为核心的战争指导思想在战国时期已销声匿迹。但随着封建帝国的建立,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把民间的兵书视为祸水。随着儒家思想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兵家的“诡道”思想渐渐出现了断流,更谈不上继承和发展。而成吉思汗,在战争实践上,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孙子的“诡道”思想。当然,这并不是说成吉思汗熟读《孙子兵法》,而是说成吉思汗在与兽、与部落、与外敌长期的争斗中,同样悟出了这一真理。因为规律性的东西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作用。我们从成吉思汗战略侦察团队的行动中,就能看到孙子的“诡道”思想被他们运用得多么娴熟。成吉思汗远征欧洲前,派速不台和哲别担任侦察任务。他们穿过格鲁吉斯坦,打败了乔治亚的精锐团队,随后越过高加索的黑岩绝壁,来到贴尔克盆地。这里已有一支很强大的军队正等着他们。蒙古军队的确太疲劳了,激战一天胜负未决。第二天,他们带着黄金和贵重的布、优良的马来到库曼人的营地,对他们说:“我们是同族,为什么要和外国人联合攻打你们的兄弟,他们给你们的好处,可以从我们这里得到。”库曼人带着蒙古军队送来的厚礼离开他们的同盟者远去。速不台却乘机追击并打败他们,索回了刚赠给他们的全部礼品。如果要讲仁义道德,速不台可谓犯了大忌,但他遵循的是战争规律。他们的侦察行动,促成了成吉思汗远征欧洲18年的计划。由此可见,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不仅是一种军事行动,更重要的是一种与孙子一脉相承的思想,在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中,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大迂回战略的实施体现了速度与距离的对立统一,蒙古军队清一色的轻骑兵,创造了农业时代的“闪击战”。
大迂回战略的具体实施首先需要速度,没有速度,谈不上战争的突然性,也难以对敌人达成合围;其次,需要长途奔袭,没有远距离奔袭,很难对敌产生威慑。可以说成吉思汗的军队都具备这两个条件,这也是他能够征服世界的奥妙所在。
13世纪,欧亚等国的军队多以步兵和重骑兵为主,而蒙古军队却是清一色的轻骑兵。轻骑兵具有突击力强、灵活多变的特点,适合远程奔袭。重骑兵防护性能好,机动性差,适合阵前对抗。所以,蒙古军的轻骑兵,恰如“二战”中机械化部队,它常以绝对的军事优势,迫敌解除武装。这就使成吉思汗时代所营造的战场,完全是一种飓风式战场。如果把它与“二战”中德国的“闪击战”作对比,就会发现在成吉思汗指挥的战争中有与德国“闪击战”相似的内容。“二战”中,德军闪击波兰,用了一个月;闪击丹麦、挪威,用了两个月;闪击法兰西,占领法国首都巴黎,前后也只有一个月。这是发生在工业时代的“闪击战”,而发生在农业时代的“闪击战”,其战绩在当时也是独一无二的。蒙古西征军在欧洲作战时它的集结:“从扬子江北岸至保加尔边境,部队集结都是在2至3个月完成的。这样部队每天平均行军速度达到90至95公里。它的突击:攻占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5天时间,每天的平均速度达到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10天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5到60公里;攻占匈亚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8到62公里。”(《蒙古族古代战争史》24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1992)由此可见,成吉思汗的轻骑兵,有与今天的机械化部队共同的特点,即高速、突然、攻击力强,往往使对方措手不及。成吉思汗正是利用轻骑兵机动性好的特长,打破了13世纪呆板的攻防战术,从而完全控制了战场主动权。当时,所向披靡的蒙古军已引起欧洲人的惶恐,甚至像遥远的城市,如卢卑克(波罗的海南岸一个城市)和纽伦堡(今德国巴瓦里亚境内)都加紧防御准备。就连当时的英国也提心吊胆,曾禁止船舶出海捕鱼。当时欧洲人对成吉思汗子孙的惧怕,从某种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因为并不清楚蒙古人为什么不可阻挡,有人甚至把蒙古军后来因窝阔台去世而退兵之举,归结于他们教皇和皇帝的英明。后来法国的拿破仑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蒙古军西征,不是亚洲的散沙在盲目地移动,而是有严密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由于他们比对手更精明因而才能所向无敌。拿破仑的分析切中问题的实质。当蒙古军象飞沙快速推进时,在它的背后,是行之有效的大迂回战略。而这种战略,在蒙古兵放牧、围猎时,就已经产生并成熟了。
三、大迂回战略能营造广阔的战争空间,能使战场攻防结构发生突变,从而打乱敌人的部署,为己创造有利战机。
蒙古军队的大迂回战略能以迂为直,避实击虚,扩大战争空间,节省兵力兵器,加速战争进程。蒙古军灭金,窝阔台就采用了成吉思汗临终留下的大迂回攻金方略。他令拖雷率主力西路军,绕过金军的重镇潼关,自宝鸡出汉中,强行通过南宋管辖地区,沿江而下,经唐(今河南唐县)、邓(今河南邓县)北上,采用大迂回战略,突然出现在金军后方。金朝十分惊慌,急忙抽调守黄河和潼关的主力部队10万余人前来抵挡。两军在邓州遭遇,拖雷只有3万人。他采用袭扰战术,避免与金军正面交锋,使远道而来的金军十分疲惫。这时蒙军正面部队已渡过黄河,直趋汴梁,金军仓皇北撤,当退到钧州(今河南禹县)三峰山时,被两路汇合的蒙古军团团围住,后又网开一面,在追击中全歼金军。此后蒙军乘胜进围汴京。金亡近在咫尺。
但蒙军南下灭宋的战争却持续了45年之久。这也许是他们遇到的众多对手中最难对付的一个。因为南宋所处的江淮地区,河渠成网,城镇林立,除蜀口、襄阳、淮河防线外,西段是连绵不断的高山峡谷,东段地处淮河下游,水道众多,后方还有长江天堑,都不利于骑兵作战。但蒙古军队能审时度势,避实就虚,发挥特长。他们选蜀为战略进攻要害,因为蜀地富饶,南宋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四川。此外蜀地地理条件尤为重要,蒙军若夺去四川,就可以过三峡,顺流东下,直逼江东。窝阔台为发挥蒙古骑兵的特长,沿用灭金时宽正面、大纵深的迂回包围战略,在东起江淮西至川陕的宽大正面上发起进攻,力图越过长江,进入江南作战。但由于兵力分散,各战区虽有突破,终因气候不适,加上中军主帅死于军中,只好中途撤退。蒙哥汗继位后吸取窝阔台失败的教训,在占领区开始设官、筑城,为持久战作准备,从而避免了春去秋来,战果得不到巩固的缺陷。在战略指导上,仍以攻占巴蜀为首要目标,同时派忽必烈率军经略云南,目的是迂回西南攻其腹背,然后北上,接应主力,东下临安。可惜蒙哥汗在实施他的大迂回战略时,却因自己恋战,遇坚必攻,使其主力钝于四川的钓鱼城下,直至自己中石身亡,从而影响了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
今天,当我们研究蒙军灭宋的战略思想,无不为他们开辟的广阔战场所折服。蒙军的大迂回战略使金束手就缚,使宋廷的沿江防御失去天堑屏障。虽然蒙军攻宋的前两次迂回未实现预期战争目的,但当时忽必烈的军队事实上已迂回云南大理,经过近一年征战,兀良哈台平定了“大理五城八府四郡,泊乌、白蛮等37部”(《元史·兀良哈台传》)并与四川蒙军汇合,从而使蒙宋正面战场决战时机成熟。若不是蒙军钓鱼台受挫,兀良哈台军就可以奇兵出广西拊京湖宋军之背,然后直下临安,这样,南宋的灭亡,就可能提前几年。由此可见,蒙军的大迂回战略可以创造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有利战机,可以乘虚使敌我双方力量发生变化,并从根本上打乱敌人的部署,迫敌就范。
四、大迂回战略是将帅胆识和军队力量结合的产物,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不仅仅是个方略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成吉思汗独特的军事体制和治军思想,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军队,从而使他的战略思想得以实施。
研究蒙古兵学中大迂回战略的具体运用,从中可以发现,大迂回战略不仅仅是个方略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作出大迂回的决策需要雄才大略的统帅,执行大迂回战略任务需
要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否则大迂回战略只能是纸上谈兵。
成吉思汗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战略家,他能对复杂敌情作出正确判断,果断决策。蒙古军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当时成吉思汗面临来自三方面的挑战,一是与金国长达9年的战争,二是西夏的反叛,三是斩其使臣、屠其商队的花剌子模。成吉思汗权衡利弊,采用稳住西夏,牵住金朝,全力西征花剌子模的策略。西征花剌子模分三路进军,大军在开进中,派哲别一路绕到敌后,向敌战略上敏感的卡什加尔方向迂回,切断花剌子模与阿富汗、呼罗珊之间的联系,掩护主力战略展开。大皇子术赤、大将军哲别率领三万人的军团,穿过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地带——帕米尔和天山山脉之间的谷地。当时“他们在一丈多深的积雪中行军,他们攀登4千多米被雪覆盖的吉西列阿尔多和铁列古达巴干两个高峰的道口。在大风雪中,用牛皮包住马腿,人穿双层的皮毛大衣,在7千多米的高山之间,在冰天雪地中前进。他们为了暖和身体,用小刀切开马的血管,吸喝了马的温暖的血液,又把血管封闭起来……”。(《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150页)这段史料,反应了蒙古军队在人类军事史上所创造的奇迹,它使汉尼拔和拿破仑越过阿尔卑斯山脉的行动显得逊色。当蒙古军队突然出现在费尔干纳盆地,莫罕默德率领的精锐部队正等着他们,疲惫的蒙古军队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机动作战与敌人会战。激烈的战斗持续到深夜,各自鸣金收兵。成吉思汗在接到他们的战斗报告后,令术赤归队,令哲别率领5000人马,继续向南方阿姆河上游迂回。成吉思汗等后续部队展开后,他亲率5万蒙古骑兵,从北方迂回行军,在渺无人烟的地点渡过锡尔河,通过了克吉尔库姆沙漠。“这个宽有500公里的克吉尔库姆沙漠,被世人认为是动物绝对不可能通过的天然障碍。从那以后经过了650年,俄罗斯对叶华作战中,俄军骑兵丧失了全部军马。现在成吉思汗突然出现在莫汗默德背后能置于死地的阿姆河下游地区。”(同上书,157页)这时的莫汗默德,已被四面包围:西方有成吉思汗,北方有察合台、窝阔台,在东方有术赤,南方有哲别。这就是成吉思汗大迂回战略最典型的一个战例,它创造了世界战史上的两大奇迹,而这种奇迹在那个时代,也只有成吉思汗统帅下的蒙古军队才能做到。
由此可见,成吉思汗军队的耐力和吃苦精神是何等惊人。如果换宋朝的军队去执行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可能不等交战,就被雪山和大漠吞噬。成吉思汗的军队之所以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这与它独特的军事体制和特殊的治军思想有很大关系。
首先,军民一体的军事体制,使蒙古士兵从孩提时就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据史载:“蒙古人从三岁起就手拿弓箭。”(同上书,263页)他们放牧、骑射、围猎,很早就孕育了灵敏的马上战术。氏族之间的争斗,国与国之间的相互掠夺,已模糊了兵与民的界限。如今人们在探讨为什么中国的游牧民族屡屡能进入中原,打开城墙高筑的中原门户,恐怕原因恰恰在此。因为游牧民族的流动性,本身就是一种进攻样式的推演,而中原以墙自守,典型的农业式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消磨了人的进攻意识。一个没有进攻意识的民族,要与强悍的游牧民族交战,其胜负可想而知。
其次,成吉思汗的治军思想做到了民族性、科学性的高度统一,这是他造就一支高素质蒙古军队的根本原因。所谓民族性是指成吉思汗治军完全立足于本民族的客观实际,如借用围猎训练军队就是一种全新的军民兼容的训练方式。所谓科学性是指成吉思汗治军完全从实战出发。它曾以西夏为对手考验自己的军队,“试图在对西夏的战争中,锻炼一下蒙古人,以利将来对中国的战争。”(同上书,93页)另外,成吉思汗也重视对军官的训练,“哪一个军官不来接受我的教育,而是呆在家里,那就好像是沉在水中的石头一样被消灭的。”(同上书,95页)军官们在大汗的宫廷受训后回到营地担任教官,经过一整套完整体系受训的蒙古军队,最后就像成吉思汗所希望的那样:“在日常生活中,有如两岁的犊儿,但在厮杀时,又似老鹰的搏击。在筵宴和娱乐之中,无忧无虑有如小驹,但在战斗的时候,又似海东青之扑仇敌。在白天,像老狼的俟机,在昏黑之中,像乌鸦的守夜。”(《蒙古帝国史》162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89)正是有成吉思汗这样出类拔萃的战略家和他那支坚不可摧的军队,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才能在世界战争史上大放异彩。
五、大迂回战略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蒙古军队之所以能在穿插、迂回中屡建奇功,就在于它“羊马随征,因粮于敌”。
大迂回战略的实施一般要远离后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西征,基本上是脱离根据地作战。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蒙古军队有一套独特的、与此不同的后勤保障体系,从而保证了蒙古军队的远征。
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史记·匈奴传》)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物合一,完全是受生存条件的驱使。蒙古人行军打仗,以反牲畜走到哪里,人跟随到哪里的游牧常规,而是军队走到哪里,羊马也驱逐到哪里,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部队的军需供给问题。
由于出征时携带的羊马很有限,为充分食用这些牲畜,成吉思汗还专门规定了屠杀的方法:“用牛羊的膀胱两个,吹满空气,把骨管伸进膀胱的管孔。骨管上刻有螺丝纹。在兽的第四、第五肋条之间,刺个穴口然后把骨管插进创口,压迫膀胱把空气注入肺脏。这样做的时候,兽立刻死去。死状好像是被电击一样。这个杀法的利益是肉量增加70%,滋养力充分,脔肉柔软,味道也美,易于更长久的保存。”(《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274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全部吸收兽类血和肠肚的营养,充分利用所携带的羊马。由此可见,蒙古军队在自我生存方面,有它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要说它不可战胜的秘密是什么,极度节俭的饮食习惯,就是其制胜的密诀之一。因为有超常的生存潜力与敌较量就有超常的战斗力,就有能使战争机器连续运转的动力。
蒙古军队“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蒙鞑备录》第13篇)这段史料,说明成吉思汗的军队在自带食物耗尽时,依然有强大的野战生存能力。当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时,其国王莫汗默德从间谍那里得知:“蒙古军队随身携带战斗时用的一切物品,他们以肉干和酸奶为饮食就满足了。他们对于好吃的食物和不好吃的食物都满不在乎,什么动物肉都能吃,甚至猪肉、狗肉都吃。他们的马不需要麦子和稻草。他们的马能用蹄子刨开积雪找草吃,甚至还能刨开土找杂草和草根、草叶吃也过得去。任何高山峻岭和大川小河阻挡不了他们的进击。他们能越过任何的山谷隘路,他们抓着马鬃马尻渡过任何河川。”(《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156页)莫汗默德被强大的蒙古军所震撼,从此,他便无心交战,而是一心一意千里撤退,只顾逃命了。
蒙古军队的确是生存能力极强的军队,他们对自然的最低奢望低出普通人好几倍,当他们“才犯他境,必务抄掠……因粮于敌。”(《黑鞑事略》85页)时,蒙古军队就变得更加强大。蒙古军因粮于敌的具体作法一是抢夺牲畜以备后用。二是对坚壁清野的城堡,用软硬兼施的方法迫对方供给粮食。哲别在占领花剌子模的南方后告示居民:如果想免于被杀,快快投降提供粮食,不要依靠城堡的守军。按照蒙古的法律,降服者的财产和家属归胜利者所有。成吉思汗的作法则更温和一些。当他占领布哈拉时,他骑上马来到城里的回教清真寺,登上圣坛,对回教僧侣们说:“在野外既没有肉,也没有草,马饿了人也饿急了,战士们非常苦,打开你们的粮库。”(《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159页)这时拿钥匙的仓库保管员就会跑出来。三是每征服一地,就建立作战基地,以战养战。这种由开始掠夺到建立基地,有一个发展过程。“蒙古贵族在开始进入中原时,掠夺财富是他们从事战争的一大目的,从金银、牲畜到人口,都是他们掠夺的对象。”(《蒙古族通史》143页)这样对当地经济是一个极大的破坏,后来他们接受封建的统治方式,经营占领区。公元1253年,忽必烈曾在凤翔屯田,用盐换取粮食以供军粮。
总之,蒙古军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解决了军队的供应问题,而这种解决方法不像一般的军队让士兵负重过多,或在战斗序列后有很长的辎重队,而是在他们民族千年以来养成的饮食习惯中,以最轻便的方式加以解决。这种轻便体现在他们食用的羊或马,不需要特别的装备来运送,从而大大减轻了蒙古军队的负重,更有力量和能力,大胆向敌人的纵深穿插迂回,其距离的深远常常使他的敌人也难以置信,这就是为什么蒙古军队攻下一个个城堡竟是那么容易。因为这些城堡的守军被突入其来的敌人吓懵了,他们来不及作坚固防御,即使作了准备,但蒙古军却偏偏出现在他们尚未防守的地段,那些地段他们认为敌人是无法前来偷袭的。因此,英国人利德尔·哈特评论说:“在中世纪里,战略的最好例证并不出在西方,而是来自东方。公元13世纪,对于西方战略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时代。”(17)蒙古兵学中的大迂回战略,正是这些战略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成吉思汗与战国时期的孙子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两座奇峰。
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播种者",后裔遍布世界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3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遗传科学家赛克斯在其新书中说,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男子汉,这位蒙古可汗纵横战场40年,不但领土疆界横跨欧亚,更让许多女性怀上他的后代,估计现时至少有1千6百万人是带有其超级男性染色体的男性后裔。
人类基因系教授赛克斯已推出有关男性染色体(或Y染色体)研究的新书《阿当的诅咒》(Adam's Curse),声称成吉思汗可能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播种者」,由于人类不断迁徙,即使英伦三岛也有可能发现成吉思汗的后裔。
父亲会将男性染色体直接遗传给儿子,成吉思汗王国的版图在13世纪横跨蒙古至阿富汗,并伸延至俄罗斯和伊朗。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从亚洲16个地区抽取男性居民的DNA样本,结果发现8%的居民拥有同一男性染色体。科学家认为他们可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因为三分之一哈扎拉族的男性也拥有这种染色体,居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的哈扎拉族一直声称是成吉思汗的后裔。
成吉思汗的军队当年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蒙古大军每攻占一处城市都会进行大屠杀。成吉思汗批准士兵大肆搜刮财物,并要求部下进贡美女给他,让他泄欲或当他的妃嫔。
蒙娜丽莎跟46有什么关系
蒙娜丽莎跟46是好朋友
蒙娜丽莎就是卡特琳娜,由于当时她正处于生活的黄金时代,一个充满了冒险精神的年轻美貌女子。达·芬奇在根据这幅肖像画出自己的画之后非常喜欢。索斯特表示,而这位公爵夫人的肖像最初是由意大利著名绘画大师洛伦索·迪克雷第画成的、头发,死于1509年,名叫卡特琳娜·斯福扎,因此无论是手臂的摆放姿势还是那神秘的微笑都显示出了骄傲的神色,直到最后这幅画被卖给了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才公开亮相并且从此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索斯特女士说,那年她才46岁。
是谁从小画鸡蛋然后成了大画家
达芬奇。
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在几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都有出现,其中人教版第四册的选读课文《画鸡蛋》,是这样的:
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先让他画鸡蛋,画了一个又让画一个,他画得不耐烦了,就问老师:“老师,您天天要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达·芬奇听从老师的话,用心画鸡蛋,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
后来,达·芬奇无论画什么,都能画得又快又像。
拓展资料:
达·芬奇是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的简称,出生于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公历4月23日),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1519年5月2日逝世,是意大利学者、艺术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生物学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
参考资料:
达·芬奇 _百度百科
求名人传的米开朗基罗传的第一章《力》(力的崩溃前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00字)!!
第一章 力(1)
类型:图书 作者:(法)罗曼·罗兰 发表于 MSN图书频道
一四七五年三月六日,他生于卡森蒂诺地方的卡普雷塞.荒确的乡土,"飘逸的空气",米开朗琪罗欢喜说他的天才是由于他的故乡的"飘逸的空气"所赐.岩石,桐树,远处是亚平宁山.不远的地方,便是阿西西的圣方济各在阿尔佛尼阿山头看见基督显灵的所在.
父亲是卡普雷塞与丘西地方的法官.他的名字叫做洛多维科.迪.利奥那多.博纳罗蒂.西莫内......他们一家真正的姓字是西莫内.这是一个暴烈的.烦躁的."怕上帝"的人.母亲弗朗西斯卡.迪.奈丽.迪.米尼阿托.德尔.塞拉在米开朗琪罗六岁时便死了.父亲在一四八五年续娶卢克蕾齐亚.乌巴尔迪妮,她死于一四九七年.他们共是弟兄五人:利奥那多.米开朗琪罗.博纳罗托.乔凡.西莫内.西吉斯蒙多.利奥那多生于一四七三年,博纳罗托生于一四七七年,乔凡.西莫内生于一四七九年,西吉斯蒙多生于一四八一年.利奥那多做了教士.因此米开朗琪罗成为长子了.
他幼时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以后他把做雕塑家的志愿好玩地说是由于这幼年的乳.人家把他送入学校:他只用功素描."为了这,他被他的父亲与伯叔瞧不起而且有时打得很凶,他们都恨艺术家这职业,似乎在他们的家庭中出一个艺术家是可羞的."据孔迪维记载.因此,他自幼便认识人生的残暴与精神的孤独.
可是他的固执战胜了父亲的固执.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那是当代翡冷翠画家中最大最健全的一个.吉兰达约(DomenicoGhirlandajo,1449—1494),文艺复兴早期翡冷翠重要画家,擅长画富有故事情节和大量人物肖像的层次分明的大型壁画.他初时的成绩非常优异,据说甚至令他的老师也嫉妒起来.实在,一个那样大的艺术家曾对他的学生嫉妒是很难令人置信的.我不信这是米开朗琪罗离开吉兰达约的原因.他到暮年还保存着对于他的第一个老师的尊敬.一年之后他们分手了.
他已开始憎厌绘画.他企慕一种更英雄的艺术.他转入雕塑学校.那个学校是洛伦佐.特.梅迪契所主办的,设在圣马可花园内.这个学校由多那太罗的学生贝尔托尔多所主持.那亲王很赏识他:叫他住在宫邸中,允许他和他的儿子们同席;童年的米开朗琪罗一下子便处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处身于古籍之中,沐浴着柏拉图研究的风气.他们的思想,把他感染了,他沉湎于怀古的生活中,心中也存了崇古的信念:他变成一个希腊雕塑家.在"非常钟爱他"的波利齐亚诺的指导之下,他雕了《半人半马怪与拉庇泰人之战》.此像现存翡冷翠.《微笑的牧神面具》一作,亦是同时代的,它引起洛伦佐.特.梅迪契对于米开朗琪罗的友谊.《梯旁的圣母》亦是那时所作的浮雕.波利齐亚诺(Poliziano,1454—1494),意大利诗人,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文学研究先驱之一.
这座骄傲的浮雕,这件完全给力与美统治着的作品,反映出他成熟时期的武士式的心魂与粗犷坚强的手法.
他和洛伦佐.迪.克雷蒂.布贾尔迪尼.格拉纳奇.托里贾诺.德尔.托里贾尼等到卡尔米尼寺中去临摹马萨乔的壁画.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翡冷翠画家.将人文主义引入艺术,摆脱了中世纪神权艺术的禁锢,技术上为意大利绘画开辟了新征途.他不能容忍他的同伴们的嘲笑.一天,他和虚荣的托里贾尼冲突起来.托里贾尼一拳把他的脸击破了,后来,他以此自豪:"我紧握着拳头,"他讲给贝韦努托.切利尼听,"我那么厉害地打在他的鼻子上,我感到他的骨头粉碎了,这样,我给了他一个终身的纪念."一四九一年事.切利尼(BenvenutoCellini,1500—1571),翡冷翠金饰匠和雕刻家.
然而异教色彩并未抑灭米开朗琪罗的基督教信仰.两个敌对的世界争夺米开朗琪罗的灵魂.
一四九○年,教士萨伏那洛拉,依据了多明我派的神秘经典《启示录》开始说教.他三十七岁,米开朗琪罗十五岁.他看到这短小羸弱的说教者,充满着热烈的火焰,被神的精神燃烧着,在讲坛上对教皇作猛烈的攻击,向全意大利宣扬神的威权.翡冷翠人心动摇.大家在街上乱窜,哭着喊着如疯子一般.最富的市民如鲁切拉伊.萨尔维亚蒂.阿尔比齐.斯特罗齐辈都要求加入教派.博学之士.哲学家也承认他有理.那时的学者皮克.德拉.米兰多莱和波利齐亚诺等都表示屈服于萨伏那洛拉的教义.不久之后,他们都死了(一四九四).波利齐亚诺遗言死后要葬在多明我派的圣马可寺中......即萨伏那洛拉的寺院.皮克.德拉.米兰多莱死时特地穿着多明我派教士的衣装.米开朗琪罗的哥哥利奥那多便入了多明我派修道.一四九一年事.
米开朗琪罗也没有免掉这惊惶的传染.萨伏那洛拉自称为预言者,他说法兰西王查理八世将是神的代表,这时候,米开朗琪罗不禁害怕起来.
他的一个朋友,诗人兼音乐家卡尔迪耶雷有一夜看见洛伦佐.特.梅迪契的黑影在他面前显现,穿着褴褛的衣衫身体半裸着;死者命他预告他的儿子彼得,说他将要被逐出他的国土,永远不得回转.洛伦佐.特.梅迪契死于一四九二年四月八日;他的儿子彼得承袭了他的爵位.米开朗琪罗离开了爵邸,回到父亲那里,若干时内没有事做.以后,彼得又叫他去任事,委托他选购浮雕与凹雕的细石.于是他雕成巨大的白石像《力行者》,最初放在斯特罗齐宫中,一五二九年被法兰西王弗朗西斯一世购藏于枫丹白露,但在十七世纪时便不见了.放在圣灵修院的十字架木雕亦是此时之作,为这件作品,米开朗琪罗用尸身研究解剖学,研究得那么用功,以致病倒了(一四九四).卡尔迪耶雷把这幕幻象告诉了米开朗琪罗,米氏劝他去告诉亲王;但卡尔迪耶雷畏惧彼得,绝对不敢.一个早上,他又来找米开朗琪罗,惊悸万分地告诉他说,死者又出现了:他甚至穿了特别的衣装,卡尔迪耶雷睡在床上,静默地注视着,死人的幽灵便来把他批颊,责罚他没有听从他.米开朗琪罗大大地埋怨他,逼他立刻步行到梅迪契别墅.半路上,卡尔迪耶雷遇到了彼得:他就讲给他听.彼得大笑,喊马弁把他打开.亲王的秘书别纳和他说:"你是一个疯子.你想洛伦佐爱哪一个呢?爱他的儿子呢还是爱你?"卡尔迪耶雷遭了侮辱与嘲笑,回到翡冷翠,把他倒霉的情形告知米开朗琪罗,并把翡冷翠定要逢到大灾难的话说服了米开朗琪罗,两天之后,米开朗琪罗逃走了.据孔迪维的记载:米开朗琪罗于一四九四年十月逃亡.一个月之后,彼得.特.梅迪契因为群众反叛也逃跑了;平民政府便在翡冷翠建立,萨伏那洛拉力予赞助,预言翡冷翠将使全世界都变成共和国.但这共和国将承认一个国王,便是耶稣......基督.
这是米开朗琪罗第一次为迷信而大发神经病,他一生,这类事情不知发生了多少次,虽然他自己也觉得可羞,但他竟无法克制.
他一直逃到威尼斯.
他一逃出翡冷翠,他的骚乱静了下来.......回到博洛尼亚,过了冬天,他把预言者和预言全都忘掉了.在那里他住在高贵的乔凡尼.弗朗切斯科.阿尔多弗兰迪家里作客.在和博洛尼亚警察当局发生数次的纠葛中,都得到他的不少帮助.这时候他雕了几座宗教神像,但全无宗教意味,只是骄傲的力的表现而已.世界的美丽重新使他奋激.他读彼特拉克.薄伽丘和但丁的作品.彼特拉克(FrancescoPetrarch,1304—1374),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主要代表之一.
一四九五年春,他重新路过翡冷翠,正当举行着狂欢节的宗教礼仪,各党派剧烈地争执的时候.但他此刻对于周围的热情变得那么淡漠,且为表示不再相信萨伏那洛拉派的绝对论起见,他雕成著名的《睡着的爱神》像,在当时被认为是古代风的作品.在翡冷翠只住了几个月;他到罗马去.直到萨伏那洛拉死为止,他是艺术家中最倾向于异教精神的一个.他雕《醉的酒神》.《垂死的阿多尼斯》和巨大的《爱神》的那一年,萨伏那洛拉正在焚毁他认为"虚妄和邪道"的书籍.饰物和艺术品.米开朗琪罗于一四九六年六月到罗马.《醉的酒神》.《垂死的阿多尼斯》与《爱神》都是一四九七年的作品.他的哥哥利奥那多为了他信仰预言之故被告发了.一切的危险集中于萨伏那洛拉的头上:米开朗琪罗却并不回到翡冷翠去营救他.萨伏那洛拉被焚死了:米开朗琪罗一声也不响.时在一四九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在他的信中,找不出这些事变的任何痕迹.
米开朗琪罗一声也不响;但他雕成了《哀悼基督》:
永生了一般的年轻,死了的基督躺在圣母的膝上,似乎睡熟了.他们的线条饶有希腊风的严肃.但其中已混杂着一种不可言状的哀愁情调;这些美丽的躯体已沉浸在凄凉的氛围中.悲哀已占据了米开朗琪罗的心魂.据米开朗琪罗与孔迪维的谈话,可见他所雕的圣母所以那么年轻,所以和多那太罗.波提切利辈的圣母绝然不同,是另有一种骑士式的神秘主义为背景的.
使他变得阴沉的,还不单是当时的忧患和罪恶的境象.一种专暴的力进入他的内心再也不放松他了.他为天才的狂乱所扼制,至死不使他呼一口气,并无什么胜利的幻梦,他却赌咒要战胜,为了他的光荣和为他家属的光荣.他的家庭的全部负担压在他一个人肩上.他们向他要钱.他没有钱,但那么骄傲,从不肯拒绝他们:他可以把自己卖掉,只是为要供应家庭向他要求的金钱.他的健康已经受了影响.营养不佳.时时受寒.居处潮湿.工作过度等等开始把他磨蚀.他患着头痛,一面的肋腹发肿.见他父亲给他的信.(一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他的父亲责备他的生活方式:他却不以为是他自己的过错."我所受的一切痛苦,我是为的你们受的",米开朗琪罗以后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见他给父亲的信.(一五○九年春)
"......我一切的忧虑,我只因为爱护你们而有的."见他给父亲的信.(一五二一年)
一五○一年春,他回到翡冷翠.
四十年前,翡冷翠大寺维持会曾委托阿戈斯蒂诺雕一个先知者像,那作品动工了没有多少便中止了.阿戈斯蒂诺(AgostinodiDuccio,1418—148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雕刻家和建筑家.一向没有人敢上手的这块巨大的白石,这次交托给米开朗琪罗了;一五○一年八月.......几个月之前,他和弗朗切斯科.皮科洛米尼大主教签订合同,承应为锡耶纳寺塑造装饰用的雕像.这件工作他始终没有做,他一生常常因此而内疚.硕大无朋的《大卫》,便是缘源于此.
相传:翡冷翠的行政长官皮耶尔.索德里尼(即是决定交托米氏雕塑的人)去看这座像时,为表示他的高见计,加以若干批评:他认为鼻子太厚了.米开朗琪罗拿了剪刀和一些石粉爬上台架,轻轻地把剪刀动了几下,手中慢慢地散下若干粉屑;但他一些也没有改动鼻子,还是照它老样.于是,他转身向着长官问道:
"现在请看."
......"现在,"索德里尼说,"它使我更欢喜了些.你把它改得有生气了."
"于是,米开朗琪罗走下台架,暗暗地好笑."据瓦萨里记载.瓦萨里(Vasari,1511—1574),意大利画家.建筑师和作家,以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史为最出名.
在这件作品中,我们似乎便可看到幽默的轻蔑.这是在休止期间的一种骚动的力.它充满着轻蔑与悲哀.在美术馆的阴沉的墙下,它会感到闷塞.它需要大自然中的空气,如米开朗琪罗所说的一般,它应当"直接受到阳光".这个像在他的工作室内时,一个雕塑家想使外面的光线更适宜于这件作品,米开朗琪罗和他说:"不必你辛苦,重要的是直接受到阳光."
一五○四年正月二十五日,艺术委员会(其中的委员有菲利比诺.利比.波提切利.佩鲁吉诺与莱奥纳多.达.芬奇等)讨论安置这座巨像的地方.依了米开朗琪罗的请求,人们决定把它立在"诸侯宫邸"的前面.委员会讨论此事的会议录还保存着.迄一八七三年为止,《大卫》留在当时米开朗琪罗所指定的地位,在诸侯宫邸前面.以后,人们把它移到翡冷翠美术学士院的一个特别的园亭中,因为那时代这像已被风雨侵蚀到令人担忧的程度.翡冷翠艺术协会同时提议作一个白石的摹本放在诸侯宫邸前的原位上.利比(FillippinoLippi,1457—1504),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翡冷翠派画家;佩鲁吉诺(Perugino,1450—152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拉斐尔之师.搬运的工程交托大寺的建筑家们去办理.五月十四日傍晚,人们把《大卫》从临时廊棚下移出来.晚上,市民向巨像投石,要击破它,当局不得不加以严密的保护.巨像慢慢地移动,系得挺直,高处又把它微微吊起,免得在移转时要抵住泥土.从大教堂广场搬到老宫前面一共费了四天光阴.五月十八日正午,终于到达了指定的场所.夜间防护的工作仍未稍懈.可是虽然那么周密,某个晚上群众的石子终于投中了《大卫》.这一段记载,完全根据当时的历史,详见皮耶特罗.迪.马可.帕伦蒂著《翡冷翠史》.
这便是人家往往认为值得我们作为模范的翡冷翠民族.大卫的圣洁的裸体使翡冷翠人大感局促.一五四五年,人们指责《最后之审判》中的猥亵(因为其中全是裸体的人物)时,写信给他道:"仿效翡冷翠人的谦恭吧,把他们身体上可羞的部分用金叶遮掩起来."
一五○四年,翡冷翠的诸侯把米开朗琪罗和莱奥纳多.达.芬奇放在敌对的立场上.
两人原不相契.他们都是孤独的,在这一点上,他们应该互相接近了.但他们觉得离开一般的人群固然很远,他们两人却离得更远.两人中更孤独的是莱奥纳多.他那时是五十二岁,长米开朗琪罗二十岁.从三十岁起,他离开了翡冷翠,那里的狂乱与热情使他不耐;他的天性是细腻精密的,微微有些胆怯,他的清明宁静与带着怀疑色彩的智慧,和翡冷翠人的性格都是不相投契的.这享乐主义者,这绝对自由绝对孤独的人,对于他的乡土.宗教.全世界,都极淡漠,他只有在一般思想自由的君主旁边才感到舒服.一四九九年,他的保护人卢多维克.勒.莫雷下台了,他不得不离别米兰.一五○二年,他投效于切萨尔.博尔吉亚幕下;一五○三年,这位亲王在政治上失势了,他又不得不回到翡冷翠.在此,他的讥讽的微笑正和阴沉狂热的米开朗琪罗相遇,而他正激怒他.米开朗琪罗,整个地投入他的热情与信仰之中的人,痛恨他的热情与信仰的一切敌人,而他尤其痛恨毫无热情毫无信仰的人.莱奥纳多愈伟大,米开朗琪罗对他愈怀着敌意;他亦绝不放过表示敌意的机会.
"莱奥纳多面貌生得非常秀美,举止温文尔雅.有一天他和一个朋友在翡冷翠街上闲步;穿着一件玫瑰红的外衣,一直垂到膝盖;修剪得很美观的鬈曲的长须在胸前飘荡.在圣三一寺旁,几个中产者在谈话,他们辩论着但丁的一段诗.他们招呼莱奥纳多,请他替他们辨明其中的意义.这时候米开朗琪罗在旁走过.莱奥纳多说:‘米开朗琪罗会解释你们所说的那段诗.,米开朗琪罗以为是有意嘲弄他,冷酷地答道:‘你自己解释吧,你这曾做过一座铜马的模塑这是隐指莱奥纳多没有完成的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大公的雕像却不会铸成铜马,而你居然不觉羞耻地就此中止了的人!,......说完,他旋转身走了.莱奥纳多站着,脸红了.米开朗琪罗还以为未足,满怀着要中伤他的念头,喊道:‘而那些混账的米兰人竟会相信你做得了这样的工作!,"一个同时代人的记录.
是这样的两个人,行政长官索德里尼竟把他们安置在一件共同的作品上:即诸侯宫邸中会议厅的装饰画.这是文艺复兴两股最伟大的力的奇特的争斗.一五○四年五月,莱奥纳多开始他的《安吉亚里之战》的图稿.这战役是翡冷翠人打败米兰人的一仗.这个题目是故意使莱奥纳多难堪的,因为他在米兰有那么多的朋友与保护人.一五○四年八月,米开朗琪罗受命制作那《卡希纳之战》.亦名《比萨之役》.全个翡冷翠为了他们分成两派.......但是时间把一切都平等了.两件作品全都消灭了.米开朗琪罗的图稿于一五○五年画到壁上,到了一五一二年梅迪契卷土重来时的暴乱中便毁掉了.这件作品只有从零星的摹本中可以窥一斑.至于莱奥纳多的一幅,莱奥纳多自己已经把它毁灭了.他为求技巧完美起见,试用一种油膏,但不能持久;那幅画后来因他灰心而丢弃,到一五五○年时已不存在了.米开朗琪罗这时代(一五○一......一五○五)的作品,尚有《圣母》.《小耶稣》二座浮雕,现存伦敦皇家美术院和翡冷翠巴尔杰洛博物馆;......《布鲁日圣母》,一五○六年时被佛兰芒商人购去;......还有现存乌菲齐博物馆的《圣家庭》那幅大水胶画,是米氏最经意最美之作.他的清教徒式的严肃,他的英雄的调子,和莱奥纳多的懒散肉感的艺术极端相反.
一五○五年三月,米开朗琪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召赴罗马.从此便开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的时代.
两个都是强项.伟大的人,当他们不是凶狠地冲突的时候,教皇与艺术家生来便是相契的.他们的脑海中涌现着巨大的计划.尤利乌斯二世要令人替他造一个陵墓,和古罗马城相称的.米开朗琪罗为这个骄傲的思念激动得厉害.他怀抱着一个巴比伦式的计划,要造成一座山一般的建筑,上面放着硕大无朋的四十余座雕像.教皇兴奋非凡,派他到卡拉雷地方去,在石厂中斫就一切必需的白石.在山中米开朗琪罗住了八个多月.他完全被一种狂热笼罩住了."一天他骑马在山中闲逛,他看见一座威临全景的山头:他突然想把它整个地雕起来,成为一个巨大无比的石像,使海中远处的航海家们也能望到......如果他有时间,如果人家答应他,他定会那么做."据孔迪维记载.
一五○五年十二月,他回到罗马,他所选择的大块白石亦已开始运到,安放在圣彼得广场上,米开朗琪罗所住的桑塔......卡泰里纳的后面."石块堆到那么高大,群众为之惊愕,教皇为之狂喜."米开朗琪罗埋首工作了.教皇不耐烦地常来看他,"和他谈话,好似父子那般亲热".为更便于往来起见,他令人在梵蒂冈宫的走廊与米开朗琪罗的寓所中间造了一顶浮桥,使他可以随意在秘密中去看他.
但这种优遇并不如何持久.尤利乌斯二世的性格和米开朗琪罗的同样无恒.他一会儿热心某个计划,一会儿又热心另一个绝然不同的计划.另一个计划于他显得更能使他的荣名垂久:他要重建圣彼得大寺.是米开朗琪罗的敌人们怂恿他倾向于这新事业的,那些敌人数不在少,而且都是强有力的.他们中间的首领是一个天才与米开朗琪罗相仿而意志更坚强的人物:布拉曼特,他是教皇的建筑家,拉斐尔的朋友.布拉曼特(DonatoBramante,1444—151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在两个理智坚强的翁布里亚伟人与一个天才犷野的翡冷翠人中间,毫无同情心可言.但他们所以决心要打倒他,至少是布拉曼特有此决心.至于拉斐尔,他和布拉曼特交情太密了,不得不和他取一致行动,但说拉斐尔个人反对米开朗琪罗却并无实据.只是米开朗琪罗确言他也加入阴谋:"我和教皇尤利乌斯所发生的争执全是布拉曼特与拉斐尔嫉妒的结果:他们设法要压倒我;实在,拉斐尔也是主动的人,因为他在艺术上所知道的,都是从我这里学去的."(一五四二年十月米氏给一个不可考的人的信)无疑是因为他曾向他们挑战之故.米开朗琪罗毫无顾忌地指责布拉曼特,说他在工程中舞弊.孔迪维因为他对于米开朗琪罗的盲目的友谊,也猜疑着说:"布拉曼特被逼着去损害米开朗琪罗,第一是因为嫉妒,第二是因为他怕米开朗琪罗对他的判断,他是知道他的过失的人.大家知道,布拉曼特极爱享乐,挥霍无度.不论他在教皇那边的薪给是如何高,他总不够花,于是他设法在工程方面舞弊,用劣等的材料筑墙,于坚固方面是不够的.这情形,大家可以在他所主持的圣彼得建筑中鉴别出来......近来好些地方都在重修,因为已在下沉或将要下沉."那时布拉曼特便决意要剪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