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狐吃人的样子,九尾狐吃人的样子图片
《山海经》中的九尾狐是怎样的?真的是被人类捕猎灭绝的?
《山海经》中的九尾狐活动于青丘山一带,长得很像普通狐狸,只是身后有九条尾巴,它发出的声音就像小婴儿一样,能够吸引人类的注意。因为这种九尾狐喜欢吃人,而人吃了九尾狐的肉之后,也能够起到避邪作用,不会受到妖邪鬼物的蛊惑,所以九尾狐后来被人类捕猎灭绝。
青丘九尾狐
在现代文学中,九尾狐总是被描述成九尾妖狐,或者是九尾仙狐,都是了不得的存在,人类根本得罪不起。可真实历史上存在的九尾狐却只是一种野兽,除了叫声像小婴儿一样能够诱惑人类之外,却也是一种令人恐惧的生物,因为它们会吃人,根据山海经对九尾狐的描述推测,它们应该是以小孩子的声音来诱惑人类,当人过来找小孩子的时候,它们就伺机把人吃掉。
捕灭九尾狐
所以当时九尾狐是被人类深痛恶绝的,可以说是人的死对头,而且传说吃了有九尾狐的肉能够辟邪,所以当时的猎人们都在有意地捕杀九尾狐,不为别的,只为了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尾狐这种有害生物逐渐被猎杀干净,最后都成濒危动物了。
《魏书》中的九尾狐
古代还有一个说法,就是说看到九尾狐的人会有大福气,有的人将来还能成王,大禹年轻时就曾见过一只白色的九尾狐,后来果然做了王。但民间的猎户会根据传统把九尾狐视为猎杀的对象,到后来九尾狐几乎绝迹了,《魏书》上记载,北魏孝文帝时河北冀州的猎户,曾经捉到九尾狐献给魏文帝;北魏肃宗时河南光州猎户,也敬献过一只九尾狐;东魏孝静帝时,河南光州猎户连续三年共捕获三只九尾狐献给朝廷,过不久在河南洛阳又发现了一只九尾狐,但是没有捉到。可见民间猎户确实一直在捕杀九尾狐,并以此为荣,而当时九尾狐的身份有两种,一种认为是祥瑞,另外一种是害人的野兽,所以在历史上几乎被古人捕杀殆尽。
九尾狐吃人的样子
九尾狐确实是会吃人的,但它吃的都是坏人,吃人也是为了守护善良的人。
青丘山下,有一个部落,叫做涂山氏,这里的首领非常的贤明,以九尾狐作为图腾祭祀,食物吃不完,衣服也穿不完,大家都很善良,没有争吵,相互帮助,经常分享好的东西。
大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小孩子也都很听大人的话,好好上学读书,快乐地玩耍,人们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过得非常幸福。
但是好景不长,这个地方在有一个夏天突然遇到了大暴雨,很多庄稼都被大水冲走了,但是他们以前囤积了很多粮食,也能够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是,隔着一条河的有一个部落,他们的首领非常的坏,那里的人们好吃懒做,只想着争抢别人的东西,每天都处在混乱之中。
大水过后,找不到食物的他们终于把目光瞄准了河的这边,穷凶极恶组织了军队攻打过来,抢夺涂山氏的食物,破坏他们的房子,甚至还在他们的井水里下毒,大家都中毒了,很多大人小孩都被毒死了。
走投无路的涂山氏,纷纷跪倒在地,祈求他们的守护神九尾狐保护他们,让他们渡过难关,赶走这群坏人。
在他们的不断祈祷下,终于九尾狐匆忙赶到,原来因为突然发生的大水,破坏了很多东西,九尾狐忙着寻找治理水患的方法去了,当它治理完水患才发现这样的事情发生。
九尾狐从天而降,血红的眼睛看着这群坏人,冲上去张开血盆大口吃掉了最坏最坏的那些人,又把很多坏人赶走了。
九尾狐找到干净的泉水,忍着痛扯下了自己身后的尾巴,煮了以后分给大家解毒,它足足扯断了八条尾巴才把大家治好。失去八条尾巴的九尾狐,坚持着搬来了沼泽,又扯断了最后一条尾巴化成森林守护这里。
从此以后,断了尾巴的九尾狐一直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里,人们都坚信九尾狐还活着,一直守护着这里,守护着善良的人们。人们年年都要去那口井前祭拜它。
九尾狐的寓意是:
1、为王称帝,国家昌盛之兆。
2、是爱情之兆。大禹遇涂山氏之女事例中的九尾白狐,显然同时具有婚姻吉兆的意义。
3、在经历千年流变后的九尾狐不仅食人的形象越发突出,更多了魅惑的狐狸形象,不仅如此在元代时更成了奸诈的代名词。
九尾狐的真实样子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只影视荧幕和修真小说中,经常以“狐狸精”的形象。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物形象,具有复杂的文化内涵,总是和神秘文化联系在一起。
在众多的兽类形象中,九尾狐形象的特征是鲜明的,社会覆面也极为广阔,一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和其他文学意象几样,九尾狐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有自己的生活原型,有在原型基础上的分化演变。
九尾狐通体上下长有火红色的绒毛,善变化蛊惑,性喜吃人,常用婴儿哭泣声引人来探。精擅各种攻击和幻变之术,是祥瑞于子孙兴旺的象征。
九尾狐的文化特色:
1、图腾
九尾狐是远古时代一些氏族的部落标志,通常被视为生殖崇拜的象征,承载着顺遂的美好寓意与人们祈求子孙昌盛的愿景。
2、雕刻画像
在洛阳卜千秋、河南偃师辛村新莽等壁画墓室中都可以见到九尾狐围坐在西王母身边的形象。徐州汉画馆收藏的墓顶画像,侧面刻绘九尾狐,肩生双翼,身有纹饰,口衔一物。
3、纹饰
山东日照出土的龙山文化石斧上的纹饰,两只大大的眼睛、宽大的鼻子与狐狸的面相相像,称为“狐面纹”,含有阴阳结合、繁衍后代的愿望。
《山海经》中的九尾狐是什么来路?在古人眼中九尾狐又是什么样子?
《山海经》中出现的异兽很多,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凰、麒麟、比翼鸟、饕餮,而其中最受推崇,最受人喜爱的非九尾狐莫属,喜爱的九尾狐的人很多,相对来说九尾狐的争议也是最大的。九尾狐到底是什么来路?到底应该把它当作神兽还是妖兽?
《山海经》记载: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一种兽,长得很像狐狸的样子,但是有九条尾巴,它的叫声如婴儿啼哭一般,可以吃人,如果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不被邪毒之气所侵。
虽然九尾狐能食人,但依旧不影响它美丽的传说,《山海经》中很多异兽都会被人所食,也能食人,但能食人不等同于喜食人。
还有另一种解释,能食人中的“食”字通饲养的“饲”字,翻译过来意境就美丽多了,九尾狐与人和平共处,会给人提供食物,人类吃了九尾狐所提供的食物就可以不受邪气所侵,九尾狐乃是祥瑞之兆。
这种解释来自于民间对九尾狐族的喜爱,认为她们善良,与世无争,不主动伤人,而且对爱情很忠贞,在妻妾成群的年代,九尾狐族始终坚守着一夫一妻制,在古人的眼中九尾狐是什么样的呢?
《孝经》中有这样的描述:
“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这一类说法,把九尾狐比作祥瑞之气,只要君主有德,将国家和人民治理得很好,那么九尾狐就会现身,呈现祥瑞之气。
除了祥瑞之外,九尾狐还是一种信仰和图腾,相传大禹的妻子女娇,她所在的涂山氏就是以九尾狐为图腾。
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痝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
民间一直有狐仙的传说,狐仙多为女子,且重情重义,但要说起民间最有名的九尾狐,要数妲己莫属了,她也是九尾狐族最大的反派,在小说中殷商的基业就断送在九尾狐妖的手上。
唐代诗人白居易把妲己和褒姒直接说成是狐妖。
民间对狐族又有了另一种认知,认为她们是红颜祸水,用狐族特有的美貌和狐媚之术迷惑男子,继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也说明封建时期女子的地位很低,有的甚至可以沦为“商品”,随意送人。
一旦亡国便将祸国殃民的责任推给女子,说她们迷惑了帝王心智,才导致国破家亡。
皇帝昏庸,妖妃误国,说起皇帝都是一阵惋惜,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但说起妃子,大都是咬牙切齿,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
伴君如伴虎,臣子们没得选择,作为妃子而言,何尝又有选择?在这里小编想起一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再说说大家比较喜欢的九尾狐族,青丘白浅,白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的青丘女君,四海八荒第一美女,生来就是仙胎,无需修炼,由于主角光环,就连渡劫也能找人帮忙。
因为三生三世的爱情,替九尾狐族收获一大批粉丝,成为九尾狐族的代表人物,很多年轻人都成为她的拥护者。
至于九尾狐在人们眼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形象,漂亮、忠贞、祥瑞之气。凭借这些品质九尾狐成为《山海经》中最受喜爱的妖兽。
多数人认为它们是祥兽,一旦出世便会带来祥瑞之气,说明人间国泰民安。
而九尾狐的传说也比其他的妖兽更多,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狐族的出镜率就非常之高。