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立李治为太子,李世民为什么立李治为太子百度百科

麦兜
麦兜 2024-03-06 00:36:01

李世民为什么传位给李治呢?

李世民之所以传位给李治,一般的观点是,这是李世民为了保全他的两个嫡子李承乾及李泰。李世民认为,避免他们互相残杀的最后办法,是谁也不传,传给不争皇位的李治。

这个观点,好像是说李治捡到了一个大便宜似的。那么,李世民传位给李治,算不算李治捡到一个大便宜呢?

《资治通鉴》记载,李世民的原话是这样的:“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这段话至少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李治不争皇位,品德比李承乾、李泰好。二是李治会保护兄弟们的生命安全,而且也有能力保护。

这显然是在表扬李治,认为他不只是是品德最好,而且能力也不差。传位给李治,并非无奈之举,而是最佳选择。

李治比李泰和李承乾品德好在哪里呢?

第一,李治不争夺皇位,没有私心杂念。李承乾争夺过皇位,而且李承乾争位还是在当太子的时候,而且李承乾还是想发动政变把李世民赶下台。

李泰也争位。他仗着受李世民的宠爱,在李承乾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拉拢朝臣,形成自己的势力,对李承乾构成威胁。在李承乾被废黜太子之位后,他除了让自己集团的朝臣帮自己说好话外,还极力讨李世民的欢心。对李世民说,如果他得到皇位,将来一定会杀掉自己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李泰这样说,既是表明自己对兄弟很和善,又避免李世民把皇位直接传给李治。可以说,李泰的机心十分深重。

再说能力。很多人觉得李治的能力很弱,但其实,李治的能力并不比李泰和李承乾差。在三个儿子中,李承乾小时候行事很正,长大后就偏了。李泰的能力无疑是最强的。不过李泰心术不正,能力强,反而成了他的弱点。而李治,李世民在立他为太子后,不管是让他参与国政,还是独立处理国政,都发现他非常出色,这也让李世民从此再没有犹豫过。所以,不能说李治的能力差。

李世民立李治为接班人,主要原因有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多儿子,但李治并不是最出色的一个。无论是太子李承乾,还是魏王李泰,都没有拥有李治所能比拟的政治权力。然而,最终继承李世民王位并成为唐朝皇帝的是卑微的李治,而不是太子李承乾或魏王李泰。那么,强大的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李治作为他的继承人?

李治的登基之路其实和李世民的很相似。李世民是一个强大的国王。在 "玄武门之变 "中,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弟弟,逼迫父亲踩着亲人的尸体登上了皇位。严格说来,李世民是靠篡位上位的,而篡位者最忌讳的往往是篡位或拉帮结派,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

李世民起初对李承乾和李泰非常宠爱。李承乾被当作未来的君主来培养,而魏王则是屡次被封。但李世民模棱两可的态度让李承干很不满,他对这个想法本来就很敏感,再加上李泰受宠,自然觉得李泰总有一天会取代他的太子之位。没有人会提及李世民为夺取权力而杀害自己的弟弟,但这却在李世民所有的儿子心中埋下了隐患。

李泰也想和父亲一样夺取政权,李承乾也想先发制人,于是他们自成一派,培养追随者,最后演变成一场政变。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政变和李泰的夺权感到很失望。一个是他辛辛苦苦培养的驸马,另一个是他最喜欢的儿子,但他们为了争夺皇位,不顾家族关系,大打出手。这深深伤害了李世民的心,同时,也给了李治崛起的机会。

与李承乾和李泰相比,李治很普通,甚至很平庸,但当李承乾和李泰互相争夺时,李治的平庸成了他的优势。李治为人和善,不搞小圈子,为人低调,口碑很好。而且,李治对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非常孝顺。

年轻时,李治非常聪明,端庄平和,与兄弟们相处融洽。李治在学习《孝经》时,李世民问:"《孝经》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贽回答说:"孝顺从侍奉父母开始。长大后,又从侍奉君王开始。君子事君,入朝思忠,退居家中思赎,顺其美,改其恶。" 李世民对李治的回答大为满意,但在李承乾造反后,李治的孝心更让李世民看在眼里。

除了孝顺,李治在宫中还拥有强大的政治权力。李承乾被废,李泰被贬后,长孙无忌、房玄龄都支持李治为太子。正是他们的支持,使李世民下定决心,任命李治为太子。

李治成为皇帝,当然是因为运气,但他也不简单。李治深受其父李世民的熏陶。他知道 "不争 "就是 "争上",所以他一直很低调,最后赢得了大臣们和李世民的支持,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很喜欢李治吗?他为什么会把李治立为太子呢?

李世民非常喜欢李治,而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是为了让李治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同时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稳定。

虽然李治并不是李世民的第1个太子,但是在李治出生之后,李治也受到了李世民的宠爱,只不过由于李承乾的太子身份,使得李治在当时根本没有成为君主的机会,所以李治当时并没有展现出自己的争权之意。

一、我认为李世民非常喜欢李治。

如果李世民不喜欢李治的话,那么在李世民废掉李承乾这位太子之后,李世民根本不会考虑立李治为太子,要知道李治成为太子不仅是因为李治是长孙皇后的孩子,同时也因为李世民对于李治的看重,正是由于得到了李世民的支持,李治成为太子才会如此顺利。

二、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是因为想让贵族阶层继续支持李治。

虽然在李世民打下江山之后,贵族阶层的利益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贵族阶层在当时依旧拥有着极高的话语权。如果不善加利用贵族的力量,那么李唐江山也将会变得岌岌可危,为了让贵族阶层继续支持李唐政权,李世民才会选择让李治成为太子。

三、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是为了让国家维持稳定。

在李世民废掉李承乾之后,太子之位也空缺了出来,如果李世民迟迟不解决太子之位空缺的问题,那么必然会导致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世民才会让李治成为太子。因为在李治成为太子之后,各方势力就不需要为权力大打出手,所以李世民的这一举动,其实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的稳定。

在李治即位之后,李治的表现也可谓是相当的亮眼,因为在李治执政时期,唐朝的疆域扩展到了顶峰值。

李世民雄才大略,为何会选性格懦弱的李治为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选择懦弱的李治作为太子,是因为国舅长孙无忌的支持,不得不立罢了。

李世民是一位英明神武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李世民有十多个儿子,其实三儿子李恪和皇四子李泰是他最喜爱的儿子。而李泰是皇后的而子也是嫡子,李泰这个人文采特别好,礼贤下士,朝臣们都是对这个皇子都是很赞同的。而太子被废除以后,李世民就像要立李泰为太子的,所以一直都没有想过李治的,毕竟李治这个人是很懦弱无能的。

李治之所以能够被立做太子,其实就是因为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在支持他,长孙无忌是当朝的丞相,权势滔天。李承乾的太子被废除后,李世民就想好立太子李泰,当时的大臣岑文本、刘洎也都是很支持的,但是长孙无忌却不同意,支持李治。李泰、李治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应该没有区别的,但是长孙无忌却是支持李治反对李泰。

长孙无忌其实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李泰的支持者众多,而且不容易被控制,如果李泰登基自自己得不到利益。但是李治就不一样了,他为人懦弱,没有支持者,如果李治能做皇帝,就得自己支持他,他也得敬重自己,长孙无忌的支持,李世民也没有办法,而李泰在这时却出现了一些小错误,所以也就没有机会当了太子。

所以李世民立太子李治不是自己想要,而是由长孙无忌这个背后推动的人在没有办法才立的,实际他是不看好他的。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的九皇子李治为什么能成为太子?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皇位一般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是对于李治来说,他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孩子,并不是长子,可是却能继承大统,成为了皇帝,这是有多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太子李承乾的被废除,长孙皇后的帮助,和李治自身的性格特点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李治最终才能登上皇位,继承了皇权。不过李治上位之后,也是励精图治,做了一名好皇帝,这也是让人感到欣喜的了。

一、太子李承乾被废。

我们都知道,一般皇室为了避免皇权的争夺引起的自相残杀,都是立皇长子为太子,其他的皇子分封为王爷之类的,辅佐皇帝的统治。所以李世民上位之后,李承乾作为老大,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但是因为当时李世民比较喜欢的一个皇子是李泰,这就引起了李承乾的不满,于是他怀疑李泰会抢夺自己的太子之位,就发动了造反,于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被废了。

二、长孙无忌的帮助。

李承乾和李泰因为太子位置发生了纷争,肯定是无缘太子之位了,这个时候,长孙无忧作为李世民的皇后,就提议把李治立为太子,因为没有储君的话,肯定会引起动荡。虽然说李世民会担心百官有其他的一件,但是长孙无忧就担保了下来,保证没有人会说什么。

三、李治的性格也比较适合。

除了上面的两个因素之外,李治的性格优势也是自己能够成为皇帝的一个方面,因为李治的性格比较好,宅心仁厚,在众皇子争夺皇位的时候,李治从来不参与其中。而且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李治不会滥杀无辜,自己上位之后肯定不会杀害其他皇子,所以最终立了李治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