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加当为什么消失了是谁删除了,口加上当是什么字

麦兜
麦兜 2023-10-31 00:57:01

口字旁的当为什么消失了?

“口当”就是错别字。正字应该是“叮当”,“口当”这个写法在1935年就被废除了,后来被误当作繁体字保留在了计算机里,现在只是把这个不规范的错别字给删掉了。

也有网友表示不明白把这个字打不出来是什么意思,字是服务于人,不是人服务于字,删除一个存在而且离我们这么近的字,又不是甲骨文。从来小到写到这个拟声字,都是写叮“口当”。

当拼音dāng、dàng

当dāng

1、抵敌。

2、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

3、顶端,头。

4、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当dàng

1、认为。

2、在同一时间。

3、吃亏,受骗。

4、抵押。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当局[dāng jú]

亲身参与其 事。

2、当即[dāng jí]

立即;马上就。

3、当选[dāng xuǎn]

选举时被选上。

4、充当[chōng dāng]

取得某种身份;担任某种职务。

5、空当[kòng dāng]

空隙。

6、该当[gāi dāng]

应当。

叮当猫的当为什么没有口字旁了?

口字加当字,已经简化成“当”。

《叮当猫》(日语:ポコニャン!英语:Pokonyan)是日本漫画家藤子·F·不二雄的科幻漫画作品,并由日本NTV于1993年改编成动画片。

《叮当猫》动画片于1993~1996年在日本电视台首播,并于1998年进入中国大陆地区。动画原作一共170集,中国地区DVD版一般收录160集。

动画片讲述了一只会法术的狸猫“叮当猫”,来到一年级女孩木叶美琪家里之后,一家人在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故事。

相关组词:

1、当地[dāng dì]

人、物所在的或事情发生的那个地方;本地。

2、当量[dāng liàng]

科学技术上指与某标准数量相对应的某个数量,如化学当量、热功当量、核装置的梯恩梯当量。

3、当中[dāng zhōng]

正中。

4、当归[dāng guī]

多年生草本植物。

5、当代[dāng dài]

当前这个时代。

为什么口字旁的当被删去了?

口字旁的“当”并不是“被删去”,而是任何字典原本就没有这个字。这个字只出现在一段时间的出版物中,如教材、文学作品(包括电影字幕)。查当时的字典,查不到“口+当”这个字。

“口+当”是一个民间俗字,出现在晚清、民国时期,沿用到建国后文字改革为止。

口字旁的当,《康熙字典》写作没有带“口”的

而表音部分“尚+田”,根据草书简化为“当”

很早就被人们依据草书笔画简化为“当”了。人们又按照这种简化,创造了“口+当”。

这种写法曾经于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在《第一批简体字表》中推行,这个字表一共收录了324个民间流传最广的俗字、古字和草书字,其中就包括这个字:

但因为有争议,第二年2月,《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这也是这个字唯一依据,不过,一直没有官方的正式确认,同时又一直在民间流行。

从民国政府到新中国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国家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字库,各地印刷厂各行其是,就连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印刷品仍旧使用这个俗字(本人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上学,教材也是这个有口的字),直到国家文字改革为止,这些未被认可的俗字才彻底停用。

那么,它曾作“当”的简化字,后停用,见《第一批简体字表》。

根据网友的疑问,再补充强调几点:

1“口+当”是民间俗字,出现于晚清,从来没有得到政府的正式确认。

2、1935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在《第一批简体字表》中收录了这个字,但仅仅限于“推行”,且半年时间就“收回”了。下面是这个《简体字表》的局部图片:

3、《第一批简体字表》被收回后,官方并没有禁止使用,直到新中国国家文字改革,1964年3月,制订出了《简化字总表》,正式确认了其中的一部分简化字(如上图中的帮、当、挡、尝、丧、阳、痒等等),而“口+当”等一部分民间简化字并没有被确认。

4、《简化字总表》的最终版本是1986年颁布的。此前,“口+当”的写法一直在社会上存在,因此,中年以上的人大部分都接触过它,才会有“被删去”的感觉。

5、至于人名中用到了“口+当”,也只能依据规范汉字书写了。

6、很多人希望使用“口+当”,本人也认为很合理。其实,文字改革中确实存在不少类似情况。例如“呆”字,原来是个多音字,读“dāi”表示傻,呆头呆脑;读“ái”表示死板、不灵活,财会上的“呆账”、拧螺丝的固定扳手“呆扳手”就是。统统读成一个音会造成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