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之后的汉朝历史,汉武帝之后又经历了几个朝代

麦兜
麦兜 2024-03-14 06:27:01

汉朝之后的朝代是什么 汉朝之后的朝代是哪个

1、汉朝分别东汉和西汉,西汉过后是王莽建立的新朝(公元8~23年),东汉过后是三国,之后才是西晋。

2、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

3、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4、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

5、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汉武帝继位后,为汉朝做出了什么重要的贡献?

汉武帝加强皇权

汉武帝一直以来都被当做是对汉朝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皇帝。汉武帝之所以能够被后人这样的推崇,也是因为在汉武帝即位期间,汉朝的统治达到了一个巅峰。汉武帝所处的朝代是汉朝,而在汉朝之前是秦朝。在秦朝时期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但是朝廷也就是中央拥有的权利并不是很集中,地方上的官员还是能够决定自己地方上的各种事物。所以到了汉武帝继位的时候,汉武帝就想要尽量的去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为此汉武帝设置了一个机构,叫做中朝。中朝当中全部都是听命于汉武帝的人,汉武帝想要推行什么政策,就会先跟中朝当中的人进行商议,然后再在朝会上宣布。因此很多国家大事都是根据汉武帝的意见进行的。

汉武帝削弱诸侯国权利。

汉武帝吸取了周王朝失败的教训,不打算再给各个地方上的诸侯国太大的权利,所以说在汉武帝时期颁布了一条推恩令,推恩令的主要内容就是汉武帝分封完诸侯国之后,诸侯可以把自己国土再分给诸侯想要分的人。诸侯国本来是一块很大的地方,但是被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分割就变成了一块很小的土地。诸侯的权利也就大大的削弱。

汉武帝剿灭匈奴。

在汉武帝之前的汉文帝和汉景帝继位的时候推行的都是黄老之治,而且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的一段时期也被史学家称之为文景之治,所以在汉武帝继位的时候,国库非常的充盈,但是汉王朝的边境一直受到匈奴人的侵犯。汉武帝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隐患,所以决定去剿灭匈奴,这样汉武帝的子孙后代就可以不用再为匈奴的事情烦忧。因此汉武帝派遣了很多的将军去边境打仗,最后把匈奴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汉朝的边境也就迎来了安宁。

汉武帝之后下面几任皇帝是谁?

刘弗陵,是为汉昭帝。

刘贺,是为汉废帝。

刘询,是为汉宣帝 。

刘奭,是为汉元帝。

刘骜,是为汉成帝。

刘欣,是为汉哀帝。

刘衎,是为汉平帝。

刘盆子,是为建世帝。

刘秀,是为汉光武帝。

刘肇,是为汉和帝。

刘隆,是为殇帝。

刘祜,是为汉安帝。

刘懿,是为汉前少帝。

刘保,是为汉顺帝。

刘炳,是为汉冲帝。

刘缵,是为汉质帝。

刘志,是为汉桓帝。

刘宏,是为汉灵帝。

刘辩,是为少帝。

刘协,是为汉献帝。

扩展资料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汉朝

汉武帝之后?历史

汉武帝刘彻之后的皇帝是汉昭帝刘弗陵,汉昭帝名刘弗陵,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出生于长安。西汉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汉武帝幼子,母亲钩弋夫人。

在位13年,公元前74年6月昭帝于未央宫暴病而死,享年仅21岁。葬于平陵,谥号孝昭皇帝。

汉武帝后期至汉宣帝统治时期,汉代历史上出现了什么事件?

巫蛊之祸,霍光辅政!

汉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对外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不再穷兵黩武。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刘彻死后,年仅7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汉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5人共同辅政。但是在元凤元年(前80年),爆发元凤政变,汉昭帝清醒地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避免了霍光被冤杀。霍光得以继续辅佐汉昭帝治国,史称霍光辅政。霍光遵循汉武帝晚年的国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得以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汉昭帝死后,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史称汉废帝,因行为放纵,被霍光所废,后霍光又迎立汉宣帝刘询即位。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后,汉宣帝方亲理政事。后因霍氏一门飞扬跋扈,汉宣帝将意图谋反的霍氏戚族一网打尽。

汉武帝去世之后汉朝怎么样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依靠文治武功开创了西汉的鼎盛局面,不过,他的连年征战和种种好大喜功的举动,也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农民起义不断发生,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汉武帝的明智之处在于,他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晚年颁布了著名的轮台诏,表示“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然而,汉武帝在下轮台诏两年之后便去世了,其“与民休息”政策在汉昭帝、宣帝时得到了实施。

西汉的历史,一般以宣、元之间为一界线,分为两期。宣帝是“中兴之帝”,维持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从元帝开始,西汉开始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

过程

汉武帝之后,汉昭帝(前86年至前74年)和汉宣帝(前73年至前49年)相继即位,昭宣时期,西汉又维持了近四十年的兴盛局面,史称“昭宣中兴”。

元帝以后国势转衰。元帝名刘奭,是宣帝之子,公元前49年,宣帝死,他即位为帝。《汉书元帝纪》说他“柔仁好儒”。他当太子时,与宣帝的一段对话,颇能反映他们父子的不同追求。刘奭对宣帝多用文法吏、采取严厉镇压的办法进行统治颇不以为然,当面对宣帝说:“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霸是指法家的办法,用暴力和权术进行统治,王是指儒家的办法,从思想上进行统治。霸道、王道两手并用的统治术,在封建统治集团里有深远的影响。汉宣帝的话再次表明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实际推行的是儒法并用的统治政策。而元帝即位后,“颇改宣帝之政”,大力提倡儒学,一味宽仁,大量征用儒生执掌朝政,还重用中书宦官弘恭、石显等人,他们把持朝政,陷害忠良,如元帝的老师萧望之被他们诬告,含冤自杀;著名学者京房、待诏贾捐之等人也被杀害。元帝仍执迷不悟,依然信任恭、显。正如刘向批评元帝在用人上,是“贤与不肖混淆,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元帝时,自然灾害严重,皇族、贵戚、官僚和豪强地主依仗权势,大肆兼并土地,致使无数农民贫困破产,而集官僚、富商大贾、豪强地主于一体的大地主集团逐渐形成。为了生存,许多破产的农民沦为奴婢,也有的逃亡山林,结成起义队伍,反抗政府。

元帝统治期间,虽然恭行节俭,甚至“夙夜栗栗,惧不克任”,也曾多次诏令减民负担,但由于他仁弱好儒,“犹游不断”,致使奸佞弄权,朝政混乱,社会危机越发深重。

竟宁元年(前33年),汉元帝死,太子刘骜即位,是为成帝。成帝在位26年,他死后,其子刘欣即位,是为哀帝,哀帝在位6年。成哀时期,西汉的政治昏暗达到极点,是公认的“极乱”时代,汉朝国运已走到尽头。汉成帝自幼喜吃喝玩乐,当皇帝后,更是沉湎于酒色犬马之中。他是有名的游乐皇帝,经常身穿便衣到宫外游玩,与市井小人混在一起,连公卿大臣都不知道他在哪里。

成帝还是好色之徒,花大量金钱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他宠爱歌伎赵飞燕,将她及其妹妹招入宫中,封为婕妤。后来,他又废掉许皇后,立赵飞燕为皇后,其妹为昭仪,整日流连后宫,不理朝政。

哀帝比成帝更加荒淫昏庸,他因纵欲过度,百病缠身,于是宠爱男色,仪貌秀美的董贤便成为他朝夕相处的伴侣。哀帝常与董贤同床共寝,一次睡觉,董贤的身体压着了哀帝的衣袖,哀帝想起身,但不忍惊醒董贤,竟剪断了自己的衣袖。

成哀时期,农民的生活困苦到了极点。哀帝时谏大夫龚胜指出,当时的社会状况是“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制度太奢,刑法太深,赋敛太重。”另一位大臣鲍宣则上书指出当时百姓“有七亡(七种损失)而无一得”,“有七死(七条死路)而无一生”,全面概括了自元帝以来人民遭受的苦难。“七亡”中主要有:“县官重责,更赋租税”、“贪吏并公,受取不已”、“苛吏徭役,失农桑时”等,“七死”中主要有:“酷吏殴杀”、“治狱深刻”、“怨陷亡辜”等,鲍宣还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

在政治腐败愈演愈烈、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一些人提出汉运将终,应该“易姓受命”的主张。究竟谁可取代刘姓天下呢?外戚王莽成为人们的希望。

王莽在公元8年代汉称帝,改国号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