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夺位之谜,雍正夺位之谜小说
历史上雍正是怎么得到皇位的?
在历史上,很多的皇帝到了后世都会被议论纷纷,但有一位皇帝他经常被议论说,他的皇位究竟是怎么来的?它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登基这件事情一直都是个迷,在民间也有许多的争论和猜测,有人认为他是篡改了遗诏才登上皇位的。当时拥护四爷继位的主要人物就是年羹尧和隆科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就成了篡改遗诏的主要嫌疑人。
很多人都认为是隆科多,在民间有个这样的传说,就是隆科多利用梯子把康熙的的遗诏拿出来,改了之后又放了回去,也有人说,其实康熙是让隆科多传旨给十四爷,并由十四爷回京继位的,但因隆科多是死也的拥护者,所以他一直都不肯传旨,直到康熙驾崩后,他才伪造了一份把皇位传给四爷的遗诏。而年羹尧的传说很是荒唐啊,有人说他和四爷的母亲有奸情,所以他才尽心尽力的拥护四爷,为他修改遗诏。
但也有人认为,这件事就是雍正自己干的。其实原本的遗诏上康熙是想把皇位传位给老十四的,但是被四爷巧妙的改成了四,然后就直接登基了。他在登基后就把十四爷给关了起来,并且还禁止太后去看他,最后更是直接把太后给气死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雍正去看望他重病的父皇时,趁机在他父皇的药里面下了毒,把康熙给毒死了。
由此可见,不管是雍正还是他的拥护者,在做事的手法上都是非常残忍的,不过,这些都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仅仅只是猜测而已。如果只是在原遗诏上微改,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清朝时期“于”的写法是“於”,所以他根本就改不了。
再有就是,遗诏和普通的诏书不管是从制作还是书写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怎么可能被轻易地伪造。其实,这份诏书现在仍存在于世上,它就在台湾的博物馆里,是在国共内战的时候,被蒋介石偷偷拿到了台湾的,为此蒋介石还专门建了一个博物馆,成为台北故宫,今日,这份遗诏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事实表明这份遗诏是真的。
而且,在这份遗诏上我们能清楚的看见,上面写的非常明白,就是传位给四爷的。遗诏上是这样写的:“雍亲王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下雍正再也不用背着谋权篡位这四个字了。
那些民间的传言,,就当做是一个娱乐新闻,偶尔聊聊就可以了,雍正为了登上皇位,可以说是害了很多人,但他在位期间也为国家做过很多的事情,虽然在登基这件事情上被骂的很惨,可总体上他这个皇帝当的也还可以,功过都各占一半吧!
雍正继位之谜,为何康熙欲要传位给他?
雍正继位之谜,康熙欲要传位给他的原因如下:
第一:康熙最讨厌兄弟争位,而雍正隐藏的最好。
其实康熙最讨厌的就是兄弟之间为了争位不折手段,所以康熙在位的时候,对于有野心的儿子都一一的排出了,就连太子也废除了两次,所以说这个时候在康熙眼中越乖的人,就越有机会。而纵观康熙的这些儿子,接二连三的表露出野心,只有雍正置身事外,这也是让康熙决定传位给他的主要原因。
第二:雍正这个人非常的有城府。
其实雍正并不是没有野心,而且其实还是野心最大的那个人,但是他深深的知道康熙不喜欢。于是在一段时间内,雍正就刻意的收起了自己的锋芒,反而退缩起来,表现出来对朝政和权力没有一点兴趣,这样的行为确实让康熙也没有发现是伪装的,而且雍正能够洞察康熙的心思,这也是雍正厉害的地方。
第三:雍正非常的敬业。
其实作为康熙的儿子,康熙对自己的几个儿子自然是非常了解的。虽然雍正不是康熙的儿子中最受宠以及最优秀的,但是雍正肯定是最敬业的那一个,其实从后来雍正即位以后的表现也可以看出来,他几乎一年都没有休息,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处理政事上面,最后雍正去世也是因为积劳成疾造成的,所以说康熙认为把皇位传给他,肯定对大清是有好处的。
第四:雍正也是有治国才能的。
其实在康熙众多的儿子之中,雍正也算是前三名,就算当时不是排在第一位,但是慢慢的康熙已经把自己最喜欢的儿子逐一排除了,因此剩下来雍正就是最好的选择,不管是德行还是治国的才能,雍正在众多的阿哥中都是占有优势的。
历史上雍正继位之谜
对雍正继位,史学家莫衷一是,正位说者有之,夺嫡之说有之,更有甚者,认为雍正皇夺嫡的证据似乎更为充分。他们认为,雍正继位是夺嫡,证据有以下是几点:(1)康熙意中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2)有的学者认为康熙临死之前,没有留下让雍亲王继位的遗诏。所谓《康熙遗诏》是伪造的。康熙刚死,就传出雍正党人将康熙遗嘱“传位十四子”,篡改作“传位于四子”的说法。共有胤禛改诏、隆科多改诏、年羹尧改诏三种说法。(3)康熙临终前本来发了一道诏谕,叫远在西宁的抚远大将军、皇十四子允紧急回京继位,却被步军统领隆科多捏在手里不发,改作“传位于四子”。
对于众多史学家的考证我不想评论,但我认为,以上佐证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原因:雍正能否继位的最大原因不在本身、隆科多、年羹尧。最能影响雍正能否继位的是康熙皇帝。从康熙皇帝本身分析,我认为雍正继位有着不同的解释。
康熙帝少年继位,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抗击沙俄,励精图治、拓土开疆,使大清一举跻身一流强国之列,奠定了中华版图,从而与俄国的彼得大帝并称“东西二帝“。像这样一个皇帝会在雍正继位中毫无影响吗?会让雍正篡位夺嫡吗?我认为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像康熙帝这样饱经风雨艰难创业的君主,对后世之君的要求绝不仅仅是恪尽孝道,宽厚仁和如此简单,他需要的是一位守成进取之君。康熙年间,为巩固统治,连年征战,到康熙晚年已是国库空虚,康熙为人宽厚仁和,以致晚年间吏治腐败,贪污成风。对此情形皇帝并非不知,但此时康熙帝已是有心无力,因而他定会把整饬朝纲的希望寄予后继之君。纵观康熙最为钟爱的几位皇子:皇二子、皇四子、皇八子、皇十四子,二皇子复而又废,八皇子胸有城府、待人宽厚但其党羽甚众且缺乏果敢、十四子年轻气盛、有勇无谋,因而最能成为康熙心目中的继位之君唯有四皇子胤禛。知子莫若父,胤禛虽表面衣服洒脱、不参党争、不闻政事,自号“圆明居士”一副超脱世外之情,但其暗中一直在积蓄实力,其与隆科多、年羹尧、胤祥等朝中要员交往非常,实力非同小觑。完全具备继位实力。这些事不可能瞒住康熙皇帝,胤禛为人清廉,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选其继位定能铁腕手段肃清吏治、整饬朝纲。胤禛勤勉谨慎,意志坚强,只有具备如此条件,才能在江河日下的大清朝坚持己见,不惧各种力量,锐意改革。倘若将皇位交给其他皇子,清朝可能维持,但绝不可能中兴,清朝霸业定会就此倾颓。正因为四皇子胤禛本身的这些特点,定能使他成为康熙心目中唯一一位守成进取之君,才能让他继承帝位。
康熙帝少年继位,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以少年之身建下煌煌功业,其英明睿智、刚毅果敢可见一斑,这样一位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君主会让胤禛有机会篡改遗诏,更改自己属意的皇位继承人吗?我认为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纵观历史,越是英明的君主,其权利欲愈强,对权力的敏感程度愈高;康熙帝皇子众多,但其中若有公然觊觎皇位者,皇帝甚至不念骨肉亲情,或贬谪或废黜,绝不容情,就连皇太子也不例外。晚年的康熙对权力的敏感更高:凡大臣上疏立储者,或处死,或入狱,绝不容情。如此一位君主是绝不会给人留机会更改皇位继承人的。英明的君主在弥留之际一般都会将自己身后政事尽力安排妥当,为此,他们不惜使用一些非常手段:秦孝公弥留之际要以嬴氏族法密杀反对商鞅变法的公子虔与上大夫甘龙,并密赐商鞅一万铁骑以靖国护法;秦惠王临终之际强令公主嬴华下嫁丞相张仪,让张仪成为王族大臣以巩固政局,东出争霸。英明如康熙帝,即便病体弥留之际无法掌控权利细节,但此等关乎皇位继承的大事皇帝还是游刃有余的。仔细分析康熙晚年的行为,不难看出皇帝早已将身后大事安排妥当了:破格擢升与胤禛关系密切的隆科多、年羹尧,先后拜隆科多为步军统领,执掌京畿,封年羹尧为川陕总督,总军政实权,于驾崩前夜密旨赦出被幽禁十年且和胤禛生死相交在军中威望甚高的皇十三子胤祥。凡此种种都说明一个问题:皇帝在为新君胤禛安排臂膀,以使万一在自己身后家国有变,新皇胤禛可以从容应对、安定天下。由康熙皇晚年对朝局的安排,可以看出胤禛才是皇帝属意的继承人。
有人说雍正篡改遗诏,夺了皇十四子的帝位:康熙临终传旨招十四皇子回京继位但却被隆科多留中不发,才使胤禛有机会问鼎皇位。我认为以康熙帝的谨慎应不会行此举动。如果康熙属意十四皇子为何在他从西北回京后不将其留在身边,明知自己时日无多却仍将他派往西北领军,饱经风雨的康熙帝不会不明白一个远离权力中心的储君是不可能顺利继位的,期间难免有着不可预知的变故,十四子朝中实力较小,一旦京城有变更是鞭长莫及。至于隆科多留中诏书则更显牵强,皇帝不会不明白隆科多与胤禛的关系,如此重要的诏书又岂会假他之手,是皇帝对隆科多的过度自信还是决策失误?按正常程序,十四皇子官居抚远大将军,领军西北,传于军中的诏书应由兵部下发,绝不会落入身为步军统领的隆科多之手;按非正常程序,皇帝身旁亲信护卫何其之多,只需将密诏交于其中任何一人,情形也将大不相同,难道康熙帝身旁只有一个隆科多可信任了吗?绝对不会。我个人认为:康熙将十四皇子派往西北的真正用意是为了保护这个儿子,皇帝深知即或选定继承人,自己身后京城也必将危机重重,将爱子派出可使其在京城变乱时置身事外,不会卷入争储风波,从而保其安然一生。但十四皇子却并未理解父皇的良苦用心,处处以皇位继承人自居,对新皇雍正绝口否认,最终酿成了自己一生的悲剧。
有人认为雍正继位后封锁消息,紧闭九门,秘密调集军队,明显是一种心虚表现,侧面证明了其皇位来历不正,从而将此作为了雍正夺嫡的铁证。我认为这种说法相比于篡改遗诏之说更为荒唐。众所周知,当新旧交替之时是一个王朝各种矛盾最为尖锐、斗争最为敏感之时,当此之时,继位新君或主政权臣都会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以最大限度的稳定朝纲、安定天下,防止各种势力觊觎皇位;秦孝公薨于函谷关,商君卫鞅秘不发丧,而先遣太子嬴驷赶回咸阳稳定朝局、尽早继位;秦武王东征洛阳,举鼎身死,丞相甘茂下令封锁消息,以武王染疾,战事不利为名,班师咸阳,直至白起从燕国迎回新君嬴稷方始发布武王死讯。古今中外,此等事例不胜枚举,本为安定天下之非常举措何以至雍正皇这就成为篡位夺嫡的铁证?此等说法未免太过荒唐。
因而从康熙皇自身性格与其晚年举措加以推断,胤禛是康熙帝生前选定的唯一继承人,用其话说:“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因而我认为雍正继位是名正言顺的,是正位而非夺嫡。但此终归一家之言,究竟雍正继位真相如何,尚赖史学家与考古学家的不断考证。
无论雍正皇正位或是夺嫡,他都没有辜负康熙皇晚年期望,铁腕手段整饬吏治、力排众议锐意改革、设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管理西藏、安定边河,治理朝政,夙兴夜寐、呕心沥血,终使大清国富民强、府库充盈、四夷臣服、万国来朝,终成乾隆时期“康乾盛世”之局面。从此而论,无论其帝位来源如何,雍正皇无疑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斯人已去,历史无法重现,但我相信,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雍正继位之谜终有一天会被揭开,这段隐秘的真相终会大白天下,历史定会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答案!
雍正皇帝传位之谜
首先我们熟知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电视剧的介绍确实是康熙传位给了雍正,并且提前写好了传位诏书。但是在民间的不少传闻中,康熙其实传位的是十四子,胤祯。
关于康熙要传位给十四子胤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胤祯出任了“大将军王”,代父出征,被众人认为是康熙默认的接班人。
二、在当时,十四子相比较于四阿哥来说,确实显得年富力强。
三、康熙把兵权交给了十四子。要知道,这可是十多万兵马,并且是精锐之师。
四、民间传闻,四阿哥不得康熙喜欢,康熙在感情上钟情于十四阿哥。毕竟天下老人都爱小,这种判断确实也比较可信。
五、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期间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干,不仅军事上节节胜利,接见重要人物与在重大场合也表现的十分出色,颇有帝王风采。
那么,为什么最终的结局是康熙帝传位给了雍正呢?
首先我们来看最有争议的篡改遗诏说:民间传说的,雍正将诏书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了“传位于四子”,或“传位第四子”,将“胤祯”改为“胤禛”。后来因为传位诏书中要用满蒙汉三种文字书写,所以这种“篡改说”被推翻。
但是诏书真的就没有被改的可能吗?要知道,雍正继位以后的第三天才拿出这个诏书,那么三天时间也完全可以重新写一份诏书,反正康熙的印章也都已被雍正掌握,皇家拥有模仿笔迹的高手更是不胜枚举。所以还真有可能是重新书写的诏书来证明其即位的合法性。
再来看康熙中意让四阿哥继位的原因:
四阿哥胤禛确实富有才干,他继位以后的几个政策,
一、如“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士绅粮是他们的多,地是他们的多,但是就是不当差,不干活,不纳粮,任凭国弱民穷。雍正继位以后,不怕得罪这些“帝国柱石”,为平民百姓减轻了负担,也为国家缓解了矛盾。
二、“火耗归公”政策,因为百姓缴纳的碎银,要重铸成官银,需要产生一些费用,官员每每征税总是多征一些,为火耗税,但大都中饱私囊,因此,雍正面对这个弊端,把这项税透明化,规定火耗的税归政府所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也减少了官员的贪污。
三,“摊丁入亩”的政策,雍正以前,田地是按照人口来纳粮,人口越多,纳的税越多,因为那时候没什么避孕措施,或者封建思想的影响,有的穷苦百姓的孩子特别多,但是地特别少,按人口收粮税,让很多百姓无法生存。雍正继位以后,按照地亩的多少来征税,这样地主阶级交的税多而百姓交的税少。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四、“废除贱籍”政策,雍正以前,吹唢呐的人,娼妓,这些都是登记造册的,他们的孩子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雍正废除了这项政策,所有百姓的孩子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让更多出身贫寒,地位卑微但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能为国家做贡献。
五、“秘密立储”制度,鉴于康熙朝九龙夺嫡给国家政局带来的动荡,因此,雍正实行秘密立储,减少了争夺帝位而带来的的纷争,是当时国家局面相对稳定。
雍正有这样的才能,康熙似乎早应该退位让贤, 历史 上的康熙是一位明君,知子莫如父,他应该更清楚哪个孩子更具备治国的才能。因此,虽然以上有种种猜测与不稳定因素,但是我个人认为,康熙把皇位传给雍正,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也是四子继位以后,把自己的年号定为“雍正”,既和自己的名字“胤禛”同音,也证明自己得位之正。
那么,你怎么看呢?
康熙传位遗诏亮相,揭秘了雍正夺位之谜,“传位于四子”不可能
熟悉清朝 历史 的人,对于康熙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他算得上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比较有建树的皇帝之一,而大多数人对康熙的事迹,更熟悉的是他和乾隆皇帝一起打造的康乾盛世。
但是,除此之外,康熙的皇权继承,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虽然治国上康熙基本没什么过错,但是他的儿子们为了皇帝的位置可没少争斗。在此过程中更是留下了“九子夺嫡”的 历史 闹剧。
根据 历史 记录,雍正最终拿到了皇帝继承权。 但是,对此人们却没有统一的口径,更有人说雍正其实是谋权。时间到了2013年,康熙当年的传位遗诏惊现于世人眼前,才揭秘了雍正的“夺位之谜”。 笔者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尽管“九子夺嫡”在正式的 历史 记录当中,是九个儿子参与的权利斗争,但是康熙其实有二十四个亲生儿子, 只不过最有心的还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和老十四这九个。值得一提的是,老四就是雍正皇帝。
当然,这几个儿子,在皇权争夺的时候,优势是不一样的。本来老二在两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太子了,而且康熙的这一做法也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但问题的“慈父败儿”的康熙,让老二变得无视礼节、结党营私、横行朝野,结果老二就下课了。
看着老二没戏了,其他八位皇子也就蠢蠢欲动了,毕竟,剩下的几个人,都是概率问题了,谁能放弃这个绝顶的机会呢?很多读者可能会奇怪,不是还有个老大吗? 其实,康熙之所以没把老大放在心上,是因为他本来就没什么本事,结果还野心暴露太早,因此,老大老二,都没有希望了。
搞笑 的是,老二两度被废,老大还因为在地下搞小动作,被自己的老父亲彻底放弃了, 而这一切都被三阿哥看在眼里,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还在考虑争权夺利的老三,草草的结束了自己的心愿,不再参与斗争。
之后,老八和老十四联合在了一起,并且和老十四为中心。 而在这之后,最大的党派就是老四——后来的雍正皇帝和他的十四弟之间的斗争。 到了康熙死的那年,十四阿哥不在京城,而四阿哥却守在康熙身旁。
不得不说四阿哥还是非常有心机的,他的政治集团当中就有当时康熙非常看重的隆科多。 因此在隆科多的帮助之下,康熙刚刚去世,他就以大臣的身份宣布了康熙的遗诏:传位于四阿哥。
就这样,四阿哥成为了“九子夺嫡”的胜出者,成为了下一任皇帝——雍正皇帝。但是,当时因为十四阿哥远在西北,所以人们对于与雍正上位,持有怀疑态度。 并且大多数人认为,雍正上位就是可能篡改了康熙的遗诏。而且,这一说法一直流传了下来,经久不衰。
不过以下说法都是野史记载的,大家酌情分辨: 康熙驾崩之后,隆科多作为四阿哥这边的势力,在一开始的时候居然把守在身边的侍从们尽数杀掉, 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派兵接管了紫禁城。而隆科多和四阿哥见面之后,就开始寻找康熙的遗诏。
在一番寻找之后,隆科多和四阿哥发现,遗诏上面写的根本不是四阿哥,而是“继皇位传位十四阿哥”。但是当时皇宫内外全部都是四阿哥他们的人, 因此一切事情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而两个人商量之后,就把“十”改成了“于”,这样,就成为了“传位于四阿哥”。
但是,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不但逻辑不通,而且是无稽之谈! 就算当时两个人真的篡改了遗诏,但是,当时在写字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是现在的简化字,也就是说, 当时的“于”应该是“於”字 !他们两个有再大的本事,怎么可能做出这么大的改动?
另外,清朝统治者,本来就是关外的满族,他们在这样正式且重要的文件当中,肯定会用满汉两种文字——这在各大宫殿的牌子上面就可以看出来。当时遗诏的书写,肯定也是这种形式。 而且,传位遗诏不是什么草稿纸,怎么可能没有继承人的名字?因此,这些说法都是毫无根据,并且不可信的。
尽管如此,这个坊间流传的说法还是持续了很多年,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对雍正皇帝本身是不公平的。
直到2013年,这个谜底才被真正的揭开。当时辽宁省博物馆在诸多的收藏品中有一份《康熙皇帝遗诏》 ,而在此之后,人们才知道雍正皇帝根本不是谋权篡位,本来康熙皇帝将为子就传给了四阿哥,所以前面一切的坊间流传全部都是谣言。
在这份文件当中,康熙皇帝用蒙古文,满文和汉字写清楚了自己的遗愿, 他本人当时决定,就是把皇位要传给四阿哥。
也就是说,雍正皇帝继承康熙的位置完全是名正言顺的,没有任何隐情在里面。况且,雍正皇帝在当上了皇帝之后的所作所为,也清清楚楚的告诉别人,他并不是一个昏君。
虽然他在为时间仅仅有13年,但是每天勤勉克己、几乎不分昼夜的处理各种奏章和接见大臣,而且根据清朝的官方记载,雍正皇帝甚至在很长时间内,睡眠基本上只有四个小时左右,这样的皇帝在 历史 上来说都是少数。
所以,我们在看待很多事情的时候,都是需要讲证据的,这就跟法律给犯罪嫌疑人宣判的时候,需要证据一样。
大多数的野史记载完全是为了博人眼球,然后添油加醋,如果这份康熙皇帝书写的文件没有出现过,那么雍正皇帝可能在此后的千百年都要受人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