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真的活埋了40万人吗?,秦灭六国哪国最惨

麦兜
麦兜 2023-10-29 07:03:01

长平之战中白起活埋40万人是真的吗?

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秦朝已经开始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了,赵国也是最后一个有能力和秦国一战的国家,并非没有兼并秦国的可能,双方均动用了全国的国力,参与到这场战争,大致秦国动用了65万兵力,赵国动用了45万兵力,但是据我分析应该只多不少,很多后勤的人员并未算到里面。

我们都知道最终是秦国胜利了,秦国采用诱敌深入,切断粮道的方式,诱导赵括主动出击,果然赵括发动进攻。最后赵军被秦军分割包围,秦军死伤无数,并不比赵军少,但是最终赵军主帅战死,赵军因为失去主帅,且40万军队断粮一个月,并未突围成功,最终号称40万军队投降。

而从实际上来看,如果说40万军队全部坑杀,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知道赵军一共动用45万军队,而秦军也是死伤过半,我们可以看出相当于赵军死了5万人,秦军死了一半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起码秦军俘虏的不应该是40万人,应该在20万人左右,这是说的通的。

而我们可以看出即使秦军俘虏了20万人,45万减去20万,减员了25万,而秦军的伤亡远比赵军大,可见赵军的军队有多凶悍,即使在围困断粮的情况下,依然能对秦军赵成毁灭性伤害,可见赵军的实力有多强,只可惜赵国国力不足,粮草难以为继,丧失五国对其坚持对抗秦国的决心,孤立无援,最终失败。

我们知道被俘虏的赵军都被坑杀了,按照上面的算法一共俘虏20万左右,所以应该秦军在长平之战坑杀赵军20万左右,远远达不到题目所说的40万,所以长平之战中白起活埋40万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过具体坑杀了多少人,可能并不能完全证实。

长平之战中,白起真的坑杀了40万人吗?

的确是真的,当年长平之战中赵国参战的军队有四十五万人,最后白起只让二百四十个还没有成年的赵人回到了赵国,剩下的五万人在之前的战争中被杀死,而还有四十万赵国降卒都被白起给杀害了,可见白起真的不负”人屠“的称号。

当年长平之战中,赵括中了白起的计谋,赵军被分割开来,其中的粮道更是被白起隔断。之后白起更是让轻骑兵去骚扰赵军,没有办法,赵军只能选择修建防御工事,等待赵王来救援自己。但是此时的赵国已经倾尽国力来打长平之战了,没有多余的军队来救援赵国了。

赵军在被白起围困了四十六天之后,在人心涣散,饥饿不堪的情况之下只能选择向白起投降。当然赵括在此之前想要突围而被白起射杀。于是白起就对自己的部下说,这些赵人就算此时投降于自己之后也会反叛的,为了以后不因此存在危害只能选择将他们全部杀掉。

于是,白起先让这些赵军们投降,之后没有了任何防御手段的赵军遭到了秦军的残忍屠杀。历史上有的记载说这些赵国降卒是被白起活埋的,但是不管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赵人不可能好不抵抗就被活埋,而且之后挖机出来的残骸也都能够看出他们是先杀后埋的。

虽然又有人对于白起屠杀四十万赵军的事实感到怀疑,但是现在已经用证据证明了这个事实的真相,山西的高平西北就是当年长平之战的发生地区,在这里有可能随便一挖就能挖到人骨,而且根据专家的挖掘,发现此地有长达十几里的尸骨,都是当年的赵军被白起屠杀的骸骨。所以前有详细的史料记载,后有证据的出现,都证明了白起真的坑杀了四十万赵人。

白起真的活埋了40万赵军?

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正如古人提到东周500年战争历史时说的话,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最终战争的结果,按照《史记》记载,以赵国全军覆没,白起坑杀40万降卒,只留下240名士兵回国:“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然而从如今的角度来看,这个数字也是疑点重重,首先一个最为重要问题,赵国真的有那么多人?

当时的赵国,囊括河北省大部和陕西大部,是东方六国最为强大的国家,人口大约在300万左右,能够凑出40万大军,显然有些夸张,但是根据考证,赵国军队中,其中大部分,将近三分之二是征集的运粮部队。平日为平民百姓,因此赵军的人数应当是真实的,而在长平之战中,赵国确确实实派出了所有的壮劳力。

但是在遗址被发现后,考古专家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1995年,在山西晋城永录村,一对父子在自家果园松土的时候,却挖出了很多青铜箭头和尸骨,上报之后,考古团队匆匆赶来,经过确认,这正是当年长平之战的遗址,其中埋藏着超过130具以上的赵军尸骸,伴随着赵国的刀币、布币、半两、箭头、带钩等文物。

然而经过探究发现,这些尸骨当中,有的胳膊大腿有着明显断裂的痕迹,有的胸腔中埋藏有箭头,还有的只有躯体而没有头颅,这也就足以说明,他们是被杀死之后所埋的。值得一提的是,除去附近的二号坑是深坑之外,这个埋骨坑只有数米的深度,这样让人感到好奇,白起真要活埋降卒,难道他们不会反抗?而且这么薄的土层,根本是不可能大规模活埋数十万人的。

有人提出了另外一个概念,那就是文中所说的“坑杀”,并不是活埋,而是类似于“百万大军”一样,是一个虚词,古代的部队作战有一个习惯,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号为“京观”或“武军”,用以夸耀武功。

《后汉书》中提到,曹操和袁绍作战,曹操获胜后,便将一只被迫投降的袁军部队“尽坑之”,在魏晋南北朝,石勒攻打武德,“坑降卒万余”唐太宗征高句丽时,“收靺鞨三千三百,尽坑之”。

从此来看,“坑杀”的场面,并不少见,但是想要活埋万人以上,本来就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因此秦国人的做法,很有可能就是将降卒先杀害,然后再掩埋。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防止爆发瘟疫。

古人讲究入土为安,而类似于战胜者的这种做法,却将尸体堆在地上,如同炫耀武功一般,只是简单的覆盖上一层薄土,在史学家看来,显然不能称之为“埋葬”,或许也就用了“坑杀”的说法。

白起真的坑杀了40万赵军吗

真的。

长平之战,秦国军队前后斩杀赵国士兵45万人,长平之战以秦国获胜而告终。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单独和秦国全方位对抗,此战后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长平之战结果,赵军固全军覆没,秦亦伤亡近20万,即双方伤亡超过60万。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诚如古人论及东周500年的战争时,唯推晋阳、长平两役,所谓“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扩展资料:

白起的作战特点

1、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

2、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战胜逐北无过十里”,显然前进一步。

3、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

4、精确进行战前料算,不论敌我双方军事、政治、国家态势甚至第三方可能采取的应对手段等等皆有精确料算,无一不中,能未战即可知胜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白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号称“人屠”的白起,他真的活埋了40万赵军吗?

白起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将,被誉为战神,一生征战70余场不败,是秦国的开国功臣,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因长平一战坑杀了40万赵军,手段残忍人称“人屠”。世人皆认为白起是真的活埋了40万赵军,直到现代考古学的证实,才改变了这一说法。

1995年5月的一天,山西省高平市永录村的两位父子在整理自己园林时,挖出了许多人骨和青铜器的箭头,因为这片土地是古代长平之战的战场,零星的挖出一些村民们也不觉得奇怪,可是后来越挖越多,父子两觉得不对劲就向有关部门报案了。

不久后考古工作者到现场挖掘探测,一共整理出了一百多具遗骸,这些骸骨并不完整,有些缺少了头颅,有些四肢上有被利器劈砍过的痕迹。考古学家探测后,根据遗骸的规模和地理位置的对比,得出了此地就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址。但是从骸骨的痕迹来看,这些士兵并不是被活埋的,而是死后被掩埋的。其埋土的厚度其实并不高,也不足活埋住一个人,这么深的厚度是经过两千多年的变化而一层一层加厚的。

史书上记载说“乃挟诈而尽阬之”。白起自刎前说了一句话:“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阬字坑基本同义,义为低矮洼下去的地方;把人活埋;设计,陷害使受到损害的意思。后人把意思理解为活埋。实际上是白起使用计谋,设计杀害了这些士兵后并把尸体掩埋的。

想象下实际上也不可能活埋上40多万的人,如果要活埋那么多的人那得需要一个多大的坑,前提是活埋时赵军还不反抗的情况下

,如果要全部捆绑后活埋更不可能了,40万人口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小型城市的人口,那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史书上应该也不可能没有记载吧?这些都不太实际。

结合考古发现的骸骨和那些箭头来看,可能是白起把赵军骗到一个峡谷的地方,用弓箭射杀死的。考古学家的发现是历史最好的证明。历史总是残酷的,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死伤动辄成千上万的,白起死前也对他的行为感到愧疚,觉得当死。战争总是那么的无情,好好珍惜我们现在和平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