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汉墓不腐女尸真容,长沙马王堆汉墓不腐女尸身份
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奶奶,千年尸身不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在中国,马王堆女尸几乎无人不晓,大家都对辛追夫人尸身不腐的因由充满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得以让女尸长存地下2000年仍体型完整,肌肤润泽,部分关节可活动,女尸的出土,也为尸体保存,古病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现在就让我们去一探究竟,揭露其秘密。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因封土堆造型酷似马鞍,故又名"马鞍堆"。1972~1974年在此先后发掘的三座西汉墓,出土了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绝大部分保存完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马王堆汉墓1号墓的千年女尸辛追夫人,尸身历经两百年,素有"东方睡美人"之称,被认为"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纪录中的奇迹"。
1972年1月16日,震惊考古界的长沙马王堆汉墓被发现。据考证,这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夫人辛追墓。考古人员打开内棺材盖,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具沉睡了两千多年却显得十分新鲜的女尸:外形完整无缺,全身柔软而有弹性,在往她体内注射防腐剂时,她的血管还能鼓起来。除眼球突出,舌头外吐等体表变形外,其他特征完全像刚死的鲜尸。
古尸千年不腐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古墓中的尸体留至今天,只有两种结果:一是腐烂。二是形成干尸。
但是马王堆汉墓的女尸却是一具"湿尸",经化学鉴定辛追的棺液沉淀物中含有大量的硫化汞、乙醇和乙酸等物。这也说明女尸是经过了汞处理和浸泡处理的,不仅如此马王堆汉墓的女尸墓室非常之深。从墓室的条件看,整个墓室建筑在地下,高20多米的大封土堆。既不透水也不透气,更不透光。这就基本隔绝了地表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影响。而且封闭极好,墓室的周壁均用密封性好的白膏泥筑成,厚约1米左右。在白膏泥的内面还衬有厚为半米的木炭层,共约1万多斤,墓室筑成后,墓坑再用五花土夯实。这样,整个墓室就与地面的大气完全隔绝了,还保持18℃左右的相对恒温,不但隔断了光的照射,还防止了地下水流入墓室。
根据尸体腐坏的程度,现代医学有相对的规定和归类,而"辛追夫人"的尸体状态便是典型的"腐败巨人观"。一般出现"腐败巨人观"的尸体是活体死亡后四到七天的状态,如果就事论事来说,度过了千年的"辛追夫人"应该已经成"灰"了,但是因为当时独特的保存技艺,使得她在千年后出土时,却给人们呈现了刚刚死亡四到七天的状态,就以此点来说,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一具本应该"成灰"的古尸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马王堆汉墓女尸真实身份
新华社长沙4月19日电 (记者明星 刘涛 刘非小) 今天9时,随着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用鼠标在电脑上描完马王堆女尸面相的最后一笔,并将制作好的女尸面相复原标准图拷入软盘,标志着西汉长沙国丞相夫人面相复原标准图正式完成。这个承载着2000多年前人类面相信息的软盘,将通过特快专递的方式,从位于沈阳的中国刑警学院出发,于数日之后抵达汉代女尸的故乡———湖南长沙。
此次复原的马王堆女尸系西汉时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距今已将近2200年。据史料记载,利苍夫人名叫辛追,死时约50岁。1972年,辛追的墓葬被发现。辛追尸体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
记者一周前在中国刑警学院刑事相貌学实验室采访时看到,赵成文教授为马王堆女尸制作的4张标准图分别描绘了辛追50岁、30岁、18岁时的面相。其中,50岁的图片还分正面和侧面2张。
辛追的面相在3个年龄阶段各有特点:18岁的辛追面庞红润,柳叶眉,杏核眼,小尖鼻,薄唇嘴,眉宇中透着一股灵气;30岁的辛追较18岁时略显丰满,眉毛微微上翘,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干练;50岁的辛追一眼看去雍容华贵,却面带病容,鱼尾纹布满眼角,眼袋下垂
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是怎样的?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区东郊4000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1972年,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了一具女尸,是一具非常罕见独特的尸体。虽然历经2000多年,但是她的外形依然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缔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这一考古新发现曾经轰动了世界。
其实古尸并不是没有腐败,而是腐败到一定程度就被中断而保存了下来。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具“巨人观”的女尸,这是墓主人死后早期腐败的现象。
人死之后,由于缺氧气,细胞发生自身溶解并导致组织自溶,尸体内的细菌与外来的细菌在尸体内急剧繁殖,并分泌大量的分解有机物的酶,而引起尸体腐败。腐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体,挤压全身的组织内脏器官,使全身肿胀、张口、伸舌、眼球突出、肛门脱出等现象。法医学称这些早期腐败的现象为“巨人观”。如果死者是孕妇发生了“巨人观”,气体压力可能将胎儿挤出阴道,叫内分娩。当然这具50多岁的轪侯夫人不存在这个问题。
经过对女尸的病理解剖检查,发现死者生前患有冠心病、多发性胆石症、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右上肺有结核病灶,右前臂曾经骨折,在直肠和肝脏内有鞭虫卵、蛲虫卵和血吸虫卵,一只胆囊先天畸形。女尸的多种病变为研究古病理学、古代疾病史和我国医学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
那么,她是怎样亡故的呢?经分析,该女尸皮下脂肪丰满,皮肤没有褥疮,无高度衰老迹象,故应为突发急病而死。从病症推断与解剖发现,她的食道、胃及肠内有甜瓜子130多粒,死亡时间应在夏天,可能是吃了生冷甜瓜后引发胆绞痛,由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严重心律失常而猝然死亡。
马王堆汉墓,安徽砀山的清代女尸,千年不腐,这是真的吗?求真实资料!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长沙市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汉墓陈列馆现设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达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
萧县博物馆馆长苏肇平介绍,2001年3月,在砀山城西关梨园小区建筑工地,一辆挖土机作业时,在4米多
深的地下突然发现一座清代古墓。该墓为一大型双棺墓,两棺相距一米,均南北向,一号棺居东,为一大型“三套棺”,外有两椁,内为一棺,椁为柏木,油漆呈古铜色,棺为楠木,油漆呈橘红色。外椁部分腐朽,中椁长291厘米,宽218厘米,高149厘米;内棺长241厘米,宽70厘米,高75厘米。内棺和中椁,中椁与外椁之间有两层厚约40厘米的石灰层,外椁之外有30厘米厚的胶泥层。二号棺居西为一单棺,棺内尸体已腐。
让人惊奇的是,人们在打开一号棺时,棺内一股奇特、浓郁的香味扑面而出,方圆几百米都能闻到。更令人惊讶的是,棺内一具女尸居然保存完好,就像刚刚入葬时一样。头发乌黑,脑后盘有发髻,皮肤白皙,肌肉丰满并富有弹性,而且关节仍可曲伸,肌肉尚可注射针剂。尸体的完好程度是安徽甚至中国整个考古史上都难得一见。该女尸长164公分,重44公斤,肢体匀称,身材修长,椭圆形瓜子脸,裹足、足长不到15公分,可谓“三寸金莲”。指甲涂有红色指甲油。是一位绝色的年轻女子。
编辑本段葬式、葬品规格不凡
女尸上盖罗巾被,下铺丝绵褥,身着朝服、补服、燕服、便服四套服装,上有正龙、行龙、飞凤、蝙蝠、祥云
等图案。补服上的“补子”为金丝线绣成的***白泽图,绣工精致,造型生动。头戴深蓝色风雪帽,脚穿藏蓝色朝靴,脖颈上一条薄若蝉翼的丝巾上绣有牡丹、菊花等图案。图案配色讲究、绣艺精巧,观者无不叹服。而且其被追缴回来的随葬品中,有金簪、金耳坠和金帽徽及朝珠。金簪上有花鸟图案、耳环上面有鲤鱼跳龙门图案。专家们用高倍放大镜不光可看到鲤鱼昂首翘尾跳水的样子,就连鲤鱼身上的鳞片和龙门上的瓦片都清晰可辨。4件金器的背面都锻有“元吉”铭文,其文饰精巧、细致程度非一般工匠所能为。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喉部有横、纵两条呈T字状的致命伤痕。苏馆长说:“纵伤创口9厘米、横伤创口达12.3厘米。经医学专家鉴定其致命凶器应是双刃剑类刺器。”更让人奇怪的是,她的臀部尾骨上长着一个酷似尾巴的肉囊。也就是这个肉囊,让人们将她与乾隆的香妃联系在一起。
编辑本段专家会诊保护女尸
为了保护好这具安徽、甚至全国都难得一见的“完好女尸”,萧县博物馆从徐州医学院请来8名医学专家进行
会诊,并与保护处理马王堆汉墓女尸的专家徐含英先生取得联系,参照他的意见研究制定了一套保护处理方案——用10毫米厚的玻璃棺将其密封,密封的同时里面放置一些防腐药剂,如福尔马林等。令人惊喜的是,尸体保护取得了成功。但接下来的事情也让专家们犯了难。随葬织物出土后,因见光、见风,色彩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且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保护好这些织物也迫在眉睫。当年的5月22号,萧县博物馆又从南京博物馆紧急请来4名专家,协助对女尸的衣物进行科学保护处理。让各位专家兴奋不已的是,衣物保护也取得成功。
一切处理妥当后,最让专家好奇的一些疑团开始被提上日程,女子是谁?为何被杀?尸体为何历经两百多年不腐?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为什么可以千年不腐?
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当时对于尸体的严密的保护,保证棺椁内的密闭性,对于尸体本身完整的保护,其实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吧,辛追夫人出身富贵,自己本身对于时代也有一定的功绩,当然还有一部分源自于她本身年轻貌美,所以在她去世后才会对她的尸体进行严格的保护,使用当时的科学技术对于尸体进行处理,这也是不难理解的。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墓中出土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其中,光亮如新的漆器,代表了汉初髹漆业的最高水平;华丽轻柔的丝绸,展示了纺织技术的惊人成就;浪漫神奇的帛画;翰墨飘香的帛书,传承了先哲的学识与智慧;千年不朽的女尸,是人类防腐史上的奇迹。
首先,棺椁深埋密封的环境。再者,棺液里含汞,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三,尸体做过一些防腐化处理(不太记得清了),而且老夫人生前服用仙丹类的药品死后也起到一些防腐作用。
概括起来,无非是三点:深埋,密封和无盗扰。异常良好的密封:首先是棺木的密封,一号汉墓女尸的棺木每片棺板均以整块梓木削成,板材之间以卯榫严丝合缝的扣合,其外再反复多遍的髹漆,板材本身的紧密加上漆膜的覆盖,基本上将可能钻入空气的孔道全部堵塞。这样的棺材还一共套了四层。
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毛发尚在,指、趾纹路清晰,肌肉尚有弹性,部分关节可以活动,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也是具体表现中国汉朝上层社会文化、生活的活体见证。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历史悠久的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