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启示(乌克兰事件对中国有什么启示和感受),乌克兰的悲剧对我们的警示

麦兜
麦兜 2023-11-18 06:06:02

乌克兰局势带给中国哪些启示

对于乌克兰来说,2014年绝对是一个动荡的年份。2月22日,反对派领导人亚采纽克夺取了政权,成立了亲美的新政府,3月16日,克里米亚宣布加入俄联邦。至今,乌克兰内部依然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制约着她的发展。那么,乌克兰政局的变化能够带给中国哪些启示?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做出正确的国家定位,保障核心利益

造成乌克兰长期处于政治上的不稳定状态的因素很多,如民族隔阂,经济萧条,大国势力的争夺等等,但有一条重要的内在原因是乌克兰政府始终都没有给自己的国家找到一个正确的定位。乌克兰的东北部和俄罗斯接壤,俄罗斯是其最大的邻国。她还是欧洲唯一一个地处独联体、西欧和东、中欧三大集团结合部的国家。然而,作为建国时间较短的国家,乌克兰明显缺少成为独立国家的政治经验,联欧?联俄?对于乌克兰来说始终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乌克兰民众对此也充满分歧。以第聂伯河为界,右岸的西乌克兰认为加入西方才能带来富裕的生活。左岸的东乌克兰主要是俄罗斯族,重工业发达且产业链与俄罗斯高度融合,经济比较发达,从心理上也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但是事实上,无论是西方强国还是俄罗斯都不会将乌克兰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在经济发展上也会对其多有限制。

乌克兰在独立后,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证乌克兰的独立地位,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向乌克兰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援助,但很难满足乌克兰经济改革的需求。近年来,欧盟更称“如果乌克兰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协定,欧盟将向乌提供6.1亿欧元的技术援助”,然而国际货币基金贷款的条件是要乌克兰提高居民住宅费用、冻结工资和养老金等。这些条件都是乌克兰不可能接受的。在对俄关系上,综合国力决定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不平等地位。乌克兰在经济上对俄罗斯有很大的依赖性,没有俄罗斯提供能源,乌克兰的经济就会陷入“崩溃”。因此,作为一个综合国力较弱的国家,乌克兰始终处于“被绑架”的位置。事实上,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不久前发表文章说,乌克兰要想生存和繁荣,“就一定不能成为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的前哨”。但是,乌克兰始终都缺少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带领乌克兰摆脱“前哨”位置,走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

对于中国来说,国家定位也是关系着今后政治走向的大事。现在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美国、俄罗斯之外的第三大军事大国,在亚洲和世界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中国的定位只能是和平崛起的亚洲大国角色,那么,面对一些国家分裂势力和西方的干涉时,中国就要拿出核心利益不能退让的姿态。正如俄罗斯这次的行动一样,坚定地把克里米亚纳入联邦,面对美国提出的制裁,表现出了罕有的强硬姿态。因为对俄罗斯而言,克里米亚事关俄罗斯国家核心利益,俄罗斯如果在这一问题上退却,以后美国就会在其他问题上对俄罗斯步步紧逼,作为一个大国,俄罗斯没有第二个选择,夺取克里米亚是个只能胜不能败的战役。中国也是如此,她不可能像一些小国那样去侍大国,也没有哪个大国敢对中国放心,因此,无论世界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要坚守自己的大国位置不变,捍卫核心利益。

第二,中国要防止“克里米亚事件”在国内上演

克里米亚宣布脱离乌克兰了,世界各国分裂势力必然会从这一事件中看到了某种“希望”。在我国,台湾问题一直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台湾民进党主席苏正昌早在3月11日上午就于台湾狮子会发表讲话:“如果要改变现状,一定要经过2300万人公投。”那么克里米亚公投从某种程度来说就在给类似的分裂势力提供样板和素材。对此,中国应该从中汲取相关经验。

克里米亚公投与其说是分裂势力阴谋的成功,倒不如说是俄罗斯民族融合策略的成功。克里米亚是以俄罗斯人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在该地区,俄罗斯文化广泛传播,乌克兰的文化影响力很弱。乌克兰刚独立时,其民族主义势力一度在社会生活中举足轻重,乌克兰语被定为国语后,俄语受到冷落,不会讲乌克兰语的大多数俄罗族人在升学、晋升、就业等方面遇到困难,受到限制,这使克里米亚多数居民(57%)感到不满,这种不满在克里米亚亲俄派的鼓动下,汇集成一股回归俄罗斯或者独立的潮流。而在此后的乌俄关系中,乌克兰又明显处于下风,经济和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更是引起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运动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想杜绝“克里米亚事件”,中国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向强国目标前进。只有国力强大,老百姓能从中受益,分裂势力才不能成功。其次,加强文化渗透。特别是对悬浮于外的台湾,大陆应该加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最后,不搞民族极端主义,实现多民族的和睦相处。乌克兰政府在对待克里米亚问题上有个很大的失误,那就是强行消除俄族人的文化,在美国支持下的新政府更是要取消俄语作为乌克兰的通用语言,这无异于倒行逆施,自然加快了克里米亚的独立。

总之,乌克兰局势的变化使得我国周边的地缘政治发生了变化,我们必须要正视这种变化,并且认真思考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乌克兰悲剧从根上警醒中国,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毛主席的伟大格局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新中国的成立,历经28年艰苦战斗,中国人民终于翻身做主人,成立了一个真正由人民做主的国家。

毛主席响彻寰宇的宣告声,让世界齐齐看向中国。而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却恨不能将刚刚诞生的中国扼杀在摇篮中。

新中国诞生于世界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之下,美国扶持蒋介石失败后,带着意识形态偏见的美国对中国充满敌意,从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实施全方位封锁,手段恶劣毫无下限。

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而言,美国的打压力度丝毫不亚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面临着随时“崩溃”的可能。然而,美国低估了一件事情,他的对手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共产党人,是千千万万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美国扼杀新中国的想法最终只能是痴心妄想。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原本是朝鲜半岛上南北双方的民族内战,最终却因美国、苏联等多国不同程度地参与,而演变为一场国际性局部战争。战争前期,朝鲜仅耗时三天就拿下汉城(今首尔),而韩国高层在惊慌失措之际下令炸毁汉江大桥的决定,更无异于自取灭亡,加速了韩国军队抵御能力的瓦解。

眼看自己扶植的韩国政权即将覆灭,美国随即决定亲自参战,并联合英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等15个国家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在美国现代化军事装备的掩护下,美军迅速将朝鲜军队赶回三八线以北,随后,美国不顾中国的强烈警告,毅然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附近,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领土安全。

一个与中国有着长达1000多公里边界线的邻国,一旦落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可以预见,美国将直接威胁中国,中国想和平发展的愿望也会彻底破碎。最终,中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战略决策。

直接出兵援助朝鲜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新中国将与当时世界上的头号军事强国正面对抗,而新中国刚刚成立,正百废待兴,与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差距极大,一旦开战,这注定将是一场军事力量极不对称的战争。

毛主席在深思熟虑后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究竟高明在哪里?

首先,美国侵略朝鲜时,毛主席便知道“不能置之不理”,一旦退缩,中国将在未来陷入美国的巨大威胁,今天中国百年和平发展的战略空间正是“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

为何说出兵朝鲜的决策高明?

因为在当时,不仅国内多数人主张不出兵,国际上也几乎没有人认为“小米加步枪”能和拥有坚船利炮的美国抗衡,更何况美国还有原子弹,就在大多数人看到美国优势的同时,只有毛主席对当时局势的发展有着高瞻远瞩的判断。

在毛主席看来,如果中国置之不理,那未来,中国境内将再次上演噩梦,美国必然会走上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更凶狠,一旦朝鲜沦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桥头堡”,那便意味着,一旦局势不稳,美国将手握三把可以直插中国心脏的尖刀,一把是从越南插在脚下,一把是从台湾插到腰部,另一把则会从朝鲜直插脑袋,那时,中国将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毛主席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揭穿了美国针对中国的狼子野心,并准确做出了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的战略决定。

在今天看来,毛主席的“抗美援朝”不仅高明,更是伟大,打破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抗美援朝”,是中国在武器落后、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依然发挥了世界顶级作战能力,这种家国情怀和无惧强敌的豪情,至今让人热血沸腾。

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代表克拉克将军与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这也标志着朝鲜战争正式结束,克拉克在最后的谈判中曾留下十分经典的一句话, “我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谈判文件上签字的美军将领”。

1954年9月,赫鲁晓夫上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在对中国的援助问题上,他不仅延续了斯大林时期的政策,还对华进一步扩大援助。

不过,苏联的援助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鉴于当时世界上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新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奉行“ 一边倒 ”政策。但有一点,是毛主席一直坚定的,那就是中国要走的路一定是一条独立自主的、靠自己力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道路。

因此,毛主席在见识到原子弹的威力后,立即决定,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核武器。

意料之中的是,当中国希望苏联能帮助中国发展原子弹事业时,并没有得到正面回应,作为具有强大战略威慑力量的原子弹,一旦中国也有了,那无异于“放虎归山”,因此,苏联以自己“能作为核保护伞”为由,委婉拒绝了中国的请求。

当然,这并没有让毛主席拥有核武器的心动摇,1955年,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原子弹,历时艰苦卓绝的9年时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炸开,深深震撼了包括美苏在内的世界各大强国。1967年,中国又成功研制出了第一枚氢弹,自此, 中国彻底摆脱了核讹诈 。

自新中国成立起,毛主席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建设自己的国防工业,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国防工业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在美苏争霸的世界大格局之下,毛主席高瞻远瞩,再次看到了新中国面临的战略威胁。

1961年,美国开始加大力度干涉越南战争,紧张局势面临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同年,毛主席提出了要搞三线基地,这为日后美国入侵越南期间,减缓我国南方的战略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毛主席深知,中国要想在强敌林立的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先进的武器装备必不可少,因此,毛主席又下达建造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命令。当然,中国也曾请苏联帮忙,但又一次遭到了苏联的拒绝。这让毛主席更加坚定了要搞核潜艇的决心,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

之后,在聂荣臻元帅的支持下,以黄旭华、彭士禄、黄纬禄、赵元凯为首的千千万万的科研工作者投身于这一在新中国尚是一片空白的领域。1970年12月26日,新中国独立研发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

之后,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都没有停下过建设国防工业的脚步。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也取得重大成果,在国际 社会 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纵观乌克兰的发展历程,近期乌克兰冲突的发生似乎早在意料之中。

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23日,乌克兰全境实施紧急状态,24日,俄罗斯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双方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随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相继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尽管北约和美国均表示不会派遣部队进入乌克兰,但在北约的帮助下,美国正在让这场战争逐渐演变成一场代理人战争,即使在战争叫嚣到极度狂热的状态,美国国内的主流媒体仍然还在报道这是一场没有美军现场参与的外国战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曾以和平的姿态向莫斯科寻求和谈,向来“多嘴”的美国这次却罕见沉默,不过,先进的致命武器却源源不断地从美国运往乌克兰,换个角度来说, 乌克兰军队在美俄的冲突中,实际上只是代理了美国的陆军这一角色,而舆论战、外交战、信息战等,都是美国在前,乌克兰在后。

1991年,苏联宣布解体时,乌克兰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不容小觑的国家,因为仅以核弹头数量来看,它从苏联继承的就达到1400枚,其中有176枚还是洲际导弹核弹头,这也让它一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仅次于美俄的第三大拥核国家。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苏联曾在乌克兰境内修建了170多个核武器发射井,如此大的规模完全可以在世界大战爆发时发挥作用,此外,相比于美国核弹发射井承受每平方厘米175公斤的压力,乌克兰境内的核弹发射井承受力能达到每平方厘米365公斤的压力,是美国的2倍还多。

乌克兰的军事规模和实力让美国等北约国家和俄罗斯都有点忌惮。于是,俄罗斯和北约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不曾言说的默契。

1991年,俄罗斯以核弹头消耗大量维护费用为由,与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签订协议,约定将战术核武器运往俄罗斯销毁。

之后,美国以经济补助作为借口,要求乌克兰将核弹头里的浓缩铀卖给自己,在经过两年多的商谈后,1994年,乌克兰同意销毁境内的所有核武器。

就这样,乌克兰境内的所有核弹头,一部分到了俄罗斯手里,另一部分又拆解后,把浓缩铀卖给了美国,而美国则按照协议,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共7亿美元的援助。

2001年,随着最后一个地下导弹库的销毁,乌克兰正式成为了一个无核国家,它以几亿美元为代价,将核武器全部销毁或拱手送人,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2014年,也就是乌克兰全部解除核武器的13年后,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乌克兰只能眼睁睁看着,却难以付诸实际行动。

除了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无核国家外,乌克兰在之后,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是美国开始“忽悠”乌克兰:苏联解体意味着冷战结束,世界两大格局开始崩塌,大规模战争将不复存在。

于是,天真的乌克兰开始主动裁撤军事力量,当时具有超高军事水平的T-80主战坦克和其他装甲车,一起被送往哈尔科夫的“坦克坟场”,就这样被活生生放成了一堆废铁。

而可搭载核武器的图-160战略轰炸机,一部分为了抵债交付俄罗斯,剩下的则直接被拆成了碎片。乌克兰的军事贸易,简直可以用“给钱就卖”来形容。

2005年到2014年,乌克兰又相继出售各种军事武器装备,就这样,乌克兰武器装备数量大幅降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是,军队人数也断崖式下跌。

曾经的乌克兰是整个苏联国防工业制造中最关键的一环,然而,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政府的错误判断和北约的“战略指导”,乌克兰的军工制造业最终萧条没落,军工技术人才也大量流失,搬往其他国家。

一直以来,国防工业始终是乌克兰的支柱型产业,但是,乌克兰却自己亲手摧毁了它,这也是乌克兰在决定废除核武器后做出的第二大致命决定。

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军事力量都至关重要,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只有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做支撑,才能留给一个国家和平发展的机会。

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必须要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寄希望于别国,只会让屈辱的 历史 重新上演。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加剧恶化,双方开始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分歧,苏联甚至要求中国在军事和外交领域服从其当时的世界战略。

1958年,苏联再次提出十分过分的要求,要在中国境内建立长波电台和舰队,由双方共有共管。这直接涉及到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当即便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

从新中国刚刚成立开始,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态度就十分一致且坚定,即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是在当时世界两大阵营对峙最激烈的时期,即使没有了苏联强大军事战略的支持,中国也从未允许有外国军队在中国的土地上驻扎,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

1970年,在看到中苏关系持续恶化时,美国方面抓住机会,开始联系新中国,两国中断多年的联系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美两国关系的缓解,也开启了中国与国际 社会 更加频繁地交流,先后与日本、英国、希腊、澳大利亚等国建交。中国的国际环境大大改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苏联重新评估与新中国的交恶关系。

当然,新中国和美国交流,并不是以“联美抗苏”为代价的,而是 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始终是根据自身需求来调整国家战略的。

但是,乌克兰的目标则是加入西方队伍。如果能加入欧盟,那么,将能享受到经济优惠,改善本国现状。2022年4月18日,有外媒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已经递交了加入欧盟的调查问卷,正式迈出了试探的第一步,不过,加入欧盟的条件和流程极为复杂苛刻,因此,乌克兰此举的可行性令人怀疑。

除了一心想加入欧盟外,北约更是乌克兰不顾一切想加入的组织,销毁国内的核武器和洲际导弹便是它向北约递出的投名状,希望北约能成为自己的保护伞。但北约很清楚,没有了核武器的乌克兰,就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只要稍微施以恩惠,便能“感恩戴德”。

毫无意外,乌克兰越发明显的企图加入北约的做法彻底惹恼了俄罗斯,最终沦为了美俄竞争的炮灰。 乌克兰寻求的“大国庇护”只是可笑的心理安慰,只会把自己变为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 。

无数血的 历史 警醒我们,国家的和平统一只能靠自己,一旦把主动权交给别人,无异于是在自取灭亡。

社会 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了一个不用看别人眼色、不用靠和别国结盟的独立自主的中国。

中国今日的盛世是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奋斗来的。这些巨人正是曾经为民族独立壮烈牺牲的英雄,是为建设 社会 主义现代化奉献一生的英雄,是新时代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负重前行的英雄。

什么是伟人?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服务,有异于常人的洞察力和超前眼光者才称得上伟人,人民怀念热爱伟人。即使是在毛主席逝世46年后的今天,他的高瞻远瞩和伟大格局仍然深刻影响着今天的中国。

乌克兰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对策,将乌克兰危机和疫情作为两个最大影响经济的因素,主要有三层含义。

乌克兰危机,增加了我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挑战。乌克兰战争推动欧洲向美国靠拢,美元升值,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疲惫无力,中小企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原因分析:

政治分析师认为,乌克兰政治危机的直接导火索虽然是乌政府2013年11月决定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但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民众在“向东走”还是“向西走”问题上的深度对立。这一根本矛盾没有化解,乌克兰局势升级的土壤就始终存在。

费希尔认为,无论谁当选总统,都会被其中一派视作“自己人”,而被另外一派视为“敌人”或者某一境外势力的“代言人”。这种对立情绪始终没有得到缓解,从而成为酝酿更多危机的温床,在出现诸如财政危机恶化、政府立场突变的事件后便容易发酵成政治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