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鼻祖这一说法出自,花间鼻祖这一说法出自什么

麦兜
麦兜 2024-02-23 16:27:01

花间词的词祖是谁?/

花间词祖———温庭筠 “画屏金鹤鸽”,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不要根据条规和原则进行,只画你所观察到和感觉到的,……最好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个印象。 ———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 温庭筠才华横溢,每次参加考试的时候,总是押官韵作赋,能八叉手而成八韵,因此,当时人称“温八叉”。因为温庭筠作诗不打草稿,拢袖凭几,每赋一韵,一吟而已,所以科场中人又称他为“温八吟”。更有趣的是,考试的时候,温庭筠不仅自己八叉手成八韵,还为邻铺假手,据说每次都能救数人,即在考场帮助左右的考生。另外,温庭筠才思敏捷,擅长对对子。一次,李商隐得一上联“远比召公,三十六年宰辅”,正苦无下联的时候,温庭筠说,“怎么不对‘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唐宣宗曾经赋诗,上句有“金步摇”,没人能对上,温庭筠当下就用“玉条脱”来给对上;诗中又有药名“白头翁”,温庭筠以“苍耳子”为对,大获皇帝的褒扬。 然而温庭筠生活放荡不羁,好讥刺权贵,多触忌讳,屡试不第。他行为放浪,喜欢出入秦楼楚馆之地,与歌妓舞女为伴,这种行为被讲究德行的一般士大夫所不齿,从而权贵不愿与他交往。他又任性不驯服,不但不依附权贵,也不奉承权贵来换取功名富贵,而且一有机会就公然讽刺当朝权贵。也正因为如此,他失去很多发达的机会。在唐宣宗时,温庭筠曾代令狐袊作《菩萨蛮》20首献给唐宣宗,本有通过令狐袊显赫的机会,因为当时宰相令狐袊地位显赫,众人攀附,但是温庭筠瞧不起令狐袊,屡有讽刺。他说令狐袊是“中书堂内坐将军”,讽刺令狐袊不读书,没有学问,根本与其位不相称。这些话得罪了令狐袊,于是他上奏宣宗说温庭筠有才无行,不宜取中进士。温庭筠前后三次参加进士考试,每次都名落孙山,这与他得罪权贵,没有人为他力荐有很大关系。 温庭筠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然而温庭筠实不如李。而温庭筠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通过他词来奠定的。他以其香软密丽的词风、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对词体的开拓之功,被后人称为花间派鼻祖。像《菩萨蛮》这种浓艳香软、绮丽精美的作品代表了温词的主导风格,这种风格与当时镂金错彩之美的社会风气及温庭筠自身风流浪荡的个性气质紧密相联。他的词常常创造出一种带有幻梦、沉醉、颓废、感伤、神秘感的美,这种美既清远又艳丽,既清晰又朦胧,且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端庄之美,而是一种带有勾魂摄魄的魔力之美。 《菩萨蛮》多写妇女的闺情绮怨,细致地描写她们的容貌、服侍和情态。比如: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日天。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整首词述说了一位楚楚动人的女子在情浓如斯的室内,似有所失,也似有所悟,推窗望去,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又是一个凄清的晓风残月之景,可是,“此情只待成追忆”,昔日的景色,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可今天,风景依旧,人却惘然。 词的上阙写居室女子的心情意趣,却纯用景物装成。或水精,或玻璃,或暖香,或鸳鸯锦,或柳如烟,或残月天。景亦浓亦淡,相辅相成,人物的情思也就孕育在其中。词的第一句是对居室环境与氛围的描写,描写水精帘里的清新洁净,水晶制帘,玻璃制枕,澄澈晶莹,一片清明。锦被上绣着鸳鸯,质地花纹都极为华丽,绣鸳鸯也昭示了主人公的一种理想,一种寄托。此句中惹梦之“惹”字用得很妙,很生动,唤起人们活泼的想像,也写出了女子的娇慎与妩媚。暖香缭绕,惹梦之娇嗔,而梦之被惹又由于环境之香气馥郁而来,则其梦境可想而知。此二句分写居室内的情景,一淡一浓,淡者澄澈晶莹,浓者无限缠绵。环境的清新洁净,情思的旖旎缠绵,两相对照,相得益彰。 词在音律上也很有特色,一、二句用“枕”“锦”为上声“寝”韵,幽抑曲折,三、四句的“烟”“天”用上声“先”韵,轻松,惬意,似在幽抑中透出了光明。这光明乃由眼前景、当年情组成。音节由幽抑而至轻快,景物却由室内的华丽转为室外的凄清。华丽的现在不等于有了幸福,凄清的过去却因为有了爱而显得充实。这也是一组矛盾,却透出了艺术乃至人生的辩证法。 下阙过渡到对女子的正面描绘。“藕丝”写衣饰,用“秋色浅”匹配,仍以淡色为主,与水精帘、颇黎枕遥相呼应。“人胜”写女子头上的装饰,“参差剪”喻指高低不平的花形装饰,富有立体感。满头配饰,浓丽华艳,与暖香、鸳鸯锦相关联。香红,在这里指的是花,但红以香衬之,有颜色也有气味,两鬓插花,色彩鲜艳,香气袭人。“玉钗头上风”,头戴玉钗,两鬓插花,满头装饰,在风中摇曳,给人以袅袅翩翩之感,进一步唤起了人们的想象与美感。下闺虽写人,但人物始终没有正面出场,作者只是借服饰、装饰摹写出人物在其间的感受。 温庭筠的词题材狭窄,思想性不高,然而艺术成就斐然。清代的刘熙载曾在《艺概》中给予温词以极高的评价,他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他的词成为成功脱离开诗的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并奠定了“词为艳科”的基本风貌。

花间词人,名词解释

花间词简论 【作者】吴世昌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

《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总集(也可说是选集),是五代时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所编集,其中包括自晚唐温庭筠等十八人的作品五百首,共十卷。作品的年代大概从唐开成元年(836年)至欧阳炯作序的广政三年,大约有一个世纪。其中收得最多的是温庭筠,共六十六首、孙光宪共六十一首、顾敻共五十五首、韦庄共四十七首,最少的是鹿虔扆和尹鹗,人各六首。编者赵崇祚自己一首也没有,序者欧阳炯只有十七首。[①]这也可见选者态度客观,毫无私心。入选的作者也不限于后蜀一地。例如孙光宪虽是蜀人,却长期在荆州(今湖北宜昌)高季兴部下做官(926—963年),《花间》结集时他也不在成都,而他的词却被选了六十一首之多,仅次于温庭筠。其中有的词说到“木棉”和“越禽”,说到“铜鼓与蛮歌”,都是咏南方的风物,可见编选者的材料来源不限于成都一地,他和当时别处的文人也是有联系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花间集》当作某一地方作家的选集,而应该说,它是代表中国在第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第十一世纪四十年代这一百多年中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的正宗,把此书的作品称为“本色词”,不是没有道理的。

词派中的花间词派,虽形成于五代,但追本溯源,却是起始于唐代的温庭筠。名极一时的西蜀花间词派就尊庭筠为鼻祖。

温庭筠(约812-870年),本名歧,字飞卿,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世居太原,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也是当时作词最多,对后世长短句的发展影响极大的词人之一。

后蜀赵崇祚编集西蜀词人的作品为《花间集》。此前文人填词,不过偶一染指。文人词的传统,是从“花间”词开始的。词从此自巷陌新声向文人士大夫之雅曲转变。“花间词人”大都有其“狭邪狂游”的生活经历,“花间词”内容上多述青楼恋情相思,形式上多采用代言体,以下层歌妓为抒情主人公,是“南朝宫体”与“北里倡风”的结合。所以,“花间词”虽然从语言风貌上对敦煌曲子词有了决定性的改变,然而实质上不脱鄙俗之气,而且浸染上一层浓浓的“侧艳”之风。如温庭筠的多篇《菩萨蛮》都是写闺情,孙光宪《北梦琐言》推崇其“才思艳丽”,自为“花间”鼻祖。再以顾夐《诉衷情》为例,词云:“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全词是对情人失约不来的怨语,人物的种种忧思悬念和寂苦难堪,统统化作怨恨和嗔怪,是出自肺腑的声音。词人写闺怨,用白描手法,作情极语,又不乏含蓄。所以,既有民歌的风味,又有文人词的细腻华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元人小曲,往往脱胎于此。”“花间词人”中,韦庄的少量词已由代言体转为直抒胸臆,如《菩萨蛮》说:“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与温词的朦胧深隐判然有别,然数量之少,可以忽略不计。

被称为是“花间词派”的鼻祖的是哪位词人?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花间词派的代表诗人有谁?

花间派是晚唐南北朝时候的主要流派之一。当时词主要分为两派:花间派和西蜀词派。

花间派的代表人物有温庭筠、韦庄、牛希济、欧阳炯、李珣等等,词风香艳秾丽,但我个人认为他们的大部分词都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感情空洞,没有让我爱不释手的感觉。韦庄算是其中风格比较清丽的一位了,但我最喜欢他的一首却不是典型花间风格的,而是一首很热烈的“思帝乡 ”:

春日游

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

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

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

不能羞

西蜀词派的代表人物只有三个:南唐主李璟、他的儿子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他们三个的词我都特别喜欢,清丽自然,感情很细腻动人。像李璟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像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煜的我就不多说了。

此时的词派主要都是由诗向词的过渡时期的产物,各个流派经过相当时间融汇和演化,而且由于鼎盛时期豪放词派的崛起和成熟,词派划分的重点就转确定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的涵义更广,她是一大类风格的总称,作品豆油思想深度。代表人物有我们大家熟知的柳永和李清照,其实秦观、大小晏(父晏殊、子晏几道)、张先、姜夔、吴文英、周邦彦都是个顶个的大家,各有特色,各有成就。大小晏精工;张先视角独特,像“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节”这类词句就不象通常的婉约风格;姜夔就是著名的姜白石,擅长作曲、自创词牌,咱们国家现在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宋词的曲子就有他的“姜白石十八首”;吴文英也擅长自创词牌,他自创的“戚氏”是现存最长的词牌;周邦彦被称为“婉约派集大成者”。“婉约派”和“豪放派”这种流派的划分方式,是站在词的发展史的制高点的一种划分,所以影响比她前后各个时期的流派划分方式影响都大。

总地来说,花间词和婉约词这两个词派的区别包括:存在的时期不同,风格不尽相同,流派的内涵、广度、深度不同,影响也不同。代表人物肯定也是不同的了。如果你要了解更多的话,可以参考《人间词话》、《唐诗宋词大辞典》之类的书。

花间词派鼻祖是谁?

花间词派鼻祖是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汉族,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主要成就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从诗歌体式方面来看,他最擅长的是乐府诗和近体律绝。温庭筠诗集中有约六分之一的乐府诗,华美秾艳,多写闺阁、宴游题材。

温庭筠的近体诗中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绝。七律咏史之作如《过陈琳墓》《苏武庙》《马嵬驿》,历来被视为佳制,可与李商隐方驾。

温庭筠还是一位骈文作家。他的骈文精工典丽,情韵并美,行文流畅,富于变化,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温庭筠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为三人都排行十六,人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三卷,今尚有三十三篇小说散见于《太平广记》里,内容涉及文人轶事以及鬼怪妖狐的奇闻异事,有简洁的琐记杂录,也有内容丰实的长篇故事。

温庭筠被后人称为“花间派”鼻祖,他最出名的诗词是哪一篇?

 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其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商山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