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学解释,罗森塔尔效应内容

麦兜
麦兜 2024-03-16 19:21:01

心理学十大定律之罗森塔尔效应

#1000个定律学习计划# 1000/08

【认知日期】2020/08/10

【定律名称】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

【提出时间】1968年

【提出者】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

【内容描述】原理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个人点评】定律的实质其实是“心理暗示”,暗示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不要视别人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儿戏,因为要想让一个人重建自信,不知比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要难上多少倍。所以一直强调远离负能量的人,因为他会把他的负能量潜默移化的暗示给你。所以强调保持正能量是你对身边人的尊重。

罗森塔尔效应

我们这一周的主题是“权威期待的力量”,今天是第一讲“罗森塔尔效应”。

上一周,我们讲了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我们自己说的话,就像是生命预言一样,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其中的一个故事是说,一位女士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不停地用自己的行为去推动这个预言,以此证明“我是对的”。我相信有敏感朋友会看到,这位女士的命运,就像是一种轮回,她的爸爸打她妈妈,而她的三任丈夫都打她。那么,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会不会是这样一种东西: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我们从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主导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话,成为了自己的认知。而因为自恋的心理机制,我们不断地去追求“我是对的”,我的认知是正确的,那这些话很有可能就预言了我们未来的人生。的确是这样,所谓命运,就是这样的东西。我们那些不太积极的自我预言,常常最先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的预言。这就要讲讲心理学里的一个名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先来解释它的第一个名字,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性格很孤僻,喜欢独居。他非常寂寞,就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女,还爱上了这个雕像,祈求爱神阿芙洛狄忒给这个雕像生命。爱神被他的诚意感动,答应了他。皮格马利翁得偿所愿,娶了雕像美女。这看来是一个妥妥的宅男梦啊,找一个完全符合自己想象的美女为伴,而且竟然还实现了。这个古希腊的神话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由来,这个名词的意思是,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实验发生在1968年,罗森塔尔带助手们来到一所乡村小学,在一到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要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这个名单占了学生总数的20%,但其实,校长和学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的,罗森塔尔根本没有去看这个测验的成绩。奇妙的是,8个月后,情况果然有些变化。在针对这18个班学生的测验中发现,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面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叫“权威性谎言”。他认为,他对于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权威,将“你最有发展前途”的“谎言”传递到那些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身上,最终这些学生果然变成了这样的人。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学生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语言信息,来告知自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是老师们通过情绪、态度影响了他们。

在这里,还得跟你补充一个背景。在做这个实验前,罗森塔尔先拿小白鼠做过实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A组和B组,先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你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接着告诉B组饲养员说,你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对两组老鼠做穿越迷宫测验,结果发现,A组老鼠的表现显然比B组老鼠要好。

听完小白鼠的实验和学校的实验,你会发现,权威的期待,可以强有力地影响人和动物。这个发现,被罗森塔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但因为是他做的实验,所以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背景补充

小白鼠,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用的最多的实验对象,于是针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攻击就是,你怎么可以将从小白鼠中观察到的规律引申到人身上?

我在北大读心理学系本科时,学习过拿小白鼠、青蛙、兔子与猴子等动物做过实验。小白鼠和青蛙会被各种对待,而猴子和猩猩则只是观察它们的行为。曾经一只猴子还跑到未名湖北边的树林中,好一段时间后才找回来。

这里,我要告诉你,并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对一个生灵发挥重大的作用。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都是权威的期待发挥了力量。

什么是权威?就是有权力,有威望,有资源的那一方。

像在小白鼠实验里,饲养员对小白鼠有巨大权威,因为他们可以决定小白鼠的饮食,甚至生死。而在学校实验里,校长和老师对学生有巨大权威,因为他们可以评判一个学生的资质。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原始、也最重要的权威,是父母。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作用甚至可能达到皮格马利翁的神话级别。

关于我的故事

接下来给你讲讲我自己的故事。我名字中的“红”,不是因为生在红色年代,而是在我出生后,我父亲梦见,他在地里捡了一块红宝石。因为我出生之前家境非常贫穷,而在我出生之后情况开始好转,所以我父母认为,是我给家里带来了鸿运。其中一个例证是,我出生那年,他们买了那个时代的“三大件”,也就是自行车、衣柜和缝纫机。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权威性谎言”。之所以那年买了三大件,是因为他们之前一直在攒钱。这些财富是他们创造和积累下来的,但他们却欺骗自己,把这些好事都归因到我这里,觉得是我带来了家庭的鸿运。我父母甚至还觉得,全世界好像都在配合我似的。因为家里穷,所以遇到我升学这样的大事,就额外需要钱,每当这个时候,总会有好运降临。要么是借钱很容易,要么是家里的母猪生小猪了,生意突然变好了,等等。

他们的这种认为和期待,可能从我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了,之后一直持续着。这样的期待进入到我的潜意识深处,成为了我自身的一部分。

我也果真如他们所愿,成绩一直都非常好,而且学得很轻松,最终从一个贫穷农家的孩子,走到了今天。

这些事情听上去,像有命运在安排,因为这些改变都不是自己可以直接操控的力量,但就像罗森塔尔的实验结果显示的那样,这可能是我的父母有强烈的期待,结果得到了回应。

所以,你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待,发出了什么样的预言,对他的成长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

你可能会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孩子如果能从父母那里获得5000次夸奖,那么他就能获得自信。但在这里,需要跟你说明的是,我的父母并不是通过言语影响的我。他们虽然从来不否定我,但也很少夸奖我。甚至,关于那个红宝石的梦,还是我三十岁以后才从父亲那里听到的。他们很少对我说,我是家里的福星这样的话。但他们却打心眼里这么认为,这种态度、情绪和潜意识的影响,远远的胜过语言。

自信的形成

以前,一个中央电视台的哥们常常问我:你怎么从来没有因为你是农民的孩子而自卑过?

当时的我,虽然已经是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了,但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心理学头脑,所以反问他说:我干吗要因为这个而自卑?

这问题放到现在,我就可以回答说:我之所以不怎么自卑,是因为父母最初对我的积极期待,让我有了基本的自信。

自信,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这样的自信,我常常能在人生的关键时候爆发出力量来。但这份自我实现的预言,或者说自我期待,其实本源上,是来自父母这个权威的。他们对我的这份相信,内化到我心中,就形成了所谓的自信。

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你就会知道,你那些所谓的“我的想法”、“我的认识”、“我的自我感知”,其实很少是单纯地来自你自己,很多时候往往是来自权威的影响,特别是父母这样的生命最初的权威,给你的。

当你理解了这个道理之后,那些顽固的自我意识,像什么“我是谁”、“我是怎样的”等等,就都会松动,甚至会改变了。而当自我意识改变后,你会看到,你的外在命运也会随着改变。

今日得到

最后,来总结一下,你今天学到的关键知识:

第一,在我们童年的时候,我们从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主导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话,形成了自己的认知。因为自恋的心理机制,这些话很有可能就预言了我们未来的人生。这就是权威期待的力量。

第二,“权威期待的力量”在心理学里有个专有名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第三,自我实现的预言,源头很有可能是权威对我们的期待。

延伸阅读

“实验组”、“对照组”、“随机与显著差异”,是「实验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当实验者要考察某一变量会带来的影响时,就会将这一变量影响到的组设为“实验组”,而这一变量没有发挥作用的组设为“对照组”,以此来考察这个实验变量的影响。

譬如罗森塔尔效应中,实验变量就是“权威性谎言”,给校方的名单就是实验组,而没有列入名单的则是对照组。

挑选列入实验组的名单时,使用的是随机方式,也就是完全无序的,这可以通过掷骰子的方式,也可以通过随机数来挑选。

实验心理学发布结果时,会使用“显著”一词。如罗森塔尔的实验中,权威性谎言是自变量,而因变量则是测试成绩,当测量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时,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平均成绩差,达到统计学上的一定水平时,即为显著差异。

我在大学时,对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等科学主义路线的心理学一直缺少感觉,但对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现象学路线的心理学则非常喜欢,觉得其中有无穷无尽的可探究之处,并且可以直接因为体验到一些东西而导致改变。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开端,而同时期的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则开启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他因此被视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虽然心理学界总有人想把冯特的地位列在弗洛伊德之上,甚至将弗洛伊德的学问视为“伪科学”而彻底抹掉,但弗洛伊德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艺术、文学与影视等方面的影响力,远胜过冯特。

你说了算

竹醉。

822 赞

记得老罗 罗永浩在老友记里讲过那么一段话,可以体现自我实现的预言,也是很正面的分享给大家。罗永浩:我做教师的时候从职责上说你要刻意地表现一些积极的人生观,即便那天你可能心情刚好不太好,比较消极。但是面对学生的时候,也要做出一副很积极的态度。包括别人问我说,罗老师,你年轻的时候也走过一些弯路,你怎么看那些被浪费掉的时间?然后我为了作为教师,为了给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会很装孙子地跟他说,你走过的那些弯路,还有你失败过的经验教训,都会在你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成为有益的这些东西。这种姿态装得多了以后,发现一个好处,我自己真的信了。信了以后,我的人生观变得积极了很多。就是你这样想问题,就会发现有一些很好的收获。

7月10日 18:30

happy-first

677 赞

另外一个问题,可不可以怀疑:全社会对女性的领导力,理工科相关的能力期望低于男性,导致了女性这方面的能力就真的表现得没男性好了呢?

7月10日 18:30

顾凯杰

457 赞

读完今天的文章,我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是一个物理上的概念:能量的转移具有方向性,通常是从高势能转移到低势能。我认为“权威性偏误”之所以能够影响到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就是因为在某个领域普通人了解的很少或者很浅,而权威了解很多很深入,在这个领域权威具有“高势能”能够影响“低势能”的普通人。我一直尝试会考虑诸如:“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妄图想要了解真正的自己,但是我发现每个时期的我都是不一样的,想法,行为似乎都没有可以总结出的一般规律。读完今天的文章,了解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我认为实际是因为对我能够产生“影响”让我形成“自我预言”的权威变了,潜移默化中我也就不同了。例如在我进大学之前我的母亲就是权威,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你脑子笨,就要多努力,多花点时间上去!受她的个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影响,我总结出的自我预言就是:只要花时间,即使不动脑筋不思考,蛮干也我总归会做成的。体现在我的行动上就是当我学习一个心的技巧,例如切菜,我在她教我的时候注意力会突然分散,不去观察握菜刀的手法,切菜时手指和刀之间的距离,真的上手做的时候又完全做不成,只是在那里胡乱切,完全属于下意识的自动行为。这也导致我直到现在做事情或者下决定往往都是一时冲动就干了,不管是否有好的方法,只是一个劲的蛮干。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走了很多的冤枉路。在我进大学之后,我兼职赚生活费,逐渐摆脱了我母亲这个权威的影响,后来订阅了隔壁笑来老师的专栏,出于好奇买了他写的书,看了他做的演讲,慢慢的他成了我的“权威”,我开始逐渐接受他的一些观念,我会发现实际上做之前想清楚有时候比实际上手做还要重要。体现在行动上就是,我开始学习观察别人,思考这中间的关键是什么?如果做的不好,我会时候想办法总结。慢慢的我现在做事效率有部分的提高。所以我认为实际上权威的影响只有当一方弱势另一方强势时才会产生。小时候父母是强势的一方,到了读书了渐渐的父母开始没有我们懂得多,于是老师取代了父母权威的角色。进入社会,我们感觉比父母和以前的老师接触的更多了,于是那些企业家,明星,专家成了我们的权威。看完今天的文章,我想我不会再强迫给定义自己,因为我的想法在变,受自证预言的影响我的行动在变,所以我的选择和观念也都在变。

7月10日 18:53

370 赞

我是女孩子,爸爸一直想要一个男孩而不得,小时候,爸爸总会在喝醉酒以后告诉我“你要好好学习,给爸爸争一口气,不会被别人瞧不起,被别人欺负,学到也是你自己得别人也拿不走。”这样的话最长的一次可以重复说两个小时,每次都说同样的话。现在我算是达到了父亲的期望,但是我总觉得,自己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因为运气好,自己并没有很努力,内心很自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对别人的负面评价很敏感但又不会反抗,只是郁积在心里自己难受,觉得自己为什么达不到别人的期望,为什么自己做不好,丈夫是一个很挑剔的人,总会挑剔我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不好,我过得非常憋屈,总哭,一开始反抗,希望老公能接受完整的我,但是没用,后来觉得哭多了没用,想哭的时候就咬牙忍住,告诉自己一定要忍住,不让眼泪流出来,后来老公提出离婚离婚,说我性格像男人,非常固执,但是对待别人又太没有主见怎样都行,没有自我,心是空的,承认我很善良,勤劳,但他仍然想离开我。离婚后,我才开始踏上寻找自我之路,喜欢问为什么,为什么他要离开我,爱是什么?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开始关注哲学,心理学。慢慢学习爱自己,把自己找回来。这节课挺完以后,我回想起爸爸常说的话,真的就是我的人生,给爸爸争了一口气,但是却不知道自己是谁,因为爸爸并不想要这个女儿。我看到老师的心理学课一出来,马上就订阅了,我感觉,在老师的指引下,我更加能觉知自己和别人,希望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谢谢老师!

7月11日 7:57

博乐宠物医院蒋鹭

265 赞

我把武老师的权威期待效应应用到了工作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医院招收的九零后实习生都非常难管理,自由散漫,抗压能力极弱。我常常在苦恼到底是我的沟通方式不适应年轻人还是他们真的就如此野性难训。学了武老师的心理学之后,我决定把它应用到管理中去。这一次学校派来实习生,我特别开了一次晚餐会议。招待大家吃了一次饭,在期间我对他们每一个人的实习目的和计划做了详细的了解。对针对性的提出了我的建议和期望,并对他们不经意间显现出的个人特质进行肯定,并提出期望该实习生能将他的优点发挥到医院的实习工作中去。果然收效显著。这一次的实习生没一个随意迟到早退的。工作学习都异常认真勤奋。并且每天工作结束后,我再对他们的实习工作进行点评和肯定,并且提出进一步的期待。果然他们一个一个跟着我期许的步调在进步。而且非常好管理,甚至出现了良性的竞争。我历来头疼的问题总算解决了。感谢武老师给的神器。

7月11日 10:39

作者回复

7月11日 10:40

林森????

250 赞

我妈说:我女儿运气一直就非常好;结果很多事我确实心想事成。我妈又对我说:你怎么丑,怎么嫁得出去哦?结果我果然妹嫁出去。

7月10日 19:54

彭文峰

208 赞

父母对孩子影响重大毋庸置疑,我想不起来父母对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因为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哈哈,其他重要人物好像也没有。不过,感觉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内心力量感弱了点,没有那种一定要必须要的强大无比的决心。一直希望自己成为内心强大的人,我相信通过不断建立自信(获得积极正向的体验)这是可以达到的,也没有放弃努力,不过效果有点慢。想到两个问题:1、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吗?(个人觉得很难,能改变的部分很少。除非遭遇重大刺激)    很多东西是孩提时期决定的,那成年后,还有哪些部分可以改善?哪些已经很难改变?我们应该从哪些部分突破?2、意志力毅力是可以锻炼的吗?比如说创业需要强大的毅力抗压能力,如果没有这样抗压能力的人,是肯定不适合创业的,那抗压能力是可以培养锻炼的吗?对于一个人来说,类似的能力是否有一个天花板,达到一定程度就突破不了了?

7月10日 18:05

作者回复

当然可以改变,觉知可以改变的范围很大。

7月10日 18:06

智诚

171 赞

武老师,您很幸运被父母预言为福星,而我比较惨,被父母预言为灾星,家人都不喜欢我……自己也经常否定自己的存在价值,痛扁自己的存在,像我们这种从小被权威父母否定,被老师否定,乃至当众羞辱的人,如何通过给自己重塑一个良好的自我预言,让自己摆脱痛苦的阴影实现翻身?像我们这种得不到权威肯定,没有自信的人,要从哪里开始,来重塑自信?

7月10日 18:51

作者回复

认识就是开始,觉知可以松动固有感知

7月10日 18:59

贺喜仁

101 赞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权威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其实,即便是成年人,也需要不断成长,所以,权威的鼓励极其重要。怪不得李笑来,会把“永远鼓励别人”当作自己的原则,他的专栏,之所以到目前为止,还是得到的第一名,其实,跟他乐于鼓励别人,也有很大关系,因为鼓励,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刚需。武志红的故事,通过真实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父母的期待对于孩子的巨大作用。所以,与其给孩子报这个辅导班,报那个辅导班,还不如,对孩子的未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期待。

7月10日 18:30

郭志远

92 赞

人的五感,每一瞬间接受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被意识所感知,绝大部分由潜意识自动处理了。就像你远远看到一个熟人的背影,一下子就能识别出他来,实际上潜意识已经对这人的众多特性进行了收集与比对,如微小动作、抬脚高度、挥手频率、走路速度等,综合起来,形成了直觉的感觉——是他。父母、老师等权威,对你有了一种期待或认可以后,相对与你的兄弟、同学等,他无意识的态度和动作差别就有了,可能是注视你的时间长了一点点,面对你的笑容多了一点点,说话更耐心了一点点。这些,权威人士可能没有察觉到,小孩也没有意识到,但是小孩的潜意识是能够直接察觉直接判断的。所以,看起来很神奇的隔空影响就产生了。期待,被传导了。

7月10日 18:35

秋兰离莫

91 赞

沙发。以前从来不敢第一个留言,总觉得自己一定要写出能引起人强烈共鸣的言论才能放置在第一个。自己总是做不到想象中的完美。

7月10日 18:12

王道

62 赞

人是过去经验的总和。

7月10日 21:16

杨健

58 赞

父母为我取名杨健,寓意很简单,就是希望我健健康康。不过从小他们就说我体格差,爱生病。小毛小病似乎生了不少,不过总体也算健康。小时候港剧看多了,一心就想当个律师,想必这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如今从事律师行业六七年了,但究竟要成为怎样的律师,还在探索。为儿子取名杨嘉彧,希望他有颗聪明的头脑。如今看着这个宝宝,就想着只要他以后三观正,基本的物质生活有保证,爱干嘛干嘛。听了老师今天的课,感觉有必要多给他一些期待,当然一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

7月10日 18:41

Mary·娜

57 赞

我现在做的工作是美术教育培训,现在正是学生们开始学习画画的时候,班里有一些学生画得很好,有一些学生因为基础不是很好,总是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这时候我会积极的鼓励他们,开导他们,让他们慢慢来,不要急,不要和别人比,要看到自己身上一点一点的进步~今日的课程更是让我意识到,老师的权威对一个学生之后发展的影响力有多大,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可能真的会激发起这个学生深处隐藏的潜能~但是,鼓励,我认为分好的鼓励和一般的鼓励,也就是有时候你的鼓励会很起作用,但有时候,效果却平平,反倒让学生有一些厌烦,这在生活中也会出现,有时候我鼓励一个朋友,却让双方都在这个过程中感到一丝尴尬,难道是我还不够真诚?我们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应该如何自然而然的使用罗森塔尔效应呢?

7月10日 18:55

作者回复

我们第三周的内容专门回答您的问题

7月10日 18:57

老友聚轰趴馆

51 赞

千万不要对你的孩子说,你做不好,因为它真的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结果就是他真的就是什么都做不好。为了摆脱这种感觉,我用到了前面学到的知识,那就是体验,经常去体验成功的感觉,参加集体活动,比赛,做那些能够给你带来成就感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用的方法,不自信的感觉离我越来越远。

7月10日 18:42

多吃点儿粗粮

46 赞

亲子阅读时,读过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跳芭蕾舞的女孩子,功底不错,只是自信心不足。有一次,她的教练偷偷递给她一双舞鞋,并告诉她,这双鞋有神奇的魔力,可以让你变得自信。小女孩高兴极了,慢慢的变得自信起来,舞也跳的越来越好!有一天,她参加一次重要的表演,由于疏忽,把心爱的舞鞋落在公交车上,伤心极了,也紧张起来,担心跳不好。这时,教练把真相告诉她,并鼓励她,相信自己,没有舞鞋你一样可以跳的很好!在老师的鼓励下,她的表演非常成功!

7月11日 8:32

作者回复

孩子最初都需要这样一双外在的魔力鞋,后来它内化到内心深处,成为内在人格的一部分。

7月11日 9:33

鲸蓝

45 赞

武老师的父母是朴素的心理学家,是心理学界的“扫地僧”!

7月11日 8:03

作者回复

谢谢对我爸妈的赞誉,我会告诉他们。

7月11日 9:35

稀粥

45 赞

“自证预言”是自我的心里暗示。“罗森塔尔效应”又“皮格马利翁”是别人对自己的心里暗示,即“权威期待的力量”。作为最有权威期待的父母如果对自己的孩子已积极的期待,则会产生正面的结果,反之。有些父母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较高的期待呢,我觉得可能是被自己的自证预言给限制住了,用上周老师的互动回答,“你所到达到的高度就是你的高度”。因此,父母也觉得自己孩子也不会到达很高的地步。所以当别人问我,这事你可以吗,我会直接说可以。而别人当问我,他想做的那件事能行吗,我会斩钉截铁的说,你能行。

7月10日 23:54

刘长晋

41 赞

我看过罗森塔尔的研究结果。这种期望效应只对低年级学生影响显著,但对高年级学生的影响非常小。所以一个人小时候权威人士的积极期望非常重要,而对于成人微乎其微。

7月10日 19:22

至道无名

37 赞

当树已参天,力大如熊也难以动摇;而当树还幼时,顽童一脚即可彻底毁灭。年长听从内心,年幼听从长者,所以,童年教育很重要,影响一生的脾性,不过三十岁之后,自己已然能决定个人的走向,所以三十岁之后自己对自身的脾性负责。

7月10日 22:01

肆肆肆肆阿哥

33 赞

最好的教育就是潜移默化;夸奖即使是一个眼神,都会让一个人动力十足。

7月10日 18:46

Martin

31 赞

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自身的成长不可能不受外界的影响,当影响是来自老师、家长、领导、名人的时候,往往给我们的影响比较大。孩子的成长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家长总是喜欢批评打骂孩子的话,孩子性格孤僻的概率就会大,家长总是夸奖孩子的话,孩子就会比较自信;老师在对待差生的时候总是喜欢批评,说他们没有出息,这往往也会加深他们不愿意学习的欲望,反正老师说我怎么也学不好了,我就更不用学了;我以前的领导就特别会带人,他总是能够把我的优点放大让我一步一步建立自信,让没什么长处的人现在也成了项目负责人。权威期待的力量太强大,要善加利用这种效应,把人往积极的方面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我们的热切期望,会使被我们期望的人达到我们的要求。这种现象,人们把它叫做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心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教育实践中,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

人们通常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因此,要想使一个人发展地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爱迪生小时候仅仅上了3个月小学就被开除了,因为学校认为他“智力低下”。但爱迪生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很有信心,她对爱迪生说:“你肯定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

爱迪生得到了母亲的鼓励,并在母亲的亲自教导下学到了比一般孩子在学校里多得多的知识。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电灯、电影、录音机等都受惠于爱迪生的发明,归功于爱迪生母亲所创造的罗森塔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