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赊刀人在哪出现的,2020年赊刀人最新预言
历史上的赊刀人究竟是什么来历,为什么会这么神秘?
历史上神秘的赊刀人,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什么现在消失不见了?
我相信很多小伙伴看到这个问题会一头雾水,这个所谓的“赊刀人”到底是个啥,我怎么听都没有听过?诸位不必心急,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存在了上千年的神秘组织,看看这些“赊刀人”究竟是干什么的。
正如我所说的赊刀人是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神秘群体,这个职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让你赊账用刀的商贩。但若是仅仅如此也不至于让其如此神秘,奇怪的在于赊刀人的刀具都是只赊不卖。他们带着自己刀具走街串巷,遇到想要用刀的人家就将刀具赊出去,刀具给你,而且不收钱。仅仅留下一句预言,等到这个预言实现的时候,就是赊刀人回来找你要钱的时候。
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这种方式的交易的确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赊刀人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而且大多数“赊刀人”都自称为鬼谷子的传人。在以前民间称这种交易为“卜卖”,赊刀人留下的预言称为“谶语”。说到这大家不免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不是白亏不赚的买卖吗?这赊刀人能否回本全看老天给不给面子吗?其实不然。
清朝咸丰年间曾经有一起赊刀人的事例,在浙江地带出现了一名赊刀人,他在奉化地区寻到了一位人家,赊出了自己的刀具。临走之前他说“等到大米从八十文每升,降到十八文每升的时候就回来收钱”。在那个时候大米这种每家必备的日常用品,价格怎么会有如此大的波动,所以当地的好百姓听到以后都觉得不以为然。没成想到了光绪初年,大米的价格还真就跌到了十八文每升,当地的百姓神乎其技于是就记载了下来。
赊刀人的预言有的在短期内就能实现,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年才能实现。不过每当预言实现之后,赊刀人会回去以刀具原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钱收账。而民风淳朴的农村人家,不仅愿意付这个钱,一些大户地主甚至回馈以更多的报酬一表示自己对赊刀人的敬畏之心。
由于当时科技也不发达,人也比较迷信,对于这种常理无法解释的事情往往用鬼神之说来圆。这也是为什么赊刀人这个职业被历史覆盖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说白了赊刀人不过是一群特殊的商人,赚的头脑钱,尽管他们自诩为鬼谷子的传人但是可信度不高,也就算是一个噱头。
赊刀人和一年到头只呆在一个地方的农家老百姓不一样,他们走南闯北去各种地方,凭着自己的头脑进行分析。记录一些此处已经发生而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赊刀人赚的就是这份钱,高风险高回报,毕竟如果“预言”应验了自己赚取高额的回报,就算没有应验也不过是赔了一把刀具而已。
说到这大家应该都明白了,这个赊刀人归根结底就是一群头脑聪明的商贩,利用农村信息交流不便捷的特点。通过鬼谷子、预言等超脱常理的话题来营造神秘色彩,再加上老百姓的口口相传,因为人们往往记住那些已经应验的预言,那些没有应验预言大家也就忽略了。就这样赊刀人是预言家的流言越来越多,这个职业也因此在历史长河的一角得以存留。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赊刀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首先人们整体素质提高了,不再相信封建迷信的事物,其次如今农村的发展十分迅速,网络通讯、电子设备普及,让人无论何时何地第一时间就能得到全国各地的新闻。赊刀人赖以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少,除了偏远山区,几乎看不到这个职业游走在农村的大街小巷了。反正我这一辈是没有见过,到是问起父辈他们对此还有些印象,不过老人家的话匣子一打开各位小伙伴可就有得听喽。
什么是赊刀人?
这个职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让你赊账用刀的商贩。但若是仅仅如此也不至于让其如此神秘,奇怪的在于赊刀人的刀具都是只赊不卖。
他们带着自己刀具走街串巷,遇到想要用刀的人家就将刀具赊出去,刀具给你,而且不收钱。仅仅留下一句预言,等到这个预言实现的时候,就是赊刀人回来找你要钱的时候。
扩展资料
古代赊刀人赊完刀之后,都会留下一句神神叨叨的话,他们不会明确地跟老百姓约定他来取账的时间,但是,他会用一些类似预言的话来跟老百姓做约定。
在历史资料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有关于赊刀人的故事。话说在咸丰年间,浙江出现了一个神秘的赊刀人。那段时间,赊刀人每次把刀赊出去之后,都会跟别人约定,等到米价从八十文每升降到十八文每升的时候,他就会再次回来。
在农村走街串巷的赊刀人,是什么来头?
上个世纪的很多农村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群神秘的人,他们走街串巷,将菜刀、镰刀、剪刀等百姓经常会用到的物品赊给需要的人,分文不取,但他们并不是活雷锋,还是会说出一个奇怪的预言,等到预言成真的那一天,他就会来要账,这部分人就是老人们经常说起的赊刀人。
赊刀人离我们很远又很近,很远是说我们对他们真正的赚钱模式并不清楚,很近是说但凡老家在农村的人,似乎都听说过赊刀人的传说,很多还亲眼见过赊刀人。
赊刀人并不是近代的产物,古代历史上就已经出现了赊刀人,当然,所谓赊刀人,并不是单指赊各种刀具的人,还可能赊别的东西,他们的特点就是利于预言来赚钱。这种赚钱方式古已有之,具体追溯到什么时候,现在已经很难考证。
不过据说赊刀人的祖师爷是战国时期有通天彻地之能、经天纬地之才的鬼谷子。鬼谷子这个人什么莫测,算得上是先秦时期最神秘的人了,他自己虽然隐居,但是弟子满天下,战国时期那些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著名人物很多都是他的弟子,比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吕不韦等等。
可以用一句话形容鬼谷子,足不出户,就可以搅动战国格局。他的弟子各行各业都有,赊刀人也是他门下的弟子倒也不足为奇,如果真是那样的话,赊刀人的历史可真够久远的。但因为这个行业的神秘,所以在史籍中几乎捕捉不到他们的踪迹。
真正出现对于赊刀人的记载似乎是清朝时期,光绪年间的《申报》记载了一个赊刀人的故事,说是咸丰年间的浙江奉化县境内,有一个外地人用船带来很多厨刀,也就是菜刀靠岸兜售,奇怪的是他只赊不卖。
当时的米价是八十文,他说等到米价降到十八文的时候就来收钱,大家觉得他傻,但还是接过了那菜刀带回了家。
结果过了近二十年,米价果然到了十八文,当地的百姓才知道赊刀人预言成真了,只不过那人并没有来收钱,而也就是过了月余,突然又来了一个赊刀人,他说将来的米价有贵无贱的时候就来收钱,就在大家疑惑的时候,官府的人来捉拿他,他吓得赶紧跑了。
有意思的是,《申报》对此记载,用的小标题是《妖言惑众》,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无论赊刀人最初出现是不是为了单纯赚钱,但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或者说这个行业本来的目的就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比如是为了操作舆论,赚钱是其次,目的就是引起百姓的恐慌,制造动乱等。
实际上,赊刀人所说的预言,大部分都和战乱、天灾、粮食、肉制品等有关系,这些和百姓都息息相关,很容易会被有心人利用,一旦他们预言成功一次,那么百姓很容易就对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等他们再次做出预言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相信。
当然,只是说有这种可能,并不一定真的有这种形式的赊刀人。而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赊刀人基本就是上个世纪活跃在各地农村的赊刀人。
这些赊刀人一般都是外地人,带着菜刀(或者别的物品,大部分时候都是菜刀)来到一个农村进行兜售。等赊刀人找到一个宽阔的地方,将自己的菜刀放下,开始向围观的百姓兜售自己的菜刀,他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对百姓说着这刀如何如何的好,怎样怎样的锋利,能用好多年等等。
等到人群中问他:“那这刀多少钱一把呢?”
赊刀人就会语出惊人,说:“市面上这把刀四块钱,但我只赊不卖。而且是高价赊,以十倍的价格收账。”
大家一听,纷纷摇头,正当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赊刀人又说了:“你们放心,等到猪肉涨大二十块钱一斤的时候,我再来收账。”
众人一听,又来了兴趣,要知道当时的猪肉不过才一两块钱一斤,怎么可能会有二十块钱一斤的时候呢?看着大家明显不相信的目光,赊刀人明确表示自己说话算数,如果没有那么一天,那这刀就白送了。
大家觉得这笔买卖太合算了,于是纷纷赊刀,然后赊刀人就离开了,只等着猪肉到了二十块钱一斤的时候来收账。
赊刀人最初说出的预言都很夸大,很多百姓都觉得不可能,当然,后来也的确有很多没有发生过的,但总会有那么几个预言成了真,然后赊刀人就来收账。
只不过,世人对于这样的经商模式,很是看不明白,这明显就是一种长期的买卖,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以及能不能实现。
即便他的刀是市面上的刀价格的十倍,但是在他真正收回这些收益的过程是很长久的,短则几个月,长则数十年,甚至根本收不回来。
这中间能发生很多事,如果这件事已经会成真,那么,还要考虑很多,比如拿到刀的人会不会搬家离开或者已经去世,或者时间久远他们不承认这件事,物价也在改变,而且,将现金投资或者做别过的未必就不比数年之后这十倍的钱少,等等。
传说中的“赊刀人”是怎么一回事?
赊刀人顾名思义就是卖刀的人,因自带神秘主义色彩的行为,很多作者会把他们写进小说,于是“赊刀人”成了种种匪夷所思的奇闻怪事。
赊刀人一般会到农村去,他卖刀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先收一半钱,告诉你这把刀明年还用不坏就回来收另一半钱。
第二种,假如一头羊可以卖一万块钱,就回来收钱等。
听着大多是无法预计的事件,但是真正赊刀人所说的大部分都成真了,只不过这些人却很少现身来要钱。
他们背着一撂菜刀,四处游走,或在村头树下或在街头巷尾,把菜刀赊给普通人家,并留下一句谶语,也就是一个预言,并说定当预言实现时他们再过来收钱。
他们出现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来自哪里。他们走时,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处。你如果跟踪他们,会发现是徒劳的,他们突然到来又倏然而去,留下的只有闲谈和神秘。
古代赊刀人的传说
“羊过千,牛过万,玉米一斤一块再收钱”,这是我们关于老一辈人关于神秘的赊刀人的说法,在牛羊肉不过几毛钱一斤的时代,如此的预言确实令人惊讶,因为谁也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些全部应验。
在清朝咸丰年间,曾有过关于赊刀人的确切记载。根据1878年的《上海申报》记载:
咸丰辛西年间,在浙江的奉化县境内,偶尔会出现几名外乡人乘着小舟来到岸边摆摊卖厨刀。遇到买主之后,他们会计算价格,但却不收取刀钱,他们会告诉买主,如今每升米买八十文,等到每升米卖十八文的时候,他们会回来收刀钱。
所有人都嘲笑他们是疯子,当时光流逝至光绪初年的时候(十八年后),宁波府的米价真的下降至十八文一升,于是当初买刀的人回忆起此事纷纷称奇!当地百姓称之为“赊刀人”。
不久之后,赊刀人便回来收刀钱,宁波府听闻此事立刻派出衙役追捕赊刀人,但为时已晚,赊刀人好似知晓一切一般,早已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