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被送上断头台,女王头断头之忧原因

麦兜
麦兜 2023-11-24 10:27:01

1649年被推上断头台的英国国王是

1649年被推上断头台的英国国王是查理一世。1640年,英国资本主义革命开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资本主义革命,并且成功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所以,在高中的历史教材当中,常常把英国1646年的资本主义革命作为一次典型的历史事件来进行讲解分析。其中就会提到,查理一世在1649年被推上断头台。

英国女王十多年前已安排好去世后细节,历代女王的葬礼都是如何举行的?

历代女王的葬礼都是开了一个金棺,然后再让全体的居民哀悼10分钟,街道上的灯光会亮开。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的意义

2022年9月5日,英国保守党伊丽莎白·特拉斯当选党首,意味着她同时成为英国首相。由此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巧合,也就是英国国家元首和首相都是名叫伊丽莎白的女性。然而,这样的巧合并没有维持多久。当地时间2022年9月8日18时30分许,英国白金汉宫发布消息,96岁高龄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离开人世。

从维多利亚到伊丽莎白,不断“虚化”的君主

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对于许许多多生活在英国的人来说,自出生以来,就生活在被伊丽莎白二世形象包围的环境中。货币上的人像、报纸上的新闻、公共设施的名称等等,都和女王以及她的家庭息息相关。能理解这种感受的,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在纪念伊丽莎白二世登基50周年之时,就有人提出将女王在位的时期以“伊丽莎白时代”相称,呼应维多利亚时代的叫法。

相比“第一个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的英国人见证的是帝国的崛起,“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和“第二个伊丽莎白时代”(1952~2022)的英国人,见证的则是帝国盛极而衰,内政外交困局不断。至2022年,新冠疫情的后续影响、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极端天气,都让英国人的日子不好过。此时又逢女王离世,对于支持王室、热爱女王的人而言,可谓雪上加霜的“灾难性”打击。

伊丽莎白二世和她的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相似点之一,是在位时间长。相似点之二,则是共同经历了君主形象日益世俗化和象征化的阶段。维多利亚女王年轻时曾因为和王夫阿尔伯特亲王表现出对一些政治议题的兴趣而被媒体和政客抨击。王夫英年早逝后女王长期孀居,和政治以及民众都渐行渐远,反而让年轻一代人忘记了那个不受欢迎、意图干政的女王。在188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五十周年金禧庆典到来之前,她甚至不能确定民众是否会以欢欣鼓舞的心态迎接庆祝活动。金禧庆典的成功举办,鼓励了政府在十年后组织了规模更为盛大、泛帝国的钻禧庆典活动,成为了一代人共同的记忆,也形成了新的王室庆祝传统,并在之后一百多年里不断发展。女王也成了帝国盛世的象征。不过,盛大的庆祝活动并不意味着女王重新拥有权力。相反,这表明了君主日益成为了象征性的存在。

努力工作的老奶奶和日益受到质疑的王室

至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登基之时,英国君主已经成为了完全的虚君。和早年生活贫寒、不受关注的维多利亚不同,伊丽莎白二世在她父亲成为君主之前,就已经成为了大众媒体消费的对象。因为爱德华八世登基后迟迟未婚未育,使得民众对王室年轻一代的关注点很早就落在了伊丽莎白二世身上。自1952年成为君主,一直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前,伊丽莎白二世兢兢业业地扮演着虚君的角色,并不断用自己的方式推动王室改革,尽可能遏制反对王室力量的不满情绪。

对于2022年的英国民众来说,有些人或许依然认为王室有一定的神性,毕竟从英国国教的认定来说,高级王室成员是信仰捍卫者,是神在人间的某种代表。但对更多不信仰英国国教的人来说,王室可能和卡戴珊家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坐拥巨大财富,永远生活在媒体的注视中,以血缘和家庭来维系名人的地位。当然两者之间也有不同之处,王室的存在决定了国家的政体,日常开支会用到民众的税款。以及,不论想不想看到君主的形象,这个形象都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即便在21世纪10年代之后,许多民意调查都显示英国民众对伊丽莎白二世的认可度很高,属于较为受欢迎的王室成员,但她也曾经有过受争议的时期。第一段时间出现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不久。民众和媒体时常将这两位年纪接近、影响力极大的女性放在一起比较。二者都频繁在媒体出现,但形象完全不同。一个代表的是古老王室的威仪,一个是现代职业女性的成功。随着撒切尔的下台,这样的比较终于暂告段落。然而此时,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婚姻危机越演愈烈。直到戴安娜王妃去世,王妃的支持者中不乏认为女王是“恶婆婆”的人士。

女王的形象逐渐改善确实是在21世纪10年代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伊丽莎白二世看起来就像一个和蔼可亲又努力工作的老奶奶。媒体挑剔的目光更多地转向了更有话题性的查尔斯王子和他的儿子们。在伊丽莎白二世在位的时间超过维多利亚女王之后,她作为几代英国人共同记忆的身份日益稳固。就算只是为长者讳,对她的批评之声也少了很多。但是对她70年“职业生涯”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对王室的肯定,即便她一定程度上改掉了典型上流社会的口音,积极参与面向普通人的活动。继承顺序较高的王室成员中,也有人努力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更接近普通人。可是,对于王室的质疑之声确实比起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要响亮的多。

斯人已逝,对这个时代的思考需要等待后见之明

伊丽莎白二世的离世,意味着至今饱受争议的威尔士亲王查尔斯将要继承王位。前一位“老王子”——维多利亚女王的继承者爱德华七世年轻时的名声也不好。不过那个时代的媒体对君主的关注并不如20世纪那么多。背负着“负心汉”、“老古董”形象的查尔斯至今不受英国民众欢迎。虽然已有各种迹象表明他会正常继承王位,他的第二位妻子卡米拉也将获得王后的地位,可对于反对王室、厌恶查尔斯的英国民众来说,这些很可能到来的现实会成为他们反对君主制的由头,进一步撕裂英国社会。

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人来说,女王的离世和第二次布尔战争胶着的战局同步出现。前者是帝国形象的逝去,后者则将掀开帝国衰落的序曲。曾经在维多利亚时代生活过的英国人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时,难免会怀念女王在位时期这个辉煌的时代。维多利亚可以算是盛世的象征。不过,这些都是后见之明而已。

对生活在第二个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国人来说,女王在多事之秋逝去,在当下难免被解读为英国进一步衰落的预言。相比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同时被一群人深深爱戴,又被另外一群人深深憎恶,新首相特拉斯在上任之初便被唱衰,她的缓解能源危机的方案不被看好,有分析认为目前提供的方案可能会让英国未来十几年的经济陪葬。真正要理解伊丽莎白二世离世的象征意义,同样需要等待后见之明。

新君即位的欣喜,总是在故人离去的阴霾中。对一个人的生命、对这个生命和时代的关联的诸多思考,也常常是在生命的消逝之后。连续剧《王冠》里的女王参加了许多次葬礼,送别了一位又一位挚爱的亲人。这次,终于轮到了查尔斯站在教堂的中央,听着众人唱起《神佑国王》,而不再是他更熟悉的《神佑女王》。

女王记:英国法国篇——血腥玛丽、苏格兰玛丽、玛尔戈王后

法国的玛尔戈王后 写作本文所用的参考书籍: 1、Queen Margot 作者:Alexandre Dumas 出版日期:2018年 2、Queen Margot : wife of Henry of Navarre 作者:Hugh Williams 出版日期:2014年 ------------------------- 正文: 一、前叙 1500年前后,欧洲出现了一些新王朝,带来了局势的变化,标志着欧洲正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迈进,比如,1479年,西班牙联合王国建立,1485年,英国都铎王朝建立。 英格兰王国的都铎王朝,1485年到1603年,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此时,在东方,是明朝的后半期。 此前,英国的约克王朝与兰开斯特王朝,互相交替统治,互相争斗残杀,在红白玫瑰战争中,双方大批贵族同归于尽,最终,约克王朝仅存的子弟亨利·都铎,在废墟中建立了都铎王朝,是为亨利七世。 由于封建贵族消失殆尽,因此都铎王朝,乡绅阶层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且由于贸易发达,不少人开始转化为工商业企业家,这些新形成的中产阶级,日益强大,形成英国的主要政治势力。英国由于贸易活动日趋发达,工商业开始踊跃发展,因为没有了封建贵族的掣肘,英国的发展非常迅猛,超过了老牌强国法国、西班牙。同时,因为没有了封建贵族,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为了新王朝的顺利发展,亨利七世娶了兰开斯特家族幸存下来的女子伊丽莎白,算是将两大家族融合了,一睡泯恩仇,有了共同的后代。 亨利七世与伊丽莎白,生了七个子女,其中,四个较大的子女,在历史上都是有名人物。 长子阿瑟,威尔士亲王,在继位为国王前就去世了,他的妻子,就是西班牙公主卡特琳,她是西班牙两位君主伊莎贝拉一世、费尔南多二世的女儿,是著名的卡斯提亚女王疯女胡安娜的姐妹,是威震欧洲的神圣罗马皇帝兼西班牙国王卡尔五世大帝的姨母。 长女玛格丽特,苏格兰王后,她的儿子是苏格兰国王詹穆斯五世;她的孙女是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即玛丽·斯图亚特,亦即大名鼎鼎的苏格兰玛丽;她的外孙是苏格兰王族斯图亚特家族达恩利支系的达恩利爵士亨利。亨利·斯图亚特与玛丽·斯图亚特结为夫妇,生子詹穆斯,此子即开创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詹穆斯一世。 次子,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先后娶了六位王后,他的一子两女,先后继位为英国国王、女王,是为: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亦即大名鼎鼎的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她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次女玛丽,她是法国瓦卢瓦-奥尔良王朝的国王路易十二的王后,她先后两任丈夫,她的外孙女是著名的英国十日女王珍·格雷。 为了迅速壮大初生的都铎王朝,亨利七世拼命与欧洲豪门联姻,首先是与同样是新兴的、上升之势迅猛的西班牙联姻。他为儿子阿瑟娶了西班牙公主卡特琳,甚至在长子阿瑟去世后,还不舍得放弃这桩婚姻,又让次子亨利续娶了嫂子卡特琳。 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四年。次子亨利即位,是为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在位期间,英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他先后娶了六个妻子,其中,首位妻子、西班牙公主卡特琳,为他生下长女玛丽,即后来的英国女王血腥玛丽;第二位妻子安妮·波琳,为他生下后来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第三位妻子珍·西摩,为他生下了后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 亨利八世与西班牙公主卡特琳的婚姻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卡特琳色衰,好色之徒亨利八世于是厌倦了,想与卡特琳离婚,另娶美女,但是,因为卡特琳的外甥是威震欧洲的神圣罗马皇帝兼西班牙国王卡尔五世大帝,教皇不敢得罪,因此不敢批准亨利八世离婚,谁也没想到,专制君主亨利八世,干脆背叛了天主教,创立了英国的基督教:圣公会,也称英国国教。英国国教的特点是:英国国王是圣公会的最高主宰。 英国国教是新教的一种。此后很长时间,英国一直陷于天主教与新教的激烈斗争之中。 亨利八世在位期间,还完成了英格兰王国与威尔士亲王国的合并。 在国际上,十六世纪前半期,神圣罗马皇帝兼西班牙国王卡尔五世大帝,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是欧洲的三位主角,互相之间龙争虎斗。 亨利八世的六个妻子,有的,被离婚;有的,被斩首;有的,病逝。只有最后一个妻子,安安静静地一直陪伴着亨利八世。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年五十六岁。 其子即位,是为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他受父亲栽培,也是新教徒,因为玛丽随母亲卡特琳长大,与来自西班牙的母亲一样,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爱德华六世一直谋划着,废掉玛丽的继承权。 好在爱德华六世在位不久,1553年,他去世了,年十六岁,在位六年。 爱德华六世去世前,为了不让姐姐、天主教徒玛丽继承王位,因而指定家族中的另一位新教徒珍·格雷,继承王位,她是他的表侄女。 珍·格雷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十日女王,卡特琳与玛丽母女,一直遭受亨利八世与爱德华六世的残酷打压,深得英国各阶层的同情,很快,玛丽就在臣民们的拥护下,起兵夺位,轻而易举地击败珍·格雷,将其擒杀。 二、血腥玛丽 玛丽即位为英国女王,是为玛丽一世。她在位期间,严厉镇压英国的新教徒,火烧处决了三百余名新教徒,因而被称为「 ”血腥玛丽”。 玛丽一世,生于1516年,去世于1558年,她三十七岁时即位,在位五年,活了四十二岁。 1554年,玛丽一世与西班牙王子费利佩结婚,费利佩生于1527年,这一年二十七岁,玛丽则已经是三十八岁了。她是费利佩的表姑。 她与欧洲天主教阵营的盟主西班牙联姻,目的是阻挡妹妹伊丽莎白将来继承王位,因为伊丽莎白是一位新教徒。 费利佩因此成为英国的共治国王。1556年,其父亲、威震欧洲的神圣罗马皇帝兼西班牙国王卡尔五世大帝退位,费利佩又继位为西班牙国王,是为费利佩二世。 西班牙,此时仍然是由卡斯提亚王国、阿拉贡王国等国组成的联合王国,费利佩二世是首位自称西班牙国王的君主。 费利佩二世继位为西班牙国王之后,英国实际上成为西班牙的附属国。 不过,费利佩二世回到西班牙即位,此后与玛丽一世聚少离多,一直未能生育后代。 眼看着新教徒伊丽莎白一日 *** 近王位,玛丽一世无可奈何,她想除掉伊丽莎白,但苦无借口,因为欧洲人有宗教信仰,相信「 ”君权神授”,因此不敢随意杀害君主或是王位继承人。伊丽莎白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始终没有让姐姐玛丽一世抓到借口。终于,1558年,玛丽一世在焦虑中去世。 三、伊丽莎白一世 新教徒伊丽莎白,在隐忍多年之后,终于扬眉吐气,即位为英国女王,是为伊丽莎白一世。英国重新变为新教国家,并且成为欧洲新教阵营的盟主。 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杰出女王,她生于1533年,去世于1603年,活了七十岁,二十五岁即位,在位四十五年。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英国于1588年,在著名的英西大海战中,击败欧洲霸主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震惊欧洲,英国从此由一个二等国家,上升为一流强国,成为欧洲新教各国的盟主,率领欧洲新教各国,对抗以西班牙为盟主的欧洲天主教各国。 伊丽莎白一世终生未婚,号称「 ”处女女王”。她派兵前往北美进行扩张,英国人将获得的新领土,以「 ”处女女王”命名为弗吉尼亚,以示对女王的尊崇。 女王未婚未育,她有几十个王位继承人,按照排序,排在首位的是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亦即苏格兰玛丽,是她的表侄女。苏格兰玛丽在天主教法国的宫廷长大,是一位天主教徒,罗马教廷为了使英国江山变色,一直企图使伊丽莎白一世退位,让苏格兰玛丽继位为英国女王。因此,如何对付苏格兰玛丽,不让英国江山变色,成为伊丽莎白一世考虑的头等大事。 四、苏格兰玛丽 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生于1542年,去世于1587年,活了四十四岁。她出身苏格兰王族斯图亚特家族,刚出生一岁时,其父、苏格兰国王詹穆斯五世就去世了,她于1542年即位为苏格兰女王,在位一直到1567年,在位二十四年。 苏格兰玛丽的母亲,是法国大贵族吉斯家族的玛丽·吉斯。为了抗击英格兰王国对苏格兰王国的严重威胁,在传统上,苏格兰王国一直与更为强大的法兰西王国结盟。经过吉斯家族的安排,年幼的苏格兰玛丽,与法国同样年幼的王太子弗朗索瓦二世订婚,苏格兰玛丽在母后的那排下,于1547年,五岁就来到法国,在宫廷里与弗朗索瓦二世一起长大,两个人两小无猜,青梅竹马。 弗朗索瓦二世,生于1544年。1558年,在巴黎圣母院,十四岁的弗朗索瓦与十五岁的苏格兰玛丽结婚。1559年,其父、奥利二世去世,弗朗索瓦继位为法国国王,苏格兰玛丽成为法国王后。 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苏格兰玛丽一定是平安一生,幸福快乐的,但是,好景不长,事情突然起了变化,1560年,弗朗索瓦二世去世,苏格兰玛丽成了寡妇。 法国太后,是出身于意大利著名的美第奇家族的卡特琳·德·美第奇,她与奥利二世,生了十个子女,五子五女。 儿子中,长子弗朗索瓦,三子夏尔九世,四子奥利三世,先后为法国国王,五子弗朗索瓦,为安如公爵,准备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结婚。 女儿中,最著名的就是三女玛尔戈王后,她后来成为法国改朝换代以后的波旁王朝国王奥利四世的王后。 少年国王弗朗索瓦二世去世后,太后卡特琳,立即安排三子夏尔继位,是为夏尔九世。夏尔九世生于1550年,此时只有十岁,因此,由太后卡特琳进行摄政。 夏尔九世去世于1574年,活了二十四岁,在位十四年。 对于苏格兰玛丽来说,丈夫没了,再在法国呆下去已经没有意义,并且,此时,法国的新教胡格诺派,进行武装割据,法国内乱开始,胡格诺派与天主教徒的斗争,愈演愈烈,于是,十八岁的苏格兰玛丽,回到了陌生的苏格兰,作为苏格兰女王,开始进行统治。 苏格兰的国教是新教的长老教,并且,苏格兰属于穷乡僻壤,与法国宫廷长大的天主教徒苏格兰玛丽格格不入,而苏格兰玛丽又相对单纯,这就注定了她以后的悲剧。 1565年,二十三岁的苏格兰玛丽嫁给了第二个丈夫、斯图亚特家族达恩利支系的达恩利爵士亨利,他们同出斯图亚特家族,他生于1545年,小三岁,是她的族弟。 1566年,在苏格兰首都爱丁堡,他们的儿子詹穆斯出生,他就是后来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开国君主詹穆斯一世。 丈夫亨利利欲熏心,企图夺取苏格兰玛丽的权力,甚至将她软禁起来,并且,他还得到了一些苏格兰贵族的支持。 苏格兰玛丽与丈夫感情不和,因此,有了情夫,还不止一个。 很快,亨利被刺杀,苏格兰全国上下,都认为是苏格兰玛丽派她的情夫干的,认为玛丽谋害亲夫。 1567年,苏格兰玛丽与第三任丈夫结婚,他是博思维尔伯爵四世詹穆斯·赫本。玛丽很快生下两个双胞胎孩子,实际是未婚先孕。一些反对苏格兰玛丽的贵族,认为玛丽荒淫无道,是无道昏君,不愿再接受她的统治,他们起兵,围攻这对奸夫 *** 。其实,这些都是借口,根本原因其实是,新教国家是不愿意接受一个天主教君主的。 苏格兰玛丽被俘,她被迫宣布退位,让位于一岁的儿子詹穆斯,詹穆斯即位为苏格兰国王。 玛丽逃脱关押,逃离了苏格兰,不过,这个头脑简单的女人,没有逃往最可靠的与她相同信仰的法国,而是慌不择路,投奔了表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她才离虎口,又入狼窝,逃离了一个新教国家,又跑到了另一个新教国家。 新教徒伊丽莎彼白一世,守株待兔,立即将天主教徒苏格兰玛丽关押起来,这一关就是二十年。 欧洲的君主,都相信君权神授,因此,伊丽莎白一世对苏格兰玛丽只是关押,还无法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天主教的罗马教廷对苏格兰玛丽给予了很高希望,希望她能取代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为英国女王,使英国重新变为天主教国家。最终,罗马教廷企图行刺伊丽莎白一世,而让苏格兰玛丽即位,这就威胁到了伊丽莎白一世本人的安全,并且,英国会因此而江山变色。为了自身的安全,为了防止英国的天主教徒营救苏格兰玛丽或苏格兰玛丽逃跑,于是,伊丽莎白一世经过再三考虑,终于下了决心,1587年,下令将苏格兰玛丽斩首。 排位第二的继承人、苏格兰国王詹穆斯,往前进了一位,成为最靠前的继承人。苏格兰是新教国家,詹穆斯是新教徒,伊莉莎白一世对他是满意的。 1603年,伊莉莎白一世以七十岁高龄去世,传位于侄孙詹穆斯,于是,苏格兰国王詹穆斯,因此又成为英格兰国王,他由此开创了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是为詹穆斯一世,他的儿子,就是在英国革命中被斩首的英国国王查尔斯一世。 五、玛尔戈王后 再来看法国,苏格兰玛丽的首任丈夫弗朗索瓦二世去世后,其弟夏尔九世于1560年即位,他在位期间,1562年,爆发了胡格诺战争,法国的天主教阵营与新教阵营,双方为了各自的信仰,大打出手。 玛尔戈王后,生于1553年,去世于1615年,活了六十二岁。她自幼与苏格兰玛丽一起在宫廷里长大。 1572年,在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的安排下,玛尔戈与出身法国波旁家族的纳瓦拉国王奥利·德·波旁结婚,他是胡格诺派新教徒的领袖,大批胡格诺教徒从全国各地赶到巴黎,参加婚礼,天主教徒大起恐慌,因此发生了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巴托洛谬之夜大屠杀,大批胡格诺教徒被杀。 新婚之夜,也就是屠杀之夜,玛尔戈王后保护了新婚丈夫奥利·德·波旁。 1574年,国王夏尔九世去世,年二十四岁,他的弟弟、波兰国王兼立陶宛大公奥利,放弃了东欧的王位,赶回来继承了他认为最重要的法国王位,是为奥利三世。被软禁的奥利·德·波旁,于1576年逃走,抛下了玛尔戈王后。 两年后,奥利三世释放了被软禁于卢浮宫的玛尔戈王后,她于是前去投奔丈夫奥利·德·波旁。但是,生性风流不羁的奥利·德·波旁已经有了不止一个情妇,于是玛尔戈王后与他吵架,后来她也有了情夫。 1582年,玛尔戈王后离开奥利·德·波旁,回到了巴黎,她名声已坏,她的兄长、国王奥利三世很是不满,为了怕她再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于是将她关押在城堡里。 1589年,奥利三世去世,因为瓦卢瓦家族与波旁家族皆为卡佩家族的支系,因此,奥利·德·波旁继位为法国国王,是为奥利四世,瓦卢瓦王朝结束,波旁王朝开始。 但是,信奉天主教的巴黎人民抵抗这位胡格诺派的国王,奥利四世进攻巴黎,但始终无法攻破巴黎。1593年,身为胡格诺派领袖的奥利四世,为了能统治天主教徒占大多数的法国,于是改信天主教,巴黎人民这才打开城门,迎接他入城。 玛尔戈王后得到释放。 1598年,欧洲天主教阵营的盟主、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去世,法国的天主教贵族对奥利四世的抵抗越来越弱,纷纷归降国王,最后完全归顺奥利四世。奥利四世终于统治了法国全境,遂发布著名的《南特敕令》,宣布胡格诺派在国内拥有七十五个武装城市,此后,法国的天主教徒与胡格诺教徒和平共处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后来奥利四世的儿子路易十三、孙子路易十四先后即位,他们在巴黎的宫廷长大,都是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们废除了奥利四世的《南特敕令》,疯狂迫害胡格诺派,法国的胡格诺教徒不堪忍受残酷的迫害,纷纷出走,离开法国,前往英国、德意志、北美等新教地区。胡格诺派多是富裕的商人或技术工人,他们带走了法国的财富和技术,使得后来英法争霸,法国最终落了下风。此是后话,按下不表。 且说1599年,玛尔戈王后与奥利四世签署离婚协议,奥利四世离婚再娶。 此后,玛尔戈王后干了几件事,一是写了她的回忆录;二是,美丽的玛尔戈王后,有很多情人,然而后来她的美丽渐褪,她陷入了贫困,债主上门催讨,无奈中,她变卖了所有珠宝;三是,她和奥利四世的第二任妻子玛丽·德·美第奇和解;四是,她成为贫穷的艺术家的赞助人和顾问。她于1615年在巴黎去世,年六十二岁。 几百年后,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了小说《玛尔戈王后》,这是一部大仲马风格的跳脱历史的浪漫演义小说,根据这部小说,法国于1994年拍摄了电影《玛尔戈王后》。 1600年前后,欧洲又一次出现了新王朝,比如,1589年法国波旁王朝建立,1603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建立。这两个王朝因为专制,因为压迫人民,因而都爆发了革命。斯图亚特王朝的查尔斯一世,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都被人民处决,被送上了断头台。 波旁王朝始于1589年,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被推翻,前后整整两百年。波旁王朝因压迫人民太甚,从而导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陷于血与火之中。

查理一世为什么被送上断头台?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的理由如下:

1、查理一世在位期间宗教冲突特别混乱。臣民们普遍对他们国王的信仰持不信任态度,在三十年战争中,他的失误成功的帮助了新教势力。查理一世还重用当时具有争议的教会人物。他的很多臣民都认为这样做使得英格兰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关系太紧密了。

此后,查理一世还试图迫使苏格兰进行宗教改革,从而引发了主教战争。这一切都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国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最终促成了查理一世的灭亡。

2、在查理一世最后的几年中,他与国会之间爆发英国内战。同时他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宗教政策,引起了以清教徒为代表的加尔文教派的不满。查理一世在第一次英国内战中被击败后,国会希望他能够接受君主立宪制。

然而查理一世执迷不悟,他与苏格兰结盟,并逃到了怀特岛郡,这种行为彻底激怒了国会,从而导致了第二次英国内战。查理一世再次被击败,随后他被捕,并在不久后以叛国罪被处死。

扩展资料:

查理一世介绍:

查理一世(英语:Charles I,1600年11月19日—1649年1月30日),又译查尔斯一世。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第十位国王和英格兰及爱尔兰斯图亚特王朝第二位国王(1625年—1649年在位)。詹姆斯一世和丹麦公主安妮次子,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公开处死的国王,欧洲史上第一个被公开处死的君主。

查理一世以叛国罪被处死后,君主体制随即土崩瓦解,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克伦威尔空位期。查理一世的长子查理二世,在其父死后继承了王位,直到1660年复辟后才行使权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理一世 (苏格兰、英格兰及爱尔兰国王)

请介绍下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分类: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解析: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

〔美〕迈克尔·H·哈特 著 苏世军 周宇 译

公元1533~公元1603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在她当政的45年期间,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学璀灿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在她生活的时代英国国王不是只充当傀儡的角色,因此英国黄金时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应归功于她。

伊丽莎白于1533年出生在英国的格林威治。她父亲是领导英国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亲安娜·布琳是亨利的第二个妻子。1536年安娜被斩首,几个月以后英国国会宣布当时三岁的伊丽莎白是私生子(这一直是大多数英国天主教徒的看法,因为他们认为亨利和原配妻子离婚是非法的)。尽管遭到了英国国会的这种挫折,伊丽莎白还是在皇室中哺育成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1547年当伊丽莎白13岁的时候,亨利八世死了。在随后的十一年中英国统治者的功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兄长爱德华六世从1547年执政一直到1553年。在他的统治下, *** 推行坚决支持英国新教的政策。玛丽女王一世在其随后当政的五年期间,支持罗马教皇的至高权力,恢复了罗马天主教。

在玛丽统治期间,英国国教徒遭到迫害,约有300人被处以死刑(这使女王有了一个不光彩的绰号“血腥玛丽”)。伊丽莎白被逮捕,并被押在伦敦塔,虽然后来被释放,但在一个时期内生命仍处于危险之中。1558年当玛丽死去由25岁的伊丽莎白继位时,举国一片欢腾。

年轻的女王即刻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法国的战争;与苏格兰和西班牙的紧张关系;尤其突出的是英国国内的宗教派别之间的尖锐矛盾。

后一个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伊丽莎白执政不久就通过了“至高权力与同一性法案”(1559年),确立英国圣公教为正式的英国宗教。这使温和的英国国教徒感到满意,然而清教徒想要进行一场更激进的改革。但是伊丽莎白在其整个统治期间使1559年的折中法案得到了坚决的贯彻执行。

苏格兰女王玛丽的处境使宗教形势复杂化了。玛丽被迫离开苏格兰,来到英格兰避难。在那里她很快就发现自己成了伊丽莎白的阶下囚。伊丽莎白没有采取武断行为。玛丽是罗马天主教徒,也完全有权继承英国王位。这意味着在叛乱或暗杀得逞的情况下,英国还会再有一个天主教女王。事实上在玛丽被监禁的19年期间,发生了几起反对伊丽莎白的阴谋,而且有大量的证据表明玛丽参与了这些阴谋。1587年玛丽终于被送上了断头台。伊丽莎白勉强在死刑执行书上签了字。她的大臣和大多数议员巴不得早就把玛丽处以死刑。

宗教斗争不可避免地给伊丽莎白带来了危险。1570年教皇庇护五世把她逐出教会,下令废除她的王位。1580年格列哥里教皇八世宣布暗杀伊丽莎白不算犯罪。但是形势也有对伊丽莎白有利的一面。她执政期间英国教徒总是担心天主教会在英格兰复辟,而伊丽莎白对此有所防御。这确实是她受广大教徒欢迎的主要原因。

伊丽莎白开展灵活多变的对外政策。1560年她缔结了爱丁堡条约,该条约提出了一个与苏格兰和平解决争端的办法。英国与法国的战争结束了,而且两国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形势却迫使英国与西班牙发生了冲突。伊丽莎白企图避免战争,但是由于16世纪西班牙有好战的天主教势力,西班牙和新教徒的英国之间的战争大概是无法避免。发生在荷兰的一场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叛乱是起积极作用的一个因素。荷兰的叛乱分子大多数是新教徒,西班牙企图平息这场叛乱,于是伊丽莎白就对荷兰叛乱分子予以援助。伊丽莎白本人并不十分热衷于战争,但是大多数英国人以及她的大臣和议会倒比她更热衷于战争。因此当与西班牙的战争最终在16世纪80年代末期爆发时,英国人民是坚决支持伊丽莎白的。

伊丽莎白长年不断地发展英国海军。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为了入侵英国迅速发展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无敌舰队。无敌舰队所拥有的舰只几乎和英国舰队相差无几,但是水兵的数目却比后者少得多;况且英国水兵训练有素,船只的质量较好,并拥有更多的火力装备。1588年双方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海战,以无敌舰队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英国的这场胜利牢固地树立起了作为世界头号海军大国的地位,直到20世纪它还保持着这种海上霸王的地位。

伊丽莎白总是勤俭持国。在她早期执政的岁月里,英国国王 *** 的财政状况很好。但是由于与西班牙战争耗资巨大,在她晚期执政的岁月里,国库状况不佳。但由于国王 *** 保持廉洁,整个国家还是比她登基时繁荣昌盛。

伊丽莎白在位的45年(从1558到1603年)被认为是英国的黄金时代。一些最著名的英国作家如威廉·莎士比亚就产生在这个时代。这一成就中当然包含着她的一份功劳:她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但是音乐和绘画却不如文学那样光彩夺目。

伊丽莎白时代也是英国探险的时代。有开往俄国的探险,有马丁·弗罗比歇和约翰·戴维斯发现通往远东的西北之路的创举,有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路过加州的环球航行,有沃尔特·罗利爵士和其他人在北美无意中发现了英国移民的奇遇。

伊丽莎白的最大过错也许就是她不愿意提出王位继承人。她不仅仅一生未嫁,而且总是回避指定继承人。这也许是因为她担心无论谁被指定为继承人都会很快成为她的危险对手。不论伊丽莎白未提继承人的理由是什么,她假如早亡(假设真的死在苏格兰的玛丽之前任何时候),英国也许会为继承人问题陷入一场内战。但是英国是幸运的,因为伊丽莎白一直活到70岁。她在临终遗嘱中指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苏格兰玛丽之子)为她的继承人。虽然这使英格兰和苏格兰并属于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但却是一个前途未卜的选择。詹姆斯和他的儿子都是独裁者,在大不列颠不得民心,结果在该世纪中期爆发了一场内战。

伊丽莎白是个智慧超群的女子,敏捷过人的政治家。她保守谨慎。她显然讨厌战争和流血,但是需要时她毫不犹豫。她同父亲一样是通过与议会合作而不是与它对立来掌握政权。她公开宣称操守贞洁终身不嫁是有可能的,但因此认为她是异性的憎恨者是完全错误的。恰恰相反,她喜欢男子,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伊丽莎白在挑选大臣方面颇具匠心。当然她的功绩的一部分应归功威廉·塞梭(伯弗利勋爵),他从1558年直到1598年死时一直是她的首席顾问。

伊丽莎白的主要功绩可归纳如下。第一,她领导英国在没有严重流血的情况下通过了宗教改革的第二阶段。这与德国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照,那里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使百分之二十五之多的人口丧生。由于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除了英国天主教和新教徒之间的深仇大恨,她成功地保持了民族的统一。第二,她执政的45年是世界上伟大民族之一的黄金时代。第三,在她执政期间,英国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列强国,在随后的几百年间一直保持着这种列强国的地位。

伊丽莎白在本册中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本书列入的人物基本上是伟大的发明家和创立新思想或改变政策的人物。伊丽莎白不是发明家,她的政策基本上谨慎保守,但是在她的统治下所取得的进步远远超过了那些认真实行改革的大多数统治者在当权中所取得的进步。

伊丽莎白无心处理议会和国王之间相对权力这个棘手的问题。她从不当暴君,这对于发展不列颠民主也许比她颁布一部民主宪法更有利。伊丽莎白不追逐军事功勋,对建立庞大帝国也不感兴趣。的确,在伊丽莎白的统治下,英国不是一个帝国。但是她给英国留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为随后发展起来的大不列颠帝国奠定了基础。

不列颠在海外众多附属国是在伊丽莎白死后获取的——大多数是在她死后很久获取的。许多其他人为大不列颠帝国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无论如何都可以看作是欧洲的全盘扩张和英国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应该注意到,在大西洋海岸的其它重要的欧洲国家(法国、西班牙以至葡萄牙)也成为巨大的海外帝国。

同样,伊丽莎白在反对西班牙的威胁、保卫英国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也容易被夸大。回过头来看,西班牙似乎未曾对英国的独立构成真正严重的威胁。我们应该记得英国舰队和无敌舰队之间的战斗根本没有完结(英方未损失一只军舰)。进一步来说,即使西班牙军队在英格兰登陆成功,也极不可能会征服该国,西班牙军队在欧洲其它地区也未取得显著的成功。如果西班牙未能平定小小的荷兰所发生的一场叛乱,实际上它就不会有征服英国的机会,这看来是显而易见的。到了16世纪英格兰的民族主义非常强大;西班牙人的征服是不可能的。

那么应该给伊丽莎白排个什么名次呢?她基本上是一个区域性人物,与俄国彼得大帝相比较似乎是合情合理的。考虑到彼得的创造精神远比伊丽莎白要大以及他将俄国引上了崭新的行程,我觉得要把伊丽莎白排在彼得之上就难于说服一个不偏不倚的俄国人。但是考虑到英国和英国人自从伊丽莎白以来几百年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伊丽莎白远远排在彼得之后也是错误的。历史上只有少数几个帝王所取得的成就才能和他俩相匹敌,这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是显而易见的。

摘自:湖北教育出版社《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