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球的奥秘,月球奥秘的知识资料
月球的奥秘?
分类: 教育/科学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关于月球
解析: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第一次在着陆则在1969年6月20日(你记得你在哪儿吗?);后一次在1972年12月。月球也是唯一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比如,它的轨道位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变。由于地球的自转因月球的影响而减缓,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转速度也因地球而减缓,不过在那时作用力要强烈得多。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适合自己轨道周期时(这样膨胀点就在地球正对点),就没有任何的多余扭力了,这样月球的情形就稳定了。这种情况也类似地发生在太阳系其他卫星上。最终,地球的自转也将慢到合适于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情况一样。
自然,月球也显得不太稳定(由于它的不太圆的轨道)以致于较远端的一部分度数可不定时地看到,但大多数远端表面(左图)一直无法完全观测,直到苏联飞船月球3号1959年上天对其进行拍摄才解决了问题。(注意:这里并没有什么“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时间。一些对“黑暗面”的称谓往往是指月亮不为人所见的另一面,因为“黑暗”有“不为人知”之意。这种称谓在今天不够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层。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地壳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内核。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奇怪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maria。maria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出于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
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由科学历史上的著名的称谓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罗,加加林和Korolev(因为第一张照片由月球3号拍到,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偏向)。另外,类似于近地区,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环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径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为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并在西侧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阳系中重环山的典型。(从地球上看;左侧图的正中)。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计划带回了一块重382千克的石头样本。这些提供给了我们有关月球的详细知识。它们具有特别的价值,在月球上着陆后的廿年,科学家们还是在这快最期的样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有偶然的巧合。这样,月球就提供了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在地球上无法找到的证据。
根据早先的对阿波罗样本的研究,有关月球的起源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理论:co-accretion同生说,主张地球与月球同时形成于太阳星云;fission分裂说,主张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捕捉说,主张月球形成于其他地方,后来为地球所捕捉。这些理论证据都不足,但是来自月亮石头的最新和最详细的信息引出了impact撞击说:地球曾被一个大物体(相当于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击,月球则是由喷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断又有新信息被发现,但撞击说如今被广泛接受。
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磁场,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头存有剩余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过全球性磁场。
由于没有大气和磁场,月球表面 *** 裸地遭受太阳风的攻击。在它剩余的40余亿年光阴里,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离子将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罗返回的样本证明了它对研究太阳风的价值。月球上的氢可能在未来当作燃料使用。
对于神秘月球的真正探索是从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登月,月球之谜有什么?
月球之谜有什么?
1、月球,月亮,俗称月亮,古称太阴、玄土、单鹃、潘宇,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太阳系第五大卫星。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约为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其表面布满了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公里,约为地球直径的30倍。细数月球未解之谜,月球表面是玻璃状的。
2、月球起源的奥秘;关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了三种理论,都有缺陷,但阿波罗计划有助于证明,其中可能性最小的理论似乎是最好的一种。一些科学家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在46亿年前由大量宇宙尘埃形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摘”来的。然而,阿波罗探月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和组成有很大不同,有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即“俘获说”。他们认为,月球意外闯入地球引力场,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然而,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是相当困难的。所以以上三种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正如罗宾·布雷特博士所说,“解释月球不存在比解释它存在更容易。”
3、月球不锈铁的奥秘;月球岩石样本还含有纯铁颗粒,科学家认为这些颗粒不是来自陨石。苏联和美国的科学家还发现了一个更奇怪的现象:这些纯铁颗粒在地球上已经7年没有生锈了。在科学界,不生锈的纯铁闻所未闻。
4、月球玻璃表面的神秘;阿波罗号宇航员发现月球表面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物质,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毁了。正如一位科学家指出的那样:“月球上覆盖着玻璃。”专家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不是由一颗巨大陨石撞击产生的。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太阳爆炸的结果——一种微新星状态。
5、月球内部物质聚集点之谜;1968年,绕月飞行的探测器首次显示月球表面下存在“物质聚集结构”。当飞船飞越这些结构时,由于其巨大的引力,飞船的飞行会略低于规定的轨道,当飞船离开这些结构时,会略微加速,这清楚地表明了这种物质聚集结构的存在及其巨大的质量。科学家认为,这些结构就像一个靶心,由重元素组成,隐藏在月球表面的“海”下。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似乎没有人知道如何对付它们。”
6、当一个巨大的物体攻击时,月亮的声音之谜。在“阿波罗”探索过程中,废弃火箭的第三个推进器撞上了月球表面。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文件,“每次这样的噪音听起来都像一个大钟。”当月球着陆器降落在一个颜色特别暗的平原上时,他们发现在月球表面钻孔非常困难。对土壤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地球上的稀有钛(用于超音速喷气式飞机和宇宙飞船);其他硬金属,如锆、铱和铍,也很丰富。科学家们感到困惑,因为这些金属只有在非常高的温度下才会融化到周围的岩石中——大约4500华氏度。
7、月球放射性之谜,8英里厚的月球表层具有放射性,这也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15号宇航员使用温度计时,他们发现读数高得惊人,这表明亚平宁平原附近的热流确实非常热。一位科学家惊呼:“天哪,这片土地就要融化了!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月球中心的温度并不高。热量是由月球表面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散发出来的,但是这些放射性物质(铀、铊、钚)从哪里来呢?如果他们来自月球的中心,他们怎么会来到月球表面呢?
8、干燥的月球上大量水蒸气的奥秘,第一次月球探索表明月球是一个干燥的天体。一位科学家曾断言,这里比戈壁滩干燥一百万倍。在阿波罗计划的最初几次中,月球表面没有发现水的痕迹。然而,阿波罗15号科学家在月球表面探测到一个面积为100平方英里的气团。科学家认为这是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遗弃的两个小水箱漏水造成的。但是这么小的水箱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水蒸气呢?当然也不会是宇航员的尿——直接喷到月球的天空里。水蒸气似乎来自月球内部。
9、月球磁场的奥秘,早期的探索和研究表明月球几乎没有磁场,但对月球岩石的分析证明它有很强的磁场。这一现象令科学家困惑,保罗·加斯特博士宣称:“这里的岩石具有非常奇特的磁性...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如果月球曾经有磁场,那么它应该有一个铁核,但可靠的证据表明月球不可能有这样的核;而且月球不可能得到其他天体(比如地球)的磁场,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它一定离地球很近,然后会被地球引力撕成碎片。
月球的奥秘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1969年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1969年9月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返回地球,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至阿波罗17号结束。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1/4、太阳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所以从地球上看去月亮和太阳一样大。月球的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0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的正面地图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多达33 000多个。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永远都是一面朝向我们(原因见后面解释),这一面习惯上被我们称为正面。另外一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中间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人造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27.32166天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着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地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导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地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地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从月球看地球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3/4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顺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顺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顺时针绕日公转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地球、月球相对于太阳来说拥有相同的角动量,即“从一开始就是以这个方向转动”。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着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 月球的背面地图
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月球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平均亮度为太阳亮度的1/465000,亮度变化幅度从1/630000至1/375000。满月时亮度平均为 -12.7等(见)。它给大地的照度平均为0.22勒克斯,相当于100瓦电灯在距离21米处的照度。月面不是一个良好的反光体,它的平均反照率只有7%,其余93%均被月球吸收。月海的反照率更低,约为 6%。月面高地和环形山的反照率为17%,看上去山地比月海明亮。月球的亮度随而变化,满月时的亮度比上下弦要大十多倍。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再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又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这些数值,只表示月球表面的温度。用射电观测可以测定月面土壤中的温度,这种测量表明,月面土壤中较深处的温度很少变化,这正是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造成的。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厚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占了月球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1,000℃,很可能是熔融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月球的奥秘有哪些?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有关于月球的奥秘
在人类自己登上月球之前,我们就曾怀着殷切的期待,希望登月字航员们能够发现来自其他星球的 1 捷足先登者留在月面的痕迹
生物曾“访问”过月球的“证据”。位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马歇尔航天中心的一流设计师约瑟夫·布朗利奇经过18个月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来自地球以外行星”的访问者一直在定期地造访地球和月球。他还认为,我们应当能发现月球上的“邻居”遗落在月面上的东西。
尽管经历了6次登月探险,人类终于没有发现这样的“遗落物品”。原因也许首先在于“阿波罗”宇宙飞船虽然6次登月,但它们的月球探测使命比起了解整个月球来还是微不足道的;或者那些“遗落物品”所在的月面上并不具有我们所想象的那种形态。不久前,科学记者约瑟夫·古达维奇曾引用了与美国航空航天局关系密切,曾执行过“月球计划”的一家大公司的高级官员的证言:“说到来自其他行星的文明的遗留物,可以举出月面山峰上显而易见的金字塔状物体。然而在人们觉察到那似乎是什么并提出质问之前,我们只能闭口不言。”他又补充道:“与全面探测月球一样,处在月面上的东西都是能够发掘的。”这些话是在约瑟夫·古达维奇的《萨加》(萨加——北欧中世纪的民间传说——译者注)一书中引用的,不过这种对月球的全面探测,不到21世纪恐怕是难以着手进行的。截止到今天,不管是无人还是载人的空间探测都曾在月面上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建筑物。然而实际上我们到这个相邻世界的过程中所揭开的若干奥秘并不包括在月面上发现绝妙的建筑物这件事。在前些年出版的《月球飞船之谜》(1975年德尔出版社)一书中曾讨论过美苏对月球探测过程中的所有发现,却唯独或几乎没有涉及这一重要且惊人的发现,这是令人大为惊异的。
人类在实现登月以前很久,就已在月面上观测到无数个建筑物,在天文学文献中也有大量记载。其中
最惊人的记录是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科学部编辑约翰.奥尼尔在1954年宣布的,他在月面的危海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桥形建筑物。有趣的是,其他著名的天文学家也用各自的望远镜确认,那是一座桥形物。其中一位还明确地说,那座桥全长达12英里。那座“桥”果真是座建筑物还是纯粹大自然施展的“技巧”呢?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威尔金斯博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面研究所所长)在BBC广播公司的广播节目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个桥形物似乎是建造而成。”进而他又对听众的疑问——“如果是建筑物的话,能谈得更具体些吗?”做了回答:“说它是建筑物也就是说它是运用技术建造而成的。”威尔金斯博士又补充说,那座桥还在月面留下了投影,看上去与一般的桥没什么两样。这位月球研究权威还告诉听众们,他甚至可以看到照入桥下的阳光。这番新奇说法使听众们吃惊不小,在这次广播节目中,威尔金斯博士不仅只字未提这座桥是“自然形成的东西”,而且多次强调它“似乎是人工所成”。他曾经多次认真观察过月面的危海,对那里己了若指掌,但过去那里并不存在这座桥,这是事实。正因为如此,这座桥很有可能是来自其他行星的“人类”在近年内建造的。此外这种智慧生物还陆续建造了四角形或三角形的壁状物,甚至还建造了圆顶状建筑物,在这里出现又在那里消失。这难道不是来自其他行星的智慧生物特意所为吗?
与此相反的意见认为,从地球上观测月球由于两者距离相当遥远,我们可能会将天然物体错认为桥或
其他建筑物,想当然地认为那是“人工所成”。如果从宇宙空间抬摄地球照片,比如从正在轨道上飞行的字宙飞船上拍摄地球照片,我们会把美国亚利桑那陨石坑和尼曰利亚北部撒哈拉沙漠的边沿毫不怀疑地视为建筑物,有时也会将它们视为不规则的连绵不断的壁状物。当然,由于我们站在地球上,所以我们清楚地知道它们都是自然形成的地貌。也就是说,这一事实告戒我们,必须审慎地看待那个“桥”的结论。 在月而上发现的并不光是神秘的建筑物,还有其他为数众多的难解谜团。在很久以前,科学家们曾目击月而上有闪光和奇怪的物体,有若干份报告表明那些奇怪闪光“尚无法解释”。美国航空纺天局在把人类送上月球之前,曾对此做过反复研究,该项研究名为《月球所发事件报告的编年目录》,内容为几个世纪来权威科学家所记载的月面奇怪闪光(有固定的也有移动的)、白热光及突发事件,其中删除了那些拟是而非,并不确凿的报告。
虽然美国航空航天局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远远谈不到是“充分的”。其他科学家小组也分别对月面进行了观测,研究了800次(也有人说是1000次)以上的这类闪光和突发事件。在宇宙研究方面最具权威的美国航空航国航空航天局在“月球上发生的事件”上如此“认真”地蒙骗公众,无论怎么说都是令人震惊的事,尽管美国航空航天局对发生在我们地球近邻的事似乎感到并不一般。
我们不可能在这里举出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内容的全貌,在此提到的只是值得读者朋友们留心注意的那些:
●1587年3月5日,可以看到月面上有一颗“星”,令人们大为吃惊,那颗“星”不知为何在那弯新月上徘徊。
●1671年11月12日,著名天文学家卡西尼目击到月面漂浮着白色的雾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云的。那么那团云雾究竟是什么呢?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过UFO一类的物体,这团云雾就是一例。以往,美国航空航天局观测人员目击到月面云雾不下儿十次。
●1787年5月18日,天文学家哈雷和洛威尔观测到月面的发光物体。洛威尔当时解释说那发光物体是月面发生的“风暴”,但是在月面世界上云雾和风暴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1787年3—4月,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在月面上目击到3个“发光点”和4座“新火山”。经过“阿波罗”宇宙飞船的月球探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月球只是一个死寂的世界。我们虽然不能断言赫歇尔看到的是什么,但至少在过去的30亿年间,月球上是不应当存在火山活动的。“4座新火山”便成了不解之谜。值得玩味的是,赫歇尔说,他可以看到那3个“发光点”似乎在月面上移动。
●1821年7月,德国天文学家古里伊特费森在月面上观测到发着强光的光点。据他的报告说,他曾数次目击到月面的“闪光”或“闪电”。
●1877年2月,有人观测到一条明亮的绳索状发光物从南得克萨斯环形山西侧向东移动,历时约一个小时。其间,这个绳索状物发光约20分钟。其他科学家的看法是,不能认为那是下落的陨石照亮了坚硬的月面。
●1881年7侨4日,有人在月面边缘观测到两座金字塔状明亮突起物,随后慢慢消失。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1882年4月24日,有人目击到在月面亚里士多德地区附近,有一物体的投影忽而停止忽而移动。如果说这个“影子”在动,那么造成这个影子的又是什么呢?在这个死寂的世界上到底是什么在移动呢?
●1915年1月31日,有人观察到月面上有7个字母“γ”形的白点。
●1915年4月23日,有人在克拉威斯环形山观测到一条很细的发光直线。
●1940年6月14日,有人在柏拉图环形山观测到细如木纹、隐约可见的明亮物流动。发现者报告说,他曾在柏拉图环形山看到若干个发光点。
●1945年10月19日,有人观测到在达尔文环形山的内壁上有3个明显的光点。科学家莫亚草拟了这份报告。
●1955年5月24日,著名科学家费尔索夫在月球南极观测到机械发光物。
●1955年9月8日,科学家在“阿波罗”17号的着陆地点——陶拉斯.利.特罗地区边缘,观测到两个闪光物体。
●1959年9月13日,陶拉斯.利.特罗地区被“云雾”覆盖,那不是UFO吗?
●1964年6月21日,有人观测到在罗斯D地区南部有一个黑点在移动,历时约2小时1分钟。
●1965年7月3日,有人在阿利斯塔尔克斯地区的昏暗部分观测到一个脉动的光点,历时1小时10分钟。
●1966年9月25日,几名科学家在柏拉图环形山上观察到闪光现象,历时数分钟,其中一位科学家说有的闪光呈红色。同一天,在月面加桑迪地区也观测到红色闪光,历时30分钟。一个月后的10月25日,几位天文学家在柏拉图环形出又观测到类似的红色闪光。
●1967年9月11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蒙特利尔的一个科学家小组在月面静海观察到一片紫得发黑的“云雾”,而两年后,静海是人类首次在月面驻足的地方。
月球有哪些奥秘?
月球奥秘知多少之月球数字: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是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 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 微秒。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亮故事
有关月亮的神话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象弯弯的月牙儿,象征着阿尔忒弥斯的神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