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官大还是张辽官大,张辽和曹仁哪个功劳大
谁能告诉我,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曹仁和张辽谁更为出色?
两个人都是勇将,一般都会认为张辽比较强吧
拿出官职来说事,恐怕不能服人,夏侯惇和曹仁只不过是活得久,熬到了曹丕时代,同时又是宗亲,受信任罢了。
曹操称魏王,前将军张辽比征南将军曹仁高一个档次呢。
曹仁确实不弱于张辽,但是张辽也不是吹出来的。
张辽的战功看上去要比曹仁好看。曹仁镇守荆州的两次战斗,确实值得称道,但是其他的战斗,就不没有那么突出了。张辽战乌丸,守合肥,更加被人熟悉吧,与曹仁不同的是,张辽智勇兼备,曹仁略显武勇有余,智谋不足。
张辽和曹仁在真实历史上,谁更厉害?
曹仁和张辽都是曹操手下得力的大将,在统兵作战方面,曹仁是曹氏宗族的代表;张辽是曹魏五子良将,在统兵作战方面,是外姓武将当中的代表。那么,曹仁和张辽,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看看史书中是怎么说的?
先说曹仁,曹仁是最早跟随曹操起兵的将领之一,史书记载,曹仁弓马娴熟,早年喜欢打猎,曹操起兵的时候,曹仁带领手下一千多人跟随了曹操,在讨袁术、征陶谦、破吕布的过程中,曹仁屡立战功,深受曹操的赏识和重用。
在演义中,曹仁显得很窝囊,总是打败仗,其实,正史中的曹仁,是很厉害的,智勇双全。
曹仁最精彩的一战,是在江陵大战东吴名将周瑜,打败周瑜大军。
当时,曹仁以征南将军的身份驻守江陵,周瑜带领数万人马前来进攻,曹仁登上城墙一看,周瑜前锋数千人马已经到了,曹仁招募了三百敢死队,派部将牛金出战,结果,因为兵少被周瑜大军围困,城中的人看见了,非常害怕,这时曹仁豪气冲天,让手下牵出他的战马,随即,不顾众人劝解,披上盔甲,率领部下数十骑冲进包围圈,曹仁左冲右突,杀退敌军,救出了牛金,但牛金手下还有人没出来,曹仁又杀进去,救了剩余的人,斩杀了数十敌军,周瑜的部队被击退。
曹仁回来以后,被三军惊叹为天人,都敬服曹仁之勇,曹操也大加赞赏。
《三国志 曹仁传》记载: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再看张辽,史书记载,张辽武力过人,他最开始跟随丁原,后跟随何进,何进死后,跟随董卓,董卓死后,跟随吕布,吕布战败之后被杀,张辽带领部下投降了曹操,曹操也没把张辽当外人,重用张辽。张辽跟随曹操,破袁谭、袁尚,斩匈奴单于,平定陈兰、梅成叛乱,立下不少战功。
张辽最精彩的一战,是合肥之战,他和乐进、李典一起,率七千人,击败孙权十万大军,吓得江南小孩听说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哭了。
当时,张辽率领八百敢死队,冲进孙权大军中,斩杀了数十人,还斩了敌军两员大将,一直冲到孙权麾下,喊孙权出战,孙权吓得不敢动。张辽在孙权大军中,左冲右突,杀出重围,有一部分军士还没出来,对张辽说,将军难道要抛弃我们了吗?张辽又返回杀进重围,救出被困将士,孙权大军溃败,无人敢挡。
后来,孙权退军时,张辽率军追击,差点活捉了孙权,曹操对张辽大加赞赏。
《三国志 张辽传》记载: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馀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馀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那么,曹仁和张辽,究竟谁更厉害呢?史书中是怎么认为的呢?
史书认为,张辽比不上曹仁。证据在哪里呢?
《三国志》注引《傅子》记载: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
为什么说张辽比不上曹仁呢?
抛开史书的说法,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曹仁和张辽,在这两次大战中的表现和难度,谁的难度更大?
我个人感觉,曹仁的难度大于张辽,为什么这么说呢?
周瑜带领数万人马来进攻江陵,气势汹汹,这很明显是有备而来,而且,曹仁打吴军,是在白天,敌军能看到你的行动,一目了然,会提前防备,再加上对手是周瑜,那是数一数二的名将,因此,曹仁的难度大于张辽。
张辽虽然打孙权十万大军,那是在晚上,而且,孙权是没有防败的,张辽是突然袭击,加上孙权本来打仗就不行,因此,张辽的难度比不上曹仁。
所以,曹仁比张辽厉害,是成立的。
曹操的大将按官职排列
如果要放到一起比较,那么曹操在世时,爵位是魏王,手下主要将领官爵如下
第一档
前将军 夏侯惇 左将军 于禁 右将军 乐进 后将军 朱灵
第二档
征南将军 曹仁 征西将军 夏侯渊 征东将军 张辽 镇东将军 臧霸 平北将军 张燕
第三档
平寇将军 徐晃 荡寇将军 张颌 讨逆将军 文聘 立义将军 庞德 中坚将军 许褚 都护将军 曹洪
破虏将军 李典
曹操死后,将领多有病逝,升迁。
夏侯惇官职大将军,曹仁先是车骑将军,后继任大将军。
张辽官至前将军 徐晃官至右将军 张颌官至车骑将军
因为时间跨度大,可比性不高了。
于禁,乐进的官爵高,是因为战功赫赫。
臧霸,张燕的官爵高,是因为镇守一方。
官爵高的,不一定就能指挥官爵低的,因为诸将的爵位一直有变化。比如合肥之战,张辽就是主帅(当时是荡寇将军),而乐进(当时是折冲将军)听命于张辽。
征,镇,平,多是一方统帅,杂号将军多是没有指挥权的。
曹操军里武将里谁官职最高 比如说张辽啊 许褚啊 夏侯等等 曹操军里这么多武将谁最大
官职最高的是夏侯惇,他在曹军的地位无可取代
他更是一直象征,象征着军队的军事统帅,在军队的后方节制别的武将。
《魏书》曰:时诸将皆受魏官号,惇独汉官,乃上疏自陈不当不臣之礼。太祖曰:“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
那是无可取代的地位,最先当到大将军, 最高职务。
求三国名将官位排名
魏国:夏侯敦,曹洪,张辽,夏侯渊,曹仁,夏侯霸,夏侯杰(很有名,被张飞吓破胆)典韦,许楮,夏侯尚,毛玠,钟会,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李典,臧霸,庞德,这些是我印象中的,文聘(三国后期最后一个万人敌,属魏,后叛魏)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曹操大将按官职如何排列?
如果要放到一起比较,那么曹操在世时,爵位是魏王,手下主要将领官爵如下\x0d\x0a第一档\x0d\x0a前将军夏侯惇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后将军朱灵\x0d\x0a第二档\x0d\x0a征南将军曹仁征西将军夏侯渊征东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平北将军张燕\x0d\x0a第三档\x0d\x0a平寇将军徐晃荡寇将军张颌讨逆将军文聘立义将军庞德中坚将军许褚都护将军曹洪\x0d\x0a破虏将军李典\x0d\x0a\x0d\x0a曹操死后,将领多有病逝,升迁。\x0d\x0a夏侯惇官职大将军,曹仁先是车骑将军,后继任大将军。\x0d\x0a张辽官至前将军徐晃官至右将军张颌官至车骑将军\x0d\x0a因为时间跨度大,可比性不高了。\x0d\x0a于禁,乐进的官爵高,是因为战功赫赫。\x0d\x0a臧霸,张燕的官爵高,是因为镇守一方。\x0d\x0a\x0d\x0a官爵高的,不一定就能指挥官爵低的,因为诸将的爵位一直有变化。比如合肥之战,张辽就是主帅(当时是荡寇将军),而乐进(当时是折冲将军)听命于张辽。\x0d\x0a征,镇,平,多是一方统帅,杂号将军多是没有指挥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