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体是什么意思,读者是什么体裁
《读者》 体是什么 具体点,好的加分!
关于“读者体”,网上有人这么说,虽然我不太赞同,但发上来让你看一下:
据说在中国五本杂志里面就有一本是《读者》,当然它的成功也仅在于经济学的意义上。他并没能贡献出一种有价值的阅读方式和文化方式,因为它是美国版《读者文摘》的中国化。但却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生活的质量。
从这份杂志提供的文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时代的阅读是如果不是反文学的那么对待文学的态度也是拒绝。这《读者》里我们看不到真正有成就的作家的名字,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作品。即使偶尔在显著的黑体字提示下出现的那些作品也不见作家的真正功力。于是散文成了这份杂志最喜爱的文体。或许诗歌是个例外,但是诗歌只是一个摆设,它的出现也是出于整体上制造一种文化性的假象,实际上它就像妓女口中的政治或者美学,处境尴尬。
与其说“散文体”是杂志主创的选择,我更愿相信这是对多年来国民阅读行为一种总结。而这种“散文体”里面又多大意义上归结于文学这也是一个疑问,平民化的叙述语气和平面化的思想力度加在一起,使这份杂志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平凡乃至平庸的故事会。所以它不仅拒绝文学,更拒绝思考,这是因为它的受众也就是最广大的中国读者实际上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个时代精英和大众还存在明显的二元对立,大众文化气焰嚣张的同时又患有明显和贫血症而且先天的营养不良,所以这个时代还需要真正的文化偶像,遗憾的是鲁迅死后的60年里再也没有出现一个民族精神的旗帜。
作家呢?作家没有死,但他们只能在《读者》这样的杂志里苟延残喘,抑或幸运一点的就被精明的文化商人选中,于是这样一批作家产生了:贾平凹,池莉,毕淑敏,周国平,二月河,莫言,王小波,王安忆,王朔,余秋雨,余华,孔庆东,刘心武,于丹……这里差不多囊括了当代文学所有的“著名作家”,也只有这样的“著名作家”才能成为《读者》的“签约作家”。我列出的名单中虽然不尽是那一百位的签约作家,这正反映了中国作家的整体素质实在令人堪忧。
一百名“有相当知名度”“写出当代文学重要作品”的作家一起被《读者》招安,被招安的还有陈思和这样的文学教授和知识精英。这一事件实际上反映了文学在这个时代的真实境遇。无疑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文学成了文字垃圾招摇撞骗的广告牌。
作家没死,而文学却死了,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精神问题。
什么是读者体
以某些人或某些国家的事例进行捏造或夸大,在最后提出一个中心论点的智商堪忧的却十分搞笑的文体,主要出现在读者文摘这类的杂志上,这类文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只需要更换人名、国名、地名就能成为另一篇文章。
范例:
犹太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
改写
大和民族的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AV上滴一点蜂蜜,让自己的孩子去吻,使其从小就知道AV是甜蜜的
学问之美,在于使人一头雾水; 诗歌之美,在于煽动男女出轨; 女人之美,在于蠢得无怨无悔; 男人之美……
每一句都是讽刺的话。学问那句是说有的东西谎称是非常有学问的,但是没有人能够明白它到底有什么学问,这时候通常“砖家”都会说因为这是很高的学问一般人不懂云云。
第二句一般人应该遇到的机会不多,就像一句名言说“都是月亮惹的祸”,你应该知道诗歌总是写的很煽情,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出轨是一时冲动、被什么什么蛊惑了,诗歌就是这个背黑锅的。
第三句和第四句应该最好理解吧?女人一旦爱上某个男人的时候,原来的理智和智商都会变成负数,男人说什么话都听都信,就算知道对方骗她也会傻傻的认为他总会一天会回心转意。其实也不代表所有的女性,不过真的很多都是这样。
男人那句可不就是说男人骗女人的时候什么都说的天花乱坠的,说谎完全不会良心不安。这例子是很多,不过也不能否定所有的男人。
最后几句话的意思是,以上四点已经成为当今很普遍的现象了,屡见不鲜,以自己单薄的力量根本什么都做不了。这个时候到底是应该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初衷,还是随波逐流和别人一起堕落下去。这是让人深思却始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啊,当别人都是“错”的时候,你就不知道到底自己是不是“对”了,这个时候往往很多人挡不住“群众”的压力也去“犯错”,所有人都“错”的时候就会被曲解成“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